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fengyu

中南公司内部消息,苏州中南中心高度解密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0-5 11:21:32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的别激动,现在就事论事,只是说建筑物绝对高度,至于其他各方面,我相信苏州在大部分项目上同样具备完爆全国大部分城市的实力!我说的项目不是简单的说建设项目,包括文化、历史、经济、人文等等各方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0-5 11:21:47 | 显示全部楼层
巴尔扎克老兄早就参悟了,“三代才能培养出一个贵族”。高楼同样如此,是需要积淀的。没有庞大的100+,200+,300+作为积淀顶多只能算是个暴发户。倘若能做个真的暴发户也就算了,就怕是个亏损的暴发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0-5 11:25:0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赛克隆


    目前是被别人完爆的节奏,然后雄赳赳气昂昂的宣称将来是完爆别人的节奏。是这个意思 ...
自习课 发表于 2013-10-5 11:05

恰恰相反,从经济社会发展、从历史人文,从全国全球知名度和美誉度,你所在城市是处于完全被完爆的节奏!想说说高楼吗?苏州450九龙仓的日日拔节向上,与贵县九龙仓被迫取消两幢超高的愁云惨淡,是这种强烈的对比和剌激让你人性扭曲并陷入疯狂吗??可怜的生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0-5 11:28:17 | 显示全部楼层
庞大的100+:全国大部分城市都笑了,当然苏州也笑了
庞大的200+:上海、深圳、广州笑了,全国各大主要城市都笑了
庞大的300+:上海、深圳、广州笑了,全国其他个别城市也算笑了
400+、500+。。。,上海、深圳、广州等全国个别城市笑了(苏州花不了多少天也会笑了,但是全国大部分城市却是笑不起来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0-5 11:38:08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城市有没有高楼的积淀,几张广角的高点远景图便能说明问题。有些城市不是有山吗,绝佳的拍摄地点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0-5 12:08:51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到山倒还真不是苏州的强项,苏州离核心城区最近的两座山一个是虎丘山、一个是狮子山,前者高约36米,后者高也不过50多米,这个高度自然无法进行全景拍摄,而离苏州核心城区最近的100+高山为182米灵岩山,最近的200+高山为201米的天平山,不过两座山离苏州西部最近的高楼群也要6公里,离园区湖西区域差不多17公里,离湖东更是要20公里以上距离,另外苏州市区面积甚广,更不是几个镜头就能全部捕捉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0-5 12:09:10 | 显示全部楼层
无非是因为苏州中间是古城,高楼都分布在内环以外而已。所谓的广角高点远景图......,或者是缺乏常识,或者是明知故问。城市的历史不同,保护的力度不同,城市的风貌也布局也不同,何必以一个标准来衡量。(当然我们都知道,你喜欢的标准都是这样的,只比中心城区,不比在建的最高楼,最好加上住宅,高度最好是比30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0-5 12:20:19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城市风格那没问题。城市保护?极个别文物单元确实需要保护,可是保护那些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民房好像没有必要吧,如果三十几年历史的建筑都能被当作文物保护的话那眼下目光所及之处在三十年后将全部变成文物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0-5 12:45:4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你的认识问题,保护历史建筑,也并非只保护个别建筑(当然在你们那里是这样),而是保护整体的风貌,所以整个区域都是保护起来的,而且我强调的历史城区的保护,主要是限制高层建筑的以及不符合历史风貌建筑的修建。你说起民房,我根本没有提到。实际上回答你的问题也很简单,整个区域内,不同地段,不同建筑的保护级别不同,有一些要完整保护,有一些只需要保持风貌,有一些需要提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0-5 13:07:27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到整个区域的保护这个可以理解,欧洲城市的古城保护走的也是这个路线。先说建筑风格吧,为什么巴黎伦敦慕尼黑毫无违和感,原因很简单因为整片区域的建筑风格包括选材都才不多。可园林类古建筑的风格、选材、精细程度跟八九十年代的民居跟五六层的老公房跟废弃厂房却完全不是一路货。后者的存在没有美化那些重点文物单位,反而伤了胃口,这就是违和感的根源所在;再说限高,过去有个说法叫高不过北寺塔。限高的目的无非就是不要让高层建筑干扰到被保护区域的天际线,可是中润之类的建筑照样是树起来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0-5 13:57: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qingqiguguai1 于 2013-10-5 13:59 编辑

对于特殊历史时期形成的城市建筑,需要保持客观和理性的视角,已经形成无法避免。八、九十年代的一些零星楼,也有当时的情况,当时保护的确还没有提到整体城市风貌的高度。好的一面是,古城区内(护城河以内)没有再建新的工业和旧式公房,第二产业在逐步的搬迁,也不会有拆迁改建成新式的高层住宅,写字楼。另外一个容易有的误区是,认为这些公房或者厂房原先是传统的历史街区,而事实并非如此,有一些其原本就是近代发展过来的码头、工业区,甚至棚户区,是历史自然形成的。重点是,这些情况在改善,而非变得更糟,也就是保护有其实效,而非形式主义。目前城区整体的城市风格在保护下,是不错的,从历史眼光看,存在一些近代建筑反而是自然的。另外举个例子,苏州阊门内的中市街和观前街,有很多建筑的立面是罗马风格的,如果认真说,这也是违和感的,但是你要是保留历史,那这部分建筑就要保留下来,即便你整体的风格是传统的江南水乡风格。古城区内严格限高是24米,中润则已经在吴中区,你如果登上北寺塔,或者在人民路上(也是因为修建地铁绿化减少)是能够看到,但是在园林和历史街区,这个高度还是不会有什么影响的。欧洲城市情况不同,谈论城市保护和城市风貌,不妨以国内城市作比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0-5 14:06:05 | 显示全部楼层
还要说明的一点是,即使是古城区,这也是一个座活的城市,有居民,有城市功能,不可能简单到以一历史遗存或景区来要求。一边在比较城市建设的时候,隐喻你市中心没高楼,一边在比较城市风貌的时候,怪罪你违和感,这可真是奇葩的矛盾结合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0-5 15:41:25 | 显示全部楼层
去跟他瞎扒啥呀!!!他在或不在,中南高度就在那里!!!有什么好鸡婆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0-5 15:44: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病,得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0-5 21:17:31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位“自习课”老弟,以貌似有道理的姿态,以听似摆依据的腔调,无理取闹,胡搅蛮缠。苏州人之思维倾向,美学情趣,他哪能懂得?建议各位网友,别再和此人论战,毫不值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2-1 13:46 , Processed in 0.042450 second(s), 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