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1-4-8 15:40:27
|
显示全部楼层
墓地的由来和迁走
随着中东铁路的修建,大批俄侨涌入哈尔滨,工作和定居在这里。他们便在哈尔滨开辟墓地,以安葬死者。最初的墓地设在高士街(今高谊街一带),用来埋葬死去的筑路工人。后来由于城市规划的需要,这个墓地被废弃,1902年又在新市街划出一块地盘(今南岗东大直街圣母守护教堂附近),辟为墓地,俗称“老墓地”。由于墓地太小,需要埋葬的人越来越多,他们又在大直街的尽头开辟了一处墓地,被称为“新墓地”,这里逐渐形成了哈尔滨及中东铁路附属地区内最大的东正教墓地。这个区域还有犹太墓地(现哈工程大学北部,原太平区太安街,1958年迁走,现位于皇山公墓,是远东地区规模最大的犹太人公墓,哈尔滨道里区尤其是中央大街周边现存大量与当年犹太人相关的建筑),据说这片区域还有基督徒联合墓地,但是具体是位于哪个区域,我没有找到相关资料。总之,这里曾经埋葬有很多国家的人。
根据雅尔塔会议期间的协定,在德国法西斯战败投降的两个月后,即1945年8月,苏联开始进行对日作战。1945年8月9日,苏联红军从东、西、北三个方面进攻盘踞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经历了18天的浴血奋战,迫使残余的日本关东军投降,东北人民迎来了解放。这场战役造成苏军3.2万名士兵伤亡,其中8000余名苏军长眠于东北这片广袤的黑土地上。1945年,在此墓地内建立为纪念对日本法西斯作战中英勇牺牲的苏联红军官兵的墓地。(节选自公园官网简介)
据说还有几位50年代在哈尔滨去世的苏联援建专家也安葬在这里。
自1902年始至1958年止,这里共埋葬44226人。
1958年6月9日,根据哈尔滨市政 府决定,把这座墓地牵往东郊,这座新墓地占地5.22公顷,与犹太教墓地毗邻。
经中俄两国协商,苏联红军官兵的墓地于2007年11月份正式迁移到皇山公墓内。
由于多种原因,有很多墓地未能迁走,一直留存于文化公园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