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niceGZH

[综合其他] 广州医疗信息专辑(全国三大医疗高地之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1-3 17: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全国首个疟疾临床研究基地在海南三亚揭牌
南方Plus 2023-11-01 17:02
       10月31日,全国首个疟疾临床研究基地在海南三亚揭牌。当天上午,广州中医药大学在三亚举办国家“523”项目56周年暨青蒿抗疟团队参与“一带一路”倡议10周年纪念活动,以此纪念该校科研工作者在海南开展中医药防治疟疾研究,为世界人民消除疟疾作出的卓越贡献。
       20世纪60年代,广州中医药大学李国桥教授团队参加国家“523”项目,在海南开展中医药防治疟疾研究,创办三亚热带病研究所“粤海医院”,并在此完成第一篇证实青蒿抗疟临床有效的文章,该文章在《自然》(Nature)期刊发表。因此,粤海医院也成为了“青蒿临床治疟源”。
       青蒿素正是从粤海医院出发,沿着“一带一路”走向世界抗击疟疾战场的最前端,被誉为“一带一路”上的健康天使,是中医药走向世界、造福人类健康的一张闪亮名片。
       进入21世纪,三亚及海南本土疟疾彻底被消灭,广州中医药大学抗疟团队又先后在东南亚、非洲、南太平洋岛国、中南美洲等国家和地区,开展中国援助科摩罗、圣普、巴新、多哥等国家抗疟项目,是目前全国唯一仍然坚持在中低收入国家开展抗疟援助项目的团队。
       近年来,新一代青蒿抗疟队伍在亚非多个国家推广中国青蒿素复方灭源控疟方案,推动中国青蒿素走向世界。
       目前,广州中医药大学团队已经在欧洲和非洲建立了8个国家级中医药海外中心,在海外共建7个国家级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在当地培养了多支专业化抗疟队伍,复方青蒿素也取得了40个国家的专利保护,在20多个国家注册上市、治疗疟疾,进一步紧密了对外关系,为践行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打造“健康丝绸之路”,推广中医药国际化贡献了重要力量。
       广州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陈文锋在纪念活动中表示,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中医药交流合作已成为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新亮点。接过前人手中的接力棒,共同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是广州中医药大学的使命与担当。
       据悉,随着海南自贸港建设和粤琼合作的深入推进,广州中医药大学正抢抓机遇,加快推进海南的附属粤海医院建设,学校已从广州总部和各附属医院抽调多批次专家和管理干部入驻三亚,助力医院全面升级,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1-4 21:51:48 | 显示全部楼层
省医牵手帕多瓦大学!强强携手开展心血管病学领域全方位合作
南方都市报 2023-11-03 16:45
       日前,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与意大利帕多瓦大学心胸和血管科学与公共健康学系在省医主体楼四楼多功能厅隆重启动了高级心血管病学联合研讨会。会议期间,双方签署《备忘录》,将在心血管疾病领域临床、科学研究、国际交流、教育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全方位的深度合作。
       据悉,帕多瓦大学是世界上最早的大学之一,建立了全世界第一所医学院。而广东省人民医院下设直属研究机构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成立于1958年,则是国内目前唯一的世界卫生组织心血管病防治与培训研究合作中心,国家卫健委与广东省共建国家心血管病区域医疗中心。同时是广东省心血管病中心、广东省心血管病专业质量控制中心。
       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陈寄梅教授和帕多瓦大学心胸和血管科学与公共健康学系主任Sabino Iliceto教授签署《备忘录》,广东省人民医院院长余学清教授和意大利共和国驻广州总领事Valerio De Parolis先生出席并见证签字仪式。该备忘录涉及双方在心血管疾病等专业医、教、研、管等全方位合作,将共同组织双边疑难病例大查房、科学研讨与深度合作,互派青年医生、教师、博士后、优秀研究生、行政管理人员等进行专业培训。
       广东省人民医院院长余学清教授在开幕式致辞。他表示,心血管疾病是我国沉重疾病负担,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在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和人才培养取得国内外公认的成就,尤其是近五年在医院高质量建设征程中,医教研等方面跨越式提升。积极推动与国际知名大学和学术机构的实质性合作对推动省医和心研所建设国家医学中心具有重大意义。
       帕多瓦大学心、胸、血管与公共健康学系主任Sabino Iliceto教授发表了合作演讲。他回顾中意最早交流合作始于1250年-1300年期间,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沿丝绸之路来到中国,这一历史性的旅程成就了中意两国之间深厚的友情。800年前,帕多瓦大学建立了全世界第一所医学院,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科学家,其中包括伽利略和哈维。如今帕多瓦大学与著名的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心研所合作,无疑会引起欧洲同道的广泛重视,这种合作必定共同为世界医学科学做出重要贡献。
       意大利共和国驻广州总领事Valerio De Parolis先生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充分肯定了本次医学、科学和教育的战略合作。广州和帕多瓦是历史悠久的姐妹城市,帕多瓦大学和广东省人民医院合作将为这对姐妹城市的友谊再添重要成果,进一步夯实中意两国友谊之纽带。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运教授也莅临研讨会,他与帕多瓦大学的专家们就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免疫学、罕见心脏病学、心血管病流行病学、介入心脏病学、优秀心脏中心管理和人才培养等多个领域进行了深入探讨。双方还组织了疑难罕见病大查房及急性肺栓塞介入取栓新器械临床试验方案讨论会等学术活动。
       积极推动与国际一流医学学术机构的合作与交流是推动广东省人民医院建设国家医学中心的重要举措。中意同为文明古国,互为全面战略伙伴,拥有广泛共同利益和深厚合作基础。广东省人民医院与意大利帕多瓦大学之间的学术性合作,传承和发扬两国友好传统,为两国在医学科学和教育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1-4 21:53:46 | 显示全部楼层
开业啦!黄埔新增一家专科医院!
