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支持真定

对石家庄的历史发展写了一篇介绍短文,大家看合适吗?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2-11-11 12:00: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支持真定 于 2022-11-11 12:06 编辑

看到最近石家庄在搞“文化石家庄”https://m.toutiao.com/is/rFRqhhx/?= “文化石家庄”创作展示活动引发广泛关注 - 今日头条,
我的观点石家庄讲历史和文化如果离开“常山和真定”这个主线脉络都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舍本求末、缘木求鱼、隔靴挠痒,属于在边边角角寻找些绿叶,而抓不住主干,最终让人感觉很单薄,没有说服力和影响力及震撼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11-11 15:01:3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真定 发表于 2022-11-11 12:00
看到最近石家庄在搞“文化石家庄”https://m.toutiao.com/is/rFRqhhx/?= “文化石家庄”创作展示活动引发广 ...

严重同意给他们提意见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11-11 15:23:13 | 显示全部楼层
慷慨燕赵2010 发表于 2022-11-11 15:01
严重同意给他们提意见啊


开始就给今日头条“无线石家庄”留言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11-12 09:03:56 | 显示全部楼层
前两天讨论石邑和东垣哪个年代更久远?网上看到一个人写的奇文,感觉不可思议,转过来让大家开阔下思维,如果真如文章所写,那石家庄就老牛了:

沉睡四千多年的“华夏第一王都”一一石邑城,封龙山在昭唤

音书法师

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从早期的人类到原始氏族社会,再到封建社会,这片广袤的土地上一直生活着我们祖先的身影。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传说中最早的朝代是夏朝,但作为华夏第一王都城究竟在哪里?只能从史书的只言片语中,和当地的山川地貌历史遗迹及各种因素来寻找答案。

中华大地上最早的王都城在那里?史学界争论不休的砥石在那里?封龙山在佐证:这里是陶唐氏之故都,这里有万岁山有砥柱石,是石邑城。这里有大禹治水,覃怀底绩,至于衡漳的禹贡河,洨河。

昭明居砥石, 帝喾居泜水,是唐尧古都。比夏朝更早的华夏第一王都是石邑城。

商人是善于迁徙的民族,自契至汤有记载的迁徙有8次,契自毫迁居蕃为一迁,昭明自蕃迁居砥石为二迁,昭明自砥石迁商三迁……汤始居毫为八迁,契居蕃,昭明居砥石。

张荫麟在《中国史纲》以砥石地望和“泜水”为由,称:“砥柱在河北砥水流域”。写道:“成汤……的先十四代祖契与禹同时,以蕃(今河北平山附近)为根据地,契子昭明迁于砥石(今河北砥水流域),继迁于商(今河南商丘)‘天邑商’,及商朝之得名由此。

瘿陶故城,《清一统志》云:“在今宁晋县西南二十五里” , 则砥石所在, 亦可指即今之河北省宁晋县西南境。昭明, 契子也。昭明居砥石, 帝喾居泜水, 皆在河北。

《史记·五帝本纪》:“帝尧者,放勋。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帝喾次子,初封于陶,又封于唐,故有天下之号为陶唐氏。”

帝喾高辛氏元年【公元前2315年】,颛顼之所建,帝喾受之。清阳玄嚣之孙也。【汉书.律历志】,玄嚣姬姓,降居泜水,生帝喾,是为高辛氏。【路史.十四】,帝喾令尧与民烧陶於泜水,发明了许多烧陶的新方法,是以封尧为"陶侯"。

泜水就是洨河,洨河有砥柱石古代称泜水。封龙山这一带是黄帝大儿子降生和居住的地方。

大陆泽流域那条河为泜水?蕃在那里?砥石在那里?这是解开历史疑案的必答题。

泜水探源:历史地名词典网:泜水源有二,①即今河北隆尧县北泜河。临城县西南发源,东南径顺德府内丘、唐山二县界,又东南径隆平县南,至任县入滏阳河。

②在今河北元氏县西南。源出封龙山,东南流经元氏县西南六里纸屯村入槐河。

太平河古恒水改道消失,及史料的缺陷,文人骚客的张冠李戴,是造成石家庄区域内历史上说不清,理还乱诸多张冠李戴。要想知道正统的泜水是那条河,蕃在那里,砥石在那里,就必须知道太平河古恒水改道消失的历史真相,及大陆泽为什么叫泜湖的历史背景。

