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anson908

[经济论道] 2024年武汉产业经济城建新闻综合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4-12 09:12:49 | 显示全部楼层
qmjc100 发表于 2024-4-12 08:43
黑芝麻智能和武汉有什么关系吗?

总部在青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4-12 09:43:13 | 显示全部楼层
前川线二期列车出厂即进场

    前川车辆段内,武汉地铁前川线二期工程首列列车已连挂上线。

    长江日报记者李永刚 摄

    长江日报讯(记者陶常宁 通讯员曾斯 袁永华)4月11日,计划今年开通的武汉地铁前川线二期首列车辆交付。作为7号线北延线路,车型沿用7号线一期A型车,均为汉产车辆。

    据了解,本次交车路线是武汉地铁有史以来距离最短的,因为生产厂家中车长客距地铁前川车辆段仅3公里,开车只需5分钟。

    中车集团在黄陂、江夏建立两个基地以前,武汉地铁主要在株洲和长春采购新车,车辆通过铁路运输到达武汉,再通过汽车运输到达车辆段。十年来,武汉地铁列车逐步实现本地生产,节省了大量的时间成本和运输费用,尤其是今年交付的前川线二期列车,实现“出厂”即“进场”。

    列车交付后,前川车辆段正式投入使用,为下一步列车轧道、冷滑和热滑、开展现场型式试验及车辆—信号综合联调奠定基础。

    武汉地铁前川线二期工程自横店站(不含)至黄陂广场,全长15.4公里,共设4站(包括1座预留车站),将于年内开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4-12 10:24:03 | 显示全部楼层
guoyou998 发表于 2024-4-12 01:51
前面20和22在家闭门思过关门谢客的那两年,跟帖少了很多,也没有LD调研没有LD讲话,论坛是沉寂了很多,但那 ...

其实越是20-22这几年越需要讲话,本来就很糟糕了,城市经营者还一句话也不说,其实有不负责的嫌疑。
你就想想,一个公司从好突然变差了,经营者是不是应该出来讲话,努力做点什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4-12 10:54:35 | 显示全部楼层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上市公司协会宣布成立,光谷上市公司总数已占武汉市三分之二

武汉头条
2024-4-1210:30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4月11日讯(通讯员郭淞冰 秦振华)4月11日,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上市公司协会成立,并举行协会第一次会员大会。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省市金融局、沪深北交易所驻汉代表及40余家上市公司代表参会。

据悉,光谷上市公司总数已占武汉市三分之二。

会议现场,协会章程制定出台,第一届理事会选举诞生,盛天网络当选会长单位,长飞光纤、嘉必优当选副会长单位。

“协会将成为光谷上市公司链接**、资源、媒体的桥梁。”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上市公司协会会长、盛天网络董事长赖春临介绍,协会将致力于为会员单位在股权投资、业务合作、技术交流、“借船出海”等方面提供资源对接,促进会员单元相互碰撞出更多火花。同时聚合各方力量、资源,共同支撑武汉新城和世界光谷建设,帮助会员单位共享发展的红利。

“协会的成立对光伏光缆产业的发展也具有里程碑意义。”长飞光纤副总裁郑昕表示,“协会可以加强同行业企业的合作,共同推动光纤光缆技术的创新和应用,为高新区乃至全市、全省的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近年来,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深入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大力推动企业上市。2020年以来,共支持17家企业成功上市,区内上市公司总数达到64家,占全市三分之二,全省三分之一,上市公司行业涵盖光电子信息、生命健康、高端装备、新能源等高新区重点产业领域。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上市公司协会相关人员表示,将凝聚发展合力,通过上市公司的高质量发展带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上市金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4-12 11:00:26 | 显示全部楼层
《21世纪经济报道》聚焦武汉经开区低碳转型:车谷智造“绿”意浓


《21世纪经济报道》刊发深度报道《武汉:老工业基地突破低碳转型瓶颈 抢抓两大碳市场建设机遇》,聚焦武汉经开区智能制造产业园以工业降碳作为突破口,探索绿色转型的创新实践,“解码”逐“绿”前行的“武汉样本”。





武汉泛洲中越合金有限公司的工厂内,数台智能叉车在立体仓库前有序作业,运转生产铜合金产品所需的物料。经过原材料熔炼铸造、挤压、探伤、冷变形、机加工到包装后的铜合金产品,将从这里销往世界各地。


