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Daniel.y

苏州上半年GDP8290亿,名义9.7%,增量732.64,创近年最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7-19 13:40:27 | 显示全部楼层
Daniel.y 发表于 2017-7-19 10:21
武汉成都要哭晕在厕所了…

武汉成都能吸全省。长远目标是广州,苏州能吸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7-19 13:44: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dd1993 于 2017-7-19 14:04 编辑

平壤能吸全国 小小硅谷乡下能吸谁。另外苏州1000万+常住人口是天上掉下来的? 苏州的企业出的产品全都卖给苏州地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7-19 13:51:4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GB3359 发表于 2017-7-19 13:40
武汉成都能吸全省。长远目标是广州,苏州能吸谁?

武汉成都吸了三十年了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7-19 13:53:16 | 显示全部楼层
增量是个亮点,要知道去年全年的增量也才97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7-19 14:04:12 | 显示全部楼层
苏州上半年的经济增速横向对比并不高,只能说中下水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7-19 14:34:5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yiyu 发表于 2017-7-19 13:29
苏州去年400亿左右,今年应该是达不到500 29个院所陆续建成后未来几年R&D占比会提高

r&d占比高不等于gdp,研究成果转换成有效产出才算gdp,首先是r&d占gdo的比例,深圳是4%,2016年深圳r&d经费就是780亿左右,但深圳新核算方法增加gdp也就500亿左右,这就是转换的产出,而且深圳的转换产出效率高、其他城市还没有这么高,不是简单的用gdp乘以r&d占gdp比例就等于新增gd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7-19 16:07:20 | 显示全部楼层
周乃翔:同志们,我们今天召开苏州市制造业大会,会议主要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大家知道今年江苏省委省政府过了年后几个大动作,其中有一个动作就是召开全省的制造业大会。我们苏州的制造业大会今天开会只是一个形式,在这之前,围绕苏州制造业的发展,我们不仅是进行了会议的筹备,而且进行了认认真真地调研,出台了一系列的文件以及政策来支持苏州制造业的发展。所以今天开这个会最为重要的是为苏州制造业的发展鼓劲、增压、加油。这是我们开这个会的目的,今天这个会议开得非常务实,我们有一些单位的代表,非常感谢他们专门来参加我们的会议并且签约,虽然只是很小的一部分,但这是一个标志,一个代表。同时我们也对相关的企业作了表彰,这些表彰有的都是国家级的,有的是省里面的表彰。另外我们相关的地方也做了交流发言,同时我们还看了一个短片,反映制造强市建设的《制造强市在路上》专题片。会议目的实际上就是一个,怎样推动我们的制造业能够持续、健康地发展,向中高端攀升。
  接下来我简要地讲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刚才几家单位作的交流发言以及其他各地好的经验都可以相互地借鉴,因为确实这方面苏州有很多非常经典的案例,像传统产业升级有一批经典的案例,这里我不一一念了。很多从传统产业脱胎换骨实现提档升级,有很多是新兴产业起来的,像刚才发言的信达。另外还有一批单打冠军,专精特新型的企业,我们对这些中小企业也绝对是非常重视,因为正是这些中小企业,未来很可能会成为我们制造业的参天大树,所以对这些经验大家都可以相互地学习、借鉴和交流。
  因为会议时间关系,不可能全面展开,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第一,准确把握制造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
