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c75665

[正定新区] "天下根本在河北,河北根本在真定"千年古郡正定城-暨《中华遗产》正定专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0-28 14:52:13 | 显示全部楼层
dyl123 发表于 2017-9-30 11:17
一个平常不能再平常的正定府,到底有啥了不起的。河北的原来府级单位多了顺天府(北京)-----北京市(首都 ...

金代
分为河北东路 河北西路 大名府路 中都路
河北西路总管府是真定府(依宋制),河北东路在河间府(金升总管府),大名府路在大名府

河北东路。天会七年析河北为东、西路,名置本路兵马都总管。府一,领节镇二,防御一,刺郡五,县三十,镇三十五。
河间府,中,总管府,瀛海军。宋河间郡瀛海军。天会七年置总管府,正隆间升为次府,置瀛州瀛海军节度使兼总管,置转运司
蠡州,下,刺史。宋永宁军,国初因之,天会七年升为宁州博野郡军,天德三年更为蠡州
莫州,下,刺史。宋文安郡军防御,治任丘。
献州,下,刺史。本乐寿县,天会七年升为寿州,天德三年更今名
冀州,上。宋信都郡,天会七年仍旧置安武军节度
深州,上刺史。宋饶阳郡防御,因初为刺郡
清州,中。宋乾宁郡军,国初因置军,天会七年以守边置防御
沧州,上,横海军节度。宋景城郡
景州,上,刺史。宋永静军同下州,治东光。国初升为景州,贞元二年来属。大安间更为观州,避章庙讳也


河北西路。天会七年析为西路。府三,领节镇二,防御二,刺郡五,县六十一。
真定府,上,总管府,成德军。宋常山郡镇州成德军节度,正隆间依旧次府,置本路兵马都总管府、转运司。
威州,下,刺史。天会七年以井陉县升,置陉山郡军,后为刺郡
沃州,上,刺史。宋徽宗升为庆源府赵郡庆源军,治平棘。天会七年改为赵州,天德三年更为沃州,盖取水沃火之义,军曰赵郡军。后废军。
邢州,上,安国军节度。宋信德府钜鹿郡安国军节度,天会七年降为邢州,仍置安国军节度
洺州,上,防御,广平郡。治永年。天会七年以守边置防御使
彰德府,散,下。宋相州鄴郡彰德军节度,治安阳。天会七年仍置彰军节度,明昌三年升为府,以军为名。
磁州,中,刺史。宋滏阳郡,国初置滏阳郡军
中山府。宋府,天会七年降为定州博陵郡定武军节度使,后复为府。
祁州,中,刺史。宋蒲阴郡,国初置蒲阴郡军
浚州,中,防御。宋大邳郡通利军,又改平川军
卫州,下,河平军节度。守汲郡,天会七年因宋置防御使,明昌三年升为河平军节度,治汲县、以滑州为支郡。大定二十六年八月以避河患,徙于共城。二十八年复旧治。贞祐二年七月城宜村,三年五月徙治于宜村新城,以胙城为倚郭。正大八年以石甃其城。
滑州,下,刺史。宋灵河郡武成军。本南京属郡,大定六年割隶大名府


大兴府,上。晋幽州,辽会同元年升为南京,府曰幽都,仍号卢龙军,开泰元年更为永安析津府。天会七年析河北为东、西路时属河北东路,贞元元年更今名。
通州,下,刺史。天德三年升潞县置,以三河隶焉。兴定二年五月升为防御。
蓟州,中,刺史。辽置上武军
易州,下,刺史。辽置高阳军
涿州,中,刺史。辽为永泰军
顺州,下,刺史。辽置归化军
平州,中,兴平节度使。辽为辽兴军。天辅七年以燕西地与宋,遂以平州为南京,以钱帛司为三司,天会四年复平州,尝置军帅司。天会十年徙军帅司治辽阳府,后置转运司。贞元元年以转运司并隶中都路
滦州,中,刺史。本黄落故城,辽为永安军,天辅七年因置节度使
雄州,中。宋名易阳郡。天会七年置永定军节度使。隶河北东路,贞元二年来属
霸州,下,刺史。辽益津郡。隶河北东路,贞元二年来属
保州,中,顺天军节度使。宋旧军事,天会七年置顺天军节度使,隶河北东路,贞元二年来属。海陵赐名清苑郡。
安州,下,刺史。宋顺安军治高阳,天会七年升为安州,隶河北东路,后置高阳军。大定二十八年徙治葛城,因升葛城为县,用倚郭。泰和四年改混泥城为渥城县,来属,八年移州治于渥城,以葛城为属县
遂州,下,刺史。宋广信军,天会七年改为遂州,隶河北东路,贞元二年来隶,号龙山郡。泰和四年废为遂城县,隶保州,贞祐二年复置州。
安肃州,下,刺史。宋安肃军,天会七年升为徐州,军如旧,隶河北东路,贞元二年来属。天德三年改为安肃州,军名徐郡军。大定后降为刺郡,废军。




