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fzgood2011

[榕城新闻] [2018] 琅岐环岛路全线贯通,福州绕城高速全线贯通。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8-1-23 22:22:30 | 显示全部楼层


【冶山的前世今生(二)】
2018.01.22 福州晚报 A12版 黄荣春
  冶山,在福州屏山(越王山)南侧,属于屏山支脉。冶山文化遗存是福州历史的见证,趁即将开辟冶山公园之机,略述其前世今生。
【闽越国宫殿遗址】
  战国晚期至汉元封元年(前110),我国东南部有一个闽越国,其疆域在强盛时包括今福建全省、浙江南部、江西东北部、广东东部,台湾(夷州)亦有闽越人聚居;其国都在东冶(今福州)。福州已发现始建于战国晚期并扩建于汉初的新店古城遗址、牛头山汉初宫殿遗址及冶山西北侧汉代宫殿遗址。
  冶山西北侧汉代宫殿遗址规模浩大,自1991年11月至2015年5月,省、市考古队先后进行了13次考古发掘。最重要的是第8次考古发掘,即1998年10月至1999年5月,省、市考古队联合对冶山北侧省财政厅工地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发掘面积700平方米,在距地表5.2米处发现一座汉代宫殿遗址。
  遗址分两期,第一期为夯土建筑台基,东西长33米以上,南北宽约10米,厚0.7米至1.5米。台基东部发现10个柱洞,西南部发现4件木质板块柱础,柱础分两排呈南北平行排列,每块宽约0.7米、长1.6米左右。4件木板中央均凿圆形或方形榫孔,孔嵌木柱以支撑屋顶。台基南北两侧均有排水沟,南边水沟宽5米多,深1米至2米。南北两侧排水沟堆积大量的板瓦、筒瓦,南边水沟瓦件堆积最厚达30厘米;板瓦正面饰绳纹加平行弦纹,背面饰乳丁纹,一般长56厘米、宽41厘米、厚约1.45厘米,弓高10.5厘米;最大的长60厘米、宽45厘米。筒瓦正面饰绳纹,长48厘米、直径18厘米。南北水沟各出土1件泥质红陶瓦当,较完整的1件直径17.2厘米,正中饰一圆形乳泡,周以双重圆圈,圈外饰云纹、箭纹和粗条纹。遗址还出土有砺石、纺轮、陶罐、盆、钵、盅等器物。
  遗址的第二期建筑基本上是利用第一期建筑台基重新修整拓宽后起建的。在台基面中央也发现一排东西向柱洞,排列与第一期类似,位置稍偏差,柱洞内填土不同。在台基西部同样发现4块凿孔的木柱础,柱础方孔上还插一根木桩。在瓦砾层内出土1件只保留一篆书“岁”字的瓦当,瓦当为夹细砂红褐陶,厚1.2厘米,有内外廓。遗址中出土不少板瓦、筒瓦,上面戳印有闽越国文字,文字绝大部分无法识读。
  从13次考古发掘中,基本摸清汉代建筑遗址范围:南起鼓楼遗址下层和冶山东侧省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宿舍建筑工地、球场遗址下层,北至华林寺东南侧约80米处的农业发展交流中心建筑工地;东起福建省第二建筑工程总公司综合大楼工地,西至西湖东侧约30米的湖滨路工地,占地面积近30万平方米。其核心宫殿区位于冶山西北,即省财政厅工地至屏山农贸市场工地。在宫殿区内出土有“万岁未央”“万岁”“万岁常乐”等文字瓦当及大型建筑构件。
  冶山西北的汉代宫殿断代问题,学术界有争议,多数沿袭《三山志》有关记载,认为是闽越王无诸所建的冶城。
  笔者认为此说有误:
  一、冶山西北宫殿出土有“万岁未央”瓦当,因汉高祖七年(前200)刘邦在长安建造未央宫,而仿制未央宫而建造的宫殿应在汉高祖七年之后,为此冶山西北的宫殿绝不是无诸在战国晚期自立为闽越王时建造的。
  二、瓦当初为半圆形、无文字,闽都在汉代才使用圆形、有文字的瓦当。
  三、无诸及其子的闽越国是弱小的王国,被南越王赵佗看不起,称其为“千人众号称王”,千人众之国不可能在冶山一带建造大型宫殿;到了无诸死后的“后数世”,闽越王郢及其弟东越王余善拥有“甲卒不下数十万”,才有可能在此地建造如此浩大且雄伟的宫殿。
  四、余善刻“武帝”玺自立,建“万岁未央”宫,在闽北建六城以拒汉兵,公开反抗汉朝廷。采用有“万岁”“万岁常乐”“万岁未央”等文字瓦当建宫殿,这不只是所谓“吉祥”用语,而是僭越礼制。
  五、屏山至冶山一带至今没发现战国晚期至汉代城墙,牛头山汉代宫殿遗址周围也没发现汉代及之前城垣,这符合汉建元六年(前135)淮南王刘安对闽越国发兵击南越之事上书谏曰“臣闻越非有城郭邑里也,处谿谷之间,篁竹之中”之说。为此,冶山西北的大型汉代遗址,应是闽越国晚期东越王余善建造的宫殿遗址,其建筑群上限不会早于闽越王郢为王期间。
  六、“无诸在冶山建冶城”之说有漏洞,“冶城”之说始于明代,宋《三山志》仍作“闽越王故城”,目前尚无考古资料证实无诸于战国晚期或复立闽越王之后在屏山至冶山一带建造宫殿和城墙,何谓冶山或屏山无诸冶城?考古发掘证实福州城有一个从北向南发展过程:闽越王无诸在今新店古城建都城,闽越王郢可能在牛头山建宫殿,东越王余善在冶山西北建大型宫殿。如果要冠以“冶城”,从广义来说新店古城-牛头山-冶山都是冶城范畴,即闽越国都城范围。此外,地铁工地出土汉船使用的铁锚,证明汉代大船可开到宫殿区内,此铁锚应是保卫宫殿的水军所使用的遗物。
【冶山是东越王居保的泉山】
  宋李昉《太平御览·地部》云,东越王居保闽北浦城泉山;梁克家《三山志》记载,东越王居保福州泉山(冶山)。两书所说的泉山均引用《汉书·朱买臣传》之语句:“东越王居保泉山,一人守险,千人不得上,即此山也。”
  《汉书·朱买臣传》记载“故东越王居保泉山,一人守险,千人不得上。今闻东越王更徙处南行,去泉山五百里,居大泽中。今发兵浮海,直指泉山,陈舟列兵,席卷南行,可破灭也”之句,可理解为余善居保浦城之泉山,在汉兵威迫下南逃五百里到福州屏山岛(当时几乎为岛,仅龙腰山与灰炉头山少许相连,处于大泽中),居住泉山西北麓宫殿中;即居保浦城之北泉山,逃居“其境南泉山之地”。为此,今冶山是东越王余善在居保浦城的北泉山失败后,南逃五百里居保的南泉山。
【晋安郡太守修建城隍庙】
  晋太康三年(282),严高任晋安郡太守,他除建子城,开凿东湖、西湖外,还建绍因寺、灵塔寺、城隍庙。绍因寺、灵塔寺已毁,唯存城隍庙。
  城隍庙,位于冶山南麓,在鼓楼区城隍街云步山巷8号,始建于晋太康年间。
  宋梁克家《三山志·祠庙》记载:“城隍庙,府治之东,古有之……晋太康迁城,即建今所。绍兴二十七年沈待制调增创厅宇,寻置兴福庵其东。淳熙五年,前作更衣亭、肃仪亭。”
  明、清多次重修,民国期间因年久失修而破损严重,文化大革命中毁圮。1997年,在政府有关部门支持下,海内外信众捐资100多万元在原阴阳司旧址重建,新庙占地742平方米,有前后两座。前座二层供奉着都城隍、都城隍夫人及其他神像。后座一层为临水宫,供奉临水夫人;二层为三清阁,内祀三清道祖、文昌帝君等塑像。巷口处现存一块“城隍庙官地碑”。冶山城隍庙是福州最早的道观,是研究晋子城建造和道教传入福州的实物资料。 (未完待续)
http://mag.fznews.com.cn/fzwb/20 ... 2/20180122_A12.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23 22:26:55 | 显示全部楼层

