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江淮之声

安徽的兵马俑,战国武王墩墓发现,目前规模最大,结构最复杂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4-5-21 19:26:01 | 显示全部楼层
钱三雄调研武王墩墓考古发掘和保护工作
中安在线   2024-05-20 02:54:22   来源:安徽日报    作者:柏松   编辑:陈邦银
  5月19日,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钱三雄赴淮南市调研武王墩墓考古发掘和保护工作,并主持召开专题会议,高质量做好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让武王墩墓的丰厚遗存和灿烂文明在新时代大放光彩。

  调研指出,做好武王墩墓考古发掘和保护工作,意义重大,责任重大。要坚持高水平发掘,在精密发掘、精细管理、精心阐释上下功夫,着力打造安徽考古工作的时代标识。坚持高层次开发,放开眼量做好布局谋划、线路规划、业态策划的大文章,推动“文化+旅游+艺术”三位一体发展,着力打造文旅融合发展的示范工程。坚持高能级宣传,多角度、立体式呈现文物精品、讲好文化故事,着力打造让人一见倾心的口碑作品。坚持高标准要求,注重培养多层次文物人才,组建高水平企划、讲解、管理、运营团队,着力打造适应发展需求的人才队伍。(记者 柏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5-22 12:30:45 | 显示全部楼层
淮南武王墩墓考古发掘获新进展
ah.anhuinews.com 2024-05-22 04:54
近日,《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多家中央主要媒体在显要位置和重要时段,推出重点报道,聚焦淮南武王墩墓考古发掘新进展。
5月21日,《人民日报》第6版刊发《武王墩墓考古发掘获新进展 多重证据指向墓主可能是楚考烈王》,文章指出,武王墩一号墓为战国晚期楚国的高等级大型墓葬,是目前国内首次见到的、结构清晰明确的九室楚墓,是楚国最高等级的丧葬礼制。2019年,国家文物局批复同意对武王墩墓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并于今年3月进入椁室发掘阶段,4月16日在淮南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聚焦武王墩墓最新考古发现。近日,国家文物局再次发布武王墩墓考古发掘重要成果。
5月20日,新华社播发《国宝画重点丨武王墩墓宝贝又上新!墓主身份可能是→》,报道迄今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结构最复杂的大型楚国高等级墓葬——安徽淮南武王墩墓考古发掘最新进展。近日,安徽省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结合墓葬规模、结构、出土文字材料与文献史料等,专家分析认为,武王墩墓主身份可能是《史记·楚世家》记载的楚考烈王。目前椁室考古发掘有序推进,北、西部4个侧室发掘完毕,东一室、南二室发掘工作正在进行中,提取各类文物3000多件(组),以及大量动植物遗存。随着考古工作开展,一些文物首次惊艳亮相。
5月20日,央视《焦点访谈》播出《探秘武王墩》,报道指出,最近,考古界最大的惊喜莫过于安徽淮南的武王墩墓。这座沉睡于历史长河中的战国时期大型墓葬,是迄今为止经科学发掘的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结构最复杂的楚墓。随着封土和填土的逐步清除,四层椁盖板的拆解提取以及椁室内部的仔细清理,这座大型楚国高等级墓葬逐渐揭开了神秘的面纱。目前,出土的器物反映了当时怎样的技术水平和文化传承?它又是如何见证战国末期、秦统一之前政治与社会变迁的呢?去武王墩探寻历史的踪迹。(记者 王丰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5-22 12:32:49 | 显示全部楼层
武王墩墓考古,书写精彩文化故事
ah.anhuinews.com 2024-05-22 04:54
考古这把打开时光之门、回溯文明源流的钥匙,正开启安徽楚文化一座辉煌的地下宝库。
舜耕山边,瓦埠湖侧,经过连续4年的勘探、发掘,尘封千年的武王墩墓严谨科学有序地“开箱”,成为全国考古发掘研究的“顶流”项目,在省内外掀起新一波“考古热”“文保热”。
