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天晨

[鸠兹古韵] 芜湖老街巷(五):老街新貌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6-15 07:53: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15 08:00: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天晨 于 2013-6-15 20:28 编辑

朱家塘



朱家塘,清咸丰年间,此地多塘,因建朱祖祠堂而得名。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15 08:06: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朱家塘小学(来凤小学),后来更为老年大学。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15 08:20:16 | 显示全部楼层
民生路



民生路,上二街-镜湖路,1942年后,因该处开办“民生”冰棒厂而得名。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15 08:22:16 | 显示全部楼层



民生路支路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15 10:46: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天晨 于 2013-6-15 13:03 编辑

花津北路(花津路)



花津北路(花津路),沿河路花津桥北端-二街(市司法局),花津路因花津桥而得名。原名花津路,1875年建路,民国时曾用名石桥港,1956年更名为花津路。2000年11月更名为花津北路。 花津路因花津桥而得名。早先芜湖古城周边分布着众多的湖泊,西面的西湖池、蒲草塘、镜湖的蓄水和城北的九莲塘蓄水在今天中二街与花津路交叉处汇合,向南径直注入青弋江,久而久之自然形成一道深深的排水沟。百姓为出行方便,在排水沟上搭起一块块青石板制成的小桥,石桥港由此得名。花津桥则是这众多石桥中的一座。清乾隆年间,石桥港渐渐淤塞,至道光时已无法行舟……

    春波叠叠拍城隈,廿亩平湖一鉴开。
    试问花津桥下水,几时曾载酒船来。
                     黄钺·《于湖竹枝词》二十五

    花津路南起沿河路,北至二街,因花津桥而得名,又名石桥港,长约三百多米、宽近三十米。据《芜湖地名录》记载,“1875年建路,1956年更为现名。”2000年11月更名为花津北路,但老百姓仍称之为花津路。黄钺的《于湖竹枝词》第二十五首写道:“春波叠叠拍城隈,廿亩平湖一鉴开。试问花津桥下水,几时曾载酒船来。”并在诗后自注道:“西湖池在城北,广二十亩。花津桥通河达江,今并淤废。”据《芜湖县志》记载:“花津桥在西门外,跨二街官沟,西湖池水由此至石桥港入河。”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15 11:06:15 | 显示全部楼层




花津桥旧貌

    在芜湖古城的周边曾经分布着众多的湖泊,其西面的西湖池、蒲草塘、镜湖的蓄水和城北的九莲塘蓄水在今天中二街与花津路交叉处汇合,再由此向南径直注入青弋江。由此形成了一道颇深的排水沟,在每年的汛期,由西湖池、蒲草塘、镜湖、九连塘等处可乘船直通青弋江。排水沟两岸的百姓为了出行方便,在排水沟上搭起一座座青石板制成的小桥,石桥港由此得名,而花津桥则是这众多石桥中的一条。到清乾隆年间,石桥港开始逐渐淤塞,至道光年间已经无法行舟。民国元年,江苏会馆出资对石桥港进行全面疏通,石桥港排水沟得以恢复,然无论是深度还是宽度,都无法同以前相提并论了。1956年排水沟改造成地下涵管,石桥港变成了一条宽阔的柏油马路。排水沟上的石板桥也终于退出了历史的舞台。空留下一个花津桥的地名。1996年12月28日,在花津路与沿河路的交叉口建起了一座横跨青弋江的钢铁拱形步行桥,取名花津桥。2010年3月12日花津桥被整体拆除,原址上将建造一座全新的花津桥。



  横跨青弋江的花津步行桥,如今已被拆除。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15 11:28:56 | 显示全部楼层
广益学堂

    广益学堂有着悠久的历史。1897年芜湖教会圣公会会长,美籍瑞典人卢德义(1863年-1940年)来到中国传教,1898年冬来芜,翌年租赁曾家塘旁的一处房屋,开设广益学堂,仅设高小。1902年在石桥港的圣雅各教堂边兴建一座新的校舍,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位于二中初中部操场边的那幢老房子。1903年广益学堂正式迁入新址办学,学堂扩为中、小学两部分,更名为圣雅各中学。1909年将高中部迁往狮子山,初中部仍留石桥港老校区。1914年在狮子山增建高中部,1923年石桥港初中部改为初中(女子)分校,并设附属小学。1927年变校名为“广益中学”。1937年日军侵占芜湖,广益中学停办,师生辗转至泾县茂林办起“芜湖私立广益中学茂林分校”,与新四军军部为邻。1946年迁回芜湖,恢复广益中学,狮子山高中脱离另办圣雅各中学(今十一中)。广益中学建国后先后更名为芜湖市第十中学和芜湖市第二中学初中部。2010年3月,因重建花津桥,部分校舍被拆除,但值得庆幸的是位于校区中央的那座百年老校舍仍完好无损地保留下来。






