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niceGZH

[综合其他] 广州医疗信息专辑(全国三大医疗高地之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9-24 21:46:52 | 显示全部楼层
聚焦医学科学家培养,泛太平洋健康创新大会在中山一院启动
南方都市报 2023-09-23 18:06
       9月21-23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携手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联合举办2023泛太平洋健康创新大会。大会聚焦医学科学家培养、机器人手术、数字医疗创新发展,共设“**力的挑战与策略”高层圆桌会议和“中西大咖谈:医学科学家成长之路”“机器人手术创新”“卫生健康领域人工智能/大型语言模型应用的机遇与挑战”三场专题会议。
       “在国际合作方面,中山一院起到了表率作用”
       稍早前,在全球最大的医学教育学术组织(AMEE)2023年全球年会上,中山一院获国际合作大奖,成为国际上首家获此殊荣的医疗机构,也是中国大陆首家获得AMEE国际医学教育成果奖的单位。
       “在国际合作方面,中山一院起到了表率作用。”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校长高松表示,中山大学一直强调跨学科和国际合作的重要性。中山一院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戴维斯分校建立了机器人手术和数字健康方面的跨学科合作,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建立了精准医疗工程方面的跨学科合作,致力于培养能够引领未来发展的创新型、综合型医学人才。
       “我希望此次会议能成为一个开创性观点、国际合作与交流,以及持久合作的沟通平台。让我们共同塑造医学的未来,为下一代创造全面、富有同情心和先进的医疗健康体系。”肖海鹏院长在开幕致辞中表示,在这个变革的时代,人工智能已不仅是一个流行语,它正迅速地成为预测性诊断和个性化治疗的支柱,数据科学能够使人类发现从未想象过的模式和关联。他寄望泛太平洋地区医疗机构能引领时代潮流,抢抓独特机遇,以丰富的文化、历史和集体智慧推动医学科学创新,为医学铺就一条更光明、更健康的未来之路。
       医学科学家,要兼顾好临床和科研
       肖海鹏在大会期间多次强调了培养未来的临床科学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他看来,培养医学科学家,应专注于培养和发展临床实践、科学研究、教育教学和**力。“我们开展基础研究培训和临床能力培训计划,包括实验室轮转、临床实践等,目标是把优秀的学生培养成称职的临床医生,同时也是优秀的研究人员。”
       肖海鹏介绍,在中山一院,已经完成了8期优秀医学生的再培训计划——柯麟新苗计划,该计划还将一直继续下去。该计划为8年制毕业生提供额外3年的严格博士研究生培训,为5年制毕业生提供额外5年的培训。只有表现优秀的学生才有资格申请,如果被录取,他们将被送往世界一流的研究机构,并接受导师组的联合指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9-25 12:20:31 | 显示全部楼层
renzaioz 发表于 2023-9-24 20:51
省人民医院白云新城院区是不是停工了

开工了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0-10 22:28:14 | 显示全部楼层
床位+1800张!广州白云北将新添一家三级综合医院
羊城派 2023-10-10 21:06
       10月10日,《白云区公共卫生医院地块(AB0109规划管理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经第四届广州市规划委员会地区规划专业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
       白云区现有医疗资源主要集中在南部,北部医疗设施严重缺乏,综合医院覆盖率较低。数据显示,白云北现有常住人口62.7万人,医疗机构床位数3958张,预计至2035年,白云北床位数需求为6400张,缺口为2442张。为此,白云区积极开展选址工作,最终在江高镇规划建设一间“三级综合医院”,即白云区公共卫生医院。
       据悉,该项目规划床位1800张,近期建设600张,平时用作综合医院,遇重大公共突发事件时可立即转换为应急场所。该项目将最终打造为集临床治疗、疾病预防、应急处置、科研培训、服务配套于一体的白云区公共卫生综合临床中心,补充白云区北部医疗卫生设施资源,为白云北居住人口及周边产业园区就业人口服务,有效缓解北部医疗卫生设施资源不足问题。
       根据《规划》,该项目范围东侧至商华路、西侧至规划石西路、北侧至石聚公路、南侧至规划石商一路。规划范围用地面积12.98公顷(195亩),距白云国际机场12.4km,距神山收费站2.5km,距水沥收费站3.7km,对外交通便利。
       在功能分区上,该项目按建筑组团功能,将公共卫生医院分为一般科室和感染科,其中,感染科与其他功能建筑之间设置绿化隔离带,保证安全卫生间距大于20m。
       该项目分两期建设,其中一期包含急诊、门诊、发热门诊、医技楼和住院楼(600床),二期包含感染科、门诊医技楼和住院楼(1200床)。
       在新增床位的基础上,本次规划还将新增1条26米宽次干道及1条20米宽支路,新增公交首末站1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0-16 21:09: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AWDEFENDER 于 2023-10-21 14:14 编辑

中山一东院将迎改扩建!总投资约22亿,2024年开工
南方Plus 2023-10-16 18:52
       黄埔综合实力最强的三甲医院迎来最新消息,位于黄埔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东院将迎来改扩建工程。