大名府路,宋北京魏郡。府一,领刺郡三,县二十,镇二十二
大名府,上,天雄军。旧为散府,先置统军司,天德二年罢,以其所辖民户分隶旁近总管府。正隆二年升为总管府,附近十二猛安皆隶焉,兼漕河事。


恩州,中,刺史。宋清河郡军事,治清河,今治历亭
濮州,下,刺史。宋濮阳郡。
开州,中,刺史。宋开德府澶渊郡镇宁军节度,降为澶州,皇统四年复更今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0-28 14:54:19 | 显示全部楼层
dyl123 发表于 2017-9-30 11:17
一个平常不能再平常的正定府,到底有啥了不起的。河北的原来府级单位多了顺天府(北京)-----北京市(首都 ...

元代

中书省统山东西、河北之地,谓之腹里,为路二十九,州八,属府三,属州九十一,属县三百四十六。
成宗大德年间 中书省境分设燕南河北道(治真定路,今河北正定)、山东东西道(治济南路,今山东济南市)、河东山西道(治冀宁路,今山西太原市)三道,其余路府 直属大都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0-30 22:46:05 | 显示全部楼层
dyl123 发表于 2017-10-30 09:07
才学疏浅,还是看不出河北的根本怎么就在正定了!

才疏学浅就多看看书,多学习,没坏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0-30 22:51:52 | 显示全部楼层
dyl123 发表于 2017-10-30 09:07
才学疏浅,还是看不出河北的根本怎么就在正定了!

府控太行之险,绝河北之要,西顾则太原动摇,北出则范阳震慑。若夫历清河,下平原,逾白马,道梁宋,如建瓴水于高屋,骋驷马于中逵也。盖其地表带山河,控压雄远。往者晋得此以雄长于春秋,赵得此以纵横于战国。河北有事,滹沱、井陉间,马迹殆将遍焉。汉既并天下,而平卢绾,斫陈,未尝不取道常山、真定也。及赤伏中微,奸雄鼎沸,典午难作,胡羯云翔,数百年中,其地有不被兵甲者乎?唐天宝之祸,安禄山以范阳精甲突出常山,渡河南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0-30 23:12:19 | 显示全部楼层
漫步真定路 发表于 2017-10-30 22:46
才疏学浅就多看看书,多学习,没坏处,

太守颜杲卿旋举兵未获遂。既而李光弼、郭子仪相继出井陉,入常山,屡败贼兵,军声大振,渔阳之路再绝。会潼关陷贼入西京,光弼等引军入井陉,而留兵戍常山。诸军惧不能守,遣宗仙运请于信都太守乌承恩,曰:常山地控燕蓟,路通河洛,有井陉之险,足以扼贼咽喉。若移据常山,与晋阳相首尾,则盛业成矣。承恩不从。常山败,而河北悉为贼陷。其后藩镇擅命,成德最强,以朱滔之凶横,王武俊举恒、冀之兵蹙之,几不能军。王承宗、王庭凑后先专恣,以天子之命,连诸道之兵,四面进讨,相继败衄,莫克剪除也。五代时,契丹为河北患,常恃真定以抗之。真定覆,而滹沱以南不可为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0-30 23:23:16 | 显示全部楼层
dyl123 发表于 2017-10-30 09:07
才学疏浅,还是看不出河北的根本怎么就在正定了!

宋以真定为重镇,河北之安危系焉。及畔起燕云,真定率先罹其毒。蒙古取河北,亦以真定为要地,屯兵置镇,分辖三十余城。
及定都于燕,以近在畿辅,防维常切。明初既下燕都,遂取太原,亦道出真定。靖难之师,争于真定间者,久而始决。盖衿要所存,千古不能易也。宋祁曰:河朔天下根本,而真定又河朔之根本。其地河漕易通,商贾四集,屯田潴水,限隔敌骑,进战退守,绰然有余,故常倚为北面之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1-1 09:27:0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dyl123 发表于 2017-11-1 08:58
断章取义,脸皮厚