恒水在那里?史书上找不到,大陆泽九流汇入水系:据《尔雅 释水》记载,“九河”是指:徒骇、太史、马颊、覆釜、胡苏、简、契、钩盘、鬲津。其中徒骇河就是今天的滹沱河,它是九河最北边的一条,而鬲津河在九河的最南面。大陆泽有痕迹。衡水有影子。但回答是肯定的,在夏书禹贡里:恒,卫既从,大陆既作,这里的卫指滹沱河,恒,专指太平河既古恒水。有人说唐河是恒水,那是历史上的最大冤假错案,是张冠李戴,唐河入白洋淀,不是一个流域。

大陆泽,是古代天下九泽之一,古时钜鹿湖水域广阔,史志上称大陆泽广袤百里,众水所汇,波澜壮阔。

大麓《史记· 尧本纪》:“尧使舜入山林川泽,暴风雷雨,舜行不迷。 ”《舜本纪》:“入于大麓,烈风雷雨不迷。”

“大麓”即“大陆”。古大陆泽位于太行山东麓,泽畔多林木。说尧在禅位给舜之前,曾在大陆泽对舜进行了三年考察。也有古书说尧考察舜的地方是杨纡。对此,清代赵一清撰《水经注释· 杨纡注》中考证说:大麓、杨纡、宁晋泊,指的都是今宁晋县境之内的古大陆泽。

大陆泽实名大麓泽又名泜湖,大麓实指太行山东边平原以西山麓,又指太行山古驿道。石邑城西钘山就是古驿道口,这里称怀麓。它的冠名与巨麓,束麓,怀麓的麓泉水密不可分。

大陆泽又名泜湖,昔在楚、汉,韩信东入,余拒之于此,不纳左车之计,悉众西战,信遣奇兵自间道出,立帜于其垒,师奔失据,遂死汦上。泜水因背水一战而名声大噪。

《水经注》:井陉水,世谓之鹿泉水。东北流,屈经陈馀垒。又东注绵曼水,即泜水也。韩信斩陈馀于此。

土门关韩信庙,石柱上刻有楷体楹联:汉庭有冤狱,泜水想英风。上联中的“泜水”指“泜水河”,获鹿县志载:城南五里张庄南面为泜河,一直到下游宁晋泊为泜湖。

大周建德六年岁次丁酉十一月庚午朔十五日甲申张氏墓志:明确标名绵汦河[世祖助秦石之交平棘侯,因居于县北,绵汦河之]。

临城有泜水,元氏有泜水,在史书上称南泜水和北泜水。

临城泜水,元氏泜水,背水一战的绵蔓水也叫泜水。从这里我们知道,太行山东麓的河流入泜湖都可称泜水。

古恒水太平河和滹沱河是跨区域河流,是冀州内注入大陆泽流量最大的河,公元前69年(四月壬寅)山崩水出的大洪水,造成太平河古恒水改道,是大陆泽逐渐消失的主要原因,也是太平河古恒水在史书中消失的主要因素,又是造成这里叫泜水那里也叫泜水,真假泜水说不清理还乱的历史疑案。

临城南泜水,元氏北泜水都是本地河,为小河流。临城及元氏的泜水读音为(脂)水,太平河古恒水的泜水读音为(砥)水,但真正的泜水在石邑境内,泜湖的名字也是用砥石,砥柱而冠名。古有泜石水之称, 昭明所居, 既在其处, 故谓之泜石。

宁晋泊,泜湖九河注入水系有契河。契是帝喾的儿子,昭明是契的儿子,即洨河就是泜水,石邑城就是砥石。

洨河古泜水,“洨”字只用于此,其珍其古,只余自豪,定是出自皇帝冠名,世人用字避之。石家庄市区余砥,槐砥这些古村落就是泜水的最好佐证。

蕃在那里?《平山县志》:“ 嘉阳城距今治十八里, 即春秋晋之蒲邑也。汉于此置蒲吾县。” 蒲吾位于洨水上源, 宁晋当洨水人泜之会, 然而契自泜水居番, 正逆洨水而上, 所行不远, 故其子昭明,得复居泜石矣。”