       近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东院区改扩建工程勘察设计施工总承包招标公告发布
       根据招标相关资料显示,本项目建设方案为拆除原有老旧建筑,新建一栋综合住院大楼及发热门诊,配套室外液氧站。本项目计划于2024年正式开工,在2027年投入使用
       建设内容包括七项设施用房、大型医疗设备用房、培训用房、文化活动用房、便民服务用房、室外工程及配套公用工程。
       项目新建建筑面积为172000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为116520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55480平方米。最大跨度约16米,最大单体(综合住院大楼,不含地下室)建筑面积为115035平方米,高度99.9米。本项目床位数总计1200张。
       经估算,本项目总投资220406.80万元,其中工程费用189595.26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20315.54万元,预备费10496.00万元。根据项目建设进度计划安排,资金主要在2022年至2026年投入。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由院本部、东院组成。东院前身为广州市黄埔区人民医院,1999年由原中山医科大学接管,2001年在原中山大学与原中山医科大学合并组成新的中山大学后划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并命名为黄埔院区,2013年10月经国家卫计委批准正式命名为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东院(以下简称“东院”),是目前广州东部最早具备三级甲等水平,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和康复为一体的,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三级甲等医院。
       东院现状床位数为560张,近年来,随着黄埔区人口密度增加及中山一院强大的实力影响,东院医疗需求急速上升,现状560张床位早已不能满足区域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该项目建成后将对中山大学新时期医教研全面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将极大加速医院实施广东省高水平医院“登峰计划”、跻身国内医院“第一方阵”,将医院建设成“具有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水平的国家医学中心”,服务于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和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并在实施健康中国2030规划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0-20 21:18:59 | 显示全部楼层
白云新城的省人民医院停工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0-22 22:22:11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家“全国规范化全程机器人手术培训中心”落户中山一院
南方都市报 2023-10-20 21:16
       2022年10月,由中山一院牵头建设,中山大学为依托单位的“外科智能器械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获批立项
       就在一个月前,9月19日,由中山一院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合作共建的国际机器人手术培训中心在南沙院区正式投入运行,这是国内首家,也是唯一一家由医疗学术机构独立投资建设并运营的机器人手术培训中心,中心为国内外医疗从业人员提供系统化专业化的机器人手术培训,推动机器人手术技术普及应用,给患者带来更安全、精准的治疗方案。
       20日上午,由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精锋医疗利用国产手术机器人设备联合共建的“全国规范化全程机器人手术培训中心”揭牌成立并正式运行。这是全国首家以医疗需求为导向,采用“医工企”合作研发模式,由医院、高校、企业三方共建的机器人手术培训中心,同时也是“外科智能器械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该中心将立足于服务医学人才“本科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三个阶段的全程培养,尤其将在“医工交叉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探索中发挥重要功能,同时也将为全国各地的外科医生提供系统的机器人手术培训,提高外科手术的安全性、精准性和创新性,让更多的中国医生能够了解和使用手术机器人,推动高端医疗资源持续下沉。
       中山大学常务副校长、中山一院院长肖海鹏教授,中山一院党委骆腾书 记,中山大学医学部副主任、医学教育处处长、中山医学院院长、中山一院副院长匡铭教授,中山医学院党委书 记张琪教授,中山大学医学部医学教育处副处长、中山医学院副院长王淑珍教授,中山医学院副院长邓凯教授,精锋医疗联合创始人、首席运营官高元倩女士,中山一院、中山医学院领导班子成员等出席揭牌仪式。
       集教学、科研、临床、创新于一体
       为培养“医工交叉复合型人才”提供重要支持