宋祁曰:河朔天下根本,而真定又河朔之根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1-1 14:29:33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汉卿,大都人。白朴,真定人。白朴早于关汉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1-1 23:40:06 | 显示全部楼层
五代后晋成德军节度使安重荣残碑及赑屃碑座,出土于2000年6月22日,石刻赑屃碑座坐北朝南,呈卧状,残长8米,首径2.5米,鼻孔直径21厘米,龟背纹饰呈六角形,驼峰凹槽宽70厘米,深41厘米。如此巨大的石刻碑座,在国内罕见。出土残碑十多块。根据已发现的巨碑碑座、碑首和碑身残块分析,这通巨碑碑座至少宽3.02米,可能是目前发现的国内最大的巨碑。据《河北金石辑录》收录的碑刻,在正定发现巨碑之前,全国最大的碑刻是保存在河北省大名县的唐魏博节度使何进滔德政碑(宋代改刻为《五礼碑》),碑高12.34米,宽3.04米,厚1.08米,整体重140.3吨。而正定出土的巨碑,仅碑座残长就达8米,重量117吨,其总重肯定超过《五礼碑》。
  这通巨碑虽然文字残缺,但所反映的一系列与五代军事、政治相关的事件、官爵,可弥补史书记载的不足,为研究五代时期真定的政治、经济、军事,以及成德军节度使与中原王朝和契丹王朝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的文字资料。尤其是发现这通巨碑的位置与现存的唐代成德军节度使李宝臣纪功碑东西照应,充分说明,在这两通巨碑之间,应该就是唐至五代时期成德军节度使的藩帅府第。
  这一残碑及其赑屃碑座、盘龙碑首的出土,被列为2000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现移存于正定开元寺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1-1 23:40:29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坐落在正定县城解放街西侧,全称《大唐清河郡王纪功载政之颂碑》,俗称李宝臣碑,《正定县志》称此碑为“风动碑”,民间又有称“封冻碑”的,人多不解其意。1985年在常山影剧院修下水道时,于此碑东南处发现一通清乾隆二十九年“始建风动书院记”碑,可知这里在清时是“风动书院”的院址,“风动”碑名当由此而来。至于“封冻”一说,皆因此碑碑体硕大,正定境内无山石,须从远处运来,人们臆想须冬天封冻后方可起运,故称该碑为“封冻”碑。这只是民间传说而已。
  该碑通高约6米,宽2.5米,厚0.48米。龟趺座,双龙抱额,造型气宇雄伟,肃穆庄严,刻工精细。篆额“大唐清河郡王纪功载政之颂”,阳面正书29行,满行55字,共1959字,内容多是颂扬李宝臣“功德”的不实之词。碑阴三列,上列14行,中列33行,下列15行,内容多系立碑人姓名、官职。
  碑立于唐代宗永泰二年(766年)七月一日,这年滹沱河泛滥,恒州城垣坍塌,李宝臣借此拓建真定城,唐代宗为了笼络李宝臣特为其立记功碑。由支度判官朝散大夫行监察御使王佑撰文,王士则(藩将王武俊之子)作行书并篆额。碑文使用大量溢美之词,记述成德军拓扩恒州城的功绩,也盛赞恒州城的形胜和地位。碑文保存了有关唐代河北地区的政治、军事等方面史料,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另外,从书法艺术上讲,碑文书体笔力沉静,在苍劲醇厚之中又富有潇洒清逸的神情。该碑1956年被列入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1-1 23:41:44 | 显示全部楼层
经济、教育的繁荣发达,孕育了真定(正定)璀璨夺目、绚丽多彩的古代文化,凝结着丰厚的民间文化传统,既有名噪华夏的元曲杂剧,流派纷呈的诗集文著,又有历久传承的民间艺术,使真定(正定)成为文化之乡。
  元杂剧中心
  真定(正定)最有代表性的古代文化,当属在中国文学史上与汉赋、唐诗、宋词并称为中国古典文学艺术高峰的元杂剧,成为仅次于元大都(现北京),却早于大都的元曲杂剧创作和演出中心。表现之一,是真定涌现了一个元曲作家群,出现了以白朴为代表的作家群,出现了一批名作家,特别是白朴,和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齐名,并称元曲四大家。表现之二,是创作了一批思想性和艺术性上乘、人物形象生动、故事情节完整曲折、创作手法多样的经典之作。其中,白朴创作的《梧桐雨》被戏剧界列为中国古典戏曲十大悲剧之一,他的《墙头马上》被列为中国古典戏曲十大喜剧之一,与《西厢记》、《拜月亭》、《倩子离魂》合称元杂剧四大爱情剧;尚仲贤的《柳毅传书》,是我国民族戏曲的传统剧目,深刻反映了元代的社会问题;还有李文蔚的《燕青博鱼》等,开了水浒人物戏的先河,都是久传不衰的优秀剧目。真定的元曲成就,是真定文学艺术史上最辉煌的成就之一,也是滹沱河历史文化的璀璨明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1-1 23:42:20 | 显示全部楼层