其实,商族先祖居住地就在滹沱河畔,黄壁庄水库一带汉代“蕃吾”故城遗址。这可以得到文献、传说、蕃地“亦可于汉常山郡薄吾县求之。薄吾,战国时期之番吾……是汉以来蒲吾,战国时皆曰番吾。番、蕃古今字,则谓番吾即殷契所居之蕃可无疑也。

砥石在哪里?史学界多有争议,厘清了太平河古恒水的来龙去脉,搞清楚了泜湖的支流的历史经纬,清楚了商人民族的迁徒路线,就知道砥石就是石邑城。

昭明,阏伯(契)之子,相土之父,夏代商国二代诸侯王,商丘人,昭明继永阏伯遗志,开拓彊土,曾先后在藩和砥石一带活动,并在石邑城建陪都。

石邑城存续1000年。旧址位于今石家庄西南10公里,北故邑村南。现有城垣故址,城墙尚存。《获鹿县志》记载,石邑城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城,当地人俗称窦王城。在县西南封龙山下故邑乡之西,至村一里。城周围三里,旧址断续,尚有城形,中有石高三丈,原名万聚山,当地人俗称万岁山。

春秋战国时期,石邑城就是军事城的建制,当时属中山国。因地属太行山麓、井陉隘口,是当时关中(陕)西通往(晋地)山西再通往(燕赵)河北(齐)山东等地的交通要道,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古驿道的历史可追溯到人猿相辑时代,道路与人类从古猿、早期人、晚期人、到现在经历了几百万年。是晋国、魏国、赵国争相觊觎,反复争夺的地方。史书有着许多诸侯国争夺中山国及石邑城的记载。

古驿道发掘出战国至汉代道路遗址近百米,路基坚实,路面平整,结构保存完整。古道遗址处尚有战国时期房屋遗址一处,汉代房屋遗址一处,出土泥质灰陶盆、罐、豆、夹砂红陶釜、石器、钱币等文物。专家认定,这条古道遗址是井陉古驿道的支路,可从古上艾(山西平定)直达石邑古城。

石邑城东是笔直的青龙山主峰高266米,南是历史名山封龙山,主峰海拔812米,巍然崛起,雄伟壮观。西是古驿道口五峰山俗称顺天岭,海拔907米,为鹿泉区最高处,城北是青蛇山峰高400多米。

《史记·赵世家》记载:“成侯六年(前369年),中山筑长城。

史料载,赵国灭中山取石邑,在此铸造“妬邑”三孔布铜钱。秦灭赵后,仍在此铸兵器做武库,东北出土的铜戈上刻有“石邑”、“武库”,同时有“秦丞相李斯监制”字样。

封龙卧虎,洨河藏龙,春秋古城的王者之气,养育了洨河流域两岸人民。说文解字:(洨),井陉山在石邑城西,现叫五峰山,洨水所出,东南至廮陶入泜。

上有三水交汇顺流而下,下游是笔直高耸的青龙山堵住去路,真正是四山围一湖,形成山中盆地,《太平寰宇记》中有记载:“四方高,**下,如井之深,如灶之陉,故谓之井陉”。

这里是石邑深涧的出处。 董阏于为赵上地守, 行石邑山中, 涧深, 峭如墙,深百仞,因问其旁乡左右曰:

方圆近一百多平方华里内,石邑城座落在洨河的河道**岛屿上,城周围三里,四面环水,八十年代后湖水消失。城东北的万岁山上,是石邑城至高处,中有石高三丈的大石柱,它就是禹贡(覃怀底绩,至于衡漳)上的砥柱石,这里的地理地貌是上天鬼斧神工,天造地设的杰作。