       揭牌仪式上,中山大学常务副校长、中山一院院长肖海鹏教授在致辞中表示,机器人手术是外科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也是医学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此次落成的“全国规范化全程机器人手术培训中心”是中山一院、中山医学院及精锋医疗精诚合作、联合共建的标志性事件和继续开展深入合作的重要开端;是落实医院国家医学中心建设中的外科智能器械研发项目,也是“外科智能器械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的重要组成;同时还是落实“三阶段四贯穿”体系,支持中山医学院“三早”教学,让医学生早期接触先进医学技术的教-研创新平台。他希望“全国规范化全程机器人手术培训中心”能够成为一个集教学、科研、临床、创新于一体的高端平台,为医学顶尖人才培养提供重要支撑,为全力打造“名医摇篮”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
       据悉,“全国规范化全程机器人手术培训中心”坐落于中山大学北校园48号楼首层,占地面积约150平方米,配备国内先进的多孔腔镜手术机器人、单孔腔镜手术机器人、立体3D4K内窥镜等多套微创手术设备,总价值超过4000万元,可以模拟各种外科手术场景,为培训者提供真实、安全、高效的学习环境。由中山一院肝胆胰外科中心、泌尿外科、胃肠外科中心、胸外科、妇科等专科学科带头人、科主任、知名专家组成的机器人培训教官团队将为本科教育、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三个不同阶段的学员开展从理论学习、模拟训练、动物手术、直到临床实践环节的优质规范化机器人手术培训。
       该中心除了具备开展机器人手术规范化培训的基础功能外,还具备远程教学和远程手术的功能,可以实现跨地域、跨平台的资源共享和技术交流。同时也将作为医工融合-产研协同一体化联合研发和实验、教学平台,为“医工交叉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和改革提供支撑。利用中心的功能,将更有利于医学生的早期临床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并有机衔接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进一步赋能医学人才成长,更好地助力卓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改革与实践。
       “医工企”三方合作共建
       共同推动我国机器人手术水平提升

       中山一院是国内较早使用先进机器人手术系统开展复杂手术、探索机器人手术专业人才培训的医疗机构之一。早在2015年,华南首台手术机器人率先在中山一院装机并投入使用,目前,医院已在泌尿外科、胸外科、妇产科、普外科等多个专科开展了机器人手术,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机器人手术专家和教师。中山一院还积极承担了国家和省市级的多项科研课题和临床试验,为推动机器人手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2022年10月,由中山一院牵头建设,中山大学为依托单位的“外科智能器械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获批立项。
       精锋医疗联合创始人、首席运营官高元倩在揭牌仪式上表示,“全国规范化全程机器人手术培训中心”的成立是中山一院、中山医学院、精锋医疗三方的共同努力和智慧的结晶,也是我国在机器人手术培训领域的一个里程碑,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通过医院、学校、企业的紧密合作,机器人手术培训中心充分做到产学研一体化,践行以医疗需求为导向的“医工企”合作研发模式。医院可以依据丰富的临床数据和案例,利用机器人手术的优势,为患者提供更优质、更高效、更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学校可以依托优秀的教育资源和学术平台,为医生提供更系统、更规范、更全面的培训课程;作为企业,精锋医疗则可以依靠先进的设备和服务,为市场提供更先进、更智能、更灵活的产品和解决方案。这些都将有效提高机器人手术的安全性、精准性和创新性,促进机器人手术的科研创新和成果转化,进而推动我国机器人手术技术水平和应用范围的提升。
       揭牌仪式后,参加仪式的领导和嘉宾共同参观了机器人手术培训中心的设施和设备,并观摩了由中山一院外科专家和精锋医疗技术人员共同演示的机器人手术操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0-22 22:59:49 | 显示全部楼层
粤东北地区首家!中山三院粤东医院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医院揭牌
梅州发布 2023-10-22 11:26
       10月21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粤东医院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医院揭牌暨感染性疾病救治中心大楼封顶仪式举行。中山大学党委书记陈春声,梅州市委书记马正勇,市委副书记、市长王晖出席活动。
       陈春声在讲话中表示,中山大学心怀“国之大者”,以附属医院作为主要输出医院,通过签署共建协议、选派优秀医疗专家驻点帮扶等形式,持续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中山三院粤东医院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医院揭牌,是梅州市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对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促进医疗服务同质化均质化,更好地保障梅州市、粤东北地区乃至粤闽赣边区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感染性疾病救治中心大楼同时封顶,标志着粤东医院感染性疾病救治应急体系建设迈出了新的一步。中山大学将继续贯彻党中 央、国 务院关于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决策部署,全力支持附属医院的建设与发展。希望粤东医院以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为契机,依托中山三院医疗、教学、科研等各方面的优势资源,做好学科发展、人才引育、科研提升,提升应对公共卫生事件与感染病救治体系能力,推动精细化管理,赓续中大红色基因,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与使命,建设成为全国一流综合性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为本地及周边地区提供更优质、更专业的医疗服务,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和医疗服务需求,为建设健康广东贡献新的智慧和力量。
