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2-9-15 07:06:25
|
显示全部楼层
2005年重大工程盘点介绍
上海国家软件出口基地(浦东软件园三期) 2005年07月28日
上海浦东软件园是国家发改委、信息产业部和商务部联合批准的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和国家软件出口基地之一,由上海浦东软件园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园区规划建设、招商引资和经营管理。目前,园区一、二期工程已建成,共建成自有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并逐步营造了软件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建立了软件技术服务平台、人才培养和职业培训体系,集聚了大量软件企业,产业链逐步形成。
2003年11月24日,国家发改委、信息产业部和商务部联合以发改高技(2003)2001号文《关于上海国家软件出口基地建设方案的批复》批准上海国家软件出口基地建设方案。按照国家发改委的要求,浦东软件园要在国家软工程的具体范围为:东至高斯路和吕家浜,西至金科路,南至高科路,北至祖冲之路,总用地面积约58.85公顷,规定总建筑面积37万平方米,其中研发设施25万平方米,服务设施12万平方米。计划总投资约21亿元人民币,分三个阶段实施,2008年初完成整个工程的建设。
预计到2OO6年实现软件出口总额3亿美元,软件出口从业人员达到2万人的目标。
目前,园区规划、土地征用工作已经完成,2005年将完成动拆迁和地块“七通一平”,到2005年下半年,首先完成1.2万平方米的研发用房的建设,第一批国内外知名软件企业,如SAP公司将入住园区。
复旦大学光华楼项目 2005年07月28日
复旦大学光华楼位于复旦大学邯郸路北校区的东部校园内,东临国定路,西侧为校区原建筑,南侧为拟建广场。光华楼总建筑面积109,466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约98,823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约10,643平方米。这是一座集教学、办公、科研、公共接待等功能为一体的智能化、环保型的综合性大楼。
按其功能要求分为三大部分:塔楼部分为办公区,塔楼中间连接体为资料阅览、展览区;东侧裙房为接待、会议、科研区;西侧裙房为教学区,各自设单独的出入口,各部分既连为一体,又各自独立,可分可合。其中中部办公区为大楼主体,靠近主入口,且与其他各部分均有方便的联系。地下一、二层设大型停车库,以缓解学校停车难的问题。
此外,在满足办公、科研、教学、会议、接待等功能的前提下,考虑了较多的交流、休闲空间的设置。首先在中部二--三层设计了两层的共享空间,从主入口大台阶而上,进入共享空间,将端庄、凝重、严谨的治学精神延伸至室内,尺度阔大、气势恢宏。在主楼十三--十五层中部,设计了一个中庭,顶部设半圆形玻璃天顶采光,天光云影徘徊,体现了高楼中与自然亲密接触的愿望。东侧裙楼端设内庭,西侧裙楼三层屋顶上设屋顶花园。
交通流线方面充分考虑人、车分流的原则,人流入口设于建筑南、东、西面及北面中部,南面中部为主要人流入口,通过一个直通至二层的大台阶与南面中心广场相接。东侧为150人及300人报告厅的主入口,西侧为教学区的主入口。汽车流线则沿整个地块的外沿布置,通过建筑物北面东、西两端的两个地下车库入口,进入地下停车库,可供停车260辆。
复旦大学新江湾城校区 2005年07月28日
复旦大学新江湾城校区位于杨浦区西北角,新江湾城的西北部。校区距江湾城市副中心约1.5公里,距复旦大学邯郸路校区约3.5公里。校区用地北抵EW二路,东至淞沪路,南抵环一路南段及SN一路,西到何家湾编组站边界。总用地面积134公顷,校区被国江路划分为东西两大部分。
一期工程将建设面积共92,970平方米的六个单体建筑:行政会议中心、图书馆、先进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教学楼、学生食堂、后勤及服务用房,以及道路、绿化等管线等配套工程。新校区规划安排全日制在校生10,000人,其中,本科生3,000人,研究生4,000人,留学生3,000人。
(1)复旦大学新校区建成后,将与现在的郎郭路校区构成复旦大学的主校区。新校区的主要功能用于:①国际化办学及文化交流;②若干新型(学科)的专业学院、研究院;③若干研究中心及传统学科(院)的布局调整与事业拓展。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复旦大学校园“一体两翼”的格局(以邯郸路、新江湾城校区为一体,以枫林校区、浦东张江校区为两翼),全校的占地总面积将达近4,000亩,每年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各类高素质人才40,000多人,提供科研成果和与地方企业合作项目数千项。
