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tn137

[原创] 老城区系列:香街是否能香[付白石道人与合肥]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4 16:17:5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次是宋光宗绍熙二年(一一九一)秋,三十五岁时。逗留的原因与他在合肥的恋情大有关系。青年时代的姜白石曾从湖北寄居处沿江东下,在江淮间游历。他《白石道人歌曲集》中所载的编年最早的一首词是《扬州慢》,即是丙申至日(公元一一七六年冬至)路过扬州时作,此时白石二十二岁。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4 16:18:57 | 显示全部楼层
如前所述,合肥位于巢湖之滨,下连东吴,上接荆楚。宋时属扬州西路,距扬州不过两百多里。况且合肥为一大郡,人文荟萃,也是江淮一带游历者必到之处。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4 16:20:06 | 显示全部楼层
姜白石在合肥歌楼云集的赤阑桥边,结识了两个身为歌妓的姐妹燕燕和莺莺。燕燕居长,善谈琵琶,莺莺为幼,善弹筝弦。白石把他俩戏称为“二乔”。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4 16:25:16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一首惜别词《解连环》中写道:“玉鞭重倚,却沉吟未上,又萦相思。为大乔能重拨春风,小乔妙移筝,雁啼秋水。”为与燕燕莺莺朝夕相处,白石就赁屋居住在赤阑桥西的小巷内。他写了一首《淡黄柳》词,描绘他居处周围的情形: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4 16:26:12 | 显示全部楼层
空城晓角,吹入垂杨陌。马上单衣寒恻恻,看尽鹅黄嫩绿,都是江南旧相识。正岑寂,明朝又寒食。强携酒,小桥宅。怕梨花落尽成秋色,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4 16:27:35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少学者因失于实地考察,根据词序,皆以为赤兰桥在今合肥城南,实际上却在城中部偏东,即今日桐城路穿越包河上的一座桥。如前所述,宋城是截唐城一半,向北延至南淝河,这样原在城中部金斗城上的赤兰桥就变成城南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4 16:28:33 | 显示全部楼层
明清以后城区扩大,赤兰桥一带又变成偏东的市中心地区。至于词中抒写的早春季节乍暖还寒,寒食客愁皆词客抒情惯伎。唯携酒小乔之宅,燕燕飞来,问春何在,似是以物喻人,暗指与燕燕莺莺的情事。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4 16:29:37 | 显示全部楼层
姜白石三十二岁时,又一次路过合肥,但这次却只能遥望,不能停住。因为上一年冬(淳熙十三年)萧德藻罢官由湖北回故乡,带白石一道去湖州与其侄女完婚。岁暮从武昌沿水路东下,第二年正月初二达金陵。遥望淮南群峰,他又想起了与燕燕莺莺的朝夕相处以及离别时的难舍难分,以至于形诸于梦寐。醒过,写下了著名的《踏莎行》一词。其序于词如下: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4 16:30:40 | 显示全部楼层
自沔东来,丁末元日至金陵,江上感梦作。
燕燕轻盈,莺莺娇软,分明又向华胥见。夜长争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别后书辞,别时针线,离魂暗逐郎行远。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4 16:31:53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时,他还写了一首《杏花天影》词。他以“桃叶渡”、“莺莺浦”、“燕啼莺舞”来抒发昔日的相聚之乐和今日的相思之苦,可见恋情之深之重。更何况,这种恋情形于梦寐,见诸词章,就在他与萧氏新婚的前夕,这更让人感慨万千,产生更多遥想和推测了。白石第二次寓居合肥是在宋光宗绍熙二年(一一九一)秋,词人终于又回到了思念已久的“二乔”身边,心情十分欢畅,词集中对此有明确的记载。《摸鱼儿》序云:“辛亥秋期,予居合肥。小雨初霁,偃卧窗下,心事悠然。起与赵君酋露坐月饮,戏饮此曲。盖欲一洗钿合金钗之尘。”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4 16: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词中写到:
向秋来、渐疏班扇,雨声时过金井。堂虚已放新凉入,湘竹最宜敧枕。闲记省。又还是、斜河旧约今再整。天风夜冷。自织锦人归,乘槎客去,此意有谁领。
空赢得,今古三星炯炯。银波相望千顷。柳州老矣犹儿戏,瓜果为伊三请。云路回。漫说道、年年野鹊曾并影。无人与问。但浊酒相呼,疏帘自卷,微月照清饮。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4 16:34:57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心情欢畅与悠然,不觉流露于词作之中。
这次欢聚不久,词人又离开二姬而乘舟东下。其原因,一是受苏州范成大之邀,前去石湖相聚;二是年关将至,要赶去湖州与家人团聚。词人和二姬都感到再也无缘相会了,所以这次离别被感伤情。白石有《解连环》词,记相别场面如下:
玉鞭重倚,却沉吟未至,又萦离思。为大乔能拨春风,小乔妙移筝,雁啼秋水。柳怯云松,更何必十分梳洗。道郎携羽扇,那日隔廉,半面曾记?西窗夜凉雨霁。叹幽欢未足,何事轻弃?问后缘空约蔷薇,算如此溪山,甚时重至?水驿灯昏,又见在,曲屏近底。念唯有夜来皓月,照伊自睡。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4 16:36:30 | 显示全部楼层
词中不但感叹幽欢未足,后会有期,甚至回忆起他们初次相识的情形,带有一种总结的性质了。
白石在石湖,与范成大盘横一月有余,写下《暗香》、《疏影》等著名的词章。现代词学名家夏承焘先生依据词中“叹寄与路遥”、“红萼无言耿相忆”、“早与安排金屋”等语,认为这与合肥情事有关,仍是对燕燕莺莺的怀念。此虽系推测,但姜白石一直在范家住到岁末,别人要过年了,他才匆匆在除夕之夜乘船由石湖赶往湖州,这却是事实,姜诗《除夕自石湖至苕溪》二首即是物证。姜白石对家庭、妻子眷恋不深,这点是可以指实的。这年白石三十七岁。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4 16:37:46 | 显示全部楼层
自此以后,姜夔再未与二姬相会。但此合肥之恋,给词人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孽缘。宋宁宗庆元二年(一一九六)冬,词人在无锡,又打算再去合肥,可是因事未果,又形之于梦寐,醒后作《江梅引》以寄相思。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4 16: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词云:
人间别离易多时,见梅枝,勿相思,几度小窗,幽梦手同携。今夜梦中无觅处,漫徘徊,寒侵被,尚未知。
湿红恨墨浅封题,宝筝空,无雁飞。俊游巷陌,算空有,古木斜晖。旧约扁舟,心事已成非。歌罢淮南春草赋,又萋萋。漂零客,泪沾衣。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2-2 01:18 , Processed in 0.043337 second(s), 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