       王晖在致辞中代表梅州市委、市政府向粤东医院表示祝贺,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梅州发展的各级领导、社会各界人士表示感谢。他指出,粤东医院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医院揭牌和感染性疾病救治中心大楼封顶,是梅州深入学习贯彻习 近 平 总书 记关于健康中国建设重要论述的具体行动,是贯彻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扎实开展主题教育的重要成果,是梅州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一件大事。他表示,希望梅县区和市直相关部门进一步完善建设方案,落实支持政策清单,加快推进项目建设,争取救治中心大楼早日建成投入使用,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希望粤东医院坚持党建引领,扎实加强品牌建设、技术支撑、管理服务,着力建好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进一步提升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让更优质的医疗资源、更高水平的医疗服务离百姓更近;期盼中山大学和中山三院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在医院体制机制创新、临床重点专科建设、人才培养、教育科研等方面多支持多发力,实现互惠共赢发展。梅州市委、市政府将一如既往重视抓好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建设,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和要素保障,支持粤东医院高质量发展,共同为建设健康中国、健康广东、健康梅州添光增彩。
       据了解,2023年7月,粤东医院成功入选第五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成为粤东北地区首家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粤东医院感染性疾病救治中心大楼是省重点建设项目,在2021年至2024年期间分两期建设完成,总投资9.7亿元,设置应急救治病床800张,项目建成后将主要用于感染病救治应急,可极大提升梅州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医疗救治能力。
       省卫健委副主任易学锋,市领导赵东、陈伶俐、陈亮,嘉应学院副校长陈建存,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党委书记吴京洪,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院长、粤东医院院长戎利民等参加活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0-25 15: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广东医生国际上首次完成“无缺血”肝脏+胰岛移植
2023-10-24 22:01 来源:南方+ 卞德龙字号减小字号增大
  当一名患者同时患有原发性肝癌、肝硬化、糖尿病,如何施救才能帮他一次性解决多个问题?日前,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器官移植中心为患者琅先生(化名)成功实施了创新术式——无缺血肝脏移植联合胰岛移植手术。
  医疗团队负责人介绍,该技术是在无缺血器官移植技术上的再次突破,在国际上首次应用
。术后当天患者肝功能恢复良好,并停用胰岛素,至今肝功能和血糖控制良好。
  提出开创性手术方案
  琅先生长期患有乙肝肝硬化,8个月前住院体检又发现罹患肝癌,进行消融治疗后效果不佳,肝移植成了治疗琅先生肝硬化和清除肝癌病灶的首选策略。
  与此同时,他还患2型糖尿病5年,全身代谢受到严重影响,后续心脑血管、眼睛和肾脏等器官并发症风险也较大。此外,糖尿病也是影响肝移植术后短期和长期预后的高危因素。
  医疗团队讨论后认为,如果同时施行肝脏移植和胰岛移植,在移植手术中同时解决肝病和糖尿病问题,能为患者带来最大获益。
  那么,能否一次性施行肝移植和胰岛移植两种手术呢?专家团队开创性地提出了肝移植联合胰岛移植的手术方案,即在无缺血获取及体外灌注肝脏的条件下,将分离纯化好的胰岛细胞移植入体外灌注的供肝内。
  中山一院器官移植中心主任何晓顺介绍,胰岛移植是器官移植中心近5年来新开展的医疗技术项目,是将供体胰腺分离制备胰岛后,再将胰岛细胞悬液经注射移植给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方式。
  “该手术属于极微创手术,可在规避胰腺移植手术风险情况下,使患者恢复胰岛功能以及正常血糖动态生理水平,避免血糖控制不佳带来的低血糖昏迷、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等并发症,还可使患者减少或者停用注射胰岛素,大大提高生活质量。”他说。
  术后肝脏、血糖功能恢复正常
  今年9月,琅先生成功匹配到合适的肝脏及胰腺供体,迎来换肝新希望。经专家团队详细评估,受者已具备实施无缺血肝移植联合胰岛移植手术的指征。
  专家团队对手术的计划安排、实施细节、应急预案等进行了详细的筹划,以确保手术万无一失。近期,在何晓顺等人指导下,中山一院器官移植中心团队为患者施行了无缺血肝脏胰岛移植术。