(2)复旦大学新江湾城校区是杨浦大学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上海市“科教兴市”战略的重要举措,新校区的建设将有力地带动杨浦大学城的建设和发展,对提升城市品位、人口素质和整体竞争力起到积极的作用。
(3)复旦大学新江湾城校区工程的建设将有利于复旦大学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较大程度地改善学校的教学科研条件,为全面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增强办学实力,把复旦大学建设成为一所立足上海、国内一流、国际上有较大影响的高水平研究型的综合性大学提供切实的硬件保证。复旦大学是国家和上海市的共建单位,该工程的建设将不仅使复旦大学更好地为全国的经济建设服务、为祖国各地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复旦大学更大程度地参与和服务于上海的经济建设也具有重要意义。
海事大学 2005年07月28日
为加快实施科教兴市主战略,适应上海建成国际航运中心和航运人才培养的需要,根据市政府批准的《“十五”期间上海高校布局调整的方案》,上海海事大学整体迁建临港新城。
新校区的总建筑面积60万平方米,计划总投资额16亿元。建成后的新校将成为以航运为特色,集工、管、经、法、理多学科为一体的国际一流的海事大学,规划在校生2万人,其中本科生1.5万名,博士、硕士研究生5000名。
海事大学新校主要有:通用学科楼、商船学科楼、科研楼、经济管理法律学科楼、行政楼、图文信息中心、公共教学楼、文理学科楼。公共食堂、学生活动中心、体育馆、游泳馆、训练馆、特殊试验楼、校医院、其他用房、人防用房及总体等单项工程组成。
整个新校建设按照“一次规划、分期建设”的原则实施。一期建设项目总投资111987万元,建筑面积189,750平米。主要建设工程项目有:图文信息中心、商船学科楼、科研楼、经济管理法律学科楼、行政楼、通用学科楼。设计单位是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技资监理是上海申元工程技资顾问有限公司,项目计划于2004年10月开工,2006年底完成新校建设。
其中图文信息中心是整个新校区的标志性建筑,位于整个新校区的中心位置,四周环水。项目总用地面积34,000平米,总建筑面积43,500平米,主体建筑高度60米。整个图文信息中心分三大功能:现代化的图书馆、阅览室;行政办公用房以及教育学术交流。馆藏规模110万册,阅览座位5,600个,建成后将是独具特色的开放性的一流高校图文信息中心。
商船学科楼总建筑面积44,000平米,层高四层,主要位于校区主入口轴线的西侧,建成后,作为航海类与轮机类学科的教学和实验室。
经济管理法律学科楼由经济管理学院、交通运输学院、法学院和外语学院组成,建筑面积31,000平米,以多层建筑为主,主要为学生教室及教师办公用房。
科研楼建筑面积12,000平米,建筑地上5层,由南北两幢楼通过中庭公共交流空间连成一个整体。南楼为科研功能区;科学研究院、校级科研院所、航运仿真中心和数字物流中心;北楼为研究生院:研究生院公共课程教学、办公用房。
行政楼建筑面积10,000平米,建筑高度14米,主要为办公室、会议室用房,为新校内的行政管理及后勤服务机构提供相对集中的办公地点。
通用学科楼主要由信息、工程、海洋环境工程学院、物流工程学院组成,建筑面积45,000平米,层高四层,主要为相关学科教学、办公及实验室用房。
上海旗忠网球中心 2005年07月28日
为积极争办ATP大杯赛等重大国际网球赛事,进一步推动上海体育运动和体育产业发展,提升上海国际影响力和综合服务功能,促进亚洲一流体育中心城市建设,遵照“网球中心要成为上海体育产业的制高点,要国际一流”的要求新建本项目。
本工程总用地面积386,927平方米,包括项目实际用地339,188平方米和规划道路用地47,739平方米。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为一个15,000席位主网球馆、一个6,000席位副网球馆、20片室内网球场、22片室外网球场、网球活动中心、网球俱乐部、辅助比赛用房以及其它配套工程,总建筑面积85,438平方米。
全天候的高标准网球赛馆,将激发市民打网球的热情,对推广和普及网球运动、提高市民网球运动水平有积极意义;它的建成,将大大提高上海承办国际赛事的能力,有利于上海体育事业稳步发展,通过承办国际赛事,也可提高上海的知名度,提升上海国际大都市地位;本项目的建设还将使基地周边地块土地价值提升,为周边开发房地产创造良好条件,大赛的举行,也将促进本地区旅游、服务业的发展,为地区经济的发展注入动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