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五湖泛舟

[经济] 合肥市上市公司资料汇总(持续更新中)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4-7-11 09:26:46 | 显示全部楼层
★22.4亿!新站这个重要项目有新进展!★


近日

奕瑞新型探测器用X射线传感器项目

初步完成单机测试

开始进入产线联动调试阶段

为项目生产迈出坚实一步



该项目总投资22.4亿元,占地面积84.93亩,建设专用生产厂房及配套辅助设施,购置先进生产设备建设新型探测器用X射线传感器生产线。项目主要生产X射线传感器,应用于医疗影像、工业无损检测、安防检查以及新型显示方面。

上海奕瑞光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奕瑞科技),为该项目母公司,成立于2011年3月,是一家瞄准X射线影像链,拥有行业领先的核心技术、为全球众多知名影像企业提供核心部件及应用方案的高端制造厂商。经过多年发展,奕瑞科技已发展成为全球数字化X线探测器行业知名企业,技术性能已达到业内领先水平,产品远销亚洲、美洲、欧洲等地共计80余个国家和地区,得到西门子、飞利浦、柯尼卡、锐珂、富士、安科锐、DRGEM、上海联影、北京万东、东软医疗、南京普爱等国内外知名影像设备厂商的认可。奕瑞科技产品在国内细分市场中始终排名第一,并在全球市场排名前三。



该项目采用的大尺寸CMOS探测器技术为第三代X射线光电子成像技术,具有高分辨率、高帧速率、低剂量、拼接工艺简单、产品良率高等诸多优势。项目量产后,可实现年产X射线传感器24K的生产能力,将进一步提升国产高端X射线探测器的技术水平,扩大高端医疗影像装备的国产化普及率,打破美法垄断,大幅降低诊疗价格,帮助中国自主开发更高端的X射线探测器产品,推进国产替代进程,弥补中高端国产替代缺口。

来源:合肥新站区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7-12 15:41:11 | 显示全部楼层
◆江浙沪皖,电动汽车的“长三角演义”!(上)◆


记者:梁巍、常诚

来源:元新闻


小米Su7发布会 雷军、李斌、何小鹏、李想同框

如果你在长三角想造出一辆电动汽车,一个最简化的模型就是:上海提供大脑“芯片”和智能网联;常州提供“心脏”动力电池;宁波提供完成“身体”的一体化压铸等零部件,安徽再将它们组装起来。

故事要从二十年前开始。电动汽车正在重构中国汽车的供应链体系,中国经济最具活力的长三角首当其冲。2024年6月,元新闻记者走访了江苏、浙江、上海、安徽的数十家整车和零部件企业,试图勾勒整个长三角电动汽车产业链整合的图景和发展趋势。

01
陈秀峰的先见之明

2000年,陈秀峰还在深圳做电子元器件和布匹的贸易生意。有一天,一位东莞樟木头的商人指着一卷看起来皱巴巴的“白色塑料膜”,对陈秀峰说:

“这东西可以卖到十几美金一平米。”

“塑料膜”实际上就是要将锂电池正负极隔开的“隔膜”,被日本和美国几家公司垄断。隔膜主要原料PP、PE等的价格大概只要2万元一吨,但制成隔膜成品的价格却超过300万元一吨。“中间有150倍的增值”。

这很难不令人心动。一开始,陈秀峰和日本供货商做隔膜贸易。到2002年,锂电池四大件正极、负极、电解液和隔膜,前三者基本上实现了国产化,只有隔膜无法实现国产化,供应商说涨价就涨价、说断货就断货。

陈秀峰毕业于华中科大,理工科背景,2003年他在深圳创立“星源材质”,五年后中国自产的第一卷隔膜下线。

陈秀峰最早的客户就是比亚迪和中航锂电——后来都成长为国产新能源动力电池的大佬。

星源材质2016年在深交所上市。也在这一年,陈秀峰将走出珠三角、走向长三角的第一站选在安徽合肥。安徽首富李缜的国轩高科也刚刚上市。国轩高科和星源材质一起在庐江建立合肥星源,湿法隔膜配套国轩电池,成为当年国轩产业链投资的标志性事件。

李缜早年发迹于房地产,和陈秀峰一样,在那个时代敏锐捕捉到新能源汽车机遇的人。当年搞房地产赚钱的如过江之鲫,但紧接着就踩中新能源风口的则凤毛麟角。国轩高科曾被称为“中国动力电池第一股”,在比亚迪还未长大,宁德时代还未出生的年代一度登上锂电“王座”。

李缜有一句名言,可以作为那个时代的注脚:“地球是宇宙的过客,人类是地球的过客,我们是时代的过客。”

中国汽车的传统版图是由六家国有企业主导的,背后是一种重工业时代的厚重感,我国六大国资背景的车企——一汽、二汽、长安、上汽、广汽、北汽,正好对应着六大汽车工业重镇:长春、武汉、重庆、上海、广州、北京。

电动汽车的魔力后来无人可以抵挡,但汽车“电动化”的力量当时还没有显现出来,很多传统车企还在观望。在被誉为“中国近代制造业摇篮”的长三角,很多人却跃跃欲试,要在中国汽车的传统势力中辟出一个新天地。

在联姻合肥的第二年,陈秀峰开始将目光瞄向江苏——星源材质投资20亿元在常州投入8条产能达10亿平方米的湿法隔膜生产线。

“那个时候,老板已经看到(电动汽车)产业集聚长三角的趋势了。”星源材质相关人士告诉元新闻记者。

他尤其看好常州。


理想汽车常州智能制造基地总装产线

02
金坛区“抄底”

苏南五座城市,苏州、无锡、常州、南通、镇江的经济体量本身就有差距,南通抱紧上海,苏州和无锡则彼此抱团,常州因此常被打趣为“苏锡‘无常’”。

但随着电动汽车赛道的日渐清晰,情况正在发生变化。

2016年,“宁王”曾毓群把宁德时代在福建小城宁德之外的第二个生产基地也放入长三角。

锂电巨头要在常州西北部的溧阳建设锂离子电池长三角基地项目。彼时,宁德时代距离上市还有两年,刚刚被列入工信部《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公告企业名单,政策保护期四年,正处于扩充产能的关键时期。

曾毓群的办公室挂着是从他师傅张毓捷那里偷来的四个字——“赌性坚强”。美团王兴在饭否上发帖透露,早年一位投资人到曾毓群办公室,看到这幅字后问曾毓群,你们福建人不都是挂“爱拼才会赢”吗?

没想到曾毓群的回答是:“办企业不能光靠拼,拼只是体力活,赌才是脑力活。”


右一为曾毓群

2015年,宁德时代出货量达2.43GWH,出货量全球第三、中国第二,而溧阳正处苏浙皖交界,如果以“上海——杭州——芜湖——南京”等城市连成几何图形代表长三角,溧阳则刚好处于中心。

曾毓群在开工仪式上说,长三角地区先进制造业比较发达,拥有很多实力超群的新能源整车生产企业。选择溧阳“有助于宁德时代更快响应客户需求,更好地服务长三角地区客户”。

在长三角各大整车厂的地理中心布局电池,就是曾毓群的“赌”。

赌赢电池的不止老板们。

2015年,常州金坛区招商引资的历史上还发生了一件“大事”。常州市金坛区想要招商引资航空工业集团进驻,但最终未能成功。  

没想到,“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航空工业旗下的中航锂电扩产选址,却成为合作契机。

中航锂电原属洛阳。2015年9月28日,锂电洛阳(即中航锂电洛阳本部)与金坛区政府签署《共同投资“中航锂离子动力电池项目”合作协议》,约定金坛区 政 府 指定华科投资、金沙投资与中航锂电在金坛区发起设立锂电科技,负责“中航锂离子动力电池项目”的实施。

