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4-1-25 23:01: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包河风云 于 2014-1-25 23:19 编辑
回复 包河风云
什么政策?皖江第一桥?京福高铁?宁安城际?(鬼话中的)机场从4D降格4C?哪个交 ...
阿端 发表于 2014-1-25 20:47
上世纪90年代初,安徽是第一个呼应浦东开发的省份,当时提出了“抓住机遇、开发皖江、强化自身、呼应浦东”的重大决策,而芜湖被当作“皖江开发龙头”被重点扶植,当年的芜湖的经济总量仅排在安徽第九(可参加安徽统计年鉴),很多重要企业效益不佳甚至濒临破产。而2010年芜湖经济总量已经跃居安徽第二。期间发生了如下事件:
一,第一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落户芜湖,90年率先在安徽搞起工业小区,93年4月安徽省里为芜湖向国家发改委争取了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的政策。这个功劳主要应该记在金庭柏的高瞻远瞩上,当然后来芜湖争取国家级的过程中省里也全力配合。
二,1997年3月安徽汽车零部件工业公司成立,即奇瑞诞生日。“呼应皖江,开发皖江”的重点建设项目,安徽九五时期一号工程,省市共建,其中安徽省出资占54.26%股份,芜湖以土地和现金出资占45.74%股份。可是说是安徽省府一手策划,当年厂子建起来后没有准生证,安徽省政府当时通过国家发改委和上海市政府,上汽碍于政府面子接受了安徽省赠予的奇瑞20%的股权,但提出“不参与经营不承担风险不分享利润”的三不原则,安徽汽车零部件工业公司终于以上汽奇瑞的名义准许销售。
————要知道当时省企中有江淮,市企有安庆安达尔,都是配套完整的的建成企业,为了安徽提出的”皖江开发,呼应浦东“,九五一号工程专门在芜湖新建,投资20亿(这个数字在当年非常惊人)
三,安徽省让省属宁国水泥厂(80年代三菱重工负责扩建后为当时华东地区最大的水泥厂,也是当时中国最先进的水泥厂之一),收购濒临倒闭的能年产只有70万吨的芜湖白马山水泥厂(其时只有一条老式生产线在产,另一条废弃),将总部前往芜湖,成了海螺集团,并于同年在香港上市。
四,1997年芜湖长江大桥获批开工。————————这个我后面单独讲。。
五,1998年美的集团落户芜湖。因为合肥的家电基础和配套设施比较好,原本计划在合肥设厂,但是省里给介绍到了美的落户”皖江开发”政策的龙头——芜湖(这个是后来在安徽省宣传部任职的前合肥经开区的某负责人说的)
六,2002年安徽率先支持国家级芜湖成立出口加工区,不过经营多年成绩惨淡,位于国家级出口加工区业绩的末流,一度盛传有摘牌危险,也因此影响了合肥出口加工区的申报。
可见安徽省近20年来对芜湖的扶持力度,是一般的中西部非省会城市所不能比的。芜湖的三大核心产业汽车.建材.家电,当年都有省里全力扶持的影子。芜湖也借此发展壮大产业集群,经济得以快速发展
最近几年的例子:
一,2010年皖江转移示范区获批,安徽省在芜湖马鞍山之间的长江北岸的沈巷镇区域成立厅级安徽省江北承接转移示范区,享有安徽最好的政策和税收优惠,每年专门给予10个亿财政拨款。后因为省府高层变动(三运掉往甘肃),两年后示范区纳入芜湖市直接管辖,但政策和拨款得以延续。
二,2010年安徽省推出“双核“发展政策,其时芜湖的经济体量不到合肥的一半。
三,2011年合芜马分巢,芜湖得到巢湖市经济最好的无为县(合肥市一直很想得到,因为有长江岸线)),安徽省府为了扶持芜湖,甚至专门讨论把潜力巨大的本给属于马鞍山的和县第二大镇沈巷镇(示范区)划给了芜湖。
四,2011年安徽省推出“合芜蚌自主创新试验区”政策“
五,安徽省给合肥和芜湖上报了国家级动漫基地,而其时合肥的动漫企业占到全省的90%
安徽省对芜湖的扶持,其实从干部任职上就可以看出。90年代以来,来芜湖的市委书记和市长都是安徽省委重点人才重点培养对象,多在省市重要部门任职,对比一下安庆,余魏之前,去那里基本都是一些能力和资历非常一般的人,甚至”大队书记“”妇联主席“都有,和对芜湖的重视程度有云泥之别。而且在芜湖任市委书记,在任多会担任安徽省委常委,可谓仕途坦荡,这个政策安徽其他地级市领导无法享有。而以前芜湖的工业优势并没有现在那么大,从安徽第九到安徽第二是个漫长过程,可见安徽省府长期以来对芜湖的重视和扶持。这个位子政界很多人眼红,现任的高登榜因为有足够的后台才得以夺此位置
最后说一下一些芜湖网友提到的芜湖长江大桥的建设问题。了解内情的人知道这其实真不怨安徽省政府,省府从一开始就打算在芜湖建设全省第一座长江大桥,后来是因为在建桥方式上交通部和铁道部纠缠不清(两家那些年有矛盾)耽误了时间。这期间铜陵市委书记找到了枞阳籍的共和国元老黄镇(时任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中间插到抢先修了铜陵长江大桥(另一个原因是投资小,而且不存在两部扯皮问题)。这个事情的具体原委可以参见你们芜湖某网友转载的关于芜湖长江大桥的一篇长篇文章,资料非常详细。
至于京台高铁从铜陵过江,芜湖网友可以看一下地图,走铜陵市直线,走芜湖要绕路。纵使芜湖线经济和人口条件好点,在国家发改委眼里现在不可能为了这样一个普通的地级市而绕路,总是走铜陵线途径更多山区,但从国家战略角度多花一点钱没有什么关系,尽管如此,铜陵过江后,还是从南陵县拐了个小弯,算是照顾了芜湖的情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