2023-10-28 20:06:22
       10月28日上午,广州黄埔银海眼科医院正式开门营业。据悉,该院是银海光圈(广州)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的一家中西医融合眼科专科医院,位于中新广州知识城佛伦斯园区内,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设置高端床位28张。开设眼健康管理中心、屈光手术中心、白内障/青光眼中心、屈光眼肌及小儿眼科、眼底病诊疗中心、干眼病诊疗专科、中医眼科中心、医技中心等诊疗中心,设置普通/特需门诊、眼健康工作室、检验科、放射科、特检室、治疗室、VIP住院套房等相关配套,可及时响应紧急医疗救治及转诊需求。
       广州黄埔银海眼科医院创始人段俊国教授介绍,该院源于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医眼科学科,因为“中西医融合”为主旨,依托“眼健康工程”+“2020爱眼计划”,针对高端人士,以家庭会员制形式,提供全生命周期眼健康管理,服务内容包括眼健康科普教育、咨询、检查、档案建立、眼健康评估与饮食运动干预治疗、家庭健康管理服务等。此外,廖品正国医大师工作室(广州)也同时入驻该院。
       开业当天,现场还举办了眼健康科普馆(粤港澳大湾区)开馆仪式,眼健康科普馆(粤港澳大湾区)是广州黄埔银海眼科医院的配套建设,占地面积近2000平方米,设有科学普及、互动体验、文化交流四大展区。参观者在这里可以了解到光与科技的艺术结合和生动易懂的眼科科普,更能用全新的视觉去体验眼健康的重要性,并提高主动爱眼护眼的意识。科普馆将长期向公众开放,多形式、多维度进行眼健康科普宣传,提高全民眼健康理念。
       近年来,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大力推动生物医药等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出台了生物医药、中医药等多个专业扶持政策,按照全区战略规划部署,未来将依托佛伦斯产业园作为核心起步区,通过集聚银海眼科、中山眼科、卡尔蔡司、何氏眼科等一批国内外一流眼健康科研平台、医疗机构、龙头企业,推动建设知识城光圈产业园,引进、培育、孵化眼健康类企业,聚集上下游及配套企业,将黄埔打造成为光圈产业集聚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1-6 15:56:16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山一院这项研究,将给心衰患儿带来新希望
南方Plus2023-11-04 21:01
       11月3日,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脏外科主任吴钟凯教授再次见到了自己10年前主刀执行心脏移植术的患者阿凯(化名)。2013年接受手术时,阿凯不足4岁,是当年国内成功进行心脏移植年龄最小的患者。如今,阿凯心脏功能良好,能够正常上学,今年刚刚升入初一。
       “他给了我很强的信心,说明儿童的心脏移植术后恢复可能比成人更好,也给我们今后的研究指出了方向。”吴钟凯说。
       当天,中山一院举办心脏移植术后病友交流沟通会,为“换心”的病人讲解术后康复治疗和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帮他们提高生活质量。吴钟凯透露,目前医院正开展“小儿左心辅助装置”研究,有望为需要心脏移植但迟迟等不到供体的患儿提供过渡阶段的新选择。
       术后10年,
       这颗心“变成了他自己的”

       阿凯出生不久就被查出患有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快3岁时,他的病情开始恶化,被确诊为扩张性心肌病,“心脏比成年人的还要大出几分”,治愈的唯一希望就是心脏移植。
       在医院等待了近一个月后,阿凯等到了供体心脏。2013年9月18日,吴钟凯主刀为他执行了心脏移植术。
       手术团队克服了供体心脏尺寸不匹配等难题,经过3个小时的“精耕细作”,在供心植入后、血流开放的刹那,新的心脏自主复跳,移植获得成功。
       “这是当时国内年龄最小且成功生活至今的儿童心脏移植案例。”吴钟凯说,他一直惦记着患儿的康复情况。
       阿凯是揭阳普宁人,吴钟凯2021年前往当地进行义诊时,专门联系阿凯到义诊现场接受心脏检查,结果显示其恢复良好。
这次复查,得知阿凯各项检查结果指标正常,并且他在学校已经可以上体育课,吴钟凯十分高兴:“这说明他的心脏功能良好,活动耐力也正常,这颗心已然变成了他自己的。”
       “不过,心脏移植仍然面临着很多难题和挑战,例如个体化免疫抑制方案的选择、排斥反应的治疗、移植物血管病的防治等,这些都是患者管理的重要环节。”吴钟凯说,举办病友交流会,就是为了搭建沟通平台,帮助患者更加深入细致地掌握康复知识,尽可能做到正常生活和工作。
       研发新装置,
       给心衰患儿带来新希望

       中山一院心脏外科是国内第一批开展心脏移植的医院,早在1995年就开展心脏移植术,1996年进行了我国第一例婴幼儿心脏移植。2005年进行心脏移植的小女孩“当当”,已于2016年顺利产下宝宝,创下了国内存活时间最长并生育小孩的纪录。
       2021年,医院还成功完成了全球首例无缺血不停跳心脏移植,患者福伯当天也来到了活动现场。医生介绍,术后2年余,福伯坚持规律复诊和口服抗免疫排斥药物,超声检查显示心功能良好,活动状态良好,并且无感染、无新发糖尿病及高血压等情况。
       “心脏移植是终末期心衰病人最后的希望。”吴钟凯说,供心器官严重短缺是限制心脏移植的一大难题,尤其是小儿心脏病患者等待的过程可能更漫长,临床上也有患儿因为等不到合适的供心而离世的案例。
       目前,吴钟凯团队正参与一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有望为这一难题带来新的解决方案。
       他介绍,这项研究专门攻坚“小儿左心辅助装置”,全国5家在该领域处于最高水平的医院共同参与,推动装置尽快从研发落地到临床应用。
       “儿童的心衰一般由先天性心脏病、川崎病等引起,小儿左心辅助装置可以成为患儿在等待心脏移植过程中的过渡与衔接,为他们等待供体心脏赢得时间。”吴钟凯说。
       他透露,根据最新研发进展,这一装置有望明年进入临床试验,届时,医院也将发布相关的招募计划,组织符合条件且有意愿参与的患儿接受治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1-6 16:00:36 | 显示全部楼层
华南规模最大!广州市烧伤临床医学研究所揭牌
羊城派 2023-11-05 16:07
       11月5日上午,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在医院中心花园广场举办“厚德济世承百年,精勤笃行创新篇——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建院119周年”庆祝大会,庆祝活动上举行了广州市烧伤临床医学研究所揭牌仪式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院长黄逸辉表示,未来医院将高规格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烧伤医疗中心、区域急诊与重症救治中心,打造三个层级清晰的学科群,开展专病中心建设,注重平台专科的辐射与协同,逐步形成“大专科,小综合”发展模式,以“打造国内知名、省内一流、专科特色鲜明的现代化临床研究型医院”为目标,为患者提供全方位、高质量综合诊疗服务。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烧伤整形科主任李孝建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该烧伤临床医学研究所为华南规模最大,未来将深入推进广州地区及粤港澳大湾区烧伤一体化救治体系建设。将建立“严重烧伤脓毒症”和“烧伤流行病学”大数据中心,建成慢性创面防治中心,并将重点突出科研,从院前急救科普到危重症救治后的心理康复等全链条,积极促进地区烧伤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的共同发展。
       关注儿童烧烫伤,将建2个大数据中心
       黄逸辉介绍,广州市烧伤临床医学研究所是该院打造高水平临床研究医院的一项重大举措,对于研究所的重点工作,黄逸辉接受采访时介绍:“研究所会继续在烧伤危重症救治这方面攻关。目前我们的烧伤救治率达95%,死亡率为0。但我们发现,目前儿童家居烫伤较多,儿童患者占总体烧伤患者的三至四成,所以未来会在儿童烧烫伤后的脓毒血症方面进一步研究。此外,对于干细胞、皮肤材料等方面,也会投入研究,在科研和临床以及生物工程等方面希望有一些转化项目。”
