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4-3-21 07:46:58
|
显示全部楼层
新年以来,南京北站建设的“进度条”不断刷新,3月初,《南京北站站房及相关工程初步设计》获国铁集团和江苏省人民**联合批复;3月13日,南京北站站房及相关工程特殊消防设计顺利通过专家评审;3月15日,宁滁城际铁路二期(含同步实施工程)初步设计获省发改委批复,这些标志着南京北站开工建设进入倒计时。
作为南京铁路枢纽规划的三大主客站之一,南京北站将在2027年与北沿江高铁同步通车运营。未来几年内,南京北站如何建设?站城融合如何打造?通车运营后对于提升区域枢纽功能有着怎样的影响?随着南京北站建设进度的提速,这些问题的答案已逐步清晰。
根据刚刚获批的《南京北站站房及相关工程初步设计》,南京北站设置3场16台30线,由北向南依次设高铁场5台9线,引入北沿江高铁;城际场6台12线,引入宁淮城际、宁滁蚌城际、上元门铁路过江通道;普速场5台9线,引入京沪铁路、宁启铁路。“南京北站是我市唯一集高铁、城际、普速铁路为一体的铁路枢纽,具备全向发车能力。远期年旅客发送量3650万人次,最高集聚人数13500人。”张勇说。
根据规划,在轨道交通方面,经过或到达南京北站的地铁共有5条线路,分别是城市轨道3号线、4号线、15号线、18号线以及城际轨道S4号线;在道路交通方面,打造“一横两纵”H形快速路为主骨架的多层级道路集疏运系统。
对于集疏运体系的建设,张勇充满了期待,“体系建成后,市民可以选择多种交通方式快速到达北站,江南主城的居民预计30分钟内可达;江北新主城的居民预计15分钟内可达;南京都市圈周边城市的居民也可以通过城际轨道方便到达。”
最终获批的《南京北站站房及相关工程初步设计》以“扬子江头,金陵花开”为设计理念,从空中俯瞰宛如一朵绽放的梅花,彰显出独特的地域文化。
换乘最高效,是南京北站设计最核心的部分。”南京市城市与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枢纽所所长王钶介绍,设计方案中,创造性采用“双光谷、井字形”换乘空间结构,在高铁场、城际场和普速场三个车场之间拉开两个光谷,“双光谷”的设计将地铁站厅设置于站房正下方,地铁旅客可通过光谷空间内设置的多组扶梯,垂直抵达候车厅,大大缩短轨道换乘距离。
道路交通方面,H形快速路中的“一横”中横线,正是在光谷空间内下穿北站,同时设置了落客空间,可以让乘坐汽车抵达的旅客直达光谷,同样实现“零距离”换乘。
“双光谷”之外,“双首层”的设计也是南京北站的首创。结合南北地形高差,充分利用铁路线下空间,“上首层”设置国铁出站层顺接南广场,“下首层”设置城市通廊层与市政配套车场顺接北广场,方便抵达,平急两用。通过“双首层”实现南北城市界面与北站枢纽的无障碍衔接,同时提高站区的容纳能力、服务效率和旅客体验。
与传统高铁站相比,北站站房尤其注重提升旅客的出行体验。王钶介绍,利用“金陵花开”的梅花造型,在东西花瓣下方空间设置“生态广厅”,进站安检空间由原设计方案的20米扩大至60米,使得旅客排队进站的空间更加宽敞,也有屋顶可以遮风挡雨。此外,“生态广厅”内还将布置绿植,同时植入商业、休闲、文化等功能,让旅客感觉更加舒适。
江北新区枢纽办经济发展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南京北站地区的功能定位初步拟定为“长三角前沿创新活力区、苏皖同城合作桥头堡、江北产业服务核”,产业方向为“以总部经济为核心,以科技服务、高端商务、商贸服务为主导,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引领”。
在实施路径上,将积极发挥高铁枢纽产业要素配置优势,吸引面向南京都市圈和苏皖地区的总部企业落地;紧扣江北新区优势产业的科技创新和生产制造环节,与周边成熟产业平台协同联动,打造江北新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服务核心;依托站城融合枢纽优势、广阔市场腹地优势,打造辐射南京都市圈的新时代商贸商务消费中心和辐射苏皖同城的区域性合作枢纽节点;围绕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上游研发和下游应用服务作为重点,大力促进数字科技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抢占前沿产业制高点。通过高质量打造南京北站片区枢纽产业体系,推动高铁枢纽和周边产业紧密结合,形成“转化在周边、创新在北站;制造在周边,服务在北站;基地在周边,总部在北站”的互补格局,进一步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在南京北站枢纽经济区高效融合。
北站蓝图绘就,奋进正当其时。江北新区枢纽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江北新区正全面实施“四大行动”,新区枢纽办将贯彻落实“项目建设”行动要求,盯节点、抢进度,狠抓“拔钉清障”;控投资、严支出,确保“开源节流”;强管理、重品质,打造“典范工程”,把南京北站建设成为高质量站城融合的示范样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