据武汉泛洲中越合金有限公司总经理薄一峰介绍,公司在2023年投建使用智能立体仓库,在提升准确率和出货速率的同时,智能立库每年可减少30吨的二氧化碳排放。同时,公司在车间使用的AGV小车和智能叉车,也减少了传统物料运输工具的二氧化碳排放。


不仅如此,公司以2021年为基点,设立了净零碳目标,到2030年将减少30%的碳排放,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为达成这一目标,主要采取环境友好材料研发、再生材料循环利用、制造过程节能降耗和低碳绿色物流四条路径。

2023年,泛洲中越合金获批国家级绿色工厂。与此同时,武汉的国家级绿色工厂数量达到50家,超额完成了2022年定下的目标。

近年来,武汉以产业降碳作为突破口,围绕城市绿色低碳转型作出一系列探索。

武汉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武汉实施碳达峰行动主要从控制碳排放增量、减少碳排放存量、中和碳排放三条路径展开,并实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节能降碳增效、工业深度减碳、交通运输绿色低碳、城乡建设绿色低碳、绿色低碳科技创新、碳汇能力巩固提升等行动。计划到2030年,能耗强度、碳排放强度和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完成省下达目标,顺利实现碳达峰目标。

武汉曾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拥有钢铁、汽车、化工、冶金、光电子、纺织、造船等完整的工业体系。产业结构偏重,在过往很长一段时间里导致武汉能耗、排放等问题严重。

2018年,《武汉市碳排放达峰行动计划(2017—2022年)》印发,提出到2022年,武汉市碳排放量基本达到峰值,碳排放量控制在1.73亿吨。这让武汉成为了全国最早一批明确提出碳排放峰值量化目标的城市,也是最早明确碳达峰路线图的城市之一。

2021年,武汉在碳达峰行动计划的基础上印发《武汉市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评估工作方案》,划定能源、工业、建筑、交通、农业等重点领域编制碳达峰评估报告。

梳理武汉相关政策文件可以发现,工业成为武汉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最重要的突破口。例如,《武汉市碳排放达峰行动计划(2017—2022年)》中便明确,到2022年,基本建立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要求通过实施产业低碳工程,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使智能制造产业产值达到4000亿元,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

位于武汉经开区的智能制造产业园是中部地区规模最大的制造业集聚区,近年来,园区进一步增加了对碳排放削减和达峰工作的投入力度。

据智能制造产业园负责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在实施“腾笼换鸟”、探索“工业上楼”的基础上,园区一方面推动企业技术改造,培育出一批国家级绿色工厂、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绿色制造企业、“无废工厂”,让存量主体提质增效。另一方面,打造以新能源、新材料为主导的“双新”产业集群,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引进培育一批新质生产力代表企业,让增量主体发展壮大。

湖北太古可口可乐饮料有限公司便是在武汉经开区智能制造产业园诞生的国家级绿色工厂之一。据该公司总经理胡前明介绍,近四年湖北太古可口可乐通过各节能项目节省了用电量180万千瓦时和天然气使用量101520立方米,共减排2000吨二氧化碳当量以上。

根据规划,太古可口可乐计划到2030年核心业务的绝对碳排放量以2018年为基准削减70%,价值链绝对碳排放量削减30%。

作为一家饮料企业,太古可口可乐探索绿色低碳同样从“水”着手。例如,在降低水耗方面,公司于2021年对水处理车间工艺改进,水处理碳缸砂缸由从前的手动控制升级为自动控制,水处理方法由原来的直接渗透法改为反渗透水处理系统。同时,公司建设了冷却塔水循环系统,空调冷却水循环系统、回用水系统、冷凝水回收系统、中水回用系统等,水的重复利用率得到提升。另外在能源方面,工厂用电场景已经率先实现了100%绿电。“我们招标员工班车都要求必须是电车。”胡前明表示。


2023年,武汉泛洲中越合金有限公司由湖北省级绿色工厂晋级国家级绿色工厂。

“我们每年都会做温室气体碳核查和产品碳足迹。”薄一峰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公司装配了能源在线监测平台,具备碳核查、节能诊断、能源审计和能源管理体系。通过系统用能在线分析得到的数据进行能源设备优化,来实现公司每年能源利用率提升的目标。