       “在二三十年前,80%以上的烧伤病人基本上是抢救不过来的,而现在我们救治成功率95%以上。”李孝建表示,研究所将在医院现有科研平台基础上,打造以
       “烧伤脓毒症发病机理、高危因素和综合防治关键技术”“深度烧伤创面修复关键技术”“炎症因子对烧伤后瘢痕增生的影响和早期防治技术”“慢性难愈合创面修复的关键技术”等为重点研究方向和研究特色的临床研究机构及科研转化平台。
       李孝建透露,未来将发挥广州地区烧伤一体化救治体系和粤港澳大湾区烧伤救治联盟牵头单位作用,带动区域学科建设:建立“严重烧伤脓毒症”和“烧伤流行病学”大数据中心,合作共享医疗资源;建成慢性创面防治中心,构建“中心-社区”慢性创面防治模式;拓展“1+11+N”机制,提升区域内烧伤救治的整体水平。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迎建院119周年
       院庆当天上午,医院还举行院歌合唱节,全体院领导、医院职工共同参与,齐聚庆祝119周年院庆。
       1904年,先贤马达臣、朱启良等人发起成立了“粤东红十字会”,后迁址广州市海珠区,改称红十字会番禺分会,开设南福医院,此为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前身。
       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广州作为革命军的大本营,该院免费收容治疗伤员。
       1938年,广州市区屡遭日机轰炸,该院医务人员赶赴被炸现场,救治大量伤员,孙中山夫人宋庆龄到该院慰问伤员及视察救护队。
       1994年,被评为国家首批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1999年,正式挂牌为暨南大学医学院第四附属医院。
       在一代代红会人的努力下,医院从一家小小的救护站发展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应急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医院。
       活动中,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党委书 记张言斌介绍,明年是医院建院120周年,未来,医院将聚焦“高质量发展”,继续以应急医院建设为抓手带动科研平台建设和高层次人才建设双驱联动工作,以粤港澳大湾区烧伤创伤区域医疗中心、区域应急医疗创新高地、以人才振兴带动强院引领为主,建设服务粤港澳大湾区的应急医疗中心,打造高质量发展的高水平临床研究型医院。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1-7 22:15:16 | 显示全部楼层
又一科研利器落地广州,或可预警心源性猝死
2023-11-07 14:45 来源:南方+ 吴雅楠 卞德龙 许舒智
  11月6日,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新落成的科研教学基地——仁济楼正式启动。现场,医院与杭州极弱磁场国 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研究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建零磁医学研究平台,开展弱磁医学领域的基础研究及应用技术研发合作。
  当天,一个崭新的设备入住了该院零磁医学研究中心。该设备外观看起来与常见的医学影像设备没什么两样,但功能却不一般。“它甚至能将整个心脏的电生理网络反映出来。”中国科学院院士,极弱磁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首席科学家、总设计师房建成说。
  测量“磁场”能检测出心绞痛和心梗
  这一新设备是房建成团队给研究中心带来的重磅科研“武器”——心磁成像测量装置。该设备由圆形的磁屏蔽筒、磁强计阵列和数据采集与控制系统构成,与心电图、核磁共振(MR)、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CT)等常见的医学检查手段不同的是,它主要依靠检测“看不见”的磁场来诊断疾病。
  既有科学研究表明,绝大多数物质具有弱磁性,人类大脑产生的磁场非常微弱,约为100fT(磁感应强度单位),大概是地球磁场的十亿分之一。
  “只要我们把较强的地磁场屏蔽掉,就能测量到非常弱的人体磁场,帮助诊断心脏、脑部、神经等疾病。”房建成说,零磁医学正是基于超高灵敏极弱磁场测量技术,在接近零磁场的特殊环境中检测出人体器官的极弱磁场。
  所谓极弱磁测量技术,是通过在体外测量人体磁场的空间分布,重建出人体内部的磁源,呈现人体磁场的图像。这样一来便能对人体的功能信息进行精准检测和成像,甚至能分辨出功能信息的微弱变化。
  “心绞痛和心梗是无法通过心电图看出来的,患者的心电图与正常人的是一样的,但通过心磁图就可以看出来。”房建成说,该技术无需与人体接触,对人体无任何损伤,受人体组织不均匀性的影响小,灵敏度很高,能够捕捉身体发射的微弱磁信号,绘制出三维磁图,帮助医生更迅速地判断病症。
  这项技术也可用于肿瘤诊断。房建成介绍,肿瘤细胞的离子通道的电流微弱难以测量,通过超高灵敏度磁场的传感器,能够测出细胞的磁性,掌握正常细胞变异为肿瘤细胞时的磁性变化,可以提前诊断肿瘤。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王景峰表示,在医疗领域,极弱磁测量技术可以为心脏疾病、脑疾病、肿瘤等重大疾病的机制研究和临床诊断开辟新途径,有望解决疾病早期诊断与预警、预测机制等重大难题。
  或是中国医学赶超的“新赛道”
  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心电生理学是超高灵敏极弱磁场测量技术实现的重要应用场景之一。王景峰表示,希望通过合作实现对心脏性猝死高危人群的早期检测和诊断。
  “目前,在心电检测方面还缺乏有效的心脏性猝死预警手段,尚未发现具有高特异性和高敏感性的指标,这是医疗领域的全球性发展难题。”王景峰说,未来合作研究中,将通过对比健康人群和猝死高危、低危人群的检测数据,筛选发病数据指标,提升猝死的检测和诊断水平。
  房建成表示,目前相关零磁医学技术还处于研究阶段,其团队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浙江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已有先行合作,在心梗快速诊断和心肌重度缺血预警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果。
  不过,他表示,相关研究仍需更多病例以改进模型算法,提高疾病检测的准确率和识别率,将在未来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的合作研究中着力展开。
  “未来有可能研发出高端医疗装备。”房建成说,高端医疗装备体现了医学和工程技术的结合,面对当前中国高端医疗装备高度依赖进口,国际品牌占据中国市场,医工交叉是中国尽快补上医疗装备技术差距的必由之路。
  “将极弱磁场测量技术应用于医学,能为高端医疗装备、医学创新服务提供新手段,或许是中国医学赶超世界医学的‘新赛道’,希望这项技术成果能早日在中国的医院用上。”房建成说。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1-7 22:27:18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举行庆祝建院188周年系列活动
2023-11-07 04:20 来源:大洋网
       云山聚福,珠水含情。11月6日,在珠江之畔守护人民生命健康已有188年之久的中国第一家西医医院——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举行庆祝建院188周年系列活动。
       作为曾在中国近现代医学史、西医教育史上开创无数“第一次”的高水平医院,该院始终坚持“把患者放在第一位”,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守护人民生命健康,近年来锐意“突围”:党建引领,科研创新,培育人才,优化服务,医疗援助……在做好临床医疗服务的同时努力向研究型医院转型,向国家和人民交出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在今年的院庆活动上,医院正式启用科研教学基地——仁济楼,为临床医生开展肿瘤免疫、移植免疫、非可控炎症、自身免疫等科学研究提供助力。当天,建院超过150年的国内三家著名医院负责人也首度相聚在中国西医教育肇始之地,共论医院的传承创新和人才培养,恍如时空交错,为与会者思考当下的医学发展走向提供了历史参照系。
       现场直击