  广益学堂旧址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15 11:37:44 | 显示全部楼层
圣雅各教堂

    哥特式建筑风格于11世纪下半叶起源于法国,13-15世纪流行于欧洲,巴黎圣母院是哥特式建筑的极至。芜湖花津路基督教圣雅各堂就是哥特式教堂。圣雅各堂是1883年美国传教士设计监造,占地总面积约1700平方米,建筑总面积约875平方米。教堂主楼顶着十字架,在地面的投影也是个“十”字形,门柱、墙柱也顶着大小不同的十字架,整个建筑也因此非常有层次感。塔楼上的大钟雄浑醒目,钟声沉闷清幽。钟楼在“文革”期间遭毁。墙角用大石条围砌,正厅按八百人落座布置,教堂的窗户全部采用五彩玻璃。1986年和2005年教堂曾两次大修,使得圣雅各教堂看上去格外的神圣和庄严。





  圣雅各教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15 11:45:06 | 显示全部楼层
芜湖商会旧址

    芜湖商界一直受封建势力压迫,加上洋货倾销,为了维护工商界的自身利益,光绪三十一年(1905),各帮商董筹组芜湖商务总会,1906年奉安徽省劝业道工商部批准成立,并颁给关防。商会会址就选在西门外花津桥路口,会厅是原广仁局房屋。广仁局是清光绪初年(1875年)成立起来的一个慈善机关,后因“经营不敷停办”,芜湖商务总会“以其地址适中”,就将会所定在这里,以后历经五十年时间都没有改变。解放以后,这里成为芜湖工商业联合会的办公处。



  芜湖商会旧址上建起的芜湖商会大厦

    芜湖商会首任总理是李仲洁,为李鸿章之侄,二品衔,曾任清驻英国领事。此人长期居住在芜湖,是宝善长钱庄、鼎玉当铺的老板,同时兼任招商局芜湖分局经理。是一位手眼通天式的人物。协理为汤善福。民国四年(1915),改称芜湖总商会,汤善福任总理。翌年,总理改称会长,汤善福任会长。1930年恢复旧称,改委员制,设主席、副主席各一人,委员若干。1945年改称芜湖县商会,1949年芜湖解放后,县商会由芜湖工商联接收。

    初期,入会者有十三帮所属商户,辖52个同业公会,10多个直属会员(如明远、益新、裕中、大昌等工厂)。1918年,商铺入会注册者达750余家。澛港、方村、清水河各镇均有分会。其后担任会长的还有吴兴周(1931-1932年)、崔亮功(1932-1937年)、李慧龙(1938-1945年)、李家衷(1946-1949年)。

    此外,为了维护和增进同业的公共利益,矫正行业营业上的弊害,芜湖县总商务又相继成立了不同的同业公会,至1942年已达52个,到1946年抗战胜利时,同业公会已达到空前的54个,这几乎涵盖了芜湖全部商业行当。

    芜湖商会历时43年,做了许多有益于地方的公益事业。如投资赞助建筑安徽铁路、修建利涉桥、创办万安救火会、重修十里长街、领导工商界参加抗日游行示威等。

    江苏会馆

    《县志》载:“江苏会馆在北廓铺花津桥西首,宣统三年由江苏旅芜士商捐赀价买民房改建,计平屋三十一间,馆内置有市房、义地各业。”1932年办东吴、江苏小学,后改名为青莲小学、六中心小学、花津桥小学。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江苏会馆房舍在旧城改造中被拆除。

    从排水沟上的青石板桥到钢铁拱形步行桥,如今的花津桥已是市声如潮,市招猎猎。那沟、那桥、那条路,经年往事,正慢慢地消融在时间的长河里;消逝在往来者一边怀念一边向前的步伐中。而今正在兴建的现代化高架桥,必将使这曾经的沟渠老街焕发新的魅力。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15 11:50: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天晨 于 2013-6-29 21:52 编辑

花津桥



花津桥,花津北路-上二街,1940年因桥得名。花津桥10号的张恒春故居,花津桥9号的李鸿章家族旧居相继难逃拆迁厄运。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15 12:01:28 | 显示全部楼层
杨家巷