“‘最牛楚王墓’都埋了些啥?”“用成语故事,打卡楚考烈王的‘朋友圈’”……相关话题不断引发网络热议,璀璨古代文化同人们与日俱增的文化自信和自豪感在淮南考古现场撞出时代火花,考古不再高冷,公众好奇心爆棚。
考古工作者打捞泱泱中华万古江河中失落的恢弘历史记忆和文化气象,被更多人看见、关注。淮南武王墩墓考古发掘仿佛打通了古今“次元壁”,每天都在激起更多公众探讨战国史、关注楚文化、聚焦寿春城。
刷新楚大鼎尺寸纪录的武王墩铜鼎,展现了楚国青铜重器追求力量与气势结合的“鼎”峰艺术之美;保存完整、比较成套的青铜器,数量和种类空前的漆木器,惊艳了现场考古专家;一号墓的椁室盖板上,100多句、近千字的墨书文字,大量珍贵的历史文化信息亟待深入解码……
武王墩墓考古新发现超出预期。经科学发掘的迄今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结构最复杂的大型楚国高等级墓葬,为研究楚国东迁后的历史文化,提供了系统性的考古资料。出土的文物瑰宝,让人们在回望多元一体、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时,目光里充满认同与崇敬。
万众瞩目的淮南武王墩墓考古,正谱写一个联通古今、气象万千、扣人心弦的中国当代文化故事。
武王墩墓考古发现,将为江淮儿女在文化强省新征途上提供丰厚的历史文化滋养, 这批国宝级文物自地下醒来,更生动有力地呈现文化绵延璀璨、千秋楚韵流长的安徽往事。安徽楚文化的历史轴线,由此长出枝蔓更丰满的细节。被媒体深入传播的考古进程,也成为展现地域文化底蕴、引领公众认识亲近安徽的鲜活文化课堂。
新时代考古更有力度,更有温度。多学科、多平台协作攻关和高科技设备参与从发掘到研究各环节, 最大程度降低考古发掘对于遗迹现场的影响,也为进一步研究留存了更大空间。
武王墩墓是蕴涵着丰富知识、智慧、艺术的宝藏,将在未来的考古研究、遗产保护、科普研学、文旅融合等发挥其巨大的综合价值。
淮南市计划以武王墩墓遗址本体及其历史环境为基础,打造一个5600亩的集保护、展示、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考古遗址公园,今年下半年开工建设。包括武王墩墓遗址博物馆、武王墩墓出土文物展示馆(淮南市博物馆新馆)等场馆及配套设施将在未来拔地而起。
在楚国800多年的历史中,寿春是最后一座都城。淮南,有依山傍水、城垣犹在的寿县古城,有灌溉农桑、清波荡漾的先秦水利工程安丰塘,有全国唯一以“楚文化”命名的博物馆。武王墩墓遗址保护融入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打造运营成全国知名IP, 将发挥乘数效应。积淀在安徽的厚重瑰丽楚文化,将成为带动文旅发展的金名片、促进文化双创的聚宝盆。
四川三星堆、湖南马王堆、江西海昏侯墓……保护利用好文化遗产,讲好文化故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互赋能,可以爆发巨大的能量。打造文化传承创新大IP的切实历史机遇与美好发展前景就摆在面前,我们一定要牢牢抓住!(吴晓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5-30 17:37:54 | 显示全部楼层
武王墩墓遗址公园资金已落实,共达27.2亿,三年后,淮南将在安徽旅游落后一次跳跃为安徽省前三名的旅游强市,令人瞩目,淮南腾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7-3 11:45:55 | 显示全部楼层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大学签署武王墩墓出土文物多学科研究合作协议
2024-07-01 15:58:49
       6月29日下午,淮南武王墩墓出土文物多学科研究合作协议签署仪式在武王墩考古现场举行。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分别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签署武王墩一号墓出土铁制工具、皮革研究合作协议,与安徽大学签署武王墩一号墓出土文字资料、影像传播研究合作协议。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厅长周明洁,一级巡视员何长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党委副**、宣传部部长邓建松,安徽大学党委副**、校长孙长银,淮南市副**乌吉阿哈买提・吐尔逊等出席仪式。