结合武汉市的碳达峰路径,公司也制定了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计划。在去年投资引进了一条高端挤压生产线及其配套设备,项目建成后公司挤压环节年能耗降低8%,预计每年减少1000吨的二氧化碳排放。


“接下来,我们还计划在工厂内打造生态花园,以废弃物作为主要建材,实现厨余垃圾转化为肥料的生态循环,这也是我们追求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重要体现。”薄一峰表示。

2022年3月印发的《武汉市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实施方案》提出,推进工业绿色升级,加快实施钢铁、电力、石化、建材等行业绿色化改造,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到2025年,累计创建30家“绿色工厂”。

截至目前,武汉已经超额完成了这一目标。根据1月5日工信部发布的2023年度绿色制造名单,武汉共24家企业入选绿色工厂,累计绿色工厂总数达50家。

武汉经开区智能制造产业园负责人表示,武汉获批国家和湖北省低碳城市试点和无废城市试点建设,并出台系列政策、开启专项工作,在绿色低碳发展之路上作出了示范性、推广性和可复制性的探索。同时,追求绿色高质量发展、倡导低碳环保生活的理念已成为普及共识。同时,武汉作为超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规模千万以上、土地面积广阔,要实现更有广度和深度的绿色发展还有一段距离,武汉仍面临兼顾经济增长、绿色转型和社会福利的挑战。



深化碳市场建设

武汉曾在碳排放达峰行动计划中前瞻性地布局了碳市场建设。其中提到,推进低碳市场化机制建设,争取国家碳排放权交易登记注册系统落户武汉。在将七大行业中年综合能耗1万吨标准煤及以上的企业纳入省碳排放配额管理企业范围的基础上,争取将范围扩大到5000吨标准煤及以上企业。

争取国家碳排放权交易登记注册系统落户的目标在2021年7月成为现实,生态环境部(现应对气候变化主管部门)组织全国碳市场上线交易,全国碳交易注册登记结算系统(下称“中碳登”)落户武汉武昌区。武汉武昌区同时成为了湖北碳市场“湖北碳交中心”和全国碳市场“中碳登”两大市场运营机构的落地承载区。

2022年8月,生态环境部等九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公布气候投融资试点名单的通知》,武汉市武昌区赫然在列,成为了湖北省唯一纳入全国首批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的地区。

与此同时,两大碳市场的运行也取得了突出成绩。据了解,中碳登已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碳排放权登记结算机构。截至2023年底,中碳登服务全国碳市场累计成交碳排放权配额4.42亿吨,累计成交额249.19亿元。

2011年起,湖北与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广东、深圳7个省市先后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2014年,湖北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开市。湖北碳市场2023年度成交量1118.39万吨,同比上升19.1%;年度成交额4.72亿元,同比上升13.9%;累计成交量3.88亿吨、成交额95.75亿元,分别占试点碳市场的42.7%、42.2%,年度成交量跃居全国试点碳市场首位。武汉市纳入省碳市场试点的企业为52家,行业主要涉及钢铁、水泥、玻璃、石化、化工、汽车制造、食品制造、设备制造等。

武汉释放深化碳市场建设的信号,也引起了当地企业的关注。薄一峰向记者表示,我们关注到湖北碳市场从降低纳入门槛和扩充纳入行业两方面推进了扩容工作,例如湖北碳市场之前的纳入门槛为年温室气体排放达到2.6万吨二氧化碳当量,如今这一门槛降至1.3万吨二氧化碳当量。“公司测算的2022年碳排放量约为7500吨,还没有达到纳入门槛,但我们也在持续关注。”

武汉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碳市场建设方面,武汉一方面配合做好国家、省碳市场控排企业的数据报送、履约等工作;另一方面,配合推进和深化碳市场建设,扩大碳市场试点覆盖范围。

“近年来,武汉工业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交通、建筑和服务业领域碳排放量增速较快,面临国际绿色贸易壁垒、产业转型及碳价上升带来的诸多挑战。因此,生态环境局以武汉为试点,开展了武汉市碳交易覆盖范围扩展研究和企业碳排放摸底调查等工作。”上述负责人表示。

为进一步推进碳市场建设,武汉随后开始探索碳普惠体系建设。2023年4月印发的《武汉市碳普惠体系建设实施方案(2023年—2025年)》提出,力争到2025年,探索形成10个以上碳普惠方法学和碳减排场景评价规范,招引落地20家以上碳普惠技术服务机构,开发构建50个以上重点领域碳减排项目和场景,建立有效的激励及推广机制,争创国内一流的碳普惠发展先行区。