汉碑:封龙山颂,佐证中华第一王都石邑城。“美乎佳哉此陶唐氏之故都也。”巨嶽雄峙,长河骏奔,崇冈复阜,如抱如蹲。万壑海流,汇为九泽,太行崛立,溢出平原。川横夏后之橇,地藏虞舜之壁。八年于外,地平天成,五月朔巡,诸侯万国。天文别野,星当昴毕之区,土壤分州,域界幽并之宅。川纡岭迥,郁郁崔崔,峭壁耸秀,丹峰凝辉。晴瀑挂百寻之长练,颠崖转万谷之惊雷。‘上有蔽日于霄之古树,下有陵迁谷变之寒灰。俗有避秦,山多入晋,岳被重封,川经几浚。

东望是古时的大陆泽,放眼望去,碧波荡漾,连绵无际,波涛拍岸,铿锵有声,茭蒲艾荷在微风中沙沙作响,野鸭游来游去,声声发出悦耳。大泽一直延伸到观津地界,围绕着平棘古城,渔船上传出渔夫的歌声……

《史记·殷本纪》:“契兴於唐。虞、大禹之际,功业著于百姓。契卒,子昭明立。契居于砥石迁于商。十有四世,乃有天乙是成汤。”

古代文献还记载:契的儿子昭明居住在砥石。昭明继承父亲职位,协助大禹治水。《世本》记载:“昭明居砥石。”郭沫若先生认为,昭明所居砥石,在河北省元氏、高邑一带泜水、石济水流域。

商民族的祖先契居住在黄壁庄水库一带的蒲吾,他的儿子居住在石邑城,说明商民族的祖先,从滹沱河一带蕃吾,向南迁徙,第一站是蔓葭城,到了太平河古恒水河畔,在经过金良川钘山口,到达岭底石邑城。

金良川,发现了一处先商遗址。地表发现少量陶片,南部梯田断面发现厚0.5米的文化层。清理发现灰坑一个,采集到有使用痕迹的石镰、石斧及红陶鬲、红褐陶卵形盆口沿、黑皮褐陶绳纹陶片等。在山顶圆形土台断面,还发现一座半地穴式房屋,房基填土,并出土卵形瓮、尖足鬲等。文物专家分析,这里是距今3800年左右的先商遗址,时间约在夏代中晚期。

 这些历史遗存,也证明了早在先商时期,在南良都一代,就已经有村落出现,到了战国和汉代,这里亦是繁华的交通要道。考古学文物证据等一系列的证明,

南故邑,北故邑两村中间有个石邑城,往北几华里内有个南任村,村东有个将台弯儿发现大量文物,其中包括打磨过的石器、兽骨、石斧、石圈、小鱼骨架等,将台弯儿遗址是新石器时期先民居住的遗迹。

石邑城东北天桥下龙潭东几华里为龙贵村,村北曾发现过陶、鬲、铲币、三铢、五铢等文物,证明这一带上古时候就有人居住。

恒水,恒山郡,恒山城,太平河就是伴随秦皇古道[导太行、恒山至碣石,入于海],的古恒水。太平河古恒水的改道消失,汉宣帝传,《禹贡》地理志详细的告诉我们,绵蔓河改道,蔓葭城冲走,东垣城,九门等冲毁,常山郡迁移到元氏的准确时间。

 太平河古恒水你在那里?翻开史书找不到任何有关资料。史书上没有记载,但在华北平原上。是高高隆起蜿蜒起伏百里的卧龙岗让先人依古恒水太平河而居,筑堤坝,开漕运,建码头,立村落,共镇一座岗,桥西区有振岗路。

从西起井陉的头泉村井陉渡,到鹿泉区台头的黄石岗,到市区东岗头西岗头和振头,再到栾城区的岗头村,蜿蜒数百华里的沙土卧龙高岗它是大自然的产物。七十年代彩色卫星照片上呈明显的白色条带也非常明显,也都是绵河改道最好的佐证。也是古恒水太平河在遥远的历史长河中滚滚洪流,滔滔河水冲积带的伟大杰作。

以河冠名,绵蔓县。绵蔓县是井陉历史上置县的开始,县治所在地就是蔓葭城。因为绵蔓河改道造成人们不知道绵蔓县城到底在那里?两千多年来人们的呼唤!