       周明洁致辞指出,中科大、安大在科技考古、古文字研究等领域在国内领先,与我省文物部门一直保持着紧密的合作关系,这次签署合作协议,是贯彻省委省****批示精神,深化武王墩墓考古多学科研究,推进文物考古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举措。希望协议双方加强协调配合,开展务实高效合作,充分发挥高校科技保护和研究阐释领域的专业优势,充分利用好武王墩这块学术宝地、研究富矿,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出土文物的保护与研读,更深入地研究揭示武王墩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强化我省考古学科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全省考古发掘与文物保护提供新的经验,为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省文旅厅将一如既往地支持淮南市文化旅游业创新发展、全面发展,共同为繁荣兴盛的文化强省和高品质旅游强省作出更大贡献。
       邓建松、孙长银分别致辞,表示将发挥学科专长,积极与省文物考古部门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有信心,有能力,有责任共同保护好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根据协议,协议各方充分发挥学科优势、技术优势和学术影响力,多方合作,共同推进武王墩墓出土文物的保护研究工作。



       此次签约,标志着安徽考古多学科研究工作揭开了一个新的篇章。
来源: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7-5 10:59:45 | 显示全部楼层
厉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7-8 10:05:41 | 显示全部楼层
王旭东来淮调研文物保护利用工作

孙勇任泽锋参加

7月6日,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率调研组来淮调研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做好文物保护传承、活化利用。故宫博物院愿意加强与淮南市的合作,参与到包括武王墩遗址在内的当地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和展示利用工作中,促进中华文明薪火相传。副省长孙勇,市委书记任泽锋,省文化和旅游厅一级巡视员何长风,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邬平川,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市委政法委书记文见宝参加调研。

武王墩墓是经科学发掘的迄今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结构最复杂的大型楚国高等级墓葬。王旭东来到武王墩墓考古发掘现场,了解武王墩墓发掘与保护、考古遗址公园规划建设等情况。他指出,文物是历史的见证,保护文物就是保护历史。对淮南市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工作要求,切实抓好遗址保护和文物活化利用的做法表示赞赏。

安徽楚文化博物馆是全国唯一以“楚文化”命名的博物馆,珍藏文物藏品10000余件套,涉楚文物700余件套。王旭东走进各陈列厅,驻足察看一件件珍贵历史文物,了解文物挖掘研究、保护修复等情况。他表示,要充分挖掘文物所蕴含的时代价值,提高文物研究阐释和展示传播水平,讲好文物背后的“楚文化故事”,让文物的内涵更丰富、意义更深远、影响更广泛。

寿县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古城墙是全国重点历史文物保护单位。王旭东登上宾阳门察看古城风貌和古城墙保护情况。他说,寿县古城历史遗存丰富,文化底蕴深厚。要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传承中利用,科学编制古城保护规划,促进古城保护与文旅深度融合,务实推动古城的系统性保护和传承利用,让古城活起来。

记者 朱庆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7-10 23:09:55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博似乎来抢东西了,/(ㄒo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7-19 09:54:50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墩墓出土文物精妙绝伦
发布日期:2024-07-18 09:55作者:淮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苏国义 来源:淮南日报 【字体:大 中 小】   阅读:49次
武王墩墓是迄今为止经科学发掘的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结构最复杂的楚墓,其一号墓出土的大量文物,轰动全国。大铜鼎、木俑首、楚系墨书文字、龙凤图漆木案、青铜簠、“阜平君”铭铜虎座、编钟等,个个都是“网红”。


武王墩墓出土漆盘(资料图片)



武王墩一号墓是九室大墓,第二次媒体开放日公布信息显示,考古人员已提取各类文物3000多件(组)和大量动植物遗存。其中,北一、二室提取出600余件(组)器物,多数为琴瑟等弦乐器,出土的编钟架横梁保存完整,上有悬孔14处。南一、二室出土漆盒、耳杯、盘、豆、鼓、玉璧、璜、佩以及大量铜箭矢。西一、二室遗物以漆木俑为主,还发现木车、乐器和少量遣策类竹简。木俑有200多个个体,分立姿、坐姿等不同姿态,部分木俑佩木剑。东一室以青铜器为主,当时已提取青铜器150多件(组),器类有鼎、簋、簠、敦、钫、壶、甗、豆、鉴、釜、盘、尊缶等,青铜礼器组合保存完整;与青铜器同出土的还有百余件案、俎、盒、榻等漆木质饮食宴享起居用具。

备受关注的武王墩墓墓主随葬重器——大铜鼎,于5月18日从一号墓东一室成功提取。当前,它正安放在考古实验室内,接受考古专家的“号脉问诊”和保护研究。


武王墩墓出土大铜鼎(资料图片)



该大鼎三足挺立,圆口有耳,看上去敦厚结实、威仪雄壮。鼎之大,需至少两人环抱方能围其一周,因两个鼎腿有裂缝,考古人员用绷带等对其进行了包裹处理,另一条鼎腿较为完好,上面凸起的兽面纹清晰可见。虽然过去了两千多年,但迎着灯光,鼎身部分铜色依然锃光瓦亮。

据了解,大鼎转移到实验室后,考古人员对其进行了较为精准的测量,测得武王墩大铜鼎口径达到88.9厘米,从这个角度来讲,该鼎超越了楚大鼎(铸客大鼎)。据了解,楚大鼎高113厘米,口径87厘米,重400千克左右。它1933年出土于我市李三孤堆楚幽王墓,是首批禁止出国出境的国宝。

在武王墩墓考古发掘出土文物中,有一组青铜簠引起考古人员的注意,尽管簠体已经锈迹斑斑,仍然清晰可见刻在口沿上的12字铭文——“楚王酓前作铸金簠以供岁尝”,专家表示,“酓前”正是“熊完”的意思。墓主身份呼之欲出。