中航锂电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中创新航”。

这后来也被普遍认为是常州动力电池产业腾飞的重要起点,但当时没有多少人能意识到。

“历史往往是事后总结出来的。”金坛区相关人士告诉元新闻记者:“当时没人想到(常州的)动力电池后来做到这样的规模。”

但常州在几年后经受了一场真正考验。

2016年,中航锂电达到14亿销售额的阶段性顶峰后,就迅速滑落,连亏两年。中航锂电为母公司成飞集成冠上了ST的前缀。从2018年开始,新能源汽车补贴大幅退坡、标准再度提高。中航锂电的产品价格大跌,库存计提的减值损失同比增加6000余万元,进一步拖累了其母公司成飞集成的业绩。

洛阳决定脱手“中航锂电”这个烫手山芋。


中航锂电

金坛区 政 府 在反复论证后做出了“抄底”决策:金坛国资以迅雷之势完成子母公司身份调转,将中航锂电从一家洛阳的央企子公司变为常州地方国有企业。中航锂电将总部落户金坛区后,金坛区通过各种手段持续作价增资,累计投入超过50亿元。

“在那之前,区里已经投入28个亿。”上述人士告诉记者:“接手是要顶住巨大压力的。都说新能源汽车产业好,但到底能不能救过来,救过来就怎么样,当时谁也不知道。”

这次“抄底”后来成为经典案例,媒体常常将其与投行城市合肥“风投”京东方和蔚来汽车作类比。这也展示出在中国,政 府 和 私人部门如何合力进入复杂的,传统上没有比较优势的行业,并促成产业集聚。 

金坛区的抄底后来大获成功。中航锂电后来更名为中创新航,并在2022年在港交所上市,装机量排名也一度进入国内前三。很快就成长为宁德时代在三元锂电池领域最重要的竞争对手之一。

2021年,宁德时代开始陆续针对中创新航提起五项专利诉讼,索赔总额高达6.17亿元。

这同样揭示出中国产业运行的复杂性——政府之手的要害可能不是重复建设,而是要促成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

2023年,洛阳市委政研室发布文章《中航锂电改革发展经验对我市发展“风口”产业的启示》,称中航锂电完成了“从濒临破产到风光上市的绝地反击”。并做出检讨:中航锂电起步于洛阳却发展壮大于常州,其发展历程暴露出洛阳市在抓“风口”产业上与先行地区存在的差距。

03
常州版”四小时朋友圈“

2014年4月,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Elon Musk)首次来华,在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恒通商务园向第一批中国用户交付特斯拉Model S,汽车之家的CEO李想是八个车主之一。

当时,“易车网”的李斌已经决定要创立蔚来(2014年11月),他想喊“汽车之家”的李想入伙。但李想的想法则是“在有生之年再造一个丰田”。他拒了李斌,但投了李斌1500万美元,自己却在2015年7月创立了“车和家”,“车和家”也是理想汽车的前身。

李斌后来将蔚来总部和制造中心设在合肥,李想则把整车工厂之一设在江苏常州。“蔚小理”三家,两家都盘踞长三角。

网传李想当年在全国寻找生产基地,仅凭三页PPT,促成占地750亩的整车工厂落户常州武进经开区。

相关知情人士则告诉元新闻记者,当年理想汽车落户武进的关键人物还有理想汽车二号位沈亚楠。沈亚楠曾担任联想全球供应链副总裁和摩托罗拉移动(中国)董事长。“对包括电池在内的供应链管理非常熟悉。”

李想在2020年回“汽车之家”演讲时说:“如果汽车行业不发生技术变更,我们(新势力)完全没有可能进入这个行业。

他接着自问自答:目前电动车最核心的问题是什么?“最核心的问题就是,电池造成的整车贵。一个紧凑型SUV,如果想跑到500到600公里,电池成本就在七万到八万,有可能比车价还贵。”

动力电池将要取代发动机,很多机遇均从这一变化而来。

在宁德时代、中创新航之后,常州动力电池产业开始进入集聚期,拿到了中国电动汽车崛起最直接的“红利”。

2017年之后,陈秀峰在常州和南通扩建隔膜产能,是盯着自家老客户中创新航、宁德时代(江苏时代)的,“心里肯定是有数的”。

“它们(熟悉的动力电池厂商)要不已经来了,要不决定要来,这些我们来之前都知道的。”星源材质常州基地外联主任朱婧告诉元新闻。

2018年,长城汽车发布纯电动汽车品牌欧拉,跟内燃机打了半辈子交道的魏建军开启再一次创业。也是在这一年,魏建军终于下定决心将六年前成立的电池事业部独立出来,成立蜂巢能源,而地点最终也定在“常州金坛区”。

蜂巢能源后来成长为国内动力电池的top6。蜂巢能源当初在全国选址,备选有山东和某西南省份,即使在江苏省内,也比对过南京和无锡。

在厂区门外的“蜂巢桥”上,蜂巢能源品宣高级经理荆晓强向元新闻记者描述了一个常州版的“四小时朋友圈”:

“你看到这些货车没有?海目星(锂电设备)离我们只有两公里;当升科技(正极材料)离我们只有四公里。我们可以从金坛购买正极材料和锂电设备,不需要很长时间运输,也不需要建仓库存放这些物品。我需要什么,我一个电话,他就直接送过来了。我们造的电池供给理想L7,他一个电话来,我也马上送过去,他如果当天要我就当天送,当天就到达。”


蜂巢能源 元新闻 摄

04
宁波的“隐形富豪”们

上海绝对是长三角电动汽车的中心。

李斌2014年底在上海创立蔚来时,本来是要计划到嘉定独立建厂的。但在2019年初,蔚来汽车发布的财报则显示:取消2017年签订的在上海嘉定独立建厂的计划。

“公司相信现有的合肥江淮蔚来基地能够满足未来2至3年的产能需求。”

当时有媒体解读:蔚来的上海工厂是被特斯拉“截胡”的。

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在上海临港产业区开工;一年之后,蔚来就与合肥市 政 府 签署了蔚来中国总部落户合肥的框架协议。

2019年1月,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一期)的开工典礼上,马斯克在现场跟随着音乐摇摆起舞。


国产Model 3交付现场

作为中国放宽汽车行业外资股比限制后第一家在中国设立的独资车企,以及上海有史以来最大的外商投资制造项目,特斯拉的上海超级工厂被给予厚望。

整个长三角的“蝴蝶效应”是很玄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如果没有特斯拉挺进上海滩,合肥很可能就会在造车版图上少了一块最重要的“新势力”。

但另一方面,特斯拉像一条凶猛的鲶鱼,在它不断搅动下,涟漪迅速向整个长三角扩散。

电动汽车重新定义了汽车,也重构了产业链。

当发动机、变速箱变成了电机和电池,汽车上的机械件变成了芯片和控制器时,就不需要那么多供应商了。

根据《晚点》报道:截至 2022年,特斯拉有 89 个一级供应商,1195 个二级供应商。而大众、丰田等传统车企一般有超过 200 个一级供应商,超过 1800 个二级供应商。

背后是汽车业权力结构的变化。整个长三角的零部件都在适应这种变化,寻找变化中的“红利”。

让我们回到电动车最基本的逻辑:电池取代发动机后,要想提高续航里程,势必会增加车重,因此,减重成为共识。根据中国乘用车样本调查结果显示,车重每减少10%,续航里程就会提升5.5%。

 这令“轻量化”变得异常重要。

有一个非常著名的段子:马斯克在把玩一个Model S玩具车模时,发现整个车底被压铸成了一整块金属。在当天的团队会议上,马斯克拿出了这辆玩具车,把它放在白色会议桌上,问:为什么我们不能这样做?