       百年名院“扩容” “仁济楼”启用

       11月6日上午,在见证了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188载发展史的仁济路上,该院启用新的科研教学基地——仁济楼。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仁济楼于2019年9月奠基动工,2023年11月正式启用。大楼占地面积为2572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2757平方米。大楼含地上5层、地下3层,其中地面一层为零磁医学研究中心、医学大数据研究中心、医工融合研究中心、公共会议室、学习室,地面二至五层为该院医学教学科研基地,配置了相应的实验室分区,以便开展相关疾病的基础研究。实验室区域内配备了完整的生物医学测试服务平台。
       中山大学兰平副校长在致辞中指出,依托仁济楼,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在开展免疫相关疾病基础研究与成果转化平台的同时,打造引进和培育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基地的做法,是对学校推动科教、产教融合育人思路的充分实践,希望医院能够充分发挥科研管理优势,搭建更多高水平科研、诊疗平台,实现临床和研究的良性循环,培育出能解决临床问题的重要成果,助力中山大学医科发展进步,为实现“健康中国”行动目标作出更大贡献。
       “零磁医学”助力心脏猝死或有更灵敏检测手段
       当天,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医学部主任、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院长宋尔卫与中国科学院院士、极弱磁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首席科学家、总设计师房建成现场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房建成院士及其团队将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科研团队携手,共同开展弱磁医学领域的基础研究及应用技术研发合作,推动医工融合发展。
       杭州极弱磁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研究院科研团队成为首个进驻仁济楼的合作单位。目前,这一医工融合研究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同步推进中。
       房建成院士介绍,超高灵敏极弱磁测量技术开展的“零磁医学”,具有精确检测人体功能信息的优势,可为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等重大疾病的机制研究和临床诊断开辟新途径,有望解决疾病早期诊断与预警预测机制等重大难题。
       “医学成像是医工融合的重要研究方向,而心电生理学是超高灵敏极弱磁测量技术在院内计划实现的重要应用场景之一。”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候任主委、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王景峰教授介绍,希望通过与杭州极弱磁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研究院的合作,共建零磁医学研究平台,充分挖掘极弱心磁测量技术在心电生理学上的应用,探讨其对心脏性猝死高危人群的早期检测和诊断价值。
       学术论坛
       三家“150+”医院 共论高质量发展

       11月6日上午,在“新时期医疗工作的重点与改革论坛暨百年耕耘·薪火相传”研讨大会上,来自全国24家医院的50多位专家、嘉宾齐聚一堂,分享和交流学科建设和科研创新等方面的经验,共同助力“健康中国”发展。
       188岁的孙逸仙纪念医院、179岁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154岁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这三家建院超过150年、见证中国近现代医学和医学教育发展史的国内高水平医院负责人首度相聚在中国西医肇始之地,共论医院的传承创新和人才培养,恍如时空交错,为与会者思考当下的医学发展走向提供了历史参照系。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党委书记王建安,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党委书记郑军华和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刘超,分别就《临床问题驱动的科学研究实践与探索》《五治融合,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临床导向创新驱动发展-研究型医院发展》进行分享。
       广东省医学会会长姚志彬在致辞中表示,现代医学的发展为群众的健康提供了坚实保障,希望医院遵循“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的指导思想,传承中山医“医病医身医心”的精神,创新医疗技术与医疗管理体制,加强与省内外的兄弟医院的交流合作。
       刘超副院长介绍,近年来,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坚持走研究型医院发展道路,强调以临床需求为导向,开展前沿科学技术研究攻关,产出成果并回馈临床,服务人民群众健康。医院秉承主动适应临床与科研融合发展趋势的办院模式,以德为先、科学思维、系统观念、人文素质相融合的四大基本要素,对标国际顶尖研究型医院,朝着“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医院”的远景目标不断奋进。
       “百年老院面临新的发展课题,聆听同行们的探索经验,我们深受启发。”刘超表示,在三家医院相继建立的19世纪,中国医学水平远远落后于世界,为国人解决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是医生们最重要的工作。进入21世纪,中国医学水平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临床导向、创新驱动的医学科学研究,使医生们成为兼顾临床、科研与教学甚至医工融合的“斜杠人才”。但对医院和医生来说,更好地为患者服务,守护生命健康是不变的初心。
       党建引领 锚定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之路
       当天还举行了“高水平医院人才引育与科学研究沙龙”和“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优秀案例交流会”。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党委书记古小红表示,医院作为广东省高校“党建工作标杆院系”,积极探索“党建+”新模式、新道路,创建“党建+医疗帮扶”“党建+人才培养”等模式,切实带动医院医教研中心工作发展。医院以高质量党建为舵,以新发展理念为桨,朝着服务人民健康、建设健康中国的伟大目标奋楫前行。
       在“党建+人才培养”方面,医院推动实施人才强院战略,谋划人才梯队建设,同时高度重视党建引领开展立德树人工作。医院院长宋尔卫院士牵头教学成果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林天歆副院长荣获第三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第十七届广东省丁颖科技奖,苏士成教授成为广州首位“新基石研究员项目研究员”等,是医院党建引领人才培养取得的突破性成果。
       院庆活动期间,医院还举行了“柯麟人文读书会”揭牌仪式。柯麟人文读书会由广东省医学会医学人文分会发起,通过在院内开展人文读书活动、推广人文社科书籍阅读,组织读书分享、讲座、人文影视观赏、研学参访等文化活动,学习“红色医生”、中山医学院老院长柯麟“救国爱人,德慧济世”的人文精神。
       古小红表示,医院高度重视医学人文教育,在干部培训、新职工入职、新生入学时均开展医学人文教育,医院鼓励医护学习交流人文知识,积极提高医护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这次医院与广东省医学会医学人文分会携手是落实“党建+文化”模式的有力实践。
       院士专访
       百年老院如何变身“研究型医院”?