  总书记对制造业的发展确实高度重视,他在视察江苏省时专门为江苏的发展提出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要求。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对制造业都提了非常明确的要求,比如说《中国制造2025》的出台,我们在座的专家可能知道,正是在总书记的关心下出台了《中国制造2025》。其实“中国制造2025”带有象征意义,它不仅仅是讲“2025年”,也是讲未来我们的制造业怎样发展,怎样实现目标,着眼于未来我们在全世界制造业上的一些地位。我们来看一下苏州制造业的情况,第一个我们的规模很大,这是没有人可以否认的,规上工业企业总产值连续多年突破3万亿。从产值角度来说,苏州是名副其实的全国的制造业或者是工业第二大城市。企业数量方面是有15万家的工业企业,规上企业占比还不是很高,规上企业大概现在已经突破了1.1万家,也有数字是1.2万家,因为这个数据是动态的。但是至少突破一万多家,这是不争的事实。另外就是我们2016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了江苏省的18%、占全国的3%,其实我们更应该看到的是规上工业的增加值,对今年我们在全年考核中间加上规上工业的增加值作为一个考核的指标,这是王翔副市长他们研究时提出的,因为这是能反映质量效应的。所以就苏州制造业来说,绝对是这么多年以来,为我们扩大就业、增加收入、改善民生发挥了重大作用。简单来说,我们讲退二进三,苏州的老领导说没有二就没有三,这也是非常经典的。制造业已经是苏州发展的根基和优势所在,没有制造业就没有苏州今天发展的局面。
  那我们现在面临的形势是什么?从不利的方面来看的话,国际国内形势复杂多变,当然有的也是机遇,一个是互联网时代下,制造业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新服务层出不穷。实际上我们仔细想一想,国与国的竞争就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它的背后就是人才的竞争,而科学技术最后转化为制造业,最终竞争的就是制造业,就是这个产业,大家都看到最近国际市场上很多的变化,美国提出了制造业回归,但是我们一定要认识到它所回归的制造业绝对不仅仅只是提供就业岗位,绝对不是单纯为提供就业岗位的低端产业。在当前机器换人,智能制造的情况下根本不需要那么多人,未来人工智能将带来巨大变化。美国的回归确实吸引了一大批国际知名的跨国公司和本土的跨国公司的回归,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互联网经济为传统制造业助力,我们搞企业的知道在互联网的时代根本不可能像以前一样。另外就是我们的宏观经济形势,确实形成了一个脱实向虚的态势,有的地方已经发生,当然我们苏州情况还是比较好,说得直白一点就是搞其他行业的,特别是房地产、金融行业相对来说比制造业赚钱来得快得多,容易得多,当然会形成脱实向虚的态势,凡此种种,确实我们面临极大地挑战,这个我们必须充分地认识到。所以我们要准确把握制造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坚持战略定位,坚定发展信心,聚焦转型升级,破解发展难题,尽快实现制造业由大到强的根本转变,这是非常关键的。因为说到底,不管你是美国这种制造业的形态,它更多的是研发和销售,制造环节可能会转移出去,还是德国的百年老店的模式和日本的制造与它的管理,以及制造业的服务化等,不管是哪种模式,实际上世界各国都在制造业行业激烈地竞争。我们单从产品的角度来看就可以看到,美国仍然是世界老大,你看我们日常生活用的产品,宝洁在太仓,在座很多人肯定都是用它的产品,那么多的品牌都是宝洁,每年都有新牌子新的东西,包装也是经常改变,加一些内容,这是很厉害的,这是日常生活中间,从日常的洗浴用品到化妆用品到我们的食品,都是靠制造业的提升,更不用说其他硬件的产品,大家知道的白色家电等。或者即使是我们一流的产品能够走出去的产品,可以说是很了不起的,这些都实现了集成创新,但是你要知道核心的东西还是在人家那儿。毕竟在外贸方面我们的集成电路和芯片进口是第一大的。
  第一坚定发展制造业的战略举措。习近平总书记讲了这样一句话,“一个国家一定要有正确的战略选择,我们的战略选择就是要继续抓好制造业”。2015年国务院出台《中国制造2025》,明确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今年3月,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制造业大会,省委李强书记指出“江苏靠制造业起家,也要靠制造业走向未来。”当前,苏州已进入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在分析苏州发展新变化和面临制约因素的基础上,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十三五”发展要紧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转方式、调结构”,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力打好经济转型升级这场硬仗。推动经济转型升级,重点在制造业、难点在制造业、出路也在制造业。“十二五”时期,我们取得巨大的发展成果,主要得益于充分利用经济环境变化带来的倒逼压力,但是要坚定不移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制造业由中低端迈向中高端迈进,这是需要我们紧迫解决的。因为这是我们苏州的一个特点,量确实很大,也不是我们自己吹,放在那儿的。但是我们更多地还是做的是中低端,更多地做的是中间环节,更多地做的是配套,真正拿出来苏州制造的产品,具有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苏州制造的终端产品也包括服务是很少的。
