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0-2-22 19:58:19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帖;不请自来:
正好乘这个帖子,科普一下中国古代的地方行政区划演变史。
从秦朝开始一直到元朝这漫长的时间里,其实大部分时间是二级行政区划的。
秦朝;郡县,这是最纯粹的二级制。到了汉;在郡县上设州,州的官员叫刺史。他的职责是监察地方官员的吏治,并没有直接管理地方行政事务的权力。所以所谓的州,实际上是十三刺史部,是个监察区域。并不能算为三级制。到了东汉末,因为黄巾蔓延,各郡军事无法有效统一指挥所以无奈给州设置了州牧,统管一方军政才形成了短暂的州郡县三级制度。
而第一级州的辖区过大,ZY集权力度不够的情况下,恰恰由给地方割据和ZY对抗埋下了祸根。到了南北朝时期由于长期对峙分裂,还有行政区域划分的不稳定,以及ZY**不断削弱州的辖区范围,导致全国各地州的数量急剧膨胀。所以到了隋朝
隋文帝干脆直接撤掉郡这一级。等于又把天下恢复到了最初的州县二级制度上来了。庐州,也就就此诞生。
到了唐朝。沿用隋制;也是州县二级制。但是太宗李二,雄才大略,为了加强ZY的权力,设置了“道”这一级区划。这个道最初是个虚拟机构,各道巡查使是个兼职,由皇帝派出,到地方巡查结束后回京向皇帝报告工作,结束之后即刻解除职务。更没有固定的办公地点。到了安史之乱的时候肃宗在灵武即位,他为了平叛,没办法,只有重走东汉末的老路,给部分节度使兼任地方行政长官。道后来才慢慢成了一级行政单位。
然后是宋。宋在唐的道州县三级制度上又有了自己独特的创新。宋为了防止地方割据势力做大;把第一级行政区,宋也就是叫路,这一级的机构给肢解了。分成 漕、宪、仓、帅四个机构。也就是各个职权之间互相制约。相当于在州和县上设立了,销售、财务、人力、售后四个大区经理。所以宋朝这个路州县三级制度是个虚三级的。几个机构负责人还并不一定驻地都在一起。
一直到了元朝的行省制度,这个才是中学历史的考点,省府县,三级行政区划才算基本稳定的沿用到了今天。
然后要讲一下比较特殊的明朝
明朝废除行中书省,改为布政司,全国化分成两京十三司。这里特别要强调一下就是所谓的“南直隶”
洪武定都之后,京都附近的府,州统统归六部直管。也就是说,为了拱卫京畿,朱八八就把京城附近的市县统统改为直辖市,直辖县了。
成祖迁到北京之后,把原来的北平布政司取消,把其辖区也统统直辖。就变成了北直隶,原南京附近的直辖府县保持不变。这里特别特别要强调的是
南直隶,并不是一个单独的一级行政区。根本就没有南直隶这个衙门。南直隶是这一片地区的统称。也就是说,庐州府和应天府安庆府都是平级的。都是一级行政单位。
===============================
这里把我脑子里的印象归纳一下,供楼主参阅修正。 |
评分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