       ——访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医学部主任、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院长宋尔卫
       问:走过近两个世纪的荣光,贵院如何实现新的发展?
       宋尔卫:百年老院面临着不同于以往任何时期的形势和挑战,研究型医院是破解时代难题的钥匙。近年来,我们医院坚持走研究型医院发展道路,强调以临床需求作为导向开展前沿科学研究,攻关产出成果回馈临床、服务人民健康。
       问:临床医生的工作十分繁忙,贵院鼓励医生开展科学研究是基于什么考虑?您本人实现了从临床医生到医学科学家的成功转型,您觉得医生做科研有哪些好处?
       宋尔卫:临床医生投身科研有五个理由。
       首先,医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优秀的临床医生需要终身学习,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解除病痛。科研要坚持守正创新,在学习前人成果的基础上继续向前探索。年轻的临床医生进行科学的训练,有助于养成学习习惯,培养学习兴趣。
       其次,守护生命的人,必须要保持严谨的作风,这可以锤炼年轻医生的科研思维和工作作风。
       其三,作为医生,需要具有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善于提出问题,善于思考问题。对此,科学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抓手和训练方法。
       其四,医学分科越来越细,临床医生要解决复杂的疾病,不能单靠一门专业知识“单打独斗” ,需锤炼协调合作能力。生物医学科研涉及到众多专业技术,穷尽一己之力也难以全部掌握,需要与其他专业人才密切合作,做科研就是在不断培养自己的沟通协调合作能力。
       最后,无论是临床医生还是科研工作者,不能囿于眼前之事,而应有“胸怀天下”的情怀,要跳出疾病的圈子,在更高的位置全面看问题。在探寻谜底的旅途中,通过梳理科研成果,回顾自己的“解题”过程,能够形成自己对疾病的整体认识,也就是我所说的“胸怀天下”的情怀。我们治疗的不是一人一病,而是一类患者,甚至是为更多患者指明解决疾病的方向。
       问:仁济楼的启用,将为医院人才的培养提供什么样的契机?目前有哪些临床科研突破的方向?
       宋尔卫:仁济楼的启用为医生们就临床上提出的问题进行科学研究提供了训练平台,让他们日后可以成为出色的临床医生,为患者看好病。更重要的是会有一批临床科学家从中脱颖而出,推动医学理论的发展,造福更多的患者。
       我们的团队除了在肿瘤免疫学理论研究、新药物靶点的研发方面取得成果外,在新的细胞治疗方案上也有了初步突破。我院优势学科如泌尿外科、心血管内科、肝胆胰外科、内分泌科、妇产科等,通过研究型医院的建设,都形成了多学科团队和学科群。比如泌尿外科“产学研”合作攻关已有突破,所研发的辅助泌尿外科手术的机器人在某些方面的性能优于进口的辅助手术机器人,即将进行上市前临床试验。心血管团队研发的预警心脏猝死的穿戴设备、正在进行极弱磁场预警心脏猝死的研究,都是我们攻坚的方向,也体现了“研究型医院”的担当。
       数据说话
       临床科研结硕果 辐射带动显担当

       矗立珠江之滨、见证近两百年时光流转的百年老院,如今在院区布局上已实现“两地三院区”跨越式发展:广州的北院区、南院区,汕尾的深汕院区(深汕中心医院),实现均质化发展,诊疗和科研辐射周边地区。
       刘超副院长介绍,如今,作为国家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承担单位、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输出医院、广东省高水平重点建设医院,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是国内少见的同时具备肝肾心肺器官移植资格的医院,现拥有7个国家重点学科、15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25个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以及16个广东省高水平临床重点专科。
       “服务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服务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我们在医疗服务、科技创新、辐射带动等方面不断体现高水平医院的担当。”刘超介绍,医院坚持以创新驱动发展,拥有20多个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平台,年度科研经费超2.6亿元,研究成果曾入选Science“世界十大科技突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两度入围教育部“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医院连续多年进入全球自然指数研究型医院百强,最高排名全球第65名。
       构建优质医疗资源输出体系,推动深汕中心医院入选国家区域医疗中心
       近五年在CNS主刊发表10篇论文,转化知识产权49项,推动科技成果服务社会
       创造性提出“肿瘤生态学说”
       近年来,宋尔卫院士团队创立了保乳改变肿瘤周围组织免疫微环境有利于更好根治乳腺癌的“肿瘤生态学说”,引起国际瞩目。在该学说指导下,逸仙乳腺肿瘤医院率先开展以保器官、保功能、激发免疫为特征的微创智慧外科新模式,显著提高了乳腺癌患者的保乳成功率,乳腺癌患者五年生存率高达92.5%,超越欧美顶尖医院水平,世界领跑。2023年,由宋尔卫主编的《Tumor Ecosystem》(《肿瘤免疫学》)被国际著名出版机构Springer Nature出版,该英文著作首次全面系统阐述“肿瘤生态学”理论,业界评价“该学说将推动癌症治疗新一轮革命”。
       数一数
       中国医学发展史上的“逸仙纪录”

       从广州十三行“新豆栏街”到今天越秀区沿江西路107号,始建于1835年的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不仅是中国第一家西医医院,也是中国西医教育的发源地,孙中山先生曾在此学医并从事革命运动。
       创中国西医无数第一
       1835年
       首例眼疾手术
       1836年
       实施首例截肢术
       1837年
       我国首例乳腺癌切除手术
       1844年
       首例膀胱取石术
       1847年
       首例乙醚麻醉
       1848年
       首例氯仿麻醉
       1850年
       首例病例解剖术
       1901年
       首张X光片
       这里诞生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医学留学生、第一个女医学生、第一本医学杂志;从这里走出的医生,创建了国内多个先进医疗机构——
       上海仁济医院前身
       北京协和医院前身
       柔济医院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前身)
       中国第一间精神病院——惠爱医院(今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
       光华医学院
       (中国人自建自办的第一间西医学校)
       广东公医学堂
       (中山大学医科的起源之一)
       “广州中央医院”
       (广东省人民医院前身)
       华南肿瘤医院
       (今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中山医学院眼科医院
       (今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1-8 10:39:1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忆帆 发表于 2023-11-7 22:27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举行庆祝建院188周年系列活动
2023-11-07 04:20 来源:大洋网
       云山聚福,珠 ...

可惜上热搜的不是纪念日,而是患癌事件,几乎所有央媒都同时报道,另外还爆出宋院长要远走协和的传闻以及儿子拿一区二作。希望二院能好好处理这一摊子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1-8 11:27:52 | 显示全部楼层
Linkers 发表于 2023-11-8 10:39
可惜上热搜的不是纪念日,而是患癌事件,几乎所有央媒都同时报道,另外还爆出宋院长要远走协和的传闻以及 ...