据上述武汉市生态环境局负责人介绍,武汉组建了全国首家专业运营碳普惠的国有企业武汉碳普惠管理有限公司,在微信和支付宝端上线公众低碳生活平台“武碳江湖”,利用数字化手段记录和量化用户在日常生活中的低碳行为。

例如,今年的汉马便践行了碳普惠的理念,号召广大跑友对参赛服、参赛包、完赛包等物资进行循环利用,汉马参赛服以100%环保材质的新光环保纱为主要材料,每一件参赛服可减碳178克。同时,赛会展台搭建优先采用可重复利用的拼装型材料和环保材料,降低一次性材料使用率。

经华测认证有限公司核算,2024年的汉马赛事产生的碳排放量为1528.67吨。通过武汉钢铁有限公司捐赠核证自愿减排量和“武碳江湖”个人捐献碳普惠减排量的方式,对本次赛事产生的碳排放进行了碳中和。

探索构建碳普惠体系建设,加快推动了武汉生产生活方式的绿色转型。上述武汉市生态环境局负责人表示,武汉推动碳普惠减排量纳入湖北碳市场试点,在2023年底完成了首笔湖北碳市场控排企业用碳普惠减排量履约,有效降低控排企业的履约成本,同时为碳普惠项目开发者提供“碳收益”,形成了碳普惠体系的激励闭环。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4-12 11:06:16 | 显示全部楼层
“携手大湾区·智汇长江新区”(深圳)专场招商引智推介活动成功举行


4月9-10日,“携手大湾区·智汇长江新区”专场招商引智推介活动在深圳成功举行,长江新区管委会主任赵利洪发出“同乘长江势,携手启新程”的盛情邀请,现场签约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新能源等产业项目8个,投资额过40亿元。大湾区科技创新型企业、商协会、校友企业家代表等150余人参加推介会,湖北省ZF驻深圳办事处主任胡雅南、武汉市投资促进局局长张智、武汉市ZF驻广州办事处主任周大鸿出席推介会。





本次推介活动旨在以长江新区之“新”,招引鹏城之“智”,围绕长江新区“132”产业体系定位,对接粤港澳大湾区优质企业,深化与企业的经贸交流合作,共同推进长江新区与深圳的“双向奔赴”。


推介活动期间,赵利洪带领长江新区招商队伍前往深圳大族机器人有限公司、深圳科技工业园集团、稳健医疗用品股份有限公司,拜会企业家及相关负责人,与出席推介活动的重点企业及商协会代表进行座谈,真诚邀请社会各界前来长江新区投资兴业,携手发展。


参会嘉宾在推介会上热情洋溢发言,纷纷表示看好长江新区、继续投资长江新区。稳健医疗用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建全回顾企业在长江新区的发展历程,肯定长江新区优越的营商环境、持续的政策支持和贴心的助企服务,现场签约投资建设武汉稳健二期,布局稳健医疗华中区域总部。深圳市产业园区发展促进会会长何景成激情分享了深圳在产业园区建设和管理方面的经验和做法,提出了新区与深圳在合作共建产业园区的方向和目标。武汉大学深圳校友会会长刘少雄表示,今年组织校友企业家联合会来长江新区考察,邀请更多企业家投资长江新区。


长江新区管委会副主任余建军作主题推介,详细介绍长江新区产业发展方向、重点项目和重大基础建设情况、企业落户要素保障措施,承诺长江新区将全力当好“店小二”,助力企业安心发展、舒心发展、加快发展。长江新区生命健康产业园建设服务中心主任、新区投资促进局局长李旅,长江新区集团董事长邢舟参加招商推介活动。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4-12 11:08:12 | 显示全部楼层
长江新区枢纽能级再提升 “武汉—南沙—东南亚”铁海联运专列从阳逻港首发


4月3日上午10时许,一列满载金属制品的集装箱专列从武汉长江新区中远海运港口码头有限公司(CSP武汉码头)铁路站场出发,驶向广州南沙,再通过码头装船出口至东南亚国家。对比原江海联运路径,将运输时效缩短了3天左右。


