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5-2-2 15:50:10
|
显示全部楼层
打造千亿元大桃花 迈进国家级开发区
2015-02-02 来源: 合肥日报http://www.ah.xinhuanet.com/2015-02/02/c_1114221391.htm
内容摘要
1991年,作为肥西经济发展的主阵地,桃花工业园迈开了创业发展的第一步。多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肥西县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为主线,以整合工业平台为抓手,全力推动园区建设,谱写了县域经济发展的壮丽篇章。2014年,桃花工业园实现规上工业产值402.85亿元,其中工业增加值84.6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0.81亿元,同比增长28.9%;工业投资126.18亿元,同比增长57.3%;招商到位资金124.67亿元,同比增长27.1%;实现税收26.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75亿元。根据省经济研究院发布的《安徽省开发区竞争力评价报告(2014)》,桃花工业园在全省175个省级以上开发区(含17个国家级开发区)中综合竞争力跻身第4位。
选商引资着力集聚优势产业
桃花工业园的快速发展,在于大项目的不断落户,一个个项目形成一股股加速的超强动力。园区坚持“发展为上、招商为先、项目为要、效益为本”的工作理念,瞄准央企、国企、大型民企,围绕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全力推进精准招商、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掀起新一轮招商引资热潮。
工业园的招商小分队,从合肥出发,逐个拜访北京、济南、常州、嘉兴、上海、广州、深圳、厦门等地企业,南北辗转,行程数千公里。利用行业协会、区域商会等组织,编织招商网络,以此获取更多的招商信息。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不断创新招商理念,突出招商重点,发挥集聚效应,提升服务水平,在激烈的招商竞争中逐渐掌握主动权。
围绕园区主导产业,建立对拟入园企业项目评价标准,通过产值、税收、行业地位、研发能力、管理运营、上市计划等18项指标的考察,从源头上把住项目入口关。同时,围绕发展工业设计、电子商务、文化创意、金融保险等高端服务业,在金寨南路沿线实施“退二进三”,促进产城融合。
依托龙头企业上下游供应商及配套企业开展招商,实现了由单个项目招商向产业链招商、从零星分散项目招商向产业集群招商的转变。针对世界和中国500强、央企、知名民企开展“点对点”精准招商,深圳华南城、广东东凌集团、TCL等国内外大公司相继入驻。
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如今,桃花工业园这方创业热土、投资福地,引得各路客商纷至沓来,集聚效应日益突出。目前园区已经形成以江淮汽车为龙头的汽车产业、以华南城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以TCL为龙头的家电产业、以亿帆药业为龙头的生物医药产业,产业核心竞争力逐步提升。
2012年以来,园区共签约74个亿元以上项目,协议总投资388亿元,10亿元以上项目9个、5亿~10亿元项目10个,高新技术企业26家、上市公司6家、外资企业3家、中国民营企业500强5家。其中,2014年共签约项目18个,协议总投资98.71亿元,10亿元以上项目4个。
创新驱动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创新转型,是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乃至抢占新一轮产业革命制高点的必由之路。桃花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工作机制,积极引领企业加强科技创新,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努力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依托国家级“两化融合”示范区、省级科技孵化器,建立“孵化—加速”发展模式,形成接力式项目培育链条。强化科技服务,助推企业管理升级,鼓励企业通过上市、兼并、重组、置换等方式,快速壮大为龙头骨干企业。2014年,园区加大企业上市培育力度,亿帆医药、恒瑞新能源等5家企业相继上市。
大力实施科技创新战略,2014年申报各类科技项目28项,省市级工程技术中心5个,通过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10家,入选省企业技术中心3家,获评市知识产权示范企业4家、“两化融合”示范企业6家,申请专利1230件。
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优化创新发展环境,提高自主创新能力。2014年,安利股份登顶中国轻工业塑料行业(人造革合成革)十强榜单第一位,科佳公司获得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安徽赛区亚军,状元郎公司的电子“书包”入围省信息消费创新产品,友高公司设计并建设的世界首创项目——物联网标识行业“一馆(物联网标识行业博物馆)三中心(物联网标识行业应用实验中心、会议中心及后道包装自动化应用中心)”开馆。
园区通过对合芜蚌自主创新、承接产业转移、皖江经济带建设等系列政策的宣传解读,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和技术攻关力度,推动技术改造,在产业链的高端环节推进技术突破,近3年共帮助企业申报技改资金补贴近5000万元。与中国高新投资集团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向园区2个科技型企业投资1.8亿元。