武王墩墓出土青铜簠(资料图片)



青铜器之外,武王墩墓出土的大量漆木器也格外引人注目。考古界有句经典语录:“干千年,湿千年,不干不湿就半年。”专家认为,武王墩的文物埋藏环境是个“饱水”环境,这样形成了相对封闭的保存空间,抑制了木腐菌的快速生长,降低了木材的腐蚀进度,保障了棺椁形制及木质文物的基本稳定,有利于文物保存。

武王墩墓部分出土漆器形制、纹饰、色彩等巧夺天工,即使长眠地下两千多年,出土后依然色泽如新。

“楚式漆器技艺是中国漆器工艺的一座高峰,楚墓出土的文物可谓是‘无物不髹漆’。”专家介绍,髹漆是指经特殊工艺将漆涂在器物上的一种漆器工艺。木质材质的髹漆文物极易损坏较难保存,在考古发掘中,一旦发现木质文物,考古人员都格外珍视,武王墩墓一次性出土这么多漆木器文物,十分难得。


武王墩墓出土漆耳杯(资料图片)

武王墩墓无论是出土的木案、木俑,还是镇墓兽以及其他木构件上,均有造型奇异、色彩灵动的图饰,这些图饰漆色有深沉的黑、艳丽的红,对比鲜明,极具浪漫主义色彩。龙凤漆木案是这些漆木器的典型代表之一,其桌面平整如镜,上面由暗红色的漆彩,绘制出一幅精美飘逸的龙凤图,细细观看,宛如运用现代工艺印制上去一般,极为精巧。

专家介绍,楚国极盛时,疆域北达黄河、东临大海、南包洞庭苍梧、西兼巴蜀云南。其“国土”内本身盛产漆树,为楚国漆器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基础。楚墓中常见到精美的漆器、青铜器和铁器,这些漆器也成为楚墓的一大特点。

据了解,楚国的髹漆技术深刻影响了我国汉代漆器的发展。在汉代时期盛行的木胎、竹胎、夹纻胎漆器,制作技法都来源于楚国,而汉代漆器常用红黑两色配色,也是典型的楚国漆器色调。

目前,考古专家正在对武王墩墓出土漆器进行保护研究。未来,将会有更多令人惊叹的漆器文物与世人见面。通过这些文物,大家可以窥探两千多年前这片大地上绚丽的生活图景,认识古人的超高技艺和独特审美。

打印关闭
主办:淮南市文化和旅游局(广播电视局、文物局)皖ICP备19011715号-1
地址:山南政务中心A座联系方式:0554-6664591,5361327
淮南市文化和旅游局(广播电视局、文物局)版权所有
网站标识码:3404000069  站点地图
皖公网安备 34040302000280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7-20 23:05:36 | 显示全部楼层
淮南的文物一定要留在淮南,合肥北京都别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8-14 17:46:5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期省直机关处长讲坛举办
2024-08-13 15:28:46
       8月9日下午,第二期省直机关处长讲坛在省直机关工委党校举办。报告会聚焦“武王墩考古发现及其价值”,邀请淮南市武王墩考古项目领队,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馆员宫希成作专题报告。省直机关工委书记朱斌主持报告会。

       宫希成从武王墩墓地概况、一号墓的重要发现和价值、多学科协作的工作模式、考古和文物保护利用一体推进等方面,重点介绍了武王墩墓地的基本概况、考古发现、进展和价值。
       报告会强调,要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省委书记梁言顺在淮南市武王墩考古现场调研时指示要求,进一步加强文化遗产的整体性、系统性保护,加强考古发掘和历史研究,加强文化遗产传承、利用工作,让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绽放新光彩,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求。

       省直和中央驻皖单位党员干部代表320余人参加报告会。大家纷纷表示,要以坚定的文化自觉和高度的文化自信,溯源历史、寻脉中华,关心推动考古发掘和文物保护事业向前发展,从历史悠久的中华文明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汲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精神力量,为推进文化强省战略实施、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徽贡献省直机关力量。

来源:安徽机关党建网
上一条:2024年安徽田野考古培训班圆满结业
下一条:最后一页
相关链接
国家文物局
中 国 考 古
中国文物信息网
文物出版社
中国国家博物馆
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
安徽省博物院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山西省文物局
湖南省考古研究所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文物出版社
南京博物院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1008900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8-16 11:37:56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化中国行】四问武王墩, 从“楚墓百科”看“楚地传奇”
ah.anhuinews.com 2024-08-16 05:48

武王墩一号墓出土的金器。(资料图片)