闽越国都冶城遗址,出土的万岁未央瓦当。13次考古发掘,基本摸清汉代闽越国宫殿遗址范围:南起鼓楼遗址下层、冶山东侧省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宿舍建筑工地、唐代马球场遗址下层;北至华林寺东南侧约80米处的农业发展交流中心建筑工地;东起福建省第二建筑工程总公司综合大楼工地;西至西湖东侧约30米的湖滨路工地。
汉代宫殿遗址占地面积近30万平方米,其核心宫殿区位于冶山西北,即省财政厅工地至屏山农贸市场工地。在宫殿区内出土有“万岁未央”“万岁”“万岁常乐”等文字瓦当及大型建筑构件。冶山西北的汉代宫殿,多数沿袭《三山志》记载,认为是闽越王无诸所建的冶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23 22:31:02 | 显示全部楼层
龙凤呈祥万岁瓦当

战国晚期至汉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闽越国疆域包括今福建全省、浙江南部、江西东北部、广东东部,大约是现在海西经济区范围,国都在福州冶城。福州已发现始建于战国晚期,并扩建于汉初的新店古城遗址、牛头山汉初宫殿遗址、冶山西北侧汉代宫殿遗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23 22:32:49 | 显示全部楼层
福州冶山西北侧的汉代宫殿遗址