“武汉—南沙—东南亚”铁海联运专列的首发,有效降低了运输成本,大幅提升湖北至广东两地间的货物运输效率。CSP武汉码头在国铁直通、港站同场、绿色智慧港口等多方优势加持下,吸引了更多客户到港转运,为内陆与沿海地区间的货物运输提供高效便捷、成本更优的物流服务,极大地促进了区域经济的互联互通和贸易的便利。


自2023年12月,码头疏港站纳入国铁网运营,铁水联运作业量创历史新高,码头枢纽建设迎来跨越式发展,先后开通多条“铁海联运”新通道。2023年12月,“武汉—宁波—欧洲”铁海联运专列首发;2024年1月,“攀枝花—武汉”铁海联运长江班列首发;2024年4月,“武汉—南沙—东南亚”铁海联运专列首发。从“铁水联运”到“铁海联运”,CSP武汉码头不断擦亮“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招牌,协同武汉集运等兄弟单位,持续创新赋能,加快枢纽建设出海步伐,不断拓展和完善覆盖广阔地域的物流网络体系。


据了解,CSP武汉码头将积极推动中远海运“港口+航运+物流”立体供应链服务体系,为客户提供更为全面和稳定的供应链服务。致力打通连接欧洲、东南亚、中亚等国家的铁海联运新通道,为助力湖北武汉打造中部国际门户枢纽提供有力支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4-12 11:09:45 | 显示全部楼层
增强创新活力 促进成果转化 长江新区举办科技创新政策宣讲活动


为进一步激发长江新区各类创新主体创新活力,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发展,加快培育新区新质生产力,4月9日,长江新区举办2024年科技创新政策宣讲培训活动。新区各街道、园区,科技型企业、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创新创业孵化载体代表80余人参加活动。


活动现场,武汉市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中心主任李少良详细解读了2024年最新的科技成果转化政策,系统讲解了武汉市科技计划体系改革优化方案;相关专家针对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相关政策、技术合同认定登记及优惠政策、四链融合创新服务平台“武创通”建设和使用、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等政策进行了专业宣贯和讲解。


“宣讲的内容针对性强、信息量大、务实管用,政策解答非常详尽,让大家对政策文件、申报标准等有更深的了解。”参会企业代表纷纷表示,本次宣讲会干货满满,对推动企业创新发展具有很强的指导性。


下一步,长江新区科创局将持续组织各类科技创新活动,进一步加大相关优惠政策的宣传力度,让企业了解政策、用好政策、受惠于政策,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竞争力优势,助力新区高质量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4-12 11:10:32 | 显示全部楼层
长江新区3家企业获国家级绿色工厂授牌


近日,武汉市2024年绿色制造大会暨走进“绿色工厂”活动举办,旨在加快发展形成新质生产力、绿色生产力,强化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宣传绿色工厂典型示范。长江新区维他奶、稳健医疗、西门子等3家企业入选2023年国家级绿色工厂,现场获授牌。


绿色制造是产业升级转型的重要方向。长江新区以企业绿色转型需求为出发点,全面推行绿色制造,积极推动“无废城市”建设。截至目前,长江新区累计有6家企业获得国家级绿色工厂称号。


维他奶(武汉)有限公司作为植物蛋白饮料行业的领先者,从绿色供应链、产品生态设计、生产设备、技术工艺、产品设计、生产管理等各环节出发,积极实施一系列管理改进措施和节能技改项目,降低生产能源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和碳排放。近年来,维他奶的节能改造项目累计达40余项。当下,维他奶正积极配合国家的“双碳”目标,不断采用绿色生产方式进一步减少碳排放。



稳健医疗(武汉)有限公司是一家研发、生产和销售以棉花为主要原材料的医用敷料和日用消费品的公司,主要产品系列有医用伤口敷料、电子束灭菌、水刺无纺布等。稳健医疗和旗下子公司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致力于打造绿色医疗产业链,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可持续发展价值。“绿色工厂”称号是对稳健医疗在节能减排、循环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突出贡献的充分肯定。



西门子能源变压器(武汉)有限公司在用地集约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等方面均达到领先水平。企业始终致力于推行升级车间照明节能系统、建设大功率变频器测试平台电能回馈系统、循环利用包装材料等各种节能增效解决方案。同时,积极建设符合LEED绿色建筑认证标准的厂房、使用分布式屋顶光伏,并应用绿色低碳相关的先进技术和方案,取得显著的节能增效减排降碳效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4-12 11:13:41 | 显示全部楼层
whxlb 发表于 2024-4-11 17:59
客流强度上来了,现在已经站稳400万+了,期待日均500万+的到来