  “整个手术历时7.5小时,在医护团队的密切监测、及时调整、促进康复下,琅先生的肝脏功能恢复顺利,术后血糖控制平稳,可以完全停用胰岛素,已顺利出院。”何晓顺说。
  他表示,无缺血肝脏移植联合胰岛移植有其独特的技术优势,可以让危在旦夕的患者重获新生。其中,器官移植中心自主研发的多器官维护系统可以在体外很好地保存肝脏,从而为体外胰岛细胞长时间分离纯化创造了条件,进一步减少了器官排斥反应,该项技术创新尚属国际首次报道。
  无缺血器官移植技术是何晓顺团队在全球范围内首创的器官移植新技术,该技术颠覆了传统的器官移植方式,即在手术全过程中通过体外灌注设备模拟人体内环境,保持肝脏一直处于有血供的状态,避免了肝脏的缺血损伤,大大降低了手术风险,显著改善移植预后。基于该技术平台,未来可对肝脏进行体外治疗,如基因修饰、干细胞治疗、药物干预等,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1-1 13:08:58 | 显示全部楼层
多米尼克医生从中山一院“毕业”啦! 回国造福当地患者
来源:金羊网 作者:陈辉、彭福祥、章智琦 发表时间:2023-10-31 06:41
       “Amazing(太好了)!穿过南沙院区的走廊像穿过时间隧道,进入‘未来医院’,我希望将来在多米尼克也有这样的医院。”10月30日,4名来自多米尼克中多友谊医院的医务人员结束为期8周的学习,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中山一院”)顺利“毕业”了。在结业仪式上,他们分享在广州期间学习、参观、生活的见闻。
       此次培训中,他们学习了许多以前未使用过的技术,例如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心脏声学造影、心脏MRI(心血管磁共振成像)等,大大提高了他们的诊断能力。带着这些本领回国,他们将提升多米尼克中多友谊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造福当地患者。
       缘起: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在4名学员的分享中,有一个名字反复被提及——“Dr.Wu”,他是中山一院心血管内科的吴德熙医生。2019年6月,吴德熙作为第二批中国(广东)援多米尼克医疗队队员,首次前往多米尼克,成为多米尼克最大的公立医院——中多友谊医院的一名心血管医生。
       2021年,吴德熙帮助中多友谊医院建立了多米尼克首个心内科,填补了多米尼克在这个领域的空白,并创造了多个“第一”:开展第一例动态心电图监测、开展第一例动态血压监测、制定当地首个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的标准抢救流程、推动中多心血管影像中心建设……并为当地“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当地由于设备的缺乏和落后,限制了先进医疗技术的开展。解决设备的问题后,还要培训相应的人才,才能很好地使用这些设备、开展相应的医疗技术。”吴德熙回忆说。
       今年7月,由中山一院负责建设的中多心血管影像学和远程医学中心在中多友谊医院成立,配备了心脏超声、远程会议等设备。
       9月4日,中多友谊医院心内科、急诊科、内科、放射科的4名医务人员,远渡重洋来到了中山一院接受培训。
       成果:导师与学员的双向奔赴
       中山一院为这4名学员制定了周密的培训安排。超声医学科为不同医学背景的学员进行个体化教学。对已有超声基础的心内科学员进行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斑点追踪以及心脏造影等新技术的培训,对没有超声基础的内科和急诊科学员进行常规心脏超声检查的培训,同时还为学员安排腹部急症及掌上超声的培训。
       心内科医生瑞秋-安德鲁(Rachel Andrew)是吴德熙在中多友谊医院工作时的同事,并与何薇医生、吴德熙医生并肩作战完成了多米尼克首例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在短短的8周培训里,她已经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50例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检查,具备了独立操作能力。
       “我已经迫不及待地想回到多米尼克,独立完成我的第一例经食道超声心动图了。”在结业仪式上,瑞秋-安德鲁兴奋地说。对于这个“第一次”,她既期待又紧张。不过借助刚刚建立的远程医学中心,瑞秋-安德鲁在进行检查时,中山一院的医生可以在广州实时看到检查的图像,为她的“首航”保驾护航。
       除了经食道超声心电图,瑞秋-安德鲁还在这次培训中掌握了三维超声、右心造影,以及新生儿的心脏超声等新技术。等她回国后,多米尼克将在全国范围内首次开展新生儿先心病的筛查。
       带教老师们想把毕生所学毫无保留地倾囊相授,让多米尼克的学员非常感动。老师用心教授,学员想在这短短8周尽可能多地吸收、掌握,“双向奔赴”让多米尼克学员们收获满满。
       未来:将继续远程会诊、交流
       多米尼克学员到中山一院(南沙院区)临床技能中心,首次使用VR医学影像模拟教学系统进行教学。这次的南沙之行给学员们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之前仅在科幻片中见过的“未来医院”照进现实。
       结业仪式上,多米尼克学员向中山一院以及带教老师们赠送了多米尼克的手工绣品,表达他们的感谢与不舍。不久,他们将踏上归途,带着学到的新技术回国,造福当地患者。
       这仅仅是开始。此次培训结束后,双方将继续通过远程医学中心进行医疗交流。中多友谊医院还将继续派出4名学员前来参加培训。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1-1 13:12:45 | 显示全部楼层
“医师科学家”苏士成入选“新基石”
南方Plus 2023-10-31 17:07
       46位杰出科学家成为新一期“新基石研究员”,在他们当中,有10位“80后”,最年轻的仅有38岁。其中,来自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的苏士成医生是广州地区首位入选该项目的科学家。
