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6-8-16 21:17:39
|
显示全部楼层
石家庄实施北跨战略 打造世界级城市群“第三极”
---------------------------------------------------------------------
实施跨河发展战略,构建“一河两岸”城市发展格局,是市九次党代会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随着这一发展战略的强力推进,特别是正定新区建设和古城保护的启动实施,在这片热土上,催动发展的鼓点无比激越,处处洋溢着火热的激情。
2015年12月,市委九届七次全会提出,“要努力将大正定新区打造成为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和京津产业转移的主平台,以及省会‘十三五’建设发展的主战场,力争到‘十三五’末,使之成为省会乃至全省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跨河,向北!正在成为石家庄市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历史机遇的一次生动实践和这座城市未来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时隔一个月,2016年1月25日,省委、省政府召开省会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会议。省委书记赵克志专门就加快推动大正定新区取得新突破提出具体要求——“要强力推进大正定新区建设,在打造现代化新城区上实现新突破。”
方向已明,目标已定,路径愈加清晰——
“要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特别是赵克志书记关于省会建设的一系列指示要求,以新的发展理念为引领,紧紧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历史性机遇,按照‘一河两岸三组团’的城市格局,加快省会城市向北跨河发展,统筹推进正定古城保护和正定新区建设,力争早日出形象、见成效。”8月11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孙瑞彬在调研指导正定古城保护和正定新区建设时要求,要努力打造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和京津产业转移的优质平台,使之成为省会最具发展活力的区域,为打造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第三极”提供有力支撑。而在此前的半年时间里,他先后多次赴正定县、正定新区调研,就如何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历史性机遇,统筹推进滹沱河北岸建设发展进行指导。
一幅跨河发展的宏伟蓝图正徐徐展开。
——立足于滹沱河南岸发达的服务业基础,北岸重点发展总部经济、商务会展、金融服务、文化创意、科技服务等高端服务业,全力打造石家庄崛起的新引擎。
——加快推进正定新区建设,进一步激活滹沱河北岸的发展要素。
——石家庄综合保税区以及正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紧跟步伐,加快打造对外开放的“桥头堡”和产业新高地。
——正定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同步推进。文物保护、古城开发、人口疏解……各项古城保护工作正在加快实施,千年古郡、北方雄镇的历史风貌即将再现眼前。
面向京津冀跨河谋发展
城市的存在和发展不是孤立的,必须形成合力才能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和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是全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工作的主基调之一。这一战略的实施,为我市在“十三五”期间加速追赶步伐、实现跨越赶超提供了重大历史性机遇。
这是一次错过了,后人就无法弥补的机遇。
正是基于历史的责任感和抢抓机遇的紧迫感、使命感,市委、市政府决定全力推进跨河发展,把“大正定新区”建设作为我市参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一号工程”。
这是市委、市政府在正确认识市情基础上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尊重城市和经济发展规律、把握历史机遇的必然选择。
从石家庄自身发展来说,经过多年建设,已由解放初期的平原小城,发展成一座现代化的省会城市。但在滹沱河南岸的主城区,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张,呈现出“摊大饼”式的集中布局,使城市规模急剧膨胀,城市问题日益突出。
城市产业长期定位于传统加工制造业和服务业,产业发展的低端化和低层次特征明显,急需通过高端产业,特别是高端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带动整个城市功能提升和经济转型。
同时,从世界级成熟城市群的规律来看,石家庄要实现“京津冀城市群第三极”的目标,必须有足够的规模,才能担当城市群的第三大核心城市,而保持500万以上的人口规模是确保京津冀城市群协调、平衡发展的必须条件。
无论是建设500万人口现代化省会城市,还是根本扭转城市“人口高密、产业低位、服务低能”的落后局面,都必须拓展城市发展新空间,转变城市布局结构,打造城市产业发展和功能完善的新载体。
实施跨河发展战略,构建“一河两岸”空间发展格局,不仅将掣肘石家庄城市空间布局的滹沱河变成了城区内的一条景观河,提升了城市的品位,还将引导城市由过度集中向分散组团式发展,实现由“单中心”向“多中心”转变,既提升城市能级,又将保持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
在研究谋划“十二五”工作期间,市委、市政府即高瞻远瞩地提出了依托正定历史文化名城,构筑石家庄“一河两岸”发展新格局。
在2013年9月国务院批复的《石家庄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中,则明确提出,要通过“北跨”,来承载更多发展机遇和新增功能,同步实现规模扩张和空间结构调整,对接京津,面向全省。按照这一规划,最终石家庄将形成以中心城区(老城区、东部产业区、正定及正定新区)为核心,以鹿泉、栾城、藁城三个区(县)为组团的“一河两岸三组团”结构。
2014年7月18日,我市与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并由该院精心制定了《滹沱河北岸空间发展规划》。该《规划》进一步对滹沱河北岸地区定位进行了深入研究,对空间总体布局进行了优化调整。
2014年12月29日,市委九届六次全会上更明确提出:“要把滹沱河北岸作为省会城市建设的重点方向。”
市委九届七次全会上,再次就跨河发展的方向和目标进行了明确。
“在空间发展上,跨河建设新区的空间举措为石家庄拓展发展空间、优化发展环境、承载发展机遇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为石家庄打造高水平的城市环境、承载和对接京津的发展机会创造了条件。”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朱力在谈到石家庄“一河两岸”规划时如是说。
千年古郡形象渐显
正定古城是石家庄的根,是省会发展的文脉。
从北魏年间至清末的1500多年,正定一直是郡、州、路、府治所,是当时中国北方重要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之一,曾与北京、保定并称“北方三雄镇”,孕育了众多历史名人。
在全国县(市)级中,正定的文物数量和密集程度均位居前列,素有“三山不见,九桥不流”、“九楼四塔八大寺,二十四座金牌坊”的美誉。
可以说,没有古城,正定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正定。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正定历届党委政府都十分重视古城保护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正定工作期间,曾就文物保护问题严肃批评过当时的主管领导说:“我们保管不好,就是罪人,就会愧对后人。”他还多次找到当时的河北省委,汇报正定的历史文化和发展思路,并申请古建修缮专用款172万元,对隆兴寺进行了修缮和彩绘。自上世纪90年代以后,正定县先后对广惠寺华塔、开元寺须弥塔、隆兴寺大悲阁、南城门、北城门等进行过修缮……然而,面对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古城保护也面临着如何控高,让古城拥有美丽天际线;如何复建,让美丽古城得以修旧如初;如何立规,让古城保护得以延续;如何开发,让古城保护成果惠及人民群众等问题和挑战。
2013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对正定古城保护作出批示:“充分肯定近年来正定古城保护工作。要继续做好这项工作,秉持正确的古城保护理念,即切实保护好其历史文化价值”。总书记的重要批示,为古城保护明确了方向。
“要用三年的时间,基本恢复正定千年古郡、北方雄镇的历史风貌,打造华北平原的文化明珠、旅游名城、经济强县。”市委、市政府把正定古城保护开发,作为增强城市文化底蕴,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延续千年文脉的重点工作,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从大手笔规划入手,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群众参与”的模式,加快古城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同时,将把正定古城保护作为事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作为当前对标天津,推进省会城市建设上水平、出品位的着力点和支撑点,纳入省会“一河两岸三组团”的总体布局,统一规划、整体推进,以更大的气魄、更高的标准、更硬的举措,强力推进规划、建设、管理、执法等各个环节的工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