今年全年日均客流稳上400万(目前已385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4-12 11:19:57 | 显示全部楼层
东西湖区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2家


近日,湖北省经信厅发布了第六批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公示名单,湖北荷普药业有限公司、武汉智迅创源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等42家东西湖区企业上榜,至此,东西湖区共有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58家。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是指具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特征的中小企业,是从经济效益、专业化程度、创新能力、经营管理等方面进行综合认定,是一批具有科技含量高、设备工艺先进、管理体系完善、市场竞争力强等特点的企业,被视为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区域经济创新发展的新引擎。

此次公示的第六批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中,武汉智迅创源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专注精密过滤输液器的研发与生产,通过在一次性输液器中改配核孔滤膜——高精度过滤器,过滤掉药液中的微粒,保证输液通畅。企业凭借在精密过滤输液器细分领域的不断创新,产品被广泛应用,并牵头或参与起草了我国精密过滤输液器、避光输液器等多项国家行业标准。

同时入选的还有武汉亨克食品工业有限公司,公司引进智能化生产设备,打造无菌生产车间,建立奶油研发、检验、分析等设施齐全的产品研发中心,联合高校食品学科力量,成立专业烘焙食品研究所,致力于奶油的开发创新,研制常温植脂系列奶油,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健康、美味的奶油系列产品。

旭日蓝天(武汉)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工业级无人机研发、制造,其多旋翼飞机和固定翼飞机在农林、应急等领域均有广泛应用。企业收益优先用于研发,注重技术与人才储备,拥有了强劲科创驱动力。

近年来,东西湖区专精特新企业正从“小苗”努力长成“参天大树”,新质生产力频现,成为激发创新动能、稳定产业链供应链的重要力量,为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这源于近年来东西湖区全面推行专精特新企业倍增计划,将区内优质工业企业选入梯度培育平台,进行动态管理,加强服务对接和监测分析,对企业运行发展态势、意见诉求以及扶持政策与培育成效等开展定期和不定期跟踪,有针对性地制定政策和开展精准服务,不断完善“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路径。

截至目前,东西湖区已有创新型中小企业369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持续攀升至2024年的158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9家。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4-12 11:21:41 | 显示全部楼层
东西湖区“链”就产业新优势


春来柳萌,草长莺飞,武汉芯丰精密科技有限公司在东西湖区正式投产。新鲜力量强势加盟,全区半导体芯片制造产业链强势延伸。

开展筑基补链行动,打造产业竞争优势,是东西湖区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制造业强区的重要举措。全区实施产业基础再造,推进产业链供应链提升,激活“1+4”主导产业一池春水。


布局产业链 龙头企业大胆闯

东流港外,一幢有着巨幕玻璃外墙的厂房,犹如一艘迎浪启航的巨舰。武汉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在阳光下格外耀眼。

京东方科技集团是全球半导体显示产业龙头企业,武汉京东方作为其在汉子公司,主要生产65寸、75寸及以上大尺寸电视显示面板,覆盖2K、4K和超高清8K。


从动工到竣工封顶,总投资460亿元的武汉京东方仅用8个月时间,就建成当时全球建筑面积最大的电子洁净厂房,刷新了超级厂房建设速度纪录,其10.5代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件生产线,是当时全球尺寸最大的液晶面板项目之一。

武汉京东方推动东西湖区融入武汉“光芯屏端网”万亿产业集群,对产业链主要环节的资源整合、技术推动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成为新型显示领域“链主”型龙头企业。

6年来,武汉京东方带动吸引康宁、法液空等10余家龙头企业在东西湖区落地配套,集聚形成涵盖上游材料、器件,中游面板、模组及下游智能终端等较为完善的产业链,实现“从沙子到电视”的电子信息全产业链布局。

作为新型显示领域的上游企业,也是围绕武汉京东方引进的配套项目之一,武汉江丰电子材料有限公司研发生产的高世代平板显示产业用溅射靶材及设备关键零部件,其厂房与武汉京东方仅一墙之隔。

