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7-9-17 11:21: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fzgood2011 于 2017-9-17 11:51 编辑
中国软包装集团,丙烷脱氢制丙烯项目,特大件设备在福州港江阴港区卸船

中国软包装集团今年将创产值250亿元,董事局主席翁声锦说,我们正加紧建设全球唯一的“BOPP薄膜-聚丙烯-丙烯”三级全产业链,5年内打造高效集聚的千亿产值科技园。
【十年磨一剑,实现“薄膜行业第一”狂言】
发轫于房地产业的翁声锦,2006年起决定转型制造业。那年,BOPP专委会年度会议在福州召开。会上,当翁声锦表示要成为“薄膜行业的第一”时,台下哄堂大笑。
提起跨界转行到完全陌生的石化行业,翁声锦表示:“实业兴国,实体经济的核心是制造业。选择软包装,是因为当时这个行业基础和规模都比较薄弱,但产品科技含量极高、商机巨大。”
经验、技术、人才“三无”。翁声锦听说德国有生产设备,可厂家一看他原先是搞房地产的,一口拒绝了生意。凭借激情、胆量和努力,2006年,中国软包装集团在罗源湾畔建了第一条BOPP生产线。
十年磨一剑,至今,在全国建成五大BOPP生产基地,产量约占全国的25%、全球的10%,成为“世界膜王”。
【进军上游石化产业,坐稳“世界膜王”交椅】
虽然产品供不应求,但因上游的原料聚丙烯,一直控制在国内几家石化大企业手中。即使行情极好的时候,下游单价涨1500元,上游原料商跟着坐涨2000元。成本降不下来,虽然规模做大,却难言做强。
要想坐稳“膜王”交椅,必须突破这一瓶颈。2012年,机遇来了!抓住国家鼓励进口天然气和投资体制改革“非禁即入”的双重机遇,中国软包装集团决定进军上游化工原材料,落子江阴,投资150亿元建设中景石化科技园,并配套建设码头和储罐区。
丙烯、聚丙烯资金和技术门槛极高,长期以来被几大央企垄断。翁声锦此举再次被认为“口出狂言”。然而,仅仅5年,在当初的一片海域和滩涂上,一座气势磅礴的石化产业园区已拔地而起。奇迹是如何创造的?“简政放权,激发了民间资本活力。”翁声锦说,过去,投资这么大的项目,都要到国家层面立项、审批。现在,国家将权力下放给省里。
“我们紧盯产业前沿,引进国际一流技术设备,和我们合作的都是世界500强企业。全球最大的丙烷脱氢压缩机、全球最大的聚丙烯挤压机、全球单产最大的丙烷脱氢装置、全球单产产能最大的聚丙烯装置……每一样都是‘私人定制’。而项目的设计、建设和监理则由中石化SEI公司全面负责。”翁声锦说。
“目前已完成投资100亿元,一期两套50万吨/年聚丙烯装置加上全国16条BOPP生产线,今年将创产值250亿元。我们计划再投入60亿元,加快项目建设,并在福州再上4条BOPP生产线,5年内打造千亿产值科技园。”翁声锦底气十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