       第一次看到你的发言,竟是这种东西。谣言止于智者,但不止于智障!只要脑袋正常的人都知道现在全中国癌症发病率大幅上升,不仅仅是哪个单位的问题,而且医院也已经澄清。

https://www.baidu.com/link?url=F ... c9a00000006654af9f5

       至于宋院士要去哪里,在他这种位置的人恐怕已经不是他、也不是中大能完全决定的了。广州名医北上的还少吗?中山医前校长黄洁夫(前卫生部副部长)、南方医前校长余艳红(现国 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中大肿瘤中心前主任曾益新(北上任协和医学院校长—北京医院院长,现在已经是正部级的国 家卫健委副主任),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虽然不是医生,但也出自中大。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1-8 16:30:3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忆帆 发表于 2023-11-8 11:27
第一次看到你的发言,竟是这种东西。谣言止于智者,但不止于智障!只要脑袋正常的人都知道现在全 ...

你在这乱喷我也没任何用,反正挂在热搜上的是二院,这公告讲出问题了,但又明显避重就轻,就是不说这三人是不是在同一课题组,你这么想澄清就买个热搜呗,名声受损的是二院又不是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1-8 19:13:03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沙两所三甲医院将很快开业!
广州南沙发布 2023-11-07 19:31
       11月7日,广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在广州市新闻发布厅召开第三届粤港澳大湾区卫生健康合作大会新闻发布会。
       小南从发布会获悉,第三届粤港澳大湾区卫生健康合作大会(以下简称“大会”)将于11月10日、11日两天在广州南沙举行,大会的主题是:高起点、高站位、高质量。
       发布会指出,大湾区内医疗资源正加速融合接轨,阶段性合作成效初显。同时发布会还透露,广东省中医院南沙医院、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南沙院区将很快在南沙开业。
       大会将开设主论坛、圆桌会议、4个平行分论坛和12个学术论坛,来自境内外的60余名院士、专家学者和全省21个地市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负责人出席大会。
       大会还将邀请国内外医疗卫生行业代表、生物医药产业代表、AI智能科技企业代表集中展示行业引领新技术。与会代表将通过主旨演讲和圆桌对话的方式围绕粤港澳三地卫生健康合作潜能、政策协同、医疗资源互通共享、科研创新合作、产业要素互补等展开深入研讨。
       这里特别提醒大家关注的是,大会将集中展示一批粤港澳大湾区卫生健康合作典型案例和合作项目,涵盖科技创新、产业合作、人才培养、稀有血型库共享、罕见病诊治等领域。
       据介绍,合作大会成立以来,粤港澳三地充分发挥大湾区综合优势,不断探索建立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优质卫生健康协同发展保障体系,为三地卫生健康服务、科研、产业领域的合作奠定良好基础。
       目前,广州拥有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广州实验室等国家级平台;三甲医院44家,其中全国百强医院(复旦版)10家,17家医院纳入广东省高水平医院建设计划;全国百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个、全国百佳乡镇卫生院2个、全国优质服务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9个。
       发布会特别指出,在大会平台支持下,大湾区内医疗资源加速融合接轨,阶段性合作成效初显。其中:
       公立医院加快与港澳接轨
       在南沙、海珠等区探索创建广州地区高水平医院和港澳资医疗机构整合接轨新模式,建立“港澳居民健康服务中心”,实现综合三甲医院内“先全科后专科”的港式服务模式。
      “港澳药械通”落地有突破
       全市已有9家“港澳药械通”指定医疗机构。其中,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沙医院为首家开通的医疗机构,目前已有4种在港澳上市药品取得大湾区内地临床急需进口药品批件。
       小南从发布会上获悉:优质医疗资源正加速聚集南沙。
       今年3月,高水平、高智能化综合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南沙院区投入使用,广东省中医院南沙医院、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南沙院区等也将很快开业。
       届时,将有7所高水平医疗机构集聚南沙,一流领先的医疗服务将全面辐射湾区。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南沙方案》印发实施一周年之际,承办本届卫生健康交流合作盛会,是广州推动落实国家《南沙方案》的具体举措,是广州与大湾区兄弟城市共话交流合作的宝贵渠道和平台,更是广州卫生健康事业阔格局、拓视野、创新篇的难得机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1-8 19:14:59 | 显示全部楼层
创口只有8毫米!广东首例小儿达芬奇心外科手术顺利完成
2023-11-07 22:36 来源:南方网 李润芳
  南方网讯(记者/李润芳 实习生/张国威)2023年4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以下简称广妇儿)心脏中心使用达芬奇机器人辅助外科手术系统(以下简称达芬奇)顺利帮助六个月大的儿童患者完成了血管环(双主动脉弓)矫正,实现广东首例小体重儿在手术机器人平台下开展心血管手术。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心脏中心主任医师马力介绍,达芬奇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野清晰、操作灵活、患者并发症小的特点,目前已在广妇儿心脏外科手术中应用。
  创口只有8毫米,广东首例小儿达芬奇心外科手术顺利完成
  2023年4月,广妇儿心脏中心使用达芬奇顺利完成了血管环(双主动脉弓)矫正,这是广东首例小儿达芬奇心外科手术。马力向记者介绍,该患者年仅六个月,手术时只有7.5公斤,“手术的成功意味着我们实现了首例小体重儿在手术机器人平台下开展心血管手术。”马力说。
  达芬奇是一种新型微创手术设备。目前该项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成人胸外科、普通外科、泌尿外科、妇产科等外科大部分领域的微创治疗。在广妇幼的心脏中心,达芬奇被用于冠脉外科、瓣膜外科、先心外科、心脏肿瘤的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野清晰,操作灵活,患者并发症小的特点。
  相较于使用传统的手术方式所造成的3至4公分的刀口,达芬奇不仅不用开胸,它所导致的创口也只有8毫米。马力解释:“普通的腔镜就像筷子,不能弯曲,也不能展,但达芬奇的机械臂却非常灵活,相当于把医生的手伸到胸腔里操作,可以有不同的角度。”手术创口小也就意味着患者的疼痛感减轻,肌肉损伤减少,患者恢复也会快一些。
  练习将近200个小时,才有可能用好达芬奇
  但并非所有孩子都适合使用达芬奇进行手术。马力向记者介绍,从接收的病例看,最终只有不到10%的孩子适合使用达芬奇。“与成人相比,儿童的胸腔较为狭小,6个月大的孩子可以用,但太复杂的手术也不行,要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选择。”
  马力强调,达芬奇的手术效果跟其他的开放手术相同。以血管环矫正为例,不管是使用腔镜、开胸,还是达芬奇的手术方式,手术成功都可以完全根治疾病,“只是达芬奇会比腔镜快一点,也不会像开放式手术那么疼。”马力说。
  在达芬奇手术中,对医生团队有着极高的要求。主刀医生在手术台下操纵机械臂进行手术,由于没有力的反馈,手术对主刀医生的熟练度有着较大的考验。此外,在手术台上的助手医生也需要做好预案,以应对突发情况。“每位医生都需要有专门的资质,并且需要练习将近200个小时,才有可能用好达芬奇。”
