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3-9-2 18:49:28
|
显示全部楼层
活的干细胞透析疗法获批 专家:肝衰竭治疗困境将会得到改观
羊城派 2023-08-31 19:26
“经大动物肝衰竭救治的实验研究结果证实,与药物治疗以及血液透析相比,获批的干细胞型生物人工肝治疗急性肝衰竭的大动物,7天生存率从17%提升为87.5%,能有效抑制全身炎症反应。”8月28日,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转化医学中心执行主任高毅教授团队领衔的组合型生物人工肝转化研究喜获新突破。据悉,该团队自主研发的国际首个干细胞型生物人工肝药械组合产品——“血液净化用间充质干细胞”正式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临床试验批文。
“很高兴也很激动,经历过6年的研究终于有了阶段性成果。”高毅教授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接下来将会进行为期两年的单中心以及多中心的临床实验,从大动物的实验结果看,对人体临床研究结果充满信心。
肝衰竭新发病例高达近百万,治疗面临困境
肝衰竭是各种肝病(包括乙肝、药物肝等)发展的严重阶段,其中急性肝衰竭占75%。病死率高达70%。专注人工肝研究二十余年,高毅教授依旧认为这是医生们面临的重大挑战。“由于肝脏损伤导致肝细胞广泛死亡,并伴有免疫系统反应,导致炎症介质大量产生。这些炎症介质进入循环,最终导致人体系统性紊乱和急性肝衰竭。在我国,肝衰竭每年新发病例高达100万例,而且死亡率也很高。”
据了解,目前,肝衰竭治疗临床治疗方案主要包括标准内科治疗、肝移植、血浆置换、血液透析等非生物型人工肝支持治疗。其中,标准内科治疗缺乏特效药物和手段,比如血浆置换、血液透析等方式,虽应用广泛,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治疗后病死率仍高居不下。肝移植虽然是肝衰竭最有效治疗方案,但存在供体短缺、费用昂贵、手术难度大等临床痛点。我国每年不足6000例肝衰竭患者能接受肝移植手术。可以说,肝移植也只是杯水车薪。
6年努力,发现人工肝治疗有突破
长期专注于人工肝领域研究的高毅教授团队在前期实验中发现,不论是肝切除小鼠模型还是药物性猪肝衰竭模型,炎症机制存在于所有具有急性期特征的肝衰竭过程中。而间充质干细胞(MSCs)可以通过抑制过度炎症导致的肝损伤,并通过旁分泌作用、分泌外泌体等方式发挥免疫调节、刺激组织再生作用。
基于此,高毅教授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支持下,组建了医工复合型研发团队,通过前期6年的努力,于近日研究获得突破性进展,他们首次提出了干细胞型生物人工肝并构建了“血液净化用间充质干细胞”。据介绍,它是由一罐生长着人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中空纤维膜式生物反应器构成,基于产品旁分泌机制,通过人工肝血液净化模式开展治疗。
“我们做了大量的动物实验,包括600只小动物,20只猪和20只猴子的大动物实验。在动物实验过程中,采用药物诱发动物出现急性肝衰竭,通常72小时内,它们会全部死亡,但是用血液净化用间充质干细胞单次治疗,动物可存活7-10天以上。与对照组相比,血液净化用间充质干细胞将动物救治大动物肝衰竭模型表现出非常好的治疗效果,治疗生存率与常规治疗相比从17%提升为87.5%。”高毅教授说,“这个方法适用于慢加急性肝衰竭(早,中期)患者,这种救命的方法在国际上都没有展开研究。”
人体药物临床试验预计开展两年,研究人员对实验结果有信心
据了解,本次药物临床试验预计开展两年左右,届时如顺利通过,有望助力众多肝衰竭患者重获新生。高毅教授表示,两年做两期临床实验,早期的单中心实验,考察治疗方案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随后就需进行多中心确证性评价,以验证其安全性和有效性。“目前预计会在南方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以及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等多家医院中选择一家进行单中心的临床实验。”
由于此治疗方法在动物实验中,治疗效果比较明显,死亡率只有13%,虽然动物与人体之间差异,但参考猴子的实验,高毅教授表示对实验结果有信心。
据悉,此次科研成果取得并非一蹴而就。高毅教授作为肝胆胰外科专家,早在2006年,他就曾带领团队主持承担国家“十一五”863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重大项目“人源细胞混合型生物人工肝的研制与开发”,并研制了世界首台组合型生物人工肝(原理型样机)。经不断的科学研究,首次提出根据急性肝衰竭发病的不同阶段,选择合适的细胞开展生物人工肝分层治疗的理念,使我国生物人工肝研发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肝病治疗提供了一种全新技术手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