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3-2-4 21:17:2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市2023年民生实事项目最终确定,20个项目涵盖了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民生大事”和群众身边的“关键小事”。
针对群众“看病难、看病贵”,我市将实施医保惠民行动,提升城乡居民普通门诊统筹待遇标准,支付限额由100元提高至200元,大学生普通门诊起付标准由100元下调至50元。门诊慢性病待遇标准起付标准由800元下调至500元,报销比例由60%上调至70%。跨省异地住院待遇标准起付标准由原来统一的2500元调整为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0元、一级医院300元、二级医院600元、三级医院2000元,报销比例由50%调整为乡镇卫生院和一级医院80%、二级医院65%、三级医院55%。生育待遇标准也有所调整,顺产支付限额由500元提高至1000元,剖宫产支付限额由1200元提高至2000元。
同时,对全市2012年以前建设的121个村卫生室改扩建,全部达到60平方米建设要求;对全市所有乡村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按照每千服务人口配备1名的标准,配齐乡村医生,实现村医培训全覆盖。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除莲池区、竞秀区外,全市将新改扩建公办中小学校、幼儿园22所,增加中小学学位8310个、幼儿学位1180个;在主城区西南片区新建扩建公办中小学校5所,增加学位7200个。
午休和课后服务也列入到民生实事项目中,实施中小学生午睡“躺着睡”工程,通过更换座椅、购买床垫等方式,提高学生午睡质量,惠及学生24414名;落实“双减”政策要求,深入推进作业辅导和素质拓展等课后服务,以丰富多彩的服务内容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实现所有义务教育学校和所有有需求学生全覆盖。
我市还将充分利用驻保高校优质教育资源和全国学会组织优质基础教育资源,通过河北大学双卓教育学院培养教育家型的卓越校长和专家型的卓越教师。2023年首期培养600人,同步线上对全市中小学校长和高中教师开展培训,带动全市教师队伍素质整体提升。
“推窗见绿、出门见景”会成为生活新常态。2023年,市六区新建、改造100个口袋公园。各县(市、区)、开发区继续建设口袋公园,融入“公园+”理念,并增加保定特色园林植物应用场景。
一缕书香,一抹灯光,有温度的阅读体验成为喧嚣城市中的“诗与远方”。我市继续开展“书院之城”创建,全市新增73座书院;结合书院、文化驿站、社区图书馆、读书吧等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挖掘公共资源潜力,在老百姓身边建设一批“小而美”的公共文化空间,在主城区建成10个“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继续开展“博物馆之城”创建,全市新增15家博物馆,打造闲有雅乐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今年,市民出行、消费会更便捷、安全。主城区启动实施西二环北延(马坊路—建业路)、富昌路(向阳大街—朝阳大街)、隆昌路(阳光大街—瑞祥大街)、银杏路(乐凯大街—向阳大街)、新市场街(天鹅路—隆兴路)、裕华路(客运中心—东三环)、规划道路(创新街—锦湖大街)、市场街(裕华路—天威路)8条断头路,打通城改二期配套的光耀街、光彩路等62条断头路,对百花路(恒祥大街—向阳大街)实施“四化”提升整治。
主城区还将培树50个“品质药房”、20个“放心肉菜超市”、30个“放心加油示范站”,建设100座新型公交站亭,完成1779个既有路侧停车位的智能化改造和2个平面停车场建设,搭建1个市级智慧停车管理平台及指挥中心,市六区新建或改造提升18个农贸市场。
此外,我市还将围绕改善群众居住条件,开工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4421套。缓解主城区热源不足,加快推进大唐保定热电厂九期项目建设,增加主城区约673万平方米供热面积。聚焦“医车电数游”重点产业和城乡各类劳动者,开展各级各类职业技能培训3.5万人次,社会性职业技能培训6.5万人次。完善提升公共场所院前急救处置能力,在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继续建设50个应急急救站(点)。实施老年食堂工程,主城区每个街道至少打造1个标准化老年食堂。实施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救治救助工程,开展限额救治救助工作。
来源:保定日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