  达芬奇治疗疾病近50种,打造一流高水平医院
  2022年9月开始,广妇儿增城院区就启用了第四代达芬奇机器人。截至2023年10月,广妇儿开展达芬奇手术治疗的疾病近50种,共265台次,其中儿童250台次。2023年,达芬奇应用于广妇儿心脏外科手术,截至目前,广妇儿已经使用达芬奇完成了三例心脏外科手术。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院长周文浩介绍,增城院区致力于推动危重疑难疾病的治疗,覆盖整个广东,乃至整个中南地区。“在现有的发展策略中,广妇儿制定了区域医疗中心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在临床技术、科技研发、人才队伍、服务能力上打造一流的高水平医院。”周文浩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1-8 19:26:47 | 显示全部楼层
广医“金域楼”奠基仪式举行!钟南山呼吁重视检验医学发展
广东健康头条 11-08 11:05
       在广州医科大学(下称“广医”)建校65周年之际,11月8日,广州医科大学“金域楼”奠基仪式在该校番禺校区举行。
       7月3日,广医与广州金域医学检验集团(下称“金域医学”)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广医番禺校区举行。仪式上,金域医学向广医捐资人民币1亿元,将用于建设“金域楼”和推动教学科研工作。“金域楼”总建筑面积约为1.5万平方米。
       共和国 勋 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表示,过去大家认为检验科只是“打辅助”科室,但在“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的过程中,检验医学正在发挥更大作用,希望大家改变对检验医学的刻板印象,更加重视检验医学发展,推动检验人才培养工作。
       广州金域医学检验集团董事长梁耀铭表示,今年6月,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在“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中进入全国前三。“金域楼”承载着金域医学反哺教育、报答母校,全力支持母校“双一流”建设的赤诚之心。金域楼即将破土动工,期待成为广医创新人才培养的摇篮,成为医检产学研融合的重要平台,为大湾区乃至全国的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贡献更大的力量。
       广州医科大学党委书 记唐小平表示,广州医科大学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实现了学校发展史上的重大跨越。在学校矢志一流、进位赶超的奋进历程中,广大校友通过各种方式为母校发展建言献策、添砖加瓦,为母校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希望广医和金域医学持续深化战略合作,在一流人才培养、一流平台建设、一流成果产出上不断取得新的成绩,共同打造深度融合、同频共振的校企合作典范。
       据了解,金域楼将结合周边地形、地貌、植被情况打造前广场、后花园,塑造园林式建筑,建设成为广州医科大学新一代标志性建筑。金域楼主要用于金域检验学院的教学、科研、技术转化用房和校史展览馆,为建设国内一流、行业领先、领域标杆的国家现代产业学院提供重要支撑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1-11 22:32:26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方医院白云分院黄石院区主体结构封顶,预计明年6月交付
广州日报 2023-11-09 20:00
       11月9日,随着最后一方混凝土的浇筑完成,南方医院白云分院黄石院区建设项目实现主体结构全面封顶,标志着该项目的建设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预计明年6月交付。
       南方医院白云分院黄石院区建设项目位于白云区黄石街,总建筑面积7.5平方米,项目新建一栋地上22层、地下2层的住院楼,拟新增床位800张,项目投用后该院区的床位将增至1500张,将依托南方医院技术力量,着力建设南方医院白云脑血管病医院院中院,以质子刀为核心的肿瘤中心、医学口腔医学中心及皮肤美容医学中心;打造四个重点学科,即国家高级示范卒中中心、胸痛中心、创伤中心和消化道肿瘤中心,全面搭建突发疾病抢救绿色通道,为群众提供高效及时的、高水平的急危重症救治服务;加快白云医疗集团建设,构建四个平台,及区域检验平台、区域采购平台、区域质量控制平台、区域手术室共享平台。
       承建单位中建三局华南公司介绍,自去年8月开工以来,项目团队克服了环保要求严格、“龙舟雨”季节、台风天气等困难,继提前53天完成地下室全面封顶后,再次提前完成了主体结构全面封顶,顺利实现了工程优质、高效、平稳推进。“医院工程质量标准高,我们始终秉持‘过程精品、一次成优’的理念,在安全、质量、项目履约等方面都提出新的做法,特别是贯彻落实‘零渗漏’工艺做法。”中建三局项目负责人介绍道。据了解,该项目下一步将进入机电安装、装饰装修、室外园林、幕墙安装阶段,预计明年6月交付。
       近年来,白云区委区政府将卫生健康放在重要的民生事业来发展,围绕“1358”发展思路,以大魄力、大格局建设医疗卫生高地、打造“健康中国”白云样板。该项目建成后将推动省市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带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发展,构建白云新城周边15分钟医疗圈,切实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的民生问题,为市民带来更高效、便捷、满意的医疗服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1-11 22:53:24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体两翼”创新驱动 擦亮广州医疗“金名片”
2023-11-10 04:20 来源:大洋网
       今年4月的一天,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以下简称广妇儿)心脏中心主任医师马力团队使用进口手术机器人辅助,为一名仅6个月大、7.5千克重的小婴儿完成了一次血管环(双主动脉弓)矫正手术。据悉,这是广东首例低体重儿在手术机器人平台下进行的心血管手术,此前在国内也鲜见同类手术报道。
       然而,这并不是手术机器人在该院的首次应用。广妇儿增城院区迄今已开展265台机器人手术,治疗的疾病近50种。该院区在投入营业的一年多内,门急诊量、手术量等均显著提升,分娩量约占增城全区一半,近期的单日门诊量直追该院老院区之一的儿童院区。
       增城院区仿佛广妇儿本身的缩影。2007年,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由原广州市儿童医院、市妇婴医院等4家医疗机构整合而成。仅仅16年的时间里跨越式发展为年门诊量超500万人次的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广妇儿靠的是什么?增城院区服务量稳步提升,南沙院区最快明年可投入运营,一院多区的广妇儿又如何统筹推进各院区特色化协同发展?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党委书 记韦建瑞介绍,该院认真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党委领 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把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群众工作优势转化为推动医院医教研防管等各项业务工作发展的优势,不断推进广妇儿中心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将科技创新融入医院“血液”
       11月10日至11日,第三届粤港澳大湾区卫生健康合作大会将在广州召开。作为本届大会学术专题论坛之一,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妇儿健康高峰论坛将于11日下午在广妇儿举行,一批来自境内外的院士、学者将齐聚分享细胞生物学、先天性结构缺陷预防等领域前沿科学及技术。这一论坛选址广妇儿,本身即体现了对该院多年来建设研究型医院的认可。