去年7月,武汉江丰一期项目投产运行。目前,二期项目正在加紧施工,预计在今年建成。继武汉江丰之后,武汉芯丰建成投产,形成产业链供应链紧密协同。

随着京东方、宝龙达、创维、TCL等企业落地,东西湖区以链为媒,大力发展电子信息和智能制造产业,以链式经济催生临空港大道成为武汉第三条“千亿大道”。


发力招商链 优势产业壮筋骨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东西湖区推动产业链与招商链深度融合,为重点产业开源引水。

“提着篮子选菜”,东西湖区推进强链补链延链,提高产业本地配套率,加速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强链”强出竞争力、“补链”补出新优势、“延链”延出新价值。

全区聚焦主导产业,瞄准重点产业链关键环节、空白领域以及未来爆发点,清晰绘制“产业图谱”和招商路径,健全以区**“链长”挂帅、龙头企业“链主”引领、高校科研机构“链创”支撑的“三链”工作机制,用精准的“链式招商”激发区域高质量发展“链群效应”。



在东西湖区科创智造大走廊上,创维Mini LED显示科技产业园欣欣向荣,生产车间里一片赶工场面。作为创维集团在国内最新建成、技术领先的生产基地,武汉创维园区去年9月投产以来,55寸和65寸大屏生产线在产能上一路爬坡过坎——50寸和75寸两条大屏生产线,今年进入试生产阶段,电视机屏月产量超过9万台,全年有望突破百万台大关。

持续有效的招商强链延链补链,东西湖区电子信息产业持续壮大。围绕新型显示、半导体、PC整机等三大领域建圈强链,正加快推进电子信息产业规模化、集群化发展,京东方、创维Mini LED、宝龙达等龙头企业优势持续发挥,完善上游产业链条、开拓下游产业市场,构建形成上下游齐备的产业生态。

在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业强区进程中,东西湖区围绕“网、屏、智、健”等 12条细分产业链,策划引进一批龙头企业和补链强链项目,确保优惠政策“用得上来”“走得出去”“进得企业”,每年引进龙头企业链上企业不少于2家。

筑基补链行动,激活“中国网谷”主导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链”就产业集群竞争新优势,正汇聚形成助推区域跃升发展的新质生产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4-12 11:23:44 | 显示全部楼层
东西湖区工发投集团与市能源集团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为抢抓新能源发展机遇,深化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新能源业务合作,探索运营合作共赢的产业发展模式,2024年4月9日,金银湖199+写字楼6楼金湖厅,东西湖区工发投集团与武汉市能源集团公司举行投资合作签约仪式,共同开启区域新能源产业合作新篇章。

签约现场,区工发投集团所属工业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与市能源集团公司所属新能投公司签订了合资协议,双方将本着合作共赢的原则,合资成立武汉网谷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专注于区域新能源项目的投资、建设、运营和管理。

根据合资协议,双方将充分利用各自优势和资源,积极推进区域光伏发电、充电桩、综合能源、储能站等新能源项目的投资建设。合资公司的成立,标志着东西湖区工发投集团与市能源集团公司在新能源领域的合作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将进一步推动全区新能源产业发展,为区域经济的绿色转型注入新的动力。据悉,双方将以“网安基地智算中心储能项目”作为合资公司的启动项目。

此次合作签约仪式的成功举行,不仅是两家企业合作的开始,更是东西湖区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新起点。区工发投集团与市能源集团公司将以此次合作为契机,携手共进,共同探索能源产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新路径,以实际行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为推进区域能源结构调整和绿色转型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4-12 11:28:59 | 显示全部楼层
武汉智能网联产业园建设提速



4月10日,中建三局武汉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产业园(一期)项目现场,焊接声、捶打声、机械轰鸣声交织。



当前,该项目现场500余名工人正在抢抓春日有利天气条件抓紧施工,力争早日建成投入使用。

该项目位于武汉市经开区,总建筑面积约32万平方米,预计于4月底1号楼封顶。其建成运营后,将搭建起国际一流的智能网联区域产业生态创新体系,带动和促进武汉新能源与智能网联上下游产业的发展。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4-12 11:30:30 | 显示全部楼层
卓尔智联向“新”而行重塑新优势


近日,卓尔智联集团(下文简称卓尔智联)发布2023年度业绩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全年实现营收1252.9亿元,同比增长12.97%;净利润约达6567.6万元,2020年以来首次实现盈利。这标志着多年来深耕产业数字化的卓尔智联,走出YQ影响,奋力迈过转型阵痛期。