       作为目前国内社会力量资助基础研究力度最大的公益项目之一,“新基石研究员项目”于10月30日揭晓第二期获资助名单,支持最有潜力、最有胆量、最有抱负的科学家“从0到1”,探索人类未达之境。
       第二期“新基石研究员”计划资助不超过50人,实际入选46名,其中数学与物质科学领域21位,生物与医学科学25位。46位研究员平均年龄47岁,远低于55岁的申报门槛,其中包括10位“80后”,最年轻的年仅38岁(薛金鑫,清华大学)。还有5位女性科学家获得了资助。他们来自13个城市(含中国香港地区)的28家机构,从地域分布来看,天津、济南、武汉、广州等城市首次上榜。
       广州地区首次入选“新基石研究员”的科学家苏士成为“80后”,他也是此次入选的三位“医师科学家”之一。苏士成现任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院院长助理,专长为乳腺癌精准微创手术和免疫治疗。他首先提出“乳房表面完全无痕化”微创手术理念,创伤少,恢复快。每年主刀乳腺癌腔镜/机器人微创手术(4级手术)超过300台,是全球开展这类手术最多的专家之一。他创办并领导国内首个乳腺腔镜中心,每年中心乳腺癌微创手术超700台,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此前,他曾入选第六届“国之名医”榜单,多次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2022年,腾讯公司宣布10年内出资100亿元人民币,长期稳定地支持一批杰出科学家潜心基础研究、实现“从0到1”的原始创新,即“新基石研究员项目”。项目设置数学与物质科学、生物与医学科学两大领域,并鼓励学科交叉研究。“新基石研究员”资助类别分为两类:实验类每人5年资助2500万元,理论类每人5年资助1500万元。2023年1月,58位杰出科学家成为首期“新基石研究员”。
       “原始创新不可预估、很难计划,基础研究中的‘冷门’和‘热门’也是动态变化的。真正的原始创新肯定是最聪明、最大胆、最有原创性的人做出来的。因此我们最大的特色就是‘选人不选项目’。”中国科学院院士、西湖大学校长、“新基石研究员项目”科学委员会主 席施一公表示,“两期104位研究员的自 由探索,一定能在基础研究的最前沿不断突破,为中国科学的长远发展奠定新的基石。”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1-1 20:46:23 | 显示全部楼层
广东医生完成国内患者年龄最大“人工心”植入
南方Plus 2023-11-01 07:02
       近日,76岁的终末期心脏病老人陈阿姨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心血管外科接受了俗称“人工心”植入的左心室辅助系统植入术,并已顺利康复出院。这是国内可考年龄最大的人工心脏植入患者,医疗团队用一颗“中国心”——国产左心室辅助系统,帮助患者重获“心”生。
陈阿姨是一位终末期心衰患者,5年前出现胸闷气促的症状,曾经在当地医院接受二尖瓣瓣膜夹植入手术,但症状没有明显改善,甚至越发严重,近几个月来,陈阿姨饱受胸闷、气短的困扰,整晚都无法平躺睡觉。由于年龄太大,当地医院无计可施,陈阿姨辗转来到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求医。
       “稍微动一动就胸闷、气短明显,整晚没法平躺睡觉,这样的症状已经陆续困扰了我整整5年!”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心血管外科主任郑俊猛的门诊,陈阿姨迫不及待地诉说身体不适的情况。
       陈阿姨入院后,郑俊猛为她进行心脏彩超、心脏造影和ECT等各项检查,同时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利尿剂等调整患者心功能,但效果都不理想。经医疗团队研判,人工心脏植入手术是陈阿姨存活的唯一希望。
       “患者处于终末期心衰,营养状态极差,体重不足45kg,且合并消化道出血病史,这使得手术风险大大提高。”郑俊猛说,团队组织了多次中外专家联合讨论以及院内多学科会诊,经过多团队联合调理,最终敲定人工心脏植入术方案和手术时间。
       手术如期进行,心血管外科团队娴熟操作、精密配合,麻醉科团队应用经食道超声心动图的引导并实现确切定位,手术护理团队积极配合穿针置线、放环固定,顺利将超小型全磁悬浮人工心脏植入了患者体内。
       当人工心泵头安置成功,随着人工心脏控制器上数字的调整,这颗承载着希望的血泵以设定的速率成功运转起来,团队每个人都长舒一口气——这意味着手术成功了!
       陈阿姨于术后第一天清醒,心血管外科及ICU团队立即为患者进行早期加速康复外科康复,经过月余的康复与治疗,陈阿姨转出普通病房,和家人团聚,并在团队的护航下开展人工心脏适应性训练。
       郑俊猛指出,人工心脏手术没有明确的年龄限制,因术后抗凝缘故,仅有高危出血风险患者纳入绝对禁忌症,即使是年龄较大的患者,也有机会通过人工心脏植入手术获新生。
       “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为医疗领域带来了巨大的突破。”郑俊猛说,人工心脏的出现,不仅为那些等不到心源的心脏移植患者提供新的选择,也为那些暂时无法接受移植手术的患者带来了希望。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1-1 21:07:54 | 显示全部楼层
广州医生用麻醉药治疗孤独症 27名患儿八成有改善
南方都市报 2023-11-01 17:46
       11月1日,南都记者从广州市妇儿医疗中心得知,去年,广州市妇儿医疗中心麻醉科启动麻醉药物治疗改善孤独症临床实验项目,目前取得阶段性成效,纳入治疗的27名患儿中80%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且未发现副作用。
       11月1日上午,两名孤独症患儿在广州市妇儿医疗中心参与麻醉药物治疗改善孤独症临床实验项目。
       一年半来 27名孤独症患儿参与临床实验项目