8月9日,武王墩墓考古项目负责人、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宫希成作《武王墩考古发现及其价值》专题讲座,介绍武王墩墓考古新发现。记者 徐旻昊 摄

武王墩一号墓出土的铜鼎。(资料图片)
武王墩一号墓的发掘情况和主要收获已数次公布,在广为人知的“九室之最”“大鼎之巨”“漆器之多”等信息之外,阶段性考古研究成果的回顾,为大众呈现了更为全面的“楚墓百科”和更为清晰的楚地风貌。武王墩墓考古项目负责人宫希成认为,武王墩一号墓的发掘,有非凡的意义和价值。其出土文物众多,结构布局完整,历史文化信息丰富,将助力楚文化的深入研究,推动探寻中国传统文化形成与发展的脉络。
“有好几亿的播放量,留言也很踊跃。”作为武王墩墓考古项目负责人,宫希成除了专注于自己“怎么做”,也关注别人“怎么看”。他提到的播放量,正是各大媒体对于武王墩考古发掘新闻的报道。
那么,关于武王墩,大众到底关注什么?关于历史文化遗产,大众关注点有什么变化?
“出了什么稀奇的、好看的宝贝?”宫希成坦言,过去,对于考古的认知,人们更像是猎奇寻宝,而如今,人们会问:将来这个考古地点怎么保护、怎么开发利用,历史文化遗产能与我们现实生活产生怎样的连接?宫希成说,大众的留言越来越丰富、深刻,体现出大力推进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越发深入人心。
当前,武王墩墓考古发掘工作还没有完全结束,一号墓的发掘情况和主要收获已数次公布,给大众带来强烈震撼。而在广为人知的“九室之最”“大鼎之巨”“漆器之多”等信息之外,宫希成也通过此次公开讲述,提出了数个新的话题,呈现了更为全面的“楚墓百科”和更为清晰的楚地风貌。
“九室”之上期待新解?
武王墩一号墓是“甲”字形。所谓的“甲”字形,是指墓坑是一个方形的大土坑,通过一级一级的搭建逐步内收下去,东向有一条墓道,所以整个形态看起来像“甲”字。宫希成介绍,地面上的封土大约16米高,地面以下到墓室的最底部近19米,总深度将近35米。2020年9月份,揭开封土的漫长过程开始了。考古队员发现,土是一层一层夯起来的,说明了营造墓葬的过程非常精细,夯面做得非常平整。“能够看得出来,这个大墓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不厌其烦地反复地敲打夯实,才能形成这种夯面。”宫希成说。
在大墓填土中,考古队员发现了木柄铁锸,这是当时修墓的工具,也被视为目前全国唯一一件从墓地出土的保存状态良好的木柄铁锸。
在木头垒叠之处,考古队员发现了覆盖在上面的竹席。竹席提取面积达200多平方米,与当代人编制竹席采用的工艺基本没有差别,说明传统的技艺一直延续至今。
在底下的墓室区域,考古队员发现了3米多高的“木头墙”,盖板总共有四层,整个盖板共提取出400多份木材。
最后,回到广为人知的墓室“九室”话题,九室结构,按照周代礼制来说,是等级最高的墓葬。为什么做成这个形状、形成这个布局?宫希成说,信息公布以后,已经有学者写出一些研究文章,认为这个布局与天象等因素有关,不管其背后隐藏着什么样的具体内涵,可以肯定的是,这种做法一定是特定观念下有意识的“设计”。
地下“古建”如何营造?
破解“九室”的秘密,需要拆解“九室”的建筑。“整体是榫卯结构,木结构因而紧密地扣合在一起。”宫希成说,在文物提取过程中,首先需要完成的“拆解”过程,是最难的。在这个过程中,要尽量地保证其不受损害,保证所用到的工具不能在上面留下不可抹除的痕迹。
可以推断得出,当时的建造者们,将每一根椁木编号排列,然后一根一根落到大墓底下所在位置,这样可以保证整个结构严密而牢固。
“我们请来了古建筑专家给我们进行现场指导。”宫希成认为,椁室之所以历经两千多年历史而保存至今,与它的这种特殊建造结构有很大关系。因此,关于椁室之谜,今后还将从力学结构、营造技术上来作进一步深度研究和解读。
有关“九室”的两轮信息发布之后,目前大众更为关切其中“中室”的考古成果究竟是什么?
对此,宫希成解释道,中室内放了“三重棺”。武王墩新的实验室和保护设施正在升级当中,预计将在本月底建设完成一个比较现代化的“考古方仓”,三重棺整个框架将在实验室内进行整体提取。“中室中间这层棺的盖板,是由一根整木头做成,有弧形,花纹繁复精美,上面放了一些玉璧、石圭等。”宫希成透露。