回到2013年6月,特斯拉正在中国寻找供应商,希望能优化电池冷却系统中的一个零部件。特斯拉提了一个非常简单,但被多个传统供应商拒绝的需求:把电池冷却系统中的两个零件锻造成一个,两个变一个更轻,良率会更高。

当年,特斯拉可不是如今的巨无霸,年订单量还不足一万。

这样的零部件订单被称为“小批量、多品种、高要求”,特别讨人嫌。

宁波的徐旭东接下订单。拿到图纸后,他用锻造后机加工一体化成型的办法改造零部件结构。15天之内,徐旭东开好模具,试制好样件,还压缩了生产成本,这也令他的旭升集团在四个月后拿到特斯拉的第一份合同。

十一年前,旭升集团营收尚不足一亿,但以此为契机,徐旭东决心:投入重金开发新能源汽车相应产线。

“不冒风险的东西,也意味着你没有大的回报。”

宁波市汽车零部件产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汪虹后来说:“马斯克提出的‘一体化压铸’,要开一个大的模具,要把好几个零件压在一起。在全世界没有人尝试过,认为这个是无稽之谈。但旭升(集团)就愿意冒险,愿意陪主机厂试。你提一个概念,我就跟你合作,所有的设计研发,做模具都是我的,钱也是我出,但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归我。”

汪虹管这种模式叫做“共同开发”, 宁波很多零部件商人凭借与新势力的“共同开发”壮大起来。


旭升集团徐旭东

实际上,浙商这种惊人的企业家精神在过去4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曾不断冲破规则与准绳,时至今日依然强健,本质上是一种“人类不安分的创造力”。

马斯克在 2017 年的财报电话会上说,Model 3 交付之前,很多头部供应商甚至不会接特斯拉的订单,在 Model 3 交付早期,巨头公司也不愿意配合特斯拉做定制化开发。

一位投资人称,2013年博世拒绝和特斯拉一起开发轻量化底盘件,但宁波的拓普集团在美国成立了一个十多人的办事处专门对接特斯拉,最终成为特斯拉的供应商。

当传统汽车零部件巨头按照传统判断标准行事时,却给了新来者留出空间。从巨头口袋掉落的“缺口”的红利,被一群宁波土生土长的零部件厂商稳稳地接住了。

2010年,正值国内房地产行业膨胀之际,王剑峰把均胜集团旗下的地产项目全部抛售,转身进入汽车零部件领域。王剑峰学美术出身,上世纪90年代毕业于杭州美院(现中国美术学院)。

均胜电子早年靠汽车内饰起家,通过不断并购,逐步切入到了汽车安全领域。2019年,均胜电子投资4.2亿元进驻临港产业区,选址与特斯拉超级工厂仅一个街区之隔。次年2月成为特斯拉定点供应商,提供安全气囊、方向盘和人机交互等众多组件。

公开数据显示:2019年,均胜来自于特斯拉的收入不到20亿元;次年2月,其获得的特斯拉订单总额已经达到60亿元;到2021年上半年,均胜电子新增的334亿元订单中,有100亿来自特斯拉。

电动汽车实际上打开了无数个类似的小“缺口”:

Model S 掀起了“中控屏”革命,国内车企纷纷效仿,广东惠州的德赛西威因此崛起;

电动车可以通过动能回收减速,安徽芜湖的刹车卡钳公司伯特利抢走了大陆、采埃孚的订单;

空气悬架能控制汽车增重后带来的颠簸性,孔辉和保隆因此快速成长;

音响、LED 灯具甚至冰箱、温奶器供应商也变成了汽车的核心供应商。

等到上海工厂投产时,特斯拉的供应链中已经见不到几家大型传统零部件公司,多数都是浙江三花智控、拓普集团等营收小于 500 亿的中型公司。

2023年,福布斯发布一张富豪榜,入选门槛为拥有市值10亿美元(近70亿人民币)以上的资产。其中与汽车相关的中国企业家有22位。

22位汽车富豪中,一半为大家所熟知,他们中的大部分都在搞整车或电池,比如曾毓群(福建)、李书福(浙江)、王传福(安徽)、魏建军(河北)、李想(河北)、李斌(安徽)、何小鹏(湖北)等,另一半隐匿在公众视线之外的企业家大多是浙江人,而且大多跟汽车零部件打交道,包括宁波均胜电子创始人王剑峰、拓普的老板邬建树、旭升集团的创始人徐旭东以及岱美股份的创始人姜银台。

05
从代工开始

马斯克的首款汽车产品Roadster是在2008年正式问世的;接着2012年推出Model S,2016年推出Model 3;后两者都被认为是过去25年工业界最重要的产品。

马斯克是一个启蒙型的人物。一方面,他提出的很多类似“一体化压铸”这样异想天开的想法改变了汽车工业;另一方面,他也是一个绝对的“商业领袖”,证明了一个不是传统汽车制造商出身的人如何成为造车主力。

中国三个最有名的“新势力”,李斌、李想和何小鹏,都是互联网出身,都与传统汽车制造毫不相关。


李斌微博截图

新势力跨界造车的历史,也是急速融资求生存的历史。李斌后来有一句名言,“没有200亿不要造车”。

最早投资李斌的除了他自己,绝大部分都来自互联网。后来蔚来的纯电超跑EP9仅量产了六辆,所有者分别是李斌、李想、张磊、刘强东、马化腾和雷军,都是蔚来最早的投资人。

李斌在2020年初把蔚来总部落户合肥,是合肥新能源汽车发展最重要的事件,没有之一。那是李斌最艰难的时刻,蔚来2019年净亏损114.13亿元人民币,号称“已经被推进ICU”。 

合肥被称为“白衣骑士”。李斌在接受央视采访时回忆:“落户合肥的那一天,安徽六个常委都来了现场支持,感谢他们的‘背书’。”

但长远来看,李斌也为合肥做了最重要的“背书”——那就是在新能源汽车时代,合肥是一个完全适合搞整车的地方。

这句话放在十年以前,可能是“天方夜谭”,李斌自己是安徽太湖人,他创立蔚来时估计也没这个信心。

但在蔚来和合肥联姻之后,这事在人们的心智中瞬间就立住了。

李斌后来绕着弯子表扬合肥:在2019年蔚来最危险的时候,包括某个城市,某个产业基金一开始都说要救,但最后都没救,“谢谢他们的不救之恩”。

底层逻辑,首先当然是地方资本的支持,但还有安徽雄厚的造车基础。

江淮的工厂从2016年就开始给蔚来代工了。在李斌早期造车生涯中,他需要解释最多的“悖论”之一就是“你既然要对标特斯拉,怎么又能去找江淮代工?”

后来李斌被问急了,直接“开怼”:

“跟江淮合作到底减不减分?当年华晨和宝马是共线的,那华晨还是华晨,宝马还是宝马。宝马的X系,还有奔驰的AMG都是代工的。我就这么说,保时捷的工厂肯定比不上江淮的工厂。你们不要觉得我胡说八道,江淮在合肥经济开发区投资几十个亿,帮我们建了一个全新的世界级工厂,用的都是全球最好的设备,完全地按照我们的工艺要求去设计生产线。我们参与全程的制造合作管理,而且按照我们的质量标准去验收车辆。江淮提供熟练的工人和成熟的制造管理,这怎么就不行呢?凭什么不行吧!”

