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4-12-1 22:27:3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城区人口的统计还是以建成区的非农概念人口(以前是以非农户口区分,现在以更为精准的非以农业生产为生的人口统计)。所谓的其他地区应该是未与建成区连接的镇区人口。
以上海为例,我觉得城区人口应该是中心城(外环线合围区域)及连接的宝山,闵行等周边已经城市化的区域加上几个郊区(也是市辖区概念),如嘉定区的城区范围,而其他地区可能就是指嘉定区安亭镇的镇区部分。这样计算出上海的城区人口。(远郊金山区也应该合并计算,尚未变区的崇明县是否算,我不知道,按标准的解释应该不算,不知道有没有针对直辖市及副省级的额外说明)
所有市辖区就应该计算上,至于存有争议的南京的溧水,高淳等地为何能县改区,这是县改区合理性问题,应该另行讨论。(看各城市辐射,直白点就是吞并能力了)
如果只是简单的以区的人口来统计,我觉得不够精准;简单的说,如果某市为了增加人口合并临县(不可能无限合并),但是该县以农业生产人口居多,那么对城区人口提高帮助不大,而降低了整个城市在单位面积上的城市化率,所以在合并县上会认真考虑,减少了无序的合并;城市的规模会更为精准。
------------------------------------------------------------------
如果按照市辖区人口计算,那么中国第一大城市肯定是重庆。这个结论无论如何不能反映实际情况,如果以城区以非农业人口(现在没有非农户口了)来计算,那么重庆在1000万左右,或许不到,比较符合实际情况。
--------------------------------------------------------------------
统计中或许可以两种口径,一,以非农业生产人口来统计,不管他常住于何处(或许在工厂工作却生活在非城市化区域,无法享受城市化的生活);二,以生活在城市化的建成区或镇区来统计,不管他何种职业,因为现在已经淡化产业分类,只要在业余时间享受城市化的生活就是城区人口;我个人倾向于后者。城市化与非城市化的区分以国家标准为准(划分合理性又是另外一回事)。所有统计口径一致。
--------------------------------------------------------------------------
如果是按市区常住人口计算的,那么无论哪个县级市有多少常住人口都算城市规模人口的话,那么那些中部人口大县只要争取到县级市就是一个100万以上的准大城市了,中国的城市化也太简单了,只需要县改市(区),就可以大规模的城市化;显然这不会是国家的初衷,应该只会统计城市化后的人口,如此会客观的反映实际情况,可以相对比较准确到各个城市的真实状态。
再拿苏州举例,如按新标准计划,或许在500万左右,可能会差点(觉得的不会差很多,无法断言),但是这个统计是符合人们印象的;苏州既不是一个普通的地级市(强于很多内陆省会),也不是一个按GDP能排到第四或第五的超级城市(在中国范畴),而是一个特大城市,按人口规模排名在中国可以在第八到第十二(举例推测,不作讨论)的城市;为今后制定交通,教育,医疗等规划提供参考。
当然,就算是已经城市化的人口质量还是存在高低之分,新标准计算未必能完全避免一些统计上的不客观,但是无论如何要比旧的标准客观的多。
-------------------------------------------------------
谈到重庆我觉得应该把那些远离都市区的区全部改为独立的县级市或地级市;重庆大市就像大阪府,大阪府下面包括大阪市和一些城市,其中也有一个不小的政令指定市--堺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