冶山西北侧的汉代宫殿遗址规模浩大,自1991年11月至2015年5月,省市考古队先后进行了13次考古发掘。最重要的是第8次考古发掘,即1998年10月至1999年5月,省市考古队联合对冶山北侧省财政厅工地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发掘面积700平方米,在距地表5.2米处发现一座汉代宫殿遗址。
遗址分两期,第一期为夯土建筑台基,东西长33米以上,南北宽约10米,厚0.7米至1.5米。台基东部发现10个柱洞,西南部发现4件木质板块柱础,柱础分两排呈南北平行排列,每块宽约0.7米、长1.6米左右。4件木板中央均凿圆形或方形榫孔,孔嵌木柱以支撑屋顶。台基南北两侧均有排水沟,南边水沟宽5米多,深1米至2米。南北两侧排水沟堆积大量的板瓦、筒瓦,南边水沟瓦件堆积最厚达30厘米;板瓦正面饰绳纹加平行弦纹,背面饰乳丁纹,一般长56厘米、宽41厘米、厚约1.45厘米,弓高10.5厘米;最大的长60厘米、宽45厘米。筒瓦正面饰绳纹,长48厘米、直径18厘米。南北水沟各出土1件泥质红陶瓦当,较完整的1件直径17.2厘米,正中饰一圆形乳泡,周以双重圆圈,圈外饰云纹、箭纹和粗条纹。遗址还出土有砺石、纺轮、陶罐、盆、钵、盅等器物。
遗址的第二期建筑基本上是利用第一期建筑台基重新修整拓宽后起建的。在台基面中央也发现一排东西向柱洞,排列与第一期类似,位置稍偏差,柱洞内填土不同。在台基西部同样发现4块凿孔的木柱础,柱础方孔上还插一根木桩。在瓦砾层内出土1件只保留一篆书“岁”字的瓦当,瓦当为夹细砂红褐陶,厚1.2厘米,有内外廓。遗址中出土不少板瓦、筒瓦,上面戳印有闽越国文字,文字绝大部分无法识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23 22:39:47 | 显示全部楼层
汉代瓦当、筒瓦、板瓦

屏山地铁站工地出土的汉代瓦当、筒瓦、板瓦组合。考古发掘发现,福州城有一个从北向南的扩城过程:闽越王无诸,可能在新店古城建闽越国的都城;闽越王郢,可能在牛头山建宫殿;东越王余善,在冶山西北建大型宫殿。广义来说,新店古城—牛头山宫殿—冶山宫殿,都是冶城范畴,即闽越国的都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23 22:48:33 | 显示全部楼层
冶山福建都城隍庙

城隍庙,位于冶山南麓,在鼓楼区城隍街,始建于晋太康年间。晋太康三年(282年),严高任福州太守,建子城,开凿西湖,还建了城隍庙。宋梁克家《三山志·祠庙》记载:“城隍庙,府治之东,古有之……晋太康迁城,即建今所。”
明清多次重修,民国期间因年久失修而破损严重,文化大革命中毁圮。1997年,在政府有关部门支持下,海内外信众捐资重建,新庙占地742平方米,有前后两座,巷口现存一块“城隍庙官地碑”。冶山城隍庙是福州最早的道观,是研究晋子城建造和福州道教传播的实物资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23 22:50:28 | 显示全部楼层
屏山地铁站工地出土的汉代铁锚

2013年,福州地铁1号线屏山站工地,出土了汉代船舶使用的铁锚。这说明,在汉代,大船可开到冶城宫殿区内,此铁锚可能是保卫宫殿的水军使用的船舶遗物。《后汉书·郑弘传》记载“旧交趾七郡贡献转运,皆从东冶泛海而至。” 汉代南海周边地区的广东、广西、越南等地的贡献物品,皆从福州港泛海而至,转运到北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23 22:56:14 | 显示全部楼层
福州地铁1号线上的城市地标,屏山站汉代“冶城”古迹

福州地铁屏山站,站厅有一个110平米的文物展厅,将展示汉代冶城遗址考古成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23 22:59: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fzgood2011 于 2018-1-23 23:02 编辑

福建第一都城,福州2200多年的冶城古迹,福州地铁屏山站考古成果展厅

福州地铁屏山站出入口的建筑设计为“汉阙”式屋顶,外墙采用“万岁瓦当”来点缀装饰,体现汉代建筑文化元素。同时,配合福州主城中轴线,屏山站外墙选用“福州白”干挂大理石。站厅内,预留占地110平方米的文物展示厅,将展示屏山站冶城遗址考古成果。
福州地铁1号线贯穿市区南北向,途经福州很多城市地标:象峰站五四北泰禾广场,屏山站汉代冶城古迹,东街口福州东百中心,三坊七巷历史文化名街和5A旅游景区,南门兜福州古城双塔和明城墙,台江中亭街青年会,上下杭闽商会馆历史街区,烟台山五口通商历史风貌区,福州南站高铁枢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23 23:06:47 | 显示全部楼层
福州新区地标,海峡文化艺术中心,旁边地铁梁厝站,是6号线与1号线二期同台换乘的大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23 23:08:2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24 09:12:51 | 显示全部楼层
福州地铁2号线,计划2019年1月通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24 09:13:59 | 显示全部楼层
地铁1号线二期,2020年10月通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24 09:14:56 | 显示全部楼层
地铁6号线,2020年12月通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24 09:15:21 | 显示全部楼层
地铁5号线,2021年9月通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4-4 03:50 , Processed in 0.047998 second(s), 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