  第二积极应对产业高端化的制约和挑战。刚才已经讲过我们所面临的很多制约和挑战。目前从苏州情况来看,2016年规上工业增加值率仅为21.2%,低于全省的21.9%,当然数据要客观地看,主要是我们的分母比较大,再加上产业成熟度不是很高,附加值不是很高,当然这个数字也不会太高。国际上是35%,发达国家是45%。其次要看研发,全社会研发2.7%,去年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为1.17%,仅为深圳的2/5;亩均贡献偏小,据调查,全市占地10亩以上、亩均税收不足1万元的工业企业占地达24.7万亩,占整个工业用地的37.4%。超过1/3以上的将近不到40%的企业它的亩均贡献都是非常小的,亩均税收不足1万块钱。所以我们在去产能,淘汰落后产能,在化工企业整治,在安全生产隐患的排除过程中都发现有问题,那些存在问题的企业绝大部分对于我们各地财政也好,民生也好没什么贡献,只有很大的麻烦和隐患。同时,我们要看到这种竞争态势,国内也好、国外也好,所以我们要继续抓制造业,要积极应对这些挑战。
  第三抢抓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机遇。我认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机遇对全国各地都是一样的,关键是看各地怎么抓,这里面一个是国家战略,比如《中国制造2025》,当然还有其他的战略为我们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另外我们要看到信息化、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人工智能的逐步成熟和质变,必然会给制造业带来价值链颠覆性的重塑。所以对我们来讲也是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还有苏州自身的技术,这一点我们绝对不能否定,我们这么多年的制造业的发展积累了很多的经验,也有很好的环境,另外是优秀企业家的集群,还有各级干部队伍包括我们各级政府,这都是我们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一个良好的工业基础,所以这方面我们要有信心。
  二、全力以赴推进制造强市建设。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指引,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准确把握制造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进一步找准定位,理清思路,更好地推进制造业转型发展,把苏州建设成为创新能力强、制造模式新、产业集群优、品牌影响大,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强市。概括起来讲,就是围绕一条主线、推进四个结合、实现六个突破。围绕制造业转型发展这一主线,把支撑引领经济转型升级作为重中之重;推进创新引领与开放提升“双轮驱动”、高端要素集聚与高端产业发展“相辅相成”、实体经济和互联网“融合催生”、企业追求与政府支持“同频共振”;这也是李强书记第一次到苏州来经过调研思考对我们提出的四句话。加快实现六方面的突破:自主创新、自主品牌、质量效益、结构优化、两化融合、绿色低碳。
  围绕这一要求,要着力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求实效。
  (一)聚焦构建新型制造体系这一主攻方向。
  紧紧围绕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要求,进一步扩增量、优存量,着力提升先进制造业比重,加快构建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生产性服务业相配套的新型制造体系。我们现在战略新兴产业已经向50%靠得很近了,这方面我们还是要继续抓。一是着力推动制造业高端化发展,基于传统产业的提档升级,更要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医疗器械和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的技术研发和转化,做强做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培育成长为支柱产业。瞄准更长远目标,将生物医药、纳米技术、人工智能、新一代集成电路等作为发展重点,超前谋划产业布局和技术研发,积极培育支撑未来发展的主导产业。加快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应用,以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推动传统产业生产、管理和营销模式变革,实现高端攀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7-19 16:07:45 | 显示全部楼层