       广州市妇儿医疗中心麻醉科主任、主任医师宋兴荣介绍,此次临床实验项目从2022年8月起正式开始,采用吸入麻醉药七氟醚和星状神经节阻滞及针灸结合方法,随访治疗历时一年半,目前有27名2至8岁的孤独症患儿在接受治疗,他们大多在五六岁左右、患有中至重度自闭症。
       据介绍,治疗一个疗程为3个月,需治疗33次左右,治疗使用的麻醉药浓度会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设定。
       “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我们发现,80%的小孩社交障碍明显改善、认知功能明显提高,但刻板行为的改善不是非常明显”,宋兴荣说,治疗中也发现,3个月的第一疗程结束后,小孩的情绪状况会出现反复,所以,会启动第二疗程的治疗,第二疗程用时2至3个周。
       宋兴荣说,从家长的普遍反馈来看,参与治疗的孩子在社交、认知能力上的提升较为明显,“比如,以前叫他开门,叫十遍都不理你,现在叫一遍就会去开,配合度提高了,行为矫治方面,以前要模仿15次、30次才能改善,现在一遍就可以了”。
       他介绍,这27名患儿中,目前有3名患儿已“基本上回归正常”。
       家长:孩子认知、睡眠变好了
       11月1日上午,孤独症患儿小星(化名)、小月(化名)来到市妇儿中心麻醉科做治疗,他们躺下后,戴上面罩,吸入麻醉药物七氟醚后,没一会儿就进入了沉睡状态,一段时间后,医生为他们注射药物进行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约两个小时后,一次治疗就结束了。据介绍,停止给药的三分钟左右,孩子就会醒来。
       小星上一年级,性格活泼好动,小星外婆表示,此前,小星一直在机构进行矫治,在参与到麻醉药物治疗后,就停了机构治疗,目前小星的行为、认知确实有了比较明显的改善,“以前他上厕所时不知道关门,现在就知道上厕所、洗澡要关门,还要让别人出去”,同时,小星的睡眠也好了很多,“以前整个晚上都滚来滚去,现在都整夜睡到天亮”。
       小月在特殊学校上一年级,她的症状要重一些,小月妈妈说,孩子在10月中旬后开始治疗,目前做了10次治疗,“她之前兴趣很狭窄,只听贝瓦儿歌,现在也会看宝宝巴士、超级飞侠了”,她也听到老师反馈,孩子在遵守游戏规则方面做得不错,还能做文字和图片的配对,理解能力有所提升。
       小月妈妈说,孩子长大后需求更多,但由于不会表达,情绪问题就越来越大,“没有说一定要有非常大的进步,只要能表达一点基本需求就好了,这样她能开心一些,不会整天闹,我也会开心”。
       孩子短时间出现行为改善的比例高于机构矫治
       用麻醉药治疗孤独症,原理是什么?宋兴荣介绍,主要是促进更多正常神经元的发育、抑制异常神经元的比例。
       在可能的副作用方面,宋兴荣介绍,最开始医生们担心麻醉药物的成瘾性,但从一年半的实验结果来看,“做得最多的患儿已经做了52次治疗了,相当于100多个小时,但目前为止没有发现成瘾性”。
       在评估疗效时,怎样排除其他因素的影响?宋兴荣介绍,接受治疗的27个孩子中,只有1个没有参与过行为矫治机构的培训,“但机构矫治是一个长期过程,能在这么短的时间让孩子出现这么明显的变化的,比例是极低的,我们的治疗后,这个比例是相对更高的”。
       他介绍,上周他还接到患儿家长反馈,孩子在一年级的语文考试中考了96分,“至少能说明,我们的治疗没有让孩子的智力下降,那是不是孩子自然发育后有了进步,这个我们的确没有进行大规模的样本对比”。
       为什么会想到用麻醉药进行孤独症的治疗?宋兴荣表示,此前他们在动物实验中发现,高浓度、长时间的麻醉确实对神经元发育有影响,但“亚临床麻醉浓度”的全身麻醉药,不但对神经元没有损伤,还能促进神经元发育,“事物是有两面性的,我们做了动物实验,也进行了成年人的精神疾病的治疗实验,发现确实有帮助,因此,我们在去年5月开始与相关机构合作进行少量参与者参加的临床‘预实验’,三个月后发现没有副作用、而且对很多症状都有改善,于是,从8月起开始招募病人进行临床试验”。
       宋兴荣表示,目前在国内外还没有看到类似的研究或项目,他们的麻醉药物治疗改善孤独症临床实验项目还在继续进行中,将长期招募参与者。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1-1 21:11:15 | 显示全部楼层
华南首例!机器人助阵,医生利用腹部赘肉无痕造“胸”
2023-10-30 20:00:05来源:广州日报
       中秋节前夕,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的手术室灯火通明,一台高难度的乳腺癌手术正如火如荼进行。“将机器人镜头擦干净,我们继续手术。”“广东实力中青年医生”、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院长助理、乳腺腔镜中心主任苏士成教授坐在机器人操作台前耐心地指挥着手术进程,待镜头归位后又开始操纵起机器人手臂,一点一点为患者进行手术。
       据悉,这是华南首例乳房无痕化“机器人辅助乳房NSM(保留乳头乳晕皮下全切)及DIEP(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乳房重建术”,被称为“乳腺外科的珠穆朗玛峰”,创伤小、恢复快,对乳腺癌“斩草除根”的同时,还能用腹部赘肉再造一个形态自然的乳房!
       不幸中的万幸:肿瘤个头大但未侵犯乳房皮肤
       邝女士(化名)今年53岁,确诊为左侧乳腺癌,由于肿瘤体积较大,当地医院建议邝女士进行乳房全切术。确诊后的邝女士心理压力巨大,正值知命之年的她不想失去乳房,渴望继续享受高质量生活。随后慕名来到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就诊,希望能帮她战胜乳腺癌的同时,保持住自然的乳房外形。
       入院后,逸仙乳腺外科团队迅速为其评估病情。经评估,邝女士肿瘤侵犯范围较大,但幸运的是影像学结果显示其乳房皮肤未受侵犯。
       与此同时,邝女士表达了“用自身赘肉再造做一个外观好、手感柔软的乳房,手术损伤越小越好”的想法。苏士成教授与团队进行细致研究,发现能满足邝女士正是乳腺外科乳房重建领域最顶尖、最先进的技术——DIEP乳房重建手术。
       表面无痕另有乾坤:巧用腹部赘肉再造乳房
       DIEP乳房重建术,是通过转移来自患者腹壁下动脉穿支区域的皮肤和脂肪组织来重建乳房。苏士成教授介绍,“利用腹部柔软的‘肉肉’再造后乳房外观佳,手感柔软真实,接近真实的乳房形态,也同时实现了腹壁整形的目的,去除了‘小肚腩’。相较于假体等植入物,自体组织移植不存在异物排斥反应等问题,术后安全性更高。”