杨家巷,九华中路-上二街,1821年,杨氏兄弟两人于此建宅,故名。说到杨家巷,芜湖人自然而然的就会想起小吃,这里有芜湖的小笼汤包、李记特色牛肉面、地道的芜湖四喜汤圆,还有大连的海鲜馄饨、正宗的兰州牛肉拉面和北方的米酵手工馒头……。而且这里要什么小吃就有什么小吃,店铺琳琅满目,有大有小,大到两百平方米的小笼汤包馆,小到只有两、三个平方米手推车锅贴摊,是应有尽有。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15 12:05:19 | 显示全部楼层
当然,在这些小吃中,人们最喜欢的是大连的海鲜馄饨,那白白的面皮,包上鱼肉制成的馅,放在汤锅里一煮,配上鱼骨做成的汤一泡,再放一些虾米和紫菜,洒上一些翠绿色的葱花,就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佳肴了。对面的土家酱香饼也不逊色,不一会土家酱香饼的摊子前就挤满了人,有许多人都在喊着:“给我来一袋!给我来一袋!”,转眼间,一大锅香喷喷的饼就已经被人“抢”的空空如也。上海生煎包子也很美味,包子的底面是焦黄焦黄的,上面油光光的,看上去晶莹剔透,非常可爱。当然,吃得时候可不能急着去咬,要不包子里的汤汁会喷的你满脸都是。对了,大家知道被誉为耿福兴第二的口福汤包吧,这个在芜湖很有名的小吃的发源地就在杨家巷。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15 13:09: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天晨 于 2013-6-16 23:10 编辑

国货路



国货路原名半边街,是一条历史悠久的老街。乾隆19年(1754年)以前就已存在。乾隆19年(1754年)、嘉庆12年(1807年)的《芜湖县志》、民国8年(1919年)《芜湖县志》均明确记载弼赋门外有半边街。只不过在民国县志中,半边街下加注了“马路”二字,显然这时半边街已经拓宽。如此算来,半边街已有近二百五十多年的历史了。
李鸿章的儿子李经方在芜湖开辟大马路(即今天的中山路)和二街之后,半边街就成了联系这两条道路的一条捷径。它将大马路、二街、陡门巷、徽州码头和利涉桥连成一体。这条街道最初为碎石子路,仅在街道的一侧筑有几幢两层砖木楼房,另一侧则空荡荡的,可以一眼望见镜湖,再加上街道只有176米长,6.5米宽,因此老百姓就形象地称之为半边街。半边街大体呈“L”型走向,到了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半边街的表面上加封了一层柏油层,从而成为芜湖的第一条柏油街道,可一百多米的距离实在太短了,这条街道也因此被外国人讥笑为“世界上最短的柏油马路”。由于柏油质量不够标准,使用不久即出现损坏,不得已只得重新恢复原先的碎石子路面。抗战胜利后,沿街商家出资仿照长街的样式,在路面上铺设了赭色花岗岩。直到三十多年后的1964年,国货路才再次改造为柏油路。
1931年初,为抵制日货,抗议日本军国主义对东三省的挑衅,芜湖商界先后成立了“中华国货维持会芜湖分会”和“芜湖抗日救国会”,积极响应设在上海的中华国货维持会号召,提倡销售各民族资本企业所生产的各种国产品,替代进口产品;征集各种产品送各地展览陈列;倡导发展实业,研究改良国货产品;组织各种规模的国货宣讲会,在平民中产生良好效应。为加强国货销售,协助一批会员主持的组织以及相关联的国货店号在半边街开张。“9·18”事变后,国人抗日情绪高涨。10月,芜湖市的工人、学生、商人和市民万人再次召开抗日救国大会,呼吁抵制日货提倡国货。当时由学生和市民组成的日货调查组办公地点也设于半边街,正是在这样的历史大背景之下,至该年底半边街最终更名为国货路。与此同时,福州、长沙、天津、北京、南京、苏州、嘉兴、镇江、烟台、汉口、济南、宁波等地都纷纷诞生了各自的国货路。
抗日战争中,国货路在1937年12月5日至10日的六天时间内,遭到日军战机的疯狂轰炸,化作一片废墟,沿街店铺、民房几乎全部化为灰烬,无情的烈火燃烧了20余天。建国后,国货路终于获得了新生,一大批新式建筑先后落户国货路的两侧。1999年,中山路改造成步行街,国货路东西走向的那部分被改造成步行街的一部分。而南北走向部分的旧建筑也陆续被拆除,建起了气派的现代化建筑。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15 13:15:45 | 显示全部楼层
和平大戏院

和平大戏院位于国货路由东西走向转向南北走向的转弯处,它的门牌号码是国货路20号。如今三十岁以上的芜湖人大概没有谁会忘记它的。最初,这里建有一座广寒宫,大致的位置在原和平大戏院里的舞台附近,1939年广寒宫被改建成芜湖大娱乐戏院,后又因此处以演京剧为主,遂又更名芜湖大戏院。解放后,1952年公私合营,1953年收归国营,时值国际和平运动兴起,就定名为“芜湖市和平大戏院”。戏院拥有1618个座位,是当时芜湖拥有座位数最多的一家戏院。建国后,特别是“文革”时期,芜湖市的许多大型文娱表演和群众集会均选择在这里举行。当年想得到一张和平大戏院的入场票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文革”期间和平大戏院改名为东方红影剧院,“文革”结束后于1978年又恢复了和平大戏院原名。2001年和平大戏院被整体拆除,后来在其原址上兴建一座大型商城———和平名品街。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1-16 21:37 , Processed in 0.050755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