李强书记对苏州提出了极具针对性的“创新四问”,专门提到了打造产业地标。地标代表的是一种高度、一种强大竞争力。在这方面李强书记特别强调,就是我们每一个板块要着力培养、培育一两个未来的主导产业、重点产业,这方面希望大家在理清思路的前提下能够继续努力。当然我们并不排斥其他产业,但是作为政府的层面是规划布局,很好地培育一两个产业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他举的例子很清楚,讲到瑞士就是钟表产业,讲德国、讲日本,特别是具体到某一个城市的话,那更加突出一两个主导产业。二是着力推动制造业智能化发展。在新一轮制造业革命中,无论是德国工业4.0,还是美国再工业化战略,都是围绕智能制造展开的。李克强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推动中国制造向中高端迈进。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是第一次提的,前面是互联网+。我们要以实施智能制造“十百千万”工程为契机,支持有条件的企业探索建立符合实际的“智能生产模式”和“智能工厂”、“智能车间”,发展基于工业互联网的众包设计、“云智造”等新型制造模式,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以争创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区为目标,支持张家港、昆山工业机器人,常熟、相城智能汽车,太仓、吴中智能制造核心部件,吴江智能系统集成,苏州工业园区智能传感与控制装备,苏州高新区高档数控装备等产业集聚发展。我点的肯定不全,也不一定很准,只是讲一讲我们各地对智能制造的支持。各地要结合各自实际,分层次做好“2.0补课、3.0提升、4.0示范”,力争在重点领域智能化上取得突破。三是着力推动制造业绿色化发展。据统计,到去年年底,我市土地开发强度已经将近30%,我们以前对外讲都是28%,无锡已经突破了30%,这已经逼近国际警戒线。刚才我们讲到了从亩均产出可以看出我们存量的空间还是非常大的。要切实用好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信息平台,这个平台我们是全省最先做的,吴江做得最好,但是即使如此,我们也要学学浙江,浙江以省为单位就集约利用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这很值得我们学习。所以我们要在全市范围内来推这件事,以市场化手段倒逼企业集约利用资源。围绕产品全生命周期,从源头开始推动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和绿色供应链全面发展,研究制定绿色制造行业标准,构建高效清洁、节能环保的绿色制造系统。深入开展“263”专项行动,大力实施工业污染全面达标排放计划,全面推开排污权有偿使用交易,进一步强化工业污染治理。加快发展工业循环经济,培育一批循环经济标杆企业和示范园区。我们现在空气达标天数很难增加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工业污染,就是VOC挥发性有机物,所以在这方面绿色制造对于深入推进“263”专项行动我们是一点都不能松,抓住“263”扎扎实实地做,也不是靠一、两次现场会,确实要按照年度的工作目标任务扎实地做才会有成效,否则空气质量指数AQI六项指标里面一个目标不达标肯定不行,所以现在双考核PM2.5和VOC,PM2.5目前是向好,但是VOC挥发性有机物这个是非常难的。你看是蓝天白云,但是VOC超标,所以“263”要扎实地做。四是着力推动制造业服务化发展。这个大家都很清楚,现在国际上、国内制造业服务化是大趋势,而且服务的增加值、附加值来得更高,大家单是从国际上的一些企业就可以发现。从原来的仅仅只是产品到现在的服务,而且很多企业的服务已经超过了它的产值和利润的50%,这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美国的制造业服务化的模式,你看看它本土的制造业服务在增长。当然我们自己4.0也有很多,像我们很多通过远程监控实现跟踪服务等,我这里就不举例子了,因为这些企业数量很多,所以要积极引导企业,也是支持企业加快从“以产品为中心”向“以用户为中心”转变,形成新的发展优势。
  (二)强化科技创新这一主引擎。
  科技创新方面,我想我们已经强调的很多了,可以说是提高到了第一位,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苏州制造未来升级也是这一抓手。一是在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上求突破。我们在这方面也做了一些工作,特别是从政府的角度,比如说产学研合作方面,我们和高校、科研院所,和国内外知名企业合作,包括促成本土企业在产学研合作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二是产品品牌上求突破。下一步我们要加大力度,进一步强化制造业企业质量意识,广泛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加强产品质量标准和技术标准建设,支持企业开展国际对标和品质对比,扩大内外销产品“同线同标同质”实施范围,提升品种丰富度、满意度。深入实施品牌商标战略,鼓励企业开展境外商标注册、专利申请和国际品牌并购,培育一批国内著名品牌和国际知名品牌,打造更多基业长青的“百年老店”。在我们国家,有人写文章说我们国家“百年老店”一家没有,国际上很多,所以未来品牌很重要。我们大家能够非常清楚地感受到一个有品牌和没品牌的东西,价值相差太大,这是最直接的。当然品牌不仅仅是贴一块商标,更重要的是背后的技术含量和制造的水平等,所以培养品牌是非常重要的。三是在提升创新人才支撑力上求突破。大家都清楚人才是第一竞争力,市里也出台了一系列的人才政策,主要是面向高层次人才,同时也注重高技能人才的培育,这方面如果想实现创新方面的突破,制造业升级没有高技术的人才是不可能的,连实验都做不出来那是不行,所以这方面我们要努力,着力培育出一批技术水平高、职业自豪感强的优秀工匠。