文人著作
  除元曲外,其他真定籍文人著作数量众多,流派纷呈。
  唐以前  汉代的王禹作《乐义》24篇,供宫廷演唱;三国魏张宴,著《西汉书》(音释)40篇。
  唐宋时期  唐代高僧慧净,除了译《大庄严论》,作文疏30卷,撰《法华经缵述》10卷,他还擅长诗词,后人集成《英华集》10卷,《全唐诗》收录其诗多首;宋代李至,史书记载他“沉静好学,能属文”,“辞华典赡”,有《李至集》30卷:宋代王举正著有《平山集》、《中书制集》、《内制集》共50卷。
  金元时期  金元时期,真定是中国北方的文化中心,文人云集,创作繁荣。著名的有:
  金代蔡松年、蔡珪父子既是名宦,又是文章大家。蔡松年能诗善文,著有《诗集》、《蔡松年文集》、《明秀集》;蔡珪著有《水经补亡》5卷、《南北史志》30卷、《古器类编》、《晋阳志》12卷、《续金石遗文跋》10卷、《文集》55卷,元好问编《中州集》收他的诗48首,词1首;金代周昂为著名边塞诗人,著有《常山集》,元好问编《中州集》收录其诗文百篇,尤以边塞诗驰名;元代苏天爵是著名的史学家,著有《国朝名臣事略》(后世改称《元朝名臣事略》)15卷,《文类》(当时称《国朝文类》,后世改称《元文类》)70卷,是一部具有重要史料价值的文集,还编有《辽金纪年》、《宋辽金三史目录》两书。其他类别的著作还有《滋溪文稿》30卷,收入苏天爵的诗文325篇,《松厅章疏》5卷、《春风亭笔记》2卷,以及《黄河原委》等;元代杰出的真定籍阿拉伯学者瞻思,博于经学,通晓天文、地理、算数、水利等各科,著有《四书阙疑》、《镇阳风土记》、《五经思问》、《奇偶阴阳消息图》、《老庄精诣》、《续东阳志》、《重订河防通议》、《西国图经》、《西域异人传》、《金哀宗记》、《正大诸臣列传》、《审听要诀》及文集30卷;元代王约著有《史论》30卷,《高丽志》4卷,《潜丘稿》30卷;元代王鉴,杜门不仕,潜心诗书,有《明卿集》;元代杨俊民著有《滹川文集》;元代礼部尚书高鸣有文集50卷。
  明清时期  明代名宦梁梦龙一生笔耕不辍,著有《赐麟堂集》、《历官表奏抄》、《效忠录要》、《海运新考》、《史要编》等;明代武将福建总兵王尚文,有《荩心堂集》;梁梦龙孙梁维枢著有《玉剑尊闻》、《姓谱日笺》、《内阁小识》等;清代王荫昌少以文词、书法闻名,有《厩斋诗》、《尺壶词》;何诒霈一生刻苦读书,勤于编著,著作有《四书酌注》、《书经酌注》、《古文传赞》等;梁梦龙曾孙梁清远著有《祓园文集》、《雕丘杂录》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1-1 23:49:53 | 显示全部楼层
后梁龙德三年四月二十五日(923年5月13日),晋王李存勖在击败契丹军、平定河北的情况下,即帝位于魏州,国号大唐,史称后唐,建元同光,是为后唐庄宗。以魏州为东京兴唐府(后改邺都),作为都城,太原为西都、镇州为北都,作为陪都。
契丹天会十年二月初一(947年2月24日),契丹帝耶律德光在开封城以汉族仪式接受群臣朝贺,并改国号为辽,改元大同。升镇州(恒州)为中京,以赵延寿为中京留守,表明了辽太宗直接统治中原的意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1-1 23:50:12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唐清河郡王纪功载德之颂”碑,记述成德军拓扩恒州真定城的功绩,盛赞恒州城的形胜和地位。在唐代,除了兴建府第衙署外,真定城内还广建寺院,以及佛塔,临济寺澄灵塔、开元寺须弥塔、广惠寺华塔、天宁寺凌霄塔等,均为唐代所建。“城邑推雄镇,山川列简图”。这是唐代边塞诗人高适于开元二十二年到二十四年(734—736年)游经真定,留下的诗篇《真定即事奉赠韦使君二十八韵》中的诗句,由此可见当时真定的繁盛和富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1-2 08:31:16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明白,楼主所谓的正定县这么牛逼,为啥跑到石家庄的论坛里来当跳梁小丑。为啥不去正定的各种论坛贴吧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11-20 19:16 , Processed in 0.088489 second(s), 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