汉三年(公元前204年)十月,由韩信指挥的,在井陉口(今河北井陉东)一带对赵军的一次出奇制胜的进攻作战。就因为绵蔓水改道,造成以假乱真多处争辩,造成背水一战古战场到底在那里发生的历史疑案。

厘清楚了太平河古恒水的改道消失,及大陆泽为泜湖的来龙去脉,石家庄区域内在历史上遗留问题便迎刃而解。更清楚了史学界争论不休的南泜(脂)水,北泜(脂)水,谁是真正的泜(砥)水,蕃在那里,砥石到底在那里的历史疑案。

朋友们!陶唐氏之故都石邑城是昭明居住的城池,城内有座万岁山,它昭示着是帝王居住的地方。万岁山的至高处,屹立着拔地䇯天三丈高的砥柱石,它象定海神针一样,在四方高,**低下如井的洨河河道内,是绿水青山环抱中的一柱擎天。

昭明居砥石, 帝喾居泜水,昭示着沉睡四千多年的中华第一王都就是石邑城。

作者:释延书法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11-12 09:17:29 | 显示全部楼层
通过上面文章,以及网上其它相关文章,我们这里为什么最早叫恒山郡,很多文章解释因为历史上恒山是保定的大茂山,所以我们这里最早被封为恒山郡,但是有的文章说现在石家庄的封龙山是最早的古北岳恒山,汉朝时北岳恒山改封为保定的大茂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11-12 21:12:4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应该不至于吧,大茂山那边有古北岳庙,封龙山好像没有这些痕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11-12 21:20:35 | 显示全部楼层
慷慨燕赵2010 发表于 2022-11-12 21:12
应该不至于吧,大茂山那边有古北岳庙,封龙山好像没有这些痕迹

请看相关文章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11-13 11:10: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支持真定 于 2022-11-13 11:12 编辑

宋朝第一大家族——真定(真定灵寿)曹氏家族

慕容晓燕

真定府在宋代隶属于河北西路,这里地处宋辽边境,北与辽国西京道东南接壤,西与河东路连接,东南与定、祁、赵诸州相邻,是中原王朝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军事重镇,战略地位非常重要。唐朝中后期以来,这里隶属于成德军节度使辖区,这就是桀骜不驯的“河北三镇”之一。真定府辖有九县:真定、槁城、栾城、元氏、井陉、获鹿、平山、行唐、灵寿。其中灵寿县地处滹沱河沿岸,唐末五代以来,这里出现了一个此后驰骋三百余年的将门世家——真定曹氏家族。

曹彬(933—999年)

真定曹氏家族是鼻祖名曹业,唐末五代初应募从军,加入成德军服役,经过毕生努力,晋升为一名军中小将。曹业子曹芸继承父亲军职,继续效命成德军,至后汉乾祐中(948—950年)去世时,已是军中小有名气的中高级将领。曹芸子曹彬(933—999年)是曹氏家族发达的关键人物,从后汉、后周至宋初三朝,在军中奋斗五十年,宋初统一战争中,曹彬灭后蜀、南唐、湖南、南汉四国,攻伐北汉、征讨契丹,有“近代良将,称为第一”之美誉。曹彬官至检校太师、平卢军节度使、同平章事,拜枢密使、封鲁国公。死后赠中书令、济阳郡王,陪享宋太祖庙庭。

曹璨(950—1019年)

曹彬有子八人,次子曹琏英年早逝,三子曹珝、五子曹玹、六子曹玘、七子曹珣名气较小,长子曹璨、四子曹玮、八子曹琮继承父风,成为曹氏家族第四代成员中的精英。曹璨(950—1019年)常年效命河北、河东、陕西诸路,参与至道五路伐夏、景德澶渊之盟、咸平灵州之战等,统领禁军十余年,官至检校太尉、忠武军节度使,拜殿前都指挥使,封广平郡公。曹玮(973—1030年)更是军事奇才,镇守陕西近四十年,作战从无败绩,大中祥符年间,曾在三都谷之战中,歼灭吐蕃十万众,使蠢蠢欲动的吐蕃,此后三十余年再不敢犯边。官至上柱国、彰武军节度使,签书枢密院事,封武威郡公,死后赠侍中,陪享宋仁宗庙庭。曹琮(约980—1044年)长期效命于宋夏沿边州郡,官至定国军节度观察留后,拜马军副都指挥使,死后赠侍中,追封安化軍節度使。