科技创新的巨大成果快速释放,为桃花工业园的绽放投入了超强催化剂。目前,园区内已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47家,各类企业研发机构41家,其中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2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2013年,园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323.3亿元)占园区规上工业总产值的85.7%。
拓展平台提升承载支撑能力
对于一个处在快速发展中的开发区而言,土地空间是最宝贵的资源。2013年10月,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桃花工业园扩区11平方公里,规划面积由8.1平方公里扩大至19.1平方公里,为华南城、TCL等项目的落地提供了入驻空间。
为推动园区快速发展,肥西先后将新型工业示范园及上派镇工业聚集区整体划转至桃花工业园管理,面积增加30多平方公里。之后,又成立桃花工业园新港南区建设指挥部,加快推进其中的江汽二期、联东U谷等大项目。“大桃花工业园板块”内工业平台面积急剧扩大,形成功能强大的园区航母编队。
“经过本次扩区整合,桃花工业园的面积扩大很多,为园区未来五至十年的发展提供了空间。”桃花工业园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扩区后将做大做强传统支柱产业,着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将几个片区打造成精品园区。
整合后,桃花工业园加强统一管理,等高对接中心城区标准,实行“四规合一”,即签约项目开工计划、土地征迁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和用地审批计划相统一,努力形成空间布局合理、功能配置高效、产城一体发展的新格局。同时,加快步伐提升各片区的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现已建成交付桃花社区公租房,开工华南城公交枢纽站、新型家园小学和幼儿园、新港南区公租房(肥西首个住宅产业化公租房)等配套项目。
此外,桃花工业园还着力打造融资平台,依托桃花工业园经济发展公司(全省工业园区中唯一与地级市同等级的县级融资平台),分别在2012年3月和2014年3月成功发行两期企业债券共16亿元,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持。
搭建创新平台,与中科大、长安大学等高校合作,推动校企“联姻”,促进产学研结合和科技成果转化,开始启动肥西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依托园区科技创业孵化中心,累计对81家科技型小微企业进行扶持,主攻电子信息、新能源、生物医药等领域,目前状元郎电子科技公司等46家企业孵化成熟,实现了扩大生产。
强化服务实现节约集约发展
园区注重在项目推进机制上寻求创新,提升软实力。按照肥西“六个一批”(洽谈、签约、拟建、开工、投产、达产)项目推进相关要求,在项目入园最重要的4个阶段,安排园区招商、企业服务、建发和经贸等部门分头对接,提供“一条龙”服务,同时通过定期调度、现场办公等形式,着力解决项目推进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在园区内部加快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参照企业化管理模式,打破人员身份界限和论资排辈现象,建立人事改革、全员聘用制度,择优使用,动态管理,能上能下,能进能出,极大地激发了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同时,园区持续增强软实力,相继完善了“项目评价指标体系、项目考察与报告流程、项目并联审批、重点项目定点联系与调度、低效项目约谈”等服务机制,在园区范围内办事“一张报表跑全楼”,既节约了时间,又提高了效率。
为提升项目的产出效益,桃花工业园将土地使用规范前置到招商环节,建立了有效的约束机制和有序的退出机制,以优势项目为载体,盘活低效、闲置土地资源,腾出空间发展更高层次产业。2013年,通过签订补充合同、自请收回土地、追究法律责任等方式,清理项目12个、收回土地855亩。2014年,摸排需要收储搬迁企业27家,面积1263.29亩;调查低效用地企业188家,面积7671.76亩;开展清理62家,涉及土地3025.87亩。
2008年,园区开始建设合肥市第一个标准化厂房项目——工投立恒工业广场,占地224亩、建筑面积30.7万平方米、容积率2.06,2013年入驻的95家企业,亩均投资580万元,亩均产值650万元,亩均税收47万元。2013年12月份开工标准化厂房二期工程,占地254亩,建筑面积约30万平方米,目前主体已完工近20万平方米,多家企业纷纷签约。
此外,桃花工业园坚持可持续发展,把保护生态环境、发展低碳环保经济作为生命线,严格项目环保准入标准,建立双向约束机制。加强重大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落实建设项目污染防治“三同时”制度,建设完善污水、垃圾集中处理设施,在企业全部实现“雨污分流”。强化节能评估,加大能源消费总量和能耗的“双控”管理力度。(文/朱镇 图/黄林)
春潮奔涌破浪行,桃花绽放硕果丰。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一个功能完善、特色鲜明、产业集聚、运行高效的开发园区已然呈现在合肥西南,于春的枝头绽放醉人的芬芳,向着“千亿元国家级开发区”阔步迈进。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