“饱水”文物如何提取?
周代已经形成了比较严格的埋葬制度,基本是按照等级、身份来划分,最终是在战国时期形成了九室、七室、五室、三室、二室、一室的等级差异。每个室,都会赋予不同的功能。
据了解,对于武王墩墓来说,根据现有文物判断,西边两室主要是放的木俑。南边两室主要放置兵器和实用的马器,跟马、战马或者拉车的马身上的装饰有关。北边这个室主要是放置乐器。东边这个室主要是放铜礼器,还有一些宴飨使用的炊具等用品。
“打开以后,里面积满了水!”宫希成说。那么,水,对于墓葬的保护与发掘来说,利与弊如何解释呢?
“文物保存状况比较好,也是因为它有水。第一是因为水带来了密封性,第二是长期处于比较稳定的有水环境下,文物才能够保存下来。”宫希成说。
他进一步解释说,如东一室,水的高度超过3米,随葬品是一层一层堆在一起的。如何清理?在“降水位”的过程,不能一次性全部把水抽干,需要分次降水,比如说降了10厘米、20厘米之后,露出一部分器物,那就要首先做评估:里面的青铜器、玉石器这一类的物品,脱离饱水环境,可放置很长时间。但是,像一些漆木器、植物类有机物,包括一些皮革类物品等脆弱文物要优先提取。待这一层露出水面的文物提取完毕,再接着“降水位”,重复上述的提取流程。
“在东一室,我们先后‘降水’12次,即分了12层,进行文物提取。这里面出土100多件铜器,其中鼎出土40多件,分为数套不同形制的鼎,而束腰平底鼎正是楚国特有的类别。”宫希成说。
楚地传奇持续“上新”?
车马出行、乐舞动人、器具雅致……楚墓呈现的故事,不止楚大鼎一个传奇。
20多件青铜器文物,锁定墓主人是最高等级的身份地位。“墓葬的规模和结构都能够证明它是最高等级的,那最直接的证据就是在青铜器上,还有其他一些器物上也发现了写有他名字的铭文。”宫希成说,墓主人的身份就是楚王熊元。
西边两个椁室,出土了大量木俑。“过去,在楚墓里虽然也发现了木俑,但是专门开辟两个空间来放置木俑还是头一次见到。”宫希成说,木俑数量统计有将近300个,“降水”以后,西室底部还有一辆“马车”露出端倪,它是模型马车,不是实用马车,但做得很精细,非常漂亮。为什么会有马车?在考古人员看来,西一室摆放的是墓主人生前的出行场景,木俑形态丰富,如佣人、车夫、护卫,人物场景栩栩如生。一些乐俑,有站着的、跪坐的,不同的姿势,体现出歌舞场景。
根据这些场景,考古队员初步推测西一室原先的木俑排列整齐,木俑的头和身子是分开制作的,其间用细木头或者竹子做小插销连接。因为室内有水,木俑飘了起来,且头身分离了。那么,出土之后,如何将头身匹配起来?宫希成说,这尚且是个难题。
南室出土了一个大型的木俑。“个头很大,若与身体匹配起来,个头在1.8米以上。这也是第一次发现这种大型木俑。”宫希成介绍说,这个木俑的五官和神态都极为夸张。
此外,武王墩墓出土的各种类型的漆器异常丰富,漆器基本为木胎,图案非常精美、制作工艺水平非常高。与此同时,玉器主要在南室被发现。宫希成介绍,此次在中室发现了玉璧、龙形玉佩、玉璜,最大的玉璜长度有30多厘米。可以判断,当时的玉器制作工艺和玉料都是上等的。龙形玉佩是楚国人常用器型,中国人有几千年的用玉传统,赋予玉很多文化上的、观念上的美好寓意。(记者 晋文婧 张理想 实习生 周 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8-29 11:28:28 | 显示全部楼层
确认了,武王墩墓主人是他!
ah.anhuinews.com 2024-08-28 21:50
安徽淮南武王墩墓考古发掘备受国内外学界和社会关注,日前,武王墩墓考古发掘传来最新消息:在出土的20余件青铜器和竹简上,发现写有“楚王酓前”的铭文,经过古文字专家研究得出结论,武王墩墓主人为楚考烈王,这也为社会关注的“大墓主人是谁”问题,做出清晰定论。
大量证据证实武王墩墓主人为楚考烈王
前期考古发掘成果多项证据指向楚考烈王,武王墩墓考古项目领队、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宫希成表示,对于武王墩墓主人的身份,通过文献的记载,还有墓葬的规模,都能够证明它是最高等级的。