曹玮(973—1030年)

此外,曹珝娶秦王赵廷美女兴平郡主,以驸马都尉身份官封昭宣使、恩州团练使,曹玘女儿嫁于宋仁宗赵祯为皇后,历仁宗、英宗、神宗三朝,为后46年,主政16年,曹氏家族恩荫为官、升官、加俸者达180余人,成为家族发展的主心骨和重要依靠。祖曹彬因此加封冀王,父曹玘加封吴王。

慈圣曹皇后(1016—1079年)

曹氏家族第五代成员出仕者有20余人,虽然大多数是恩荫入仕的低级武官,并无实职差遣,但也有精英成员,如曹仪、曹佾、曹傅、曹億、曹偕、曹佺、曹偃、曹偀。曹仪(982—1036年)是曹璨子,真宗乾兴、仁宗天圣、明道间,四次奉命出使契丹,又曾为泾原、环庆路副都部署,镇守宋夏沿边州郡,官至步軍都虞侯、耀州觀察使,死后贈永清軍節度使。曹佾(1018—1089年)是曹玘次子,曹皇后兄,官至殿前都虞侯、護國軍節度使、開府儀同三司、守司徒兼中書令,封濟陽郡王,死后贈太師,追封沂王。

曹仪(982—1036年)

此外,曹傅(曹玘子)官至四方館使、榮州刺史,死后贈保信軍節度使。曹億(曹玘子)官至莱州防御使,贈昭慶軍節度使。曹偕(曹珝子)官至四方館使、華州防禦使。曹佺(曹琮子)官至皇城使、嘉州防禦使,贈同州觀察使。曹偃(曹琮子)官至東上閤門使。曹偀(曹玮子)甚至在瓦亭寨为国捐躯。

曹佾(1018—1089年)

曹氏家族第六代成员数量众多,重要的仕宦者有40余人,其中大多数已不具备效命疆场的家风,但仍有精英奋战在一线,如曹诵、曹評、曹诱、曹诗等。曹诵是曹傅子,主要活动于(1075—1101年),曾奉命出使契丹,镇守保、代、雄州等地,统领**禁军,官至枢密都承旨、武康軍節度使、馬軍都指揮使。

曹評(约1040—1108年)

曹評是曹佾长子,主要活动于(1076—1108年),曾担任真定府钤辖、总管,四次出使契丹,接待辽者十二次,官至馬軍副都指揮使、平海軍節度使、提舉佑神觀,贈開府儀同三司。曹诱使曹佾三子,主要活动于(1072—1107年),曾担任定州路都钤辖、副总管,神宗元丰、哲宗元符间,曾两次奉命出使契丹,官至樞密都承旨、安德軍節度使、醴泉觀使,贈開府儀同三司。曹诗是曹琮孙、曹佺子,神宗熙宁间,娶仁宗女鲁国大长公主为妻,以驸马都尉身份官至右領軍大將軍、耀州觀察使。

曹曚(活动于1098—1127年间)

曹氏家族第七代成员中,重要的有曹曚、曹晟等。其中曹曚的世系不清楚,只知其为曹彬玄孙,曹氏家族第七代成员中最有声名者,哲宗元符间曾奉命出使契丹,徽宗宣和间为殿前都虞候、忠州團練使,權主管侍衛馬軍司公事,靖康间金人南侵,为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奉命出使金营谈判,成为靖康间负责对金作战和谈判的主要人物,官至应道军承宣使。曹晟是曹玘曾孙,曹佾孙、曹诚子,娶宋徽宗女荣德帝姬为妻,为驸马都尉,靖康间曾奉命出使契丹,结果被金军扣留,北迁途中死于燕京。

曹泳(大约活动于1128—1155年)