回头看,代工是合肥在新能源汽车时代拿到的最早“红利”,这就相当于上“预科班”,先参与,再学习,搞清楚玩法。很快,这个红利就变成了“整车”。

李斌后来频频为合肥站台,“见到每一个人,都要跟他说‘你赶紧来合肥’”。

安徽有很多人造车,但起初第一选择都不是家乡。比亚迪的王传福是无为人,在三分巢湖之前,无为隶属巢湖,王传福和奇瑞尹同跃同属巢湖人;皖车的另一个关键之地则是安庆,哪吒汽车方运舟、蔚来李斌、国轩高科李缜、江淮汽车左延安,都是安庆人。

方运舟在创立哪吒汽车之前,在奇瑞工作了十六年,但他辞职造车,却把整车厂选在浙江桐乡。

王传福则发迹于深圳,他在长三角为整车工厂选址时,常州在合肥之前。2019年常州建厂之后,整个常州的整车Slogan立刻就变成了“北梦想(比亚迪BYD—Build Your Dreams),南理想(理想汽车)”。

有一次,王传福问李斌:“你在安徽到底怎么样?”李斌当时用了几个数字,说明安徽的营商环境和办事效率都在改善,这也是企业家最关心的问题。2021年8月,比亚迪在合肥投资150亿的园区动工。从签约到开工只有42天;10个月第一台整车就下线。

比亚迪,在中国新能源汽车领域是既可以做整车链主,又可以做动力电池链主的存在。王传福也是中国新能源汽车视野最为远大的探索者之一。

江淮汽车前董事长左延安最推崇的就是比亚迪和特斯拉:中国现在就两种造车模式,“比亚迪是争取所有硬件都自己做,特斯拉是争取所有软件都自己做。”

到2023年,安徽提出将汽车作为“首位产业”时,已经拥有奇瑞、蔚来、大众安徽、比亚迪、江淮、长安、汉马科技等7家整车企业,绝大部分都在发力电动车。2023年,安徽汽车产量249.1万辆,由全国第七跃居第二。新能源汽车产量86.8万辆,由全国第七位上升至第四位,增长60.5%。

庞大的整车规模和体量令安徽拿到“入场券”,而且这张券含金量极高,毕竟整车才是当之无愧的链主。在这个过程中,顶层设计功不可没,但也需要“惊险的一跃”。有一万个理由不可能,但就是有一万零一种创造可能的办法。


2024年北京车展,王传福被网友拍到乘坐北京地铁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7-12 23:13:04 | 显示全部楼层
◆江浙沪皖,电动汽车的“长三角演义”!(下)◆


记者:梁巍、常诚

来源:元新闻

06
产业链的三定律

实际上,李斌选择合肥,有着更“第一性”的理由。

如果你想建一座整车厂,放眼全国,长三角已经形成了一个完备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全生态链。一个最简化的模型就是:上海提供大脑“芯片”和智能网联;常州提供“心脏”动力电池;宁波提供完成“身体”的一体化压铸等零部件。

整个电动汽车已经因为“卷”而出圈。如果你要在长三角投资建厂,为什么不在成本最优的地方建呢?

长三角还有什么地方比安徽的综合成本更优、科创潜力更大、地方 政 府 热情更高?

一位整车厂人士告诉元新闻记者,安徽造车和运输的综合成本相较沪苏浙大约便宜5%到10%。

上海一家零部件企业相关人士则表示:“苏浙的综合成本已经跟上海差不多了。”

当然,不同企业,算账也不一样。吉利当年体系内创业,倾力打造“极氪”,就把工厂放在杭州湾。从极氪工厂所在的杭州湾新区出发,过杭州湾跨海大桥就到嘉兴,不到2个半小时即可到达上海中心城区;向西沿钱塘江2小时内也可到达位于杭州吉利控股集团;一个多小时可到吉利北仑项目。

“离上海、杭州、宁 波都近,是真正的‘黄金地段’。” 极氪汽车相关负责人在杭州湾新区告诉元新闻记者。

2024年6月,元新闻记者走访了南京、宁波、常州、上海的数十家整车和零部件企业,试图勾勒整个长三角电动汽车产业链整合的三个趋势。


一、“4小时朋友圈”仍在缩小,头部链主加速本地化。

二、头部企业在江浙沪皖均衡布局。

三、整体或局部向成本更低的长三角腹地转移。

三条趋势或多或少都和成本、效率相关。

上海仍然是总部和研发中心的首选,但相当厂商已经选择在南京、武汉、合肥等地建立分中心。

一家总部设在上海、国内知名零部件厂商相关人士告诉元新闻,公司已经将电子类研发的团队放在了武汉。“一开始的方案是上海,但上海成本太高,做不下去。”

大众汽车(中国)科技有限公司于2024年1月正式投入运营,总投资约10亿欧元。包括该公司在内,大众汽车集团已经在合肥建立了一个新的智能网联电动汽车中心,覆盖了从研发到生产、销售和服务的完整价值链。


大众安徽综合实验中心研发测试场效果图

今年3月,小米汽车上市。几乎在同时,小米集团把除小米北京总部外全国最大的研发中心放在南京。

与此同时,安徽也成为苏浙沪一线电池(三电)、头部零部件厂商设立分公司和工厂的热门选择。

比亚迪斥资200亿在王传福的老家无为新建新能源动力电池及配件项目,还在阜阳、蚌埠等地纷纷落子新能源汽车配套项目。

蜂巢能源则告诉元新闻,蜂巢正在立足江苏向长三角拓展,“在浙江选了湖州,在安徽选了马鞍山。”

6月23日,《美国汽车新闻》(Automotive News)对外2024年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百强榜。中国企业一共上榜15家,前50名中有5家。

元新闻统计了上述15家中国零部件供应商在长三角生产基地和研发中心的布局,绝大多数都已落子三省一市。


国内主要整车厂商和动力电池厂商也都呈现相同趋势。(见文末)

在长三角,比亚迪和特斯拉们开始跳过Tie1和Tie2重新定义零部件;整车厂会投资一家零部件公司,甚至专门收购甚至创立一家零部件公司为自己供货,但这家零部件公司可能也在跟另一家整车厂共同开发一个新品,两家整车厂可能又是竞争关系。这也令电动车形成了一个网状供应链结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链与链的竞争合作日渐复杂。亨利·福特打造的那种一百年来都极为稳定的供应链正在发生巨变——无论是整车企业还是不同层级的零部件企业都在寻找自己的新定位。

07
永不停歇的博弈

被大佬们“密集下注”的长三角地区也可能是中国电动车产业链竞争最激烈的区域之一。

从2015年开始,电动汽车的发展就进入政策和市场的“双驱动”阶段。但财政补助的额度每年都在降低,到了2019年,退坡降低幅度之大,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那段日子非常熬人。”一位动力电池关键零部件厂商相关人士告诉元新闻记者:“一方面需要大量资金去扩产能;另一方面,由于车卖的不好,一级一级传导过来,资金又变得紧张。”

最困难的时候,刚刚大规模的招工人,很快又要大规模的裁人。

行业是有周期的。好不容易熬过去,“柳暗花明又一村”,却又迎来电动汽车的价格战。

2022年底,“双驱动”抵达终点,从2023年开始,电动汽车正式进入“市场驱动”的阶段。

彼时,上游原材料价格下降导致电池成本下行,这也为车企降价提供了空间,整个电动车领域兴起“价格战”——“内卷”是连锁反应的——一家整车厂降价,降价的成本将最终分摊到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

多位动力电池领域相关人士均表示:“国内的量是上去了,但挣得钱却越来越少。”

国内一家知名整车厂想找动力电池厂商为其2024年发布的新款车开发电池。到了商务报价环节,该整车厂提出该款新车实际上不赚钱甚至亏钱,也希望电池厂商报价时也能酌情考虑。

为了长远合作,一家动力电池厂商直接报了“成本价”。但没想到另一家电池厂商则直接报出一个成本价之下15%的价格。

“那种价格一报出来,我们就知道,肯定是要赔钱的。”

竞争之惨烈,可见一斑。

高工产业研究院的数据显示,动力电池领域平均利用率由2022年的超75%,下降到2023年的不足65%。

在整个汽车零部件领域,价格竞争也如火如荼。

上海保隆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基建管理中心总经理兼宁国园区管理中心总经理陈旭琳告诉元新闻记者:之前一套空气悬架能卖到4000至5000元,但有的企业价格已经报到了1500元左右。“按这个价格搞,我们赚不到钱,他们也赚不到钱。”

一位细分领域的零部件厂商则忧心忡忡“巨头的进入”,那些“巨头”一进来就拿钱砸,“它们如果想做,会几个亿几个亿的砸,然后就是挖人。”