       韦建瑞坦言,对比医学院校附属儿童医院,广妇儿成立之初在文化沉积、人才梯队上有某种程度的“先天条件不足”,但在发展中,广妇儿一直旗帜鲜明地按照研究型医院的整体框架建设发展,将科技创新融入医院的“血液”中,这是如今其水平已接近中国最好的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的一个重要原因。
       据介绍,为搭建全院共享的科研实验平台,该院持续投入建设经费,仅近4年就达6.19亿元,如今已经拥有广州市儿科研究所和广州市优生围产研究所,建成全国首套在库运行的国际标准百万级生物样本库、广东省儿童早期发展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结构性出生缺陷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和全世界规模最大之一的妇幼队列研究平台,建立了儿童专病队列和临床数据中心,开展基于病种的队列研究。
       “只要有想法,就能有办法。”针对各级纵向课题来源少、资金匮乏等痛点,广妇儿为医务人员提供科研起步资金和科研人才孵育平台,每年投入自主科研经费超过1500万元。
       近三年,该院累计获得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10项,承担国家级、省部级以上课题155项;发表SCI文章911篇,影响因子总分达4391.79分,其中发表10分以上SCI文章62篇。2020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一项,2021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一项,是目前广州市唯一获得“一优一杰”的市属医院。
       着力科研成果落地“最后一公里”
       “我们不是简单地追求论文从10篇到100篇、数量上的积累,而是技术从0到1、有到无的突破。把实验室得到的东西转化为临床应用,是研究型医院真正的宗旨和使命。”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主任、院长周文浩说。
       为此,医院着力打通科研成果落地的“最后一公里”,积极打造科研技术转化平台,把科研转化的场景建在医院里。“目前,我们想用最短的时间在增城院区搭建起数千平方米的临床转化平台,让创新企业和临床科学家在联合实验室做转化。研究成果实实在在体现在诊断、治疗上,对引进人才是最大的吸引力。”周文浩说。
       他表示,从科研平台建设角度,珠江新城院区是该院的实验地,而增城院区是孵化地,未来的南沙院区是实现地;将立足于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的平台,更高层次地建设研究型医院,打造转化中心,建设产学研实验室和IIT、GCP等研究型病房,加速推动成果转化,让高新技术能更快地应用到病人身上。
       培养高层次高素质医学人才
       医院要高质量发展,人才是基本盘。韦建瑞介绍,该院贯彻“医教研协同创新体系,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的新发展理念,营造良好科研氛围,改善科研环境,“筑巢引凤”引进高层次科研人才,促进科研产出能力逐年提升。
       近年来,广妇儿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具有竞争力的科研启动经费和配套条件,已引进了长江学者、享受国 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国家级人才20多人,拥有学科骨干百余人,博士队伍近500人。
       同时,广妇儿打造了全链条的儿科医学人才培养:依托广州医科大学设置儿科学院,每年有近100名大学本科生进入儿科培养序列;院内设有11个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2个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已和多个发达国家、地区医院开展人员交流、联合项目。其中,近三年都和美国费城儿童医院联合设立了中美儿科学术培训,面向全国招生;并已连续三年参加并承办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商务部资助主办的“一带一路”国家妇幼健康促进研修班。
       16年间实现跨越式发展
       重视科研吸引人才,人才促进科研产出,这一良性循环不断推动广妇儿跨越式发展。2020年,经国家卫生健康委批复同意,广妇儿成为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中南),是目前中南地区唯一一家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该院始终将提升区域疑难危重症治疗能力作为落实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功能定位的一项核心工作,通过发挥亚专科齐全的优势,掌握一批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核心医疗技术,打造一批高水平的临床专科。
       如今,广妇儿拥有5个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8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在“复旦版”中国医院排行榜上,连续11年进入全国百强之列,小儿外科、小儿内科全国排名位列前茅;年均完成40例ECMO治疗,创造新生儿先天性膈疝持续ECMO辅助最长时间的全国纪录;累计完成超过万例先心手术,重症、复杂先心病以及小于6月龄的手术患儿均占60%以上;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国内领先,年均移植例数100例左右,成功率95%以上……得益于一系列核心医疗技术的开展,该院的疑难危重症总体治愈好转率接近98%。
       到广妇儿不仅能“看病”。和大部分其他医院不一样,广妇儿实行疾病诊治和保健双轨并行的业务发展模式。除了临床重点专科,广妇儿的婚前保健、孕前保健、孕产保健、新生儿保健、更年期保健也是国家级保健特色专科,能够为妇女儿童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维护。
       增城院区、南沙院区“两翼” 高质量发展新驱动
       今年11月7日这一天,广妇儿的门诊总量达到1.7万人次的历史新高,预计全年门诊量将突破500万人次。在高起点上继续发展,周文浩认为,广妇儿“巨大的社会口碑和认可度”,是其重要优势。
       目前,广妇儿在市内拥有珠江新城、儿童、妇婴、白云、增城五个院区,在粤东、粤西、粤北均有紧密型医联体,作为输出医院建设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柳州医院,重症儿童救治网络已经辐射至广西、湖南、湖北、河南等地的249家医院。如何让品牌和服务辐射得更广?广妇儿的思路是,依托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的高水平平台,统筹推进医院一院多区特色化协同发展。
       增城、南沙两个新院区将作为“两翼”,成为广妇儿高质量发展的新驱动。周文浩表示,增城院区拥有足够大的面积、辐射半径和想象空间,定位为“聚焦学科群建设,深挖业务增长点”,服务广东、辐射中南地区,“现在我们把手术机器人、急危重症救治转运中心、罕见病中心、基因诊断中心等都设在增城,将来的心脏移植病房也在增城,我们还搭建以专科为中心的综合救治平台,就是要锻造优质的急危重症救治和专科品牌效应。”
       广妇儿的南沙院区总建筑面积约16万平方米,可提供800张床位,已完成交工验收,力争明年投入运营。该院区定位为“聚焦创新技术、精准服务”的创新型医院。“我们期待粤港澳大湾区先行先试的政策,能够使器官移植、创新药物、基因治疗等各个领域的高新技术优先使用到患者身上,不仅进一步促进粤港澳大湾区优质妇女儿童医疗资源共享,更是辐射、造福全国,把南沙院区打造成为国家区域儿童医学中心的‘名片’,把‘广妇儿’打造成广州医疗在全国的‘金漆招牌’。”韦建瑞表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1-27 15:26 , Processed in 0.084359 second(s), 9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