曹氏家族第八代成员中,显贵者并不多见,曹氏家族在靖康之变中,部分成员留在北方,部分南迁江南地区,其中南迁的曹氏家族,在南宋初年以曹泳最出名,此人世系不甚明了,应该是曹氏家族中早就没落的分支成员。此人在宋高宗朝依附于秦桧,曾任两浙转运副使,知越州、临安府等,官至权户部侍郎,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被罢职,被编管于新州、崖州等地。

曹友闻(大约活动于1226—1235年)

曹氏家族自高宗朝以后陷入沉寂,至南宋末年,曹氏家族的后裔,冀王曹彬的十二世孙,再次涌现于史册,他们居住在同庆府栗亭县(今甘肃徽县),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抗蒙名将曹友闻、曹友万、曹友谅三兄弟。曹友闻是宝庆二年(1226)进士,屡次击败蒙古大军,官至沔州知府、眉州防御使,进武德大夫、左骁骑大将军。后在大安之战中遭到蒙古大军围攻,三兄弟为国殉职。

真定曹氏家族是宋朝第一大家族,出了一位皇后,五位驸马都尉,四位亲王,两位公爵,十二位节度使,四人供职枢密院,七人担任禁军管军职,至于防御使、观察使、团练使之类的高级武官,更是数不胜数,真可谓蔚然壮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11-13 18:37:44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真定 发表于 2022-11-13 11:10
宋朝第一大家族——真定(真定灵寿)曹氏家族

慕容晓燕

赵郡李氏 灵寿曺氏 算石家庄境内的大士族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11-13 18:42:23 | 显示全部楼层
真定府 发表于 2022-11-13 18:37
赵郡李氏 灵寿曺氏 算石家庄境内的大士族了

还有无极甄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11-14 09:51:13 | 显示全部楼层
正定蕉林书屋 | 旷世奇珍烁古今

在古城正定,“一堂荣五代”的梁氏宗祠与“收藏甲天下”的蕉林书屋,都是耀眼夺目的存在。尤其集文物收藏、学术研究于一体的蕉林书屋,历史上名气颇大,令古今无数文人墨客心驰神往。书屋主人梁清标,既是名臣,又是诗人、书画家、书画鉴藏家。在王朝更迭的乱世,他不遗余力搜集众多名画法帖并使之保存周全,为后世留下了丰厚而珍贵的文化财富。

蕉林书屋位于梁氏宗祠的北侧,是明代阁老梁梦龙的曾孙梁清标藏书、读书、赏鉴、会友之处。为康照六年(1667)梁清标解任回乡后所建。

梁清标,字玉立、棠村,号蕉林、苍岩。是我国清代大学士、著名的书画鉴赏家、收藏家。在顺治、康熙两朝先后任兵部、礼部、刑部、户部尚书。后授保和殿大学士,职位非常显赫。康熙六年(1667)三月充会试主考,因与人意见不合,被“京察解任革职”,“公即翩然归里,手葺蕉林书屋,赋诗饮酒,优游泉石间,有终焉之志。”康熙八年(1669),又“特旨以尚书起用”,其后再任刑部、户部、兵部尚书,升保和殿大学士,奉敕主持监修《三朝国史》、《政治典训》、《平定三逆方略》、《大清会典》、《一统志》、《明史》等。梁清标于康熙三十年(1691)卒,年72岁。

梁清标生平好学,尤其喜欢收藏历代的名家字画。他的鉴定能力很强,凡是经过他收藏钤盖了印章的书画,绝大多数都是真迹。如国宝西晋陆机的《平复帖》、王羲之的《兰亭序》唐代摹本、李白的《上阳台》,阎立本的《步辇图》、宋徵宗的《柳鸦芦雁图》、顾恺之的《洛神赋》及颜真卿的《自书告身贴》等。这些名家墨迹都曾是蕉林书屋的旧藏。他收藏的珍贵字画多达数十万卷,有“收藏甲天下”之美誉。由于梁清标收藏丰富,学问渊博,职高位尊,所以蕉林书屋也是当时文人墨客雅集之所。梁清标为了使更多的人看到自己的秘藏,他从自己大量的藏品中精选了九位书法家的作品,请人精心摹刻成《秋碧堂法书》,因其保持了原墨迹的神采风韵,故成为清初很有影响的名帖。