与此同时,业界围绕“卷”,争论声不绝于耳。到底是 “卷价格”,还是“卷价值”、“卷技术”,整车厂大佬们吵成一团。

但这些口号式的争论往往都是自说自话,并不足以描绘整个长三角被激烈竞争驱动的广袤图景。

主导长三角电动车发展的力量交错纵横,既有企业家的冒险精神;也有链主和链主相互之间的竞争;更有 政 府、资本和社会的合力。

但长三角始终是整个中国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地区,资源在整个长三角区域内保持着较为合理有效的流动、配置。

在这样的大前提下,不进则退,每个零部件企业都被倒逼着奔跑。

市场的根本优势就是不断试错,在竞争中优胜劣汰;而 政 府 则要识别“风口”,并保持竞争性的产业政策。

一辆电动车大约有一万多个零件。“成本创新”在很长时间内都是本土创新的主流,很多零部件都经历了“山寨+价格战”的阶段。行业在这种残酷的竞争中迅速洗牌,将资源和技术快速向头部企业集中,“卷技术”才会随之而来。电动汽车即将迎来“智能网联”的下半场,很多整车厂都在自研自动驾驶和大模型,科创也将变得异常重要。

“现在这个零件卖10块,但我们心里都明白,两年后卖10块钱没有人要,那时一定是8块。”安徽宁国一家零部件工厂相关人士告诉元新闻记者。

这将是一场永不停歇的博弈。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7-14 12:13:1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五湖泛舟 于 2024-7-14 12:15 编辑

▲启航!安徽首趟▲


7月6日,在合肥海关所属庐州海关的监管下,一列满载110标准箱的列车从合肥铁路物流中心鸣笛启航,经霍尔果斯口岸发运,随后将通过铁海联运方式,跨越里海和黑海,最终运抵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此次发运货物为汽车配件、落地扇、LED路灯等,货值2544.5万元。

本次列车是安徽首趟跨里海黑海班列,标志着中欧班列(合肥)南通道线路的正式打通,有力推进了中欧班列(合肥)多通道、多路径发展,进一步丰富拓展运输网络。

据介绍,“跨两海”合肥中欧班列(合肥)的开通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中欧班列(合肥)多元通道体系,为构建“一带一路”立体互联互通网络提供有力支撑。“在庐州海关的帮助下,‘跨两海’班列顺利开行,这一创新性的多式联运方式,有效避开了传统陆路运输的拥堵节点,大幅缩短了运输时间,比传统海陆联运方式用时节省约1/3,为皖货皖运提供了更加快捷的通道。”合肥国际内陆港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陈锋介绍。



据悉,为保障此趟班列顺利首发,庐州海关加强监管、通关等业务岗位的密切配合和无缝衔接,压缩接单审核、查验、放行等环节作业时间;始终保持“7×24”小时预约通关机制,提供全程通关指导,实现“即报即办”。同时,庐州海关积极指导企业自主选择通关模式,企业可根据自身需要,运用两步申报、提前申报等模式,自主选择在进出境地口岸或属地办理货物清关手续。



今年上半年,中欧班列(合肥)累计发运班列502列,发运集装箱41056标准箱。其中,发运安徽本地货物24688标准箱,同比增长23.74%;货值38.88亿元,同比增长26.78%。

来源:安徽日报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7-14 22:26: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五湖泛舟 于 2024-7-14 22:28 编辑

●法国制造业“明珠”,阿尔斯通落子合肥!●


7月10日,来自法国的知名跨国企业阿尔斯通迈出在华产业布局的重要一步,其新建的合资企业合肥阿尔斯通轨道交通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HATEE”)在合肥新站高新区正式开业。法国驻华大使白玉堂出席开业仪式,与嘉宾们共同为新工厂开业剪彩,并为合肥轨道交通8号线待交付设备揭幕。


法国驻华大使白玉堂,法国驻上海总领事王度,法国驻华使馆经济处公使衔参赞江天等共同为新工厂开业剪彩,并为合肥地铁8号线待交付牵引设备揭幕。

牵引系统是轨道列车的动力核心,负责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以驱动列车运行。HATEE将建设车辆牵引系统及零部件工程设计、制造、项目管理和全生命周期维修服务基地,生产全新的地铁车辆牵引系统。该系列产品借鉴了阿尔斯通更成熟的OPTonix牵引系统的设计,采用高频逆变技术,具有轻量化、易维护等优点,充分预留智能运维的接口。

阿尔斯通中国区总裁耿明介绍,除了服务合肥本地及全国市场,HATEE还将按计划逐步承接阿尔斯通中国出口配套业务的产能转移,为其全球项目提供牵引系统,逐步实现从“合肥地铁,合肥造”到“源自合肥,服务全球”的产业化目标。


公司产品

今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作为法国制造业的“明珠”、世界第二大轨道交通装备解决方案供应商,阿尔斯通是中法友好合作的重要参与者和贡献者。

阿尔斯通进入中国市场60多年以来,广泛参与全系各种轨道交通项目,产品覆盖高速列车、铁路客车、机车、地铁等各类轨道车辆。计划于2024年底通车运营的合肥轨道交通8号线,其牵引系统由阿尔斯通合资公司SATEE生产提供。8号线是合肥首条全自动驾驶地铁线路,车辆按照目前国际上自动化等级最高的全自动运行系统设计。

HATEE是阿尔斯通在中国的第12家合资企业,也是合肥市首家轨道交通车辆牵引系统本土化产业基地。阿尔斯通与合肥市在2023年7月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同年9月与合肥新站高新区签署投资合作协议。2024年1月,HATEE注册成立,预计于10月正式开始试生产。

“这是阿尔斯通在中国深化产业布局的重要战略举措,更是中法加强经贸合作的又一有力证明。”耿明说,“良好的市场潜力和营商环境,为我们在中国更好地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接下来,我们将在合肥公司尽快投产,不断注入先进的产品、技术和优秀人才,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助力合肥轨道交通产业走出合肥、走向世界。”

来源:合肥新站区、合肥在线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7-15 12:48:3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家企业,十年三次“飞跃”,创造多项第一!★


“长虹美菱冰箱的保鲜技术,可让玫瑰花33天不凋谢、牛肉保鲜99天。”今年3月,在2024年中国家电及消费电子博览会现场,美菱发布了最新保鲜科技成果——M鲜生新品冰箱507WQ6S,致力于为用户打造新鲜生活。

此款冰箱针对传统冰箱冷冻室温度不稳定、出现反复冷冻、口感不好等,采用顶置恒温鲜冻技术和柔风锁鲜的核心科技,相比于普通冰箱,细菌滋生率降低50%,鲜味营养物质流失率减少50%,率先开辟冰箱冷冻区保鲜赛道。


长虹美菱股份有限公司冰箱车间内,工人正在忙碌。全媒体记者 任敏 摄(资料图)

美菱作为安徽省第一家上市公司,拥有安徽省首批中国驰名商标,研发出中国第一台大冷冻冰箱、中国第一台十字门冰箱、中国第一台变频冰箱、中国保鲜时间最长的冰箱、-180℃世界最冷的超低温医用冰箱等。

然而,上世纪80年代,这家企业却濒临倒闭。当时,美菱的前身——合肥第二轻工机械厂负债累累。要么继续走老路,等上级拨款;要么大胆创新,自筹资金转产电冰箱。

“只有背水一战,企业才有翻身的希望!”讨论会上,时任厂长张巨声力排众议,决定自筹资金,建立电冰箱生产线。1983年11月9日,二轻机厂门口增挂起“合肥电冰箱厂”的牌子,一个新的工厂诞生了!1984年1月20日,第一台美菱冰箱——BY158诞生,这是安徽省第一台冰箱。濒临倒闭的小厂起死回生,开始了第一次飞跃。