铜簠铭文(文字:楚王酓前作铸金簠以供岁尝)

盖板上的墨书文字
确认墓主人身份的最直接证据就是青铜器,还有其他一些器物上,也发现了写有他名字的铭文。大约有20多件青铜器,发现了直接证据,另外在发现的竹简中,通过红外相机辅助,可以清楚看到“楚王酓前”文字。据古文字学最新研究,“酓前”即楚考烈王熊元的名字,这些都是最直接的证据。
武王墩墓为国内首次见到结构清晰明确的九室楚墓
武王墩一号墓是“甲”字形结构,墓坑是一个方形的大土坑,通过一级级的搭建内收下去,东向有一条墓道,所以形状看起来像“甲”字。宫希成介绍,目前发掘的一号墓,封土占地面积约是1.2万平方米,地面上的封土将近16米高,地面以下深度接近19米,所以总的深度将近35米。

墓椁室呈“八室一厅”布局
墓室用木材垒起了三米多高的墙,然后盖上盖板,盖板共有4层,共提取400多份木材。第一层结构,五个空间,加上四边四个拐角,共有九个空间,这是目前国内首次见到的、结构清晰明确的九室楚墓,按照周代的礼制制度来说,是级别最高的。中室四周8个室,每一个空间,都赋予不同的功能。整体用榫卯结构,紧密地扣合在一起。
墓室的建造过程非常复杂,先把每一根木头都编好号,在地面上排好,然后一一落到它所在的位置。宫希成分析,这样可以保证整个结构严密牢固。所以经过了2000多年,依然不坏不塌,跟这种特殊的建造结构有关系。
“八个侧室”均有不同使用功能
武王墩一号墓为九室楚墓,整个椁室被分隔为九室,这一结构被生动形象地称为“八室一厅”,每个室都被赋予不同的功能,随葬品根据类别被分配到不同室。
宫希成介绍,西边两室主要放置木佣,应该是墓主人死后对生前出行仪仗、乐舞队的明器化呈现。南面两室主要是兵器和实用马器,为武王墩一号墓的兵器库。北室出土了各类乐器,应该是武王墩一号墓的乐器库。东边室放置了大量铜礼器,应为武王墩一号墓的礼器库。

一号墓出土的木佣首
西边两室主要是木佣,过去在楚墓里虽然也发现过木俑,但是专门有两个空间来放置木佣,首次见到。宫西成介绍,一号墓总共出土木佣将近300个,有站着的、有带腿的、有不带腿的,还有跪着的。初步估计原来是排的好好的,因为墓内有水,木佣的头和身子是分开做的,水一泡,都分开了。实际上木佣在最初都是穿着衣服的,被水一泡,衣服掉到底下去了,木佣还有木头做的小剑佩戴在身上,现在也都掉在底下了。室内还有一些乐器,猜测当初摆放的应该是歌舞场面。
“南室出土了一个大型的木佣身子,因为唐代盗墓,身子和头分离了,如果匹配起来,个头至少在1米8以上,也是第一次发现这么大的木佣。”宫希成说,一号墓出土了两套编钟,其中有一套比较完整,经过测音发现还能演奏出完整乐曲。出土的乐器主要种类是瑟,共发现了20余件,像出土这么大数量的乐器,而且保存状态这么好的,在过去的考古实践当中,绝无仅有。
探究“王的世界”可还原楚国东迁后社会面貌
谈及武王墩墓考古发掘和楚文化研究的关系,宫希成表示,武王墩墓虽说曾被盗,但是保留下来东西很多、信息比较完整、结构基本没有被破坏,为研究战国时期楚国高等级陵墓提供了实例。“王的世界”需要花功夫来了解,所以对楚文化的深入研究具有极大促进作用。
楚文化在后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影响非常大。武王墩墓的时间在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前夕,处于统一前很关键的社会大转型节点当中,对研究中国历史进程和秦汉中央集权大一统国家及文化形成,研究楚国东迁江淮以后的社会生活面貌和历史文化图景,提供了系统性的科学考古资料。
“高水平”科技考古探究大墓之谜
武王墩墓考古发掘工作建立了多学科协作的工作模式,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手段,高标准、高要求推进考古发掘和文物保护工作。目前为止参加发掘保护和研究工作的大学和研究机构,有20余个。
宫希成表示,武王墩墓整个发掘过程,除文字和影像记录外,还采用数字化扫描、测绘等手段对发掘区进行现场空间信息实时采集,及时出图,重要节点、关键场景不遗漏,对墓葬封土、填土及木椁各层均建立了高精度三维数字模型。

