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1-7-6 14:29: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楚之游侠 于 2021-7-6 14:31 编辑
胡绪鹍(历任武汉市W办公厅主任,蔡甸区委SJ、区长,武汉市ZF副SZ、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SJ、管委会主任,市W政法WSJ,市GA局长、DWSJ)特别谈到了上级LD关心开发区的发展,为开发区企业解决难题的故事:
我讲一下我在开发区任职的时候,当时的省WSJ,就是ZZ局委员俞正声同志,他关心开发区企业的几件事。
一个比较典型的事是在冠捷调研。(冠捷显示科技有限公司,由冠捷集团于2004年6在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注册成立,注册资金为 2,700 万美元,投资金额为4,970万美元)冠捷是一个台资企业,现在仍然是武汉市的出口大户,是一个很重要的企业。2004年还是2005的一天,省里通知我们俞正声SJ要来看这个企业。俞SJ来了以后,企业那边的人就冠捷的显示器出口的事,现场反映了几个问题:一是进出海关的成本高,跟沿海的福建等地不能比;第二个涉及到出口补贴,就是沿海有补贴我们没有;第三个就是进口材料有时候不方便,涉及很多程序和手续,企业受不了;第四个就是我们的工作作风,海关星期六、星期天休息,不好找人办事;第五是过关的手续和流程繁复。
当时俞SJ就问武汉海关的负责人,第一,福州海关、厦门海关、上海海关对待这样的事是怎么办的?第二,报关上班、下班这些时间,是以你们的规定进行,还是按照企业的需要进行?第三,算了一下其他地方出口补贴的情况。俞SJ说,别人能办的事,为什么我们不能办?人家出口的补贴是多少,我们ZF研究一下。另外周末的休息要跟服务企业的生产经营协调好。武汉海关的负责人回去后马上向海关总署报告,市ZF跟蔡甸区、开发区也立刻研究落实了补贴的事,口岸加班这些问题也落实了。俞SJ又亲自在北京跟海关总署打招呼,专门为武汉冠捷出口问题发了一个文。后来省里还专门来就俞SJ在这里提出的问题进行了回访。
第二件事。2005年正月初八,春节长假后上班的第一天,电话打过来了,说俞SJ要到沌口来看一看。他来了以后,点名要看美的。那天很多企业还没有开始上班,美的的负责人也不在。他说,有什么人是什么人,不管开不开工,就这样去看看。去了以后,我和李昌贤,还有美的现场车间里面的一个人,陪他把生产线走了一遍。看完了以后,他问美的员工:在武汉感觉怎么样?有什么困难?哪些产品在市场上比较俏?就是调查走访,对大家进行慰问,拜一个晚年。
第三个,俞SJ对海尔也很重视。他在青岛当过**,对海尔也特别有感情。海尔的一期投产在我的任上,二期的建设征地也在我的任上,当时它的董事长叫张瑞敏。海尔当时在全国、在世界上都是一个很不错的品牌。那时候他们正在考虑二期往哪里放,俞SJ把张瑞敏请到东湖宾馆吃饭,鼓励他在武汉发展,增强他在武汉发展的信心。
俞SJ不仅仅对大财团、大企业如此,对中小企业也是一样。猫人(武汉猫人服饰股份有限公司,于1998年在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是一家做内衣的企业,那时候规模不大但是很有特色,有一次他点名要看猫人,在猫人的展示厅里面了解每个产品的价格、款式,看完以后跟他们出了很多点子。
沌口当时的发展,不仅仅因为有沌口人的开发精神、创业精神,应该说还得益于省W、市W的这些主要**,特别是俞SJ的协调支持。没有他们的关心,一些重大的项目恐怕很难落地。
据曾任开发区社会发展局副局长、主管教育的易山伟回忆,开发区的教育体现了投资环境,有个为企业服务的问题:
开发区刚成立时,GWY批给我们10平方公里的土地,当时的实际规划控制面积有30平方公里,核心区域十来平方公里。当时在这个十来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是没有学校的,因为是为神龙汽车建厂而征来的土地,准备在这里建一个30万辆的轿车生产基地。神龙公司来了以后,他们职工的子女在哪上学的问题要解决呀,因此就要开始在开发区建学校了。首先建起来的是开发区第一中学,我们把房子建好,请华师一附中来办学。
后来开发区从30平方公里扩大到了90.6平方公里,把附近的沌口镇、徐家岭乡等一乡一镇划过来了。这些区域的教育当时都是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时期形成的“一村一校、一厂一校”格局,是小规模、低标准、低水平的农村中小学,师资队伍也很差,完全满足不了开发区职工子女上学的需求。我当时主持的一项调查的结果表明:开发区员工76%以上都是大专学历,55%以上是本科学历,剩下的至少也是中专、技工毕业。这种学历和教育背景的职工,他们对子女上学条件的要求不只是满足于“有学上”,还要求“上好学”。
我们在两个五年规划中搞了两次“一个中心,三大战役”。其中,“一个中心”就是提高教育质量、提高办学水平。头五年的三大战役是理顺教育体制、改善办学条件、整顿师资队伍,第二个五年规划规范办学行为、抓特色办学、创省市示范学校。这十年结束后,开发区的教学质量得到了学生家长的认可,一个明显的表现是生源从原来的流出改为流入。
我们还开办了职业教育。开发区这个现代制造业基地的产业特点很鲜明,以汽车产业为主,汽车零部件企业很多,对技工的需求量大。我们把东风技校(湖北东风汽车技师学院/东风汽车公司高级技工学校)从十堰请过来开设一个校区,当时只开办两个班,现在有4000多人了。
为了解决开发区内外籍职工子女的上学问题,当时引进了长江国际学校。这个学校是美国一个信息公司来中国办的,委托新加坡的中国教育联盟来管理,专门收外籍孩子。这所学校当时在南湖一个售楼部里,是我去引进的,39个学生,几个外国老师。引进来以后,把我们三角湖小学的一栋楼租给它,象征性地收点费。它现在发展到有300多学生,是我们的国际教育园区。这个学校原来没有得到教育部的正式批准,三十几个老师各种条件不达标,省教育厅、市教育局反复申报都没成功。为这个事情,按照开发区当时主持工作的**的安排,我前后跑了六年,教育部跑了十趟,最后落实了,这所学校成为中南地区当时唯一一所经教育部批准的国际学校。
开发区的宣传部门既是开发区建设工作的见证者,也是参与者。宣传老兵杨开华(历任武汉晚报社副总级编委,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工委宣传部部长):
作为开发区宣传战线的一个老兵,我亲身经历了将近20年在新闻舆论宣传战线上的不懈努力。开发区2007年编的新闻宣传集子,里面的标题都是我们一个个琢磨出来,从标题到把握宣传主题,来宣传开发区的发展,同时也为企业服务。
比如,我们首次在武汉电视台争取了区域天气预报广播。在这之前武汉市的新闻联播后面只有市天气预报,或者只有汉口、汉阳、武昌三大镇的预报,没有哪个区的天气预报。我跟当时的区工委SJ段轮一提议,为了宣传开发区的形象,花钱在武汉电视台争取一个区域广播。按照段轮一的要求,还要为开发区的产业和企业发展着想。当时争取到一年的节目或者时段以后,就播开发区的汽车企业或者汽车产品,最多的是为神龙,每一个新产品出来,我们就把它弄上去播两个月。后来东湖开发区也跟着搞了
胡绪鹍用一句话总结了开发区人的敬业精神:
开发区人的敬业精神还是很不错的,我归结下来就是,开发区是一切为了项目,一切为了企业,一切为了效益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