|
发表于 2013-10-5 13:57: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qingqiguguai1 于 2013-10-5 13:59 编辑
对于特殊历史时期形成的城市建筑,需要保持客观和理性的视角,已经形成无法避免。八、九十年代的一些零星楼,也有当时的情况,当时保护的确还没有提到整体城市风貌的高度。好的一面是,古城区内(护城河以内)没有再建新的工业和旧式公房,第二产业在逐步的搬迁,也不会有拆迁改建成新式的高层住宅,写字楼。另外一个容易有的误区是,认为这些公房或者厂房原先是传统的历史街区,而事实并非如此,有一些其原本就是近代发展过来的码头、工业区,甚至棚户区,是历史自然形成的。重点是,这些情况在改善,而非变得更糟,也就是保护有其实效,而非形式主义。目前城区整体的城市风格在保护下,是不错的,从历史眼光看,存在一些近代建筑反而是自然的。另外举个例子,苏州阊门内的中市街和观前街,有很多建筑的立面是罗马风格的,如果认真说,这也是违和感的,但是你要是保留历史,那这部分建筑就要保留下来,即便你整体的风格是传统的江南水乡风格。古城区内严格限高是24米,中润则已经在吴中区,你如果登上北寺塔,或者在人民路上(也是因为修建地铁绿化减少)是能够看到,但是在园林和历史街区,这个高度还是不会有什么影响的。欧洲城市情况不同,谈论城市保护和城市风貌,不妨以国内城市作比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