据载,蕉林书屋占地面积很大,是一座花园式清代古建筑群,建有藏书阁、花厅、书屋,东西有跨院。书屋坐北朝南,面阔三间,卷棚布瓦顶,在院中,种植着主人最喜爱的芭蕉,环列着秀逸的太湖石,临街是古香古色的清式大门,门前有瑞兽和上马石、下马石。民国年间,梁氏后裔在这里新建了一座二层小楼。现仅存三间清式小北屋,两间西厢房及民国年间增建的二层梁氏绣楼。

梁清标去世后,他一生精心搜求的藏品流散殆尽。乾隆年间不少“蕉林珍品”被清宫收藏。据调查,现在国内外各大博物馆所收藏的蕉林旧藏多达160余种。虽然梁氏的收藏已流散到世界各地,但“蕉林书屋”、“棠村品鉴”已成为我国艺术史中令人仰慕的概念常存下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11-15 09:12:36 | 显示全部楼层
敦煌距石家庄2000余公里,可以说是天长水远的距离,这两者之间会有什么渊源吗?

敦煌壁画五台山图是莫高窟最大的实景地图壁画,整幅图全长13.8米,高3.9米,展现了从河北镇州和山西太原两条通往五台山路线沿途的桥梁、建筑、山水、寺院、商旅、神异内容等,以及不同身份各阶层的人物服饰和活动场面。“五台山图”也是一幅大型的山水画,它以山水串联各个独立画面,从中可以见到五代时期敦煌山水画的风格。

壁画河北道镇州部分,画面榜题“河北道镇州”5字竖写。镇州就是今天的正定古城。图中所绘的镇州城是当时较大的城市,从图中看,其四周建有高大的城墙(北面未绘出),城正中为衙署,衙署东南方有一座三层方塔,城西有大悲阁,城南的护城河、滹沱河上建有小木桥。在“河北道镇州”城西侧下方,描绘了一支人马、驼队从城南小桥上通过,榜书题称“湖南送供使”,是湖南到五台山朝圣进供的使团。旁边 “新荣之店”的画面。

在镇州城南侧上方,另一条道路旁画有一座单层歇山顶房屋,榜题“新荣之店”,店外一人拱手迎接客人,随从一手捧餐具、一手提水瓶,旁立侍候。来的客人为四人,榜题“新□□(罗送)供使”。使者骑着枣红色高头大马,头戴展角幞头,身穿青色袍服,下著白色长裙,腳蹬白靴,左手拉缰绳,右手持鞭。前后各一位随从,后方一红一白两头驴驮着行囊,驴后面一位随从正挥鞭催赶。使者背对五台山进入“新荣之店”,应该是从五台山送供而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11-16 07:10:57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地理馆的一篇文章,比较中肯

https://mp.weixin.qq.com/s/GlBY3VS0K2kDdAegfEjNpQ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11-16 09:05:18 | 显示全部楼层
真定府 发表于 2022-11-16 07:10
大地理馆的一篇文章,比较中肯

https://mp.weixin.qq.com/s/GlBY3VS0K2kDdAegfEjNpQ

放在城市发展史上,石家庄明明就是古中山国、古正定府基础上,开辟拓展的一个新兴地带,却常常被很多人割裂。
即使正太铁路没有在石家庄设火车站,那正定府跟太原府之间也一定会通过铁路连接,正定府也一样会继续生长、扩展,成为河北最大的城市之一。换言之,石家庄,不过是正定府实现近代化的图景之一,这一带总会有一中心城市出现在那里,不是石家庄,也会有李家庄、赵家庄、王家庄,等等。

石家庄跨河发展,城建和投资重心向正定倾斜,也算是现阶段市里所能够做到的对“没历史没文化”最有效的修正手段了,一方面可以做大宣传历史古城,一方面也能让石家庄正定融合为一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11-16 09:10: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支持真定 于 2022-11-16 09:13 编辑


写的还不厝,只是对东垣、真定着墨不多,有点可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1-19 17:23 , Processed in 0.053501 second(s), 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