ZSJ强调,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近年来,卓尔智联全面发力数实融合及产业数字化,致力于数字贸易、现代供应链等领域前沿创新。近日,湖北日报记者走进这家民企,感受新质生产力为企业带来的动力。


构建新生态,以“数智思维”重塑产业供应链

化工产业的产业链条长,客户分散,经常存在交易信息不对称的情况。针对这一行业发展痛点,卓尔智联旗下“化塑汇”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搭建集供应链、仓储、物流、金融于一体的新型数智化工、塑料产业链集成服务平台。

去年,“化塑汇”与沈阳一家再生塑料生产厂家深度合作,依托线上供应链的大数据优势,帮助该企业整合、分析下游潜在客户企业的地域分布、采购需求,并以此为基础优化和调整企业的原材料采购和生产策略,实现按需生产。

目前,“化塑汇”已入驻会员企业7万多家,去年营收超过240亿元。

卓尔智联着力推进钢铁、化塑、纺织服装等实体产业重塑供应链、赋能产业链、提升价值链,目前已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B2B交易平台之一。

“卓钢链”聚焦钢铁产业链生产、流通、终端等各环节提供智慧交易服务,以及供应链金融、仓储物联网、网络货运、行业数据资讯和SaaS(一种通过互联网提供软件应用的服务模式)等五大服务。目前,该平台服务已覆盖全国32个省区市的310多个城市。

由卓尔智联参与组建的纺织服装数字供应链平台“华纺链”,提供在线采购、智慧物流、智能仓储等一体化综合供应链服务,囊括7000多家企业,涵盖牛仔布、缝纫线、羽绒服等多个细分领域。


15年磨一剑,传统批发市场上“链”触网

“春节期间,我们赴浙江杭州等地,考察了一批海鲜加工厂。近期,我们还将去马来西亚接洽远海捕捞队等资源。”汉口北渔人码头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宫海旺最近很忙,他和同事们正着力优化“卓鲜链”的数字化平台。

去年11月,“卓鲜链”启动运营,汉口北渔人码头与数字渔业平台“海上鲜”及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的港口码头建立合作,“源头直采”海船上的渔货。

宫海旺说,“卓鲜链”数字化平台计划于今年6月上线运行。今年内,该平台将涵盖产业链上游7000家远海捕捞队和海鲜加工厂,并“一链直通”终端的汉口北卖场。

庞大上下游数据的流动与汇聚,在给“卓鲜链”带来巨大交易量的同时,还能赋予这条“数智”供应链报盘能力,大幅提升汉口北渔人码头在全国海鲜交易中的“议价权”和话语权。

汉口北国际贸易城是卓尔智联建设并运营的,全国规模最大、交易额第二的新一代商贸物流基地。这家肩负着再现汉口商贸辉煌,以承接汉正街商户起步的传统批发市场,自2009年底开业以来,历经多次转型升级。

2016年,汉口北市场采购贸易试点首笔80万美元商品正式通关,标志着汉口北商品走出华中,销往全球;

2022年,鲜花小镇、味道小镇等新型专业交易市场集中开业,“小镇模式”将全国优质规模化的产业源头引入汉口北;

2023年,汉口北“新布码头”、汉口北“渔人码头”、梦想家定制城等新业态面市,构筑服务全国的超大型贸易枢纽。

优势供应链吸引了产业上下游企业聚集,增进实体市场繁荣,汉口北2023年营收同比增长26.89%。



产业上“链”,销售上“播”。

卓尔智联不断做优汉口北电商直播基地,形成服装、鞋帽、箱包、酒店用品等30大专业市场的电商直播生态圈。

武汉三生三世鞋业有限公司在汉口北经营了近10年。如今,这家企业变实体门店为大型仓储中心和4间直播间,去年线上销售额近1亿元。

15年磨一剑。卓尔智联推动汉口北踏上提质升级的浪尖,努力打造全国领先的数字贸易示范区、现代供应链管理中心。

卓尔智联总裁齐志平说,未来,卓尔智联将加大对数字技术的研发,以“新贸易方式”为切入点,搭建“B2B交易服务+供应链服务+数字技术云服务”的架构体系,在“立”与“破”的探索中,重塑产业竞争新优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10-11 22:14 , Processed in 0.147413 second(s), 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