长虹美菱股份有限公司冰箱生产线上的机器人。全媒体记者 任敏 摄(资料图)

“1988年,市场上各个品牌的电冰箱都是照搬国外的设计款式生产出来的,冷冻室容积很小,不适合中国消费者的需求。”长虹美菱股份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市场调查,合肥电冰箱总厂大胆改革创新,从意大利引进当时最先进的生产线,自行研制开发出更符合国内消费者需求的大冷冻室冰箱。美菱冰箱的销售量由1987年居同行业第20位,上升到1989年的第4位,一举成为全国五大名牌冰箱之一,这是第二次飞跃。

在国企改革的大潮下,1992年12月,合肥电冰箱总厂率先改制为美菱股份有限公司。1993年,美菱A股上市,成为安徽省第一家上市公司,实现了第三次飞跃。

随后,合肥又对12家企业进行现代企业制度试点。经过一系列制度的创新,合肥工业终于从埋头追赶中崭露头角,崛起了美菱、荣事达、芳草等一批享誉全国的名牌产品和企业集团。


长虹美菱股份有限公司冰箱制造车间内,各条生产线开足马力赶订单。全媒体记者 任敏 摄(资料图)


改革,使得合肥不断刷新发展速度,以追风之势,写就一个又一个“传奇”。同样,经历了三次“飞跃”后的美菱,已将“改革创新”植入了企业基因。

因改革而生,因创新而兴。长虹美菱始终坚持“自主创新”,拥有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自主研发和设计的多项技术和产品,发布的M鲜生冰箱、全面薄冰箱、冻鲜生冰箱、如手洗洗衣机等产品获得行业和消费者一致好评,不仅奠定了美菱在中国家电业技术领先的领军者地位,同时带动了整个冰箱行业的技术进步。

值得一提的是,聚焦数字化、智能化转型,长虹美菱建立了“智汇家”平台和“菱云”工业互联网平台,在智能工厂建设、高端产品产能、人效提升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长虹美菱股份有限公司5G应用示范生产线。全媒体记者 张大岗 摄(资料图)

走进长虹美菱股份有限公司大数据中心,大屏幕清晰展示着生产线上的制造节拍,随时对各种“突发情况”作出预警。长虹美菱股份有限公司智能制造所所长胡明勇告诉记者,“菱云”工业互联网将上下游1700余家企业纳入同一系统,采用精益化、自动化、数字化技术,公司产能提升60%以上,交付周期缩短50%,产品库存降低70%。

“只有传统的行业,没有传统的企业。”未来,长虹美菱将持续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上下功夫,进一步提升企业效率、提高用户体验、创新商业模式,不断用绿色低碳的产品和服务满足消费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来源:合肥日报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7-16 16:24:42 | 显示全部楼层
◆巨一科技:用中国装备造世界车◆


记者:吴慧珺

来源:新华社

炎炎盛夏,巨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行车吊起汽车制造自动化装备零部件缓缓移动,这些装备后续将运往汽车制造厂用来生产新能源汽车。

“过去,汽车制造自动化装备投入大、投资回报周期长,当时的高校、研究院所没有经济实力开展长期研究,企业也不愿意冒风险。”巨一科技董事长林巨广回忆道。


图为巨一科技为新势力车企提供的白车身智能连接生产线。(受访者供图)

曾经有一段时期,中国汽车产业依赖合资,汽车制造生产线依赖进口。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推动下,中国汽车工业“换道赛车”,以巨一科技为代表的中国新能源汽车装备制造企业探索产业之路,持续突破汽车制造生产线受制于人的状况,为中国汽车工业提供系统解决方案,同时提供电驱动产品的研发、生产与全生命周期服务,赋能汽车产业深刻变革。

林巨广说,支撑巨一科技攻克汽车制造自动化装备国产化难关的根本动力是科技创新。过去近20年,巨一科技秉持创新就是生命的宗旨,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用中国装备造出了中国车。

把准创新的脉,创新领先半步。“应用研究不见得要多尖端,领先半步,依托自身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自主研发,结合市场需求,能更快投产也可以更精准地解决客户痛点难点问题。”林巨广说。2023年,公司研发投入3.25亿元,同比增长34.47%,源源不断的研发投入持续激活创新动力。

巨一科技技术总监王健强坦言,巨一科技是产学研合作的结晶,研发人员无论从哪个国家来、拥有什么学历,上岗前必须下车间工作至少6个月,了解车间的工艺装备和生产流程,才能研发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目前,公司拥有员工近4000人,形成了一支以中青年为主的高素质国际化人才团队。

组建“自动化装备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与多家高校、科研院所在前沿技术领域开展产学研合作;积累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解决方案技术……巨一科技董事会秘书王淑旺说,巨一科技坚持将技术创新作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持续为企业长远发展积蓄新动能。


巨一科技为客户提供的混合动力电驱自动化装备生产线。(受访者供图)

走进巨一科技5G+智造数字孪生创新中心,戴上VR设备,生产车间里设备运行的状况一览无余。

“数字孪生平台通过工厂现场的数据采集,在线上打造一个数字化工厂模型,为客户提供设备搭建和远程运维解决方案,使设备交付周期缩短30%,生产效率提高30%。”巨一科技5G+智造数字孪生创新中心负责人梁端告诉记者,公司运用互联网+、云平台、物联网等技术,将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和数字化工厂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

在越南海防市的VinFast新能源汽车三合一电驱动自动化生产线车间内,巨一科技的员工刘飞正在测试生产线上的一个自动化工位。只见机器人在生产线上不停歇作业,检测报告显示制造出的产品质量稳定、可靠性强。

顺应全球化浪潮,中国新能源汽车正积极开拓海外市场。作为供应链企业的巨一科技凭借电驱动系统和汽车装备制造“双轮驱动”优势,积极参与到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转型发展的浪潮中。

先进装备支撑特斯拉、大众等国际客户生产基地的新车交付和产能提升;产品和技术服务走进本田等国际知名车企;子公司在英国、德国、美国、日本相继成立,智能装备和零部件产品出口至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

扬帆“出海”,巨一科技“用中国装备造世界车”的愿景正在照进现实。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7-17 10:01: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最新数据出炉!中部排名,安徽均为第一▲


737.6亿元,增长14.5%——合肥海关最新数据显示,6月,安徽省进出口737.6亿元,增长14.5%。其中,出口501.5亿元,增长15.4%;进口236.1亿元,增长12.8%。

从全国排位来看,6月,安徽省进出口、出口、进口分别排名全国第10、第8、第12位,中部排名均为第1位。


潘柳全 摄

今年以来,全球贸易复苏态势持续改善,多家国际机构看好全球贸易前景;安徽也在不断加练内功,打好“调”产业结构、“稳”传统市场、“拓”新兴市场的“组合拳”,货物进出口贸易展现出较强韧性和活力。

据海关统计,2024年上半年,安徽省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967.8亿元,创下历史同期最好水平,同比增长7.4%,高于全国1.3个百分点。其中,出口2685.8亿元,增长9.7%;进口1282亿元,增长2.8%。

细看成绩单,外贸稳增长的态势不仅表现在量上,更体现在结构上。

机电产品占出口比重7成,汽车及零配件贡献最大。上半年,安徽省出口机电产品1881.1亿元,增长11.9%,占出口总值(下同)的70%。

其中,汽车(包括底盘)及零配件合计567.4亿元,增长23.8%,拉动全省出口增长4.5个百分点;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223.2亿元,增长23.4%;家用电器182.7亿元,增长14.9%;集成电路79.3亿元,增长15.3%。


陈彬 摄

贸易伙伴更加多元、对前三大贸易伙伴进出口均增长。今年上半年,安徽省对前三大贸易伙伴欧盟、东盟、美国分别进出口510.6亿元、458.6亿元、450.7亿元,分别增长0.1%、9.7%、7.3%。