       经苏士成教授、李顺荣副教授、朱李玲副教授及其团队的充分术前讨论,为更好符合邝女士的需求,逸仙乳腺团队制定了机器人辅助乳房NSM及DIEP乳房重建手术方案,采用最先进的机器人微创手术技术皮下切除乳房并利用患者下腹部多余的组织再造乳房,在维持乳房表面无痕化的同时进行乳房重建,提高手术的精确性和安全性,减少手术损伤。
       邝女士一听方案,毫不犹豫答应下来了。
       苏士成教授准备开始机器人手术
       开展精细手术:拆“东墙”补“西墙”
       “邝女士本身血管条件差,传统的DIEP手术难度较高。”朱李玲副教授介绍道,“DIEP手术操作精细、难度极大,结合患者减少损伤的需求,那更是难上加难。”不过,在逸仙乳腺外科团队的协同配合下,机器人辅助乳房NSM及DIEP乳房重建术顺利完成!手术总共时长8小时,其中血管断流时间1小时,并且此次手术使用了双侧蒂皮瓣,提高了皮瓣血供的安全系数。
       “DIEP乳房重建术中,血管蒂的长度就是一个影响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李顺荣副教授表示,机器人微创技术的运用,使乳房表面无痕化,取血管蒂的方式更微创化,腹壁损伤更少,在对腹壁结构破坏少的前提下,手术进一步减少了患者术后腹壁疝形成的概率。
       术后三位教授前往病房查看了患者的皮瓣血运、伤口情况及引流情况,邝女士术后恢复快,伤口愈合良好。“我对这个手术非常满意,一觉醒来,癌变的乳房已经变成漂亮的乳房,表面也没看到伤口,逸仙乳腺团队真的很专业!”邝女士惊喜地说道。
       无痕乳房重建术知多D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院长助理、乳腺腔镜中心主任苏士成教授称,本次创新性地利用机器人辅助技术行乳房全切加DIEP重建手术,具有三大优势:
       优势一,机器人机械臂可模仿人的手腕动作,体积小,方便进入更为深入的狭小空间,能灵活进行手术操作,对患者的损伤更小,进一步提高了手术的精确性和安全性。
       优势二,机器人系统下的手术视野能达到20倍的放大效果,就像用“显微镜”做手术,肿瘤、血管、神经、韧带等重要结构在腔镜下一览无余,比开放手术视野更开阔更清晰,更能减少对周围组织的额外损伤,譬如,在取血管蒂的时候,就能在腹部最大程度获取全长血管蒂,为乳房重建手术的成功奠定基础。
       优势三,机器人辅助的乳房NSM加DIEP乳房重建术为患者保留了自然的乳房外观,能促进术后恢复,提高术后生活质量。这一技术的不断进步将使更多乳房缺损较大的乳腺癌患者受益,为患者提供更多的选择。
       据了解,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已创新开展了腔镜术中导航保乳乳腺癌手术、根据解剖结构腔镜下背阔肌肌瓣转移修复术等,探索出逸仙冷刀分离皮瓣法等特色技术。“近年来,我院注重手术技术的更新迭代,腔镜技术及机器人技术等微创技术已广泛运用于乳腺癌手术治疗中。”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院长宋尔卫表示,“我们的目标是不断提升肿瘤切除的精准性,最大程度保留乳房外观形态自然,达到乳房表面完全无痕化的微创手术效果,最大程度地提升乳腺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1-3 12:22:02 | 显示全部楼层
renzaioz 发表于 2023-10-20 21:18
白云新城的省人民医院停工了??

开工了 27年竣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1-3 17:27:22 | 显示全部楼层
6个国家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分中心落户清远
南方Plus 2023-11-02 21:02
       11月1日上午,广东省中医院与清远市人民政 府举行合作签约系列活动,双方签署合作框架协议,构建“院地”合作新模式,共同打造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的“清远方案”。这一次,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广东省中医院院长张忠德同时带来“大礼包”——6个国家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分中心落户清远、以全国名中医为主的名医团队开展“师带徒”工程等,更好提升清远市中医药服务能力。
       正衣冠、诵读拜师帖、递呈拜师帖、赠送回徒帖……在名中医师承环节,省中医院遴选11位导师:全国名中医张忠德,省名中医卢传坚、蔡业峰、林琳、刘旭生、梁雪芳,以及广东省中医院名医陈博来、韩云、丁邦晗、张海波、杨京华,分别与清远市中医院对应的内科、呼吸科、肾科、妇科、骨伤科、重症医学科、急诊科、肿瘤科、儿科等专科共17名优秀骨干医生结对师徒。
       会上,双方签署《清远市人民政府与广东省中医院合作框架协议》(以下简称《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建立清远地区优质高效的中医药服务体系,建立城乡一体、医防融合、中西医并重、优质高效的卫生健康体系,全面提升卫生健康服务水平,更好满足清远人民群众看病就医需求。
       签约仪式后,国家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清远分中心授牌仪式正式举行。广东省中医院介绍,将清远纳入中医专科诊疗中心是清远市政府与广东省中医院合作框架协议中一项重要合作内容,将围绕县域居民诊疗需求较大、县域外诊较多的常见病、多发病以及重大疾病,将清远市中医院肺病、肾病、脑病、外科、皮肤病、急诊和重症医学等6个重点发展专科纳入专科联盟,开展技术指导与质控管理,将极大提升专科水平,更好满足清远人民群众看病就医需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1-13 10:17 , Processed in 0.086402 second(s), 9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