出土的铜鼎内发现猪骨遗存
通过跨学科和多平台的协作,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效。此外还建设了考古资料数字化记录存储库,出土的文物编好二维码,将来这件文物不论走到哪一步,做了什么保护,都会随时记录,随时能查阅信息。利用这些新的技术手段,可以获得更多有价值信息,为进一步深入阐释和解读发现的各种文物有很大帮助。
“边发掘、边保护”推进武王墩墓遗址公园建设
未来武王墩墓出土文物如何保护?武王墩考古遗址公园规划和建设问题,备受社会关注。宫希成表示,淮南市现在已经完成了武王墩考古遗址公园的规划,考古发掘工作为遗址考古公园建设和将来的保护利用提供了坚实的支撑,总体的思路是文化传承和文旅融合发展,高站位谋划、高起点布局,分步实施,把考古工作和遗址公园建设统筹起来,一体化推进。
“现在发掘的一号墓,将来后会建设一个大展示馆,把车马坑也罩进去。”宫希成介绍,未来车马坑的发掘,按照设想,像秦始皇兵马俑那样放到室内发掘,边发掘边保护,同时工作场景也是一个开放的场景。
据介绍,遗址公园总规划面积约有7000多亩,遗址博物馆建在遗址之外,将来文物展示主要放置在博物馆,现场展示馆主要展示大坑的结构和工作人员的考古发掘工作过程,遗址公园争取在今年年底之前开工建设。(记者 黄娜娜 高明君 王小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9-23 11:35:24 | 显示全部楼层
专家学者齐聚淮南共话中国古代陵墓实验室考古研究
发布日期:2024-09-23 09:19作者:淮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苏国义 朱庆磊 来源:淮南市文化和旅游局(广播电视局、文物局) 【字体:大 中 小】   阅读:12次
9月21日上午,中国古代陵墓实验室考古研讨会在淮开幕。省文化和旅游厅一级巡视员何长风,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副主任孙键,市政协副主席陈永多出席开幕式。

本次研讨会由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主办,淮南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协办,会期是9月21日至22日。研讨会期间,将举行三场学术报告会,来自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丝绸博物馆、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全国各地的考古专家将带来20个学术报告,这对我国古代陵墓实验室考古研究将是一个有力的促进。

近年来,安徽考古在配合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考古中国”重大课题、地方基础设施建设和文物保护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其中,武王墩墓是当前经过科学发掘的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结构最为复杂的大型楚国高等级墓葬,为研究战国晚期楚国高等级陵墓制度及楚国东迁后的历史文化,提供了系统性的考古资料。研讨会上,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科技所所长、研究馆员张治国作了《武王墩一号墓出土文物现场保护与多学科研究》报告,中国丝绸博物馆助理馆员刘静轩作了《武王墩一号墓出土纺织品的清理与研究》,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馆员方玲作了《武王墩一号墓考古发掘与研究》报告,介绍了武王墩墓发掘保护最新情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9-28 22:23:26 | 显示全部楼层
淮南武王墩墓展示利用设施建设(二期)项目及南入口配套区规划设计方案获批
发布日期:2024-09-27 16:02 来源:行政审批服务科 作者:张敏 阅读次数:749 字体: [ 大 ]  [ 中 ]  [ 小 ] 背景颜色:
近期,淮南武王墩墓展示利用设施建设(二期)项目及南入口配套区规划设计方案经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委员会研究并原则通过。项目位于武王墩墓南侧、春申大街北侧、山南水厂西侧,总用地面积约22.53公顷,是武王墩考古遗址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项目主体建筑核心功能为遗址及文物展览展示,设计概念为“模范”,即圆鼎为模,建筑为范,取“大国重器,文明之鼎;模范相生,古今交辉”之意义。建筑外立面主要采用米黄石材和米黄色混凝土砌块,内庭院采用战国晚期铜镜纹样金属质感幕墙。平面布局采用圈层式的功能构型。主体建筑总建筑面积约4.76万㎡,其中地上建筑面积约3.29万㎡,地下建筑面积约1.475万㎡。









南入口配套区设计理念为“礼乐和序,天地和合”,由城市门户展示区、迎宾礼仪轴线区、文化展示区、综合服务中心和综合管理中心等部分组成。

项目建成后,将界定出武王墩考古遗址公园南北向的视觉控制廊道,作为新时代的空间轴线与历史格局产生对话,衬托武王墩墓及陵园整体的文物价值和文物格局构成,加强文物的整体保护利用,多维度展示淮南文旅精彩魅力,全方位推动淮南文旅事业发展。





分享到:
打印 关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12-26 17:30 , Processed in 0.081660 second(s), 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