同期,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1992.1亿元,增长4.8%,占50.2%;对RCEP其他成员国进出口总值为961.9亿元,增长7.6%,占24.2%。

民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增长。上半年,安徽省民营企业进出口2016.8亿元,增长12%,占50.8%,比去年同期提升2.1个百分点;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946.3亿元,增长6.3%,占23.8%。

全省综合保税区进出口平稳增长。上半年,全省综合保税区合计进出口603.9亿元,增长4.1%。其中,出口401.2亿元,增长4%;进口202.7亿元,增长4.2%。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保税区、马鞍山综合保税区分别进出口311.4亿元、40.6亿元,分别增长19.1%、增长1.2%。

来源:安徽日报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7-17 22:56:07 | 显示全部楼层
●合肥造!大众官宣:20.99万元起!正式上市●


7月17日晚

大众首款智能电动轿跑SUV——ID.与众

在合肥正式宣布上市


发布会现场。全媒体记者 张大岗 摄

官方指导价格为20.99~24.99万元,

共推出Pro长续航、

Ultra长续航、

Max高性能3个版本。

分别为

Pro长续航版20.99万元

Ultra长续航版22.99万元

Max高性能版24.99万元


大众“与众”(ID.UNYX)价格公布。全媒体记者 张大岗 摄

这是大众首款悬挂金色品牌徽标的全新车型,也是大众安徽首款国内销售车型,由大众合肥智能网联电动汽车中心研发和制造。


大众ID.与众在合肥天鹅湖畔亮相。全媒体记者 张大岗 摄

新车采用全新的Coupe SUV轿跑造型,俯冲式车头、锋锐平行腰线和大溜背设计,运动感十足。车身尺寸4663×1860×1610mm,轴距2766mm,最大续航里程621km(后驱版)。

ID.与众的到来,是大众汽车品牌在中国布局的又一块“拼图”。大众汽车乘用车品牌中国CEO孟侠(Stefan Mecha)表示:“ID.与众将以其前卫设计、纯电驾驶和一流用户体验,进一步扩充我们在华的ID.家族阵容。”


大众ID.与众发布会现场。全媒体记者 李康佳 摄


“金色徽标,代表着我们为用户创造超凡且难忘的金色时刻的承诺。”大众汽车(安徽)数字化销售服务有限公司CEO杨放说,通过动感美学、场景智能、灵动驾控、金标品质等创新,ID.与众在中国开创了新的“黄金标准”。


发布会现场。全媒体记者 张大岗 摄

基于“在中国,为中国”战略,大众在合肥成立了智能网联电动汽车中心,构建了覆盖汽车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的完整价值链,致力于为中国市场提供新一代智能网联电动汽车。除了首款新车ID.与众之外,到2026年,这一品类还将推出包括SUV和轿车在内的4款新车型。


发布会现场。全媒体记者 张大岗 摄

来源:合肥日报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7-20 23:02:37 | 显示全部楼层
★惊艳亮相!安徽“第一人”!★


7月19日上午,安徽省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成立大会暨安徽省人形机器人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中安创谷一期全球路演中心举行。


记者从会上获悉,安徽省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安徽省人形机器人重点实验室正式揭牌。大会现场,由江淮前沿技术协同创新中心自研的安徽首款人形机器人整机产品一一“启江一号”亮相。

此次亮相的“启江一号”人形机器人身高1.7米,体重55公斤,全身拥有36个自由度。搭载激光雷达、红外相机毫米波雷达、腰部IMU、双目相机等传感器,续航时间超过1小时,能够在复杂环境中实现高效自主运作。值得一提的是,研发的全天候全天时感知系统,使得机器人在暗光照、浓烟等退化环境下,依然能够保持精准定位和建图的能力。



此次揭牌成立的安徽省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将围绕工业生产、高危作业、医疗养老、文化教育、安防巡逻、灾害救援等重点领域需求,重点突破一体化关节模组研制、强健肢体、智慧大脑、敏捷小脑等关键技术。汇聚安徽省人形机器人优势平台力量,建设人形机器人系统集成中心、综合测评中心、产业应用中心以及芜湖产业分中心,形成“产、学、研、用”一体化全链条发展模式,推动人形机器人的全流程自主研发与批量生产。

安徽省人形机器人重点实验室将面向我国重大战略需求,围绕人形机器人“大脑-小脑-肢体-测评”全方位全链条技术布局,形成“提出需求-技术突破-技术迭代-场景落地”的内循环,建设人形机器人领域的前沿科研机构,专注于核心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和高水平人才培养,为我国人形机器人的发展提供强劲支撑。

现场,江淮前沿技术协同创新中心高灵巧通用人形机器人、人机共融养老康复机器人、大翼展仿生扑翼飞行机器人、裸眼3D光场全息通讯四个项目分别做项目推介。

来源:合肥日报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7-20 23:17:04 | 显示全部楼层
◆安徽2024年上半年经济数据出炉◆


7月19日,省统计局发布了今年上半年全省经济运行情况。上半年,全省经济运行平稳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


一起来看↓↓























来源:安徽省人民 政 府 网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7-21 22:45:06 | 显示全部楼层
▲2024年合肥市人工智能生态大会举行▲


7月20日下午,2024年合肥市人工智能生态大会举行。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 书 记 张红文,华为公司董事、ICT产品与解决方案总裁杨超斌,加拿大工程院院士、智象未来董事长梅涛出席并致辞。

安徽省科技厅党组 书 记 吴劲松、副厅长李国阳,安徽省经济信息中心主任刘文峰,有关高校院所专家、人工智能企业负责人,合肥市 领 导 张泉、袁飞、王文松参加。


7月20日,2024年合肥市人工智能生态大会在科大硅谷核心区中安创谷全球路演中心举行。合肥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大岗 摄

张红文在致辞中说,近年来,合肥市深入推进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构建了“底层硬件+数据计算+基础应用技术+智能终端+行业应用”的全产业链条。希望以此次大会为契机,携手更多人工智能生态伙伴,

*加快共建大算力,推动超算、智算、量子计算“三算融合”,形成强大、高效、稳定、优惠的算力支撑;

*加快共享大数据,建设全市一体化数据基础平台,实现政用、商用、民用全领域数据高质量供给;

*加快共研大模型,开展有组织的科研、成体系的布局,努力保持通用大模型和行业大模型技术水平领先,确保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

*加快共用大场景,聚焦医疗、教育、科研、新能源汽车、人形机器人等领域,系统布局一批牵引力强、影响力大的标杆场景,让人工智能更好赋能千行百业、造福千家万户,努力打造人工智能创新高地。


图为大会现场。合肥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大岗 摄

期间,张红文与杨超斌等参会嘉宾举行工作会谈,围绕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深化头部企业合作等方面,进行深入交流。

本次大会以“应用驱动、生态共创、智启新程、引领未来”为主题,旨在推动合肥市与人工智能领域的顶尖企业合作,共同为产业发展献计献策。

会上,举行了标杆项目、产业项目、科大硅谷、算力合作等17个项目集中签约,发布了星火大模型、磁约束聚变等离子体AI智能控制、星云大模型2.0等多个大模型建设最新成果及应用,公布了合肥城市算力池、公共数据集、AI创新券等产业政策。


科大硅谷项目签约。合肥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大岗 摄


寒武纪软硬件创新基地项目签约。合肥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大岗 摄

来源:合肥日报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7-21 22:55:23 | 显示全部楼层
●设备搬入!京东方新项目即将投产●


智造新动能 驱动新未来

7月19日上午

京东方睿视设备搬入仪式

在新站高新区成功举办

标志着京东方强势步入柔性调光新赛道



京东方科技集团副总裁、传感业务CMO原烽,京东方合肥区域党委 书 记、总经理丁光辉,睿视科技总经理刘大刚及客户、合作伙伴等相关代表参加。



自主研发 技术硬控

合肥京东方睿视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睿视科技”)主要生产柔性调光膜和柔性电子器件,致力于解决车载调光天幕多曲率等问题,未来产品将应用于乘用车天窗及柔性电子器件领域。

睿视科技在柔性产品生产工艺领域拥有柔性低温黄光、柔性膜片成盒、柔性卷膜取向、常压卷膜复合等多项行业领先的核心技术。以前期研发验证为基础,可快速搭建起行业领先的柔性产线。

刚柔相济 “睿”不可挡

2023年6月,晟视科技成立。2024年1月,睿视科技成立,同年7月,睿视科技顺利完成设备搬入,从刚性到柔性,京东方在智慧视窗领域砥砺深耕、不断跨越。

本次柔性产线工艺设备的顺利搬入,为产线快速实现量产打下坚实基础,预示着柔性天幕、多曲率异形玻璃等产品生产周期将进一步缩短,同时能够与目前刚性调光技术实现完美互补,双向拉通快速实现车载全场景智能调光解决方案,以“睿”不可挡之势,引领柔性调光行业新风尚。



展望未来 绘就新篇

从一条产线到一座地标,从小到大、从大到强到迈向世界一流,京东方与新站高新区用15年的时间,共同书写了政企“双向奔赴”的传奇。今年以来,围绕显示产业的创新应用和转型升级,新站高新区先后引进了京东方钙钛矿、京东方艺云、京东方传感(睿视)、京东方创新中心四个项目,用场景的创新应用开启显示产业发展的新未来。

下一步,新站高新区将继续围绕柔性调光领域未来发展需求和趋势,建设一批创新平台、培育一批企业主体、引育一批创新人才,持续强链、延链、补链,助力企业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链核心竞争力,为奋力争创国家高新区凝聚新动能。

来源:合肥新站区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7-23 23:42:56 | 显示全部楼层
★科创板5周年!全方位排行来了★


2019年7月22日,科创板正式开市,如今,科创板开市已满5周年。

作为A股注册制改革的“试验田”,科创板承载着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在当前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背景下,科创板通过一系列制度创新,强化资本市场对“硬科技”的支持力度,持续打造培育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

今年4月,为落实“新国九条”关于严把发行上市准入关、完善科创板科创属性评价标准等要求,证监会发布了新版《科创属性评价指引(试行)》,提高了科创板上市门槛。

今年6月,证监会发布《关于深化科创板改革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八条措施》(以下简称“科创板八条”),这标志着科创板改革再出发,将为资本市场服务新质生产力打开新空间。

面对新的改革发展机遇,回望科创板服务科技创新5年来的“成绩单”,这片“试验田”逐渐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及未来产业的聚集地,与新质生产力的重点发展领域高度契合。

据统计显示,截至2024年7月22日,科创板5年来共有573家上市公司,募集资金总额9107.89亿元,总市值(不可回测)超5万亿元。

1、保荐机构项目量排行榜

据统计,共有55家券商投行担任了科创板573家上市公司的IPO保荐机构。项目量排名情况如下:

排在第一的是,中信证券,有79个项目;

排在第二的是,海通证券,有56个项目;

排在第三的是,中信建投证券,有55个项目。



2、审计机构项目量排行榜

共有30家会计师事务所担任了科创板573家上市公司的IPO审计机构,项目量排名情况如下:

排在第一的是,天健,有107个项目;

排在第二的是,立信,有86个项目;

排在第三的是,容诚,有65个项目。



3、律师事务所项目量排行榜

共有67家律师事务所为573家科创板上市公司提供了IPO法律服务,项目量排名情况如下:

排在第一的是,锦天城,有59个项目;

排在第二的是,中伦,有56个项目;

排在第三的是,德恒,有43个项目。



4、注册地项目量排行榜

从573家科创板上市公司的注册地分布来看,除百济神州-U、华虹公司、华润微、诺诚健华-U、格科微、中芯国际、九号公司-WD这7家公司的注册地址在境外以外,其余566家公司的注册地址分布在23个省(直辖市/自治区)。

上市公司数量排名前三的注册地分别是:

排在第一的是,江苏省,有109个项目;

排在第二的是,广东省,有89个项目;

排在第三的是,上海,有88个项目。



5、战略新兴产业情况

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行业聚集效应进一步明显,科创板对龙头企业的吸引力不断提高。

从573家科创板上市公司所处的行业看来,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237家,生物产业109家,合计占比60.38%;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和节能环保产业,各有94家、69家和29家。



6、募资总额9107.89亿元

截至7月22日,573家科创板上市公司募集资金总额9107.89亿元,最大值为中芯国际532.30亿元,最小值为上纬新材1.08亿元。除中芯国际外,百济神州、华虹公司、芯联集成-U、联影医疗、海光信息以及中国通号的首发融资额也超百亿元。



7、总市值(不可回测)5.53万亿元

截至7月22日,573家科创板上市公司最新市值(不可回测)合计5.53万亿元,其中,超过千亿市值的有中芯国际、海光信息、百济神州-U、寒武纪-U,超过百亿市值的公司共有138家。



8、研发支出合计超1500亿元

科创板硬科技特点,还体现在高研发支出上。2023年年报显示,573家科创板上市公司研发支出合计1561.28亿元。

研发支出合计排行榜中,百济神州-U以128.13亿元领先科创板;其研发支出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为73.54%。

此外,晶科能源、天合光能、中芯国际、海光信息、传音控股、时代电气、中国通号的研发支出均超过20亿元。



9、总结

证监会 主 席 吴清表示,推出“科创板八条”,进一步突出科创板“硬科技”特色,健全发行承销、并购重组、股权激励、交易等制度机制,更好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

面对内外形势的不断变化,中国的产业变革必须加快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无论是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还是加快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都离不开资本市场更加顺应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规律,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工具、产品和服务。

这给科创板提出了新的课题,作为新生事物,科创板的发展也还存在“成长中的烦恼”。比如,支持“硬科技”企业发展还不够精准有效、力度也有待加强;新股发行定价、再融资、并购重组、股权激励等基础制度的包容性、适应性还不足等。

市场各方期待,深化科创板改革,能够进一步激活资本市场能量,更好服务于新质生产力发展,让更多金融资源有效助力中国科技创新乘风破浪。

来源:发现投资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7-25 23:27:49 | 显示全部楼层
◆全球总部,落子合肥◆


近日,智能教育软件开发领域全国头部企业,九学王教育科技与肥西县正式签署投资合作协议,投资建设九学王教育科技全球总部项目。

公开资料显示,九学王教育科技集团于2014年在深圳成立,深耕教育领域十年,拥有专利16项、软件著作权54项、作品登记权10万余项,是教育领域数智化技术应用解决方案领跑者,在智能教育软硬件和系统解决方案细分市场位居全国第一。

九学王依托全面的产品解决方案,着力打造软件定制及整机定制业务,累计服务阿里巴巴、小度、360、京东方BOE、腾讯、科大讯飞、高途等1000余家品牌客户,2023年授权设备997万台,服务2000万学生用户,撬动百亿产值。并与人民教育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等22家出版集团开展教材、教辅数字出版业务。

据悉,九学王教育科技全球总部项目选址桃花科创谷C2栋。此次,在肥西建设的全球总部项目,控股北京、深圳、武汉等子公司,并成立首个海外业务子公司,依托一带一路,大力发展海外教育产品业务,承接东南亚地区智能教育产品解决方案业务。



项目落地后,将持续开展智能教育硬件解决方案(软件定制及整机定制)、数字出版、教育内容资源开发出版授权、智慧教育云平台开发运营等业务,构建智慧教育新生态。

项目达产后,年营收约5亿元,年税收约4400万元,以肥西全球总部作为上市主体,计划2027年上市。未来聚焦智慧教育领域,促进传统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推动教育行业优质化、均衡化、智能化、个性化发展。

来源:肥西发布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1-14 19:29 , Processed in 0.056983 second(s), 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