  (三)突出开发区这一主阵地。
  我们的开发区比较多,目前全市拥有17家省级以上开发区,其中国家级14家。2016年,省级以上开发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595亿元,占全市的87.9%。规上工业企业的增加值主要是靠开发区来实现的,所以这也可以反过来说明,开发区对于制造业来说确实是主阵地。前不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促进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进一步发挥开发区作为改革开放排头兵的作用,引领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我们要抓好贯彻落实,重点实现三个转变:一是实现由偏重引资向引资、引智、引技并举的转变。二是实现由外延式扩张向内延式提升的转变。三是实现由主要依靠“政策红包”向更多依靠“改革红利”的转变。苏州开发区的量比较多,但是开发区相互之间所处的水平拉得也很大,像苏州工业园区刚刚获评全国开发区第一名,我们这么多的开发区评一评,看一看,有的开发区在全国,甚至全省的排名都是几十名,更不要说省级开发区,所以这方面我们要很好地学习借鉴,包括上海自贸区等国内一些先进开发区的经验,不断地改革创新。一方面是很好地推动苏州工业园区开放创新综合试验,包括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建设这样一个国家的战略,第二方面是很好地复制推广国内外先进开发区的很多经验,关键我们自己也要抢抓机遇,不断地改革创新,进一步激发开发区制造业转型发展活力。
  (四)打造企业这一主力军。
  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最终都要落脚到企业上。要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最大限度地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和转型动力。一是提升龙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我们和先进地区来比,主要是龙头企业方面,我们面广量大。量不讲,全国产值第二位,但是龙头企业和别人家比还是有差距的,就是叫得响,尤其是李书记讲像苏州园林一样有名的企业这个还是非常难,这方面还是有很大地差距,我们一定要支持我们的龙头企业,发挥引领作用。着力培育制造业地标型企业,发展壮大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地标企业。二是高度重视发挥中小企业作用。这也是绝对不能偏废的,不能只重视龙头企业,没有中小企业是不可能的。发达国家专门有一个部门管中小企业,我们原来也有一个机构,但是那个是象征性的东西,我讲得直率点,没有发挥中小企业方面的作用。所以专精特新的这些中小企业是非常重要的,像德国的“隐形冠军企业”,它的百年老店就做一样东西,做到极致那就无可比拟,我们龙头企业一家不可能做所有的东西,必须是要有专精特新,最后才能把这个东西做出来。所以我们要学习借鉴像德国“隐形冠军企业”, 日本的“微小的世界顶尖企业”,他们都是这样做的。特别是苏州,规模以下企业占比94%,非常地面广量大,中小企业十分重要,我们要深入落实中小微企业创新创业培育行动,进一步引导企业找准定位,深耕行业细分市场,加快积累技术优势,努力成为行业领跑者,打造更多“隐形冠军”和“行业小巨人”。三是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苏州之所以有今天这样的局面,除了历届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刚才我们讲的一大批优秀的企业家以及他们身上所蕴含的企业家精神是非常重要的,当然还有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也是非常重要的。李强书记在制造业大会上对新时期苏商精神进行了阐述,希望苏州的企业家能够认真学习领会,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这里我们就是要关心很多企业要基业长青就是要培养接班人,实现企业家新老交替,企业的交班,这方面当然主要靠企业,也要靠政府做好这方面的服务和支持,要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家特别是家族企业向社会化转型,建立健全社会企业制度,形成合理的企业制度和运行机制,进一步焕发企业的活力,各地各部门要把企业家作为最宝贵的资源,尊重、善待、支持、服务好企业家,依法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使企业家安心经营、放心投资,我们要秉承“亲清”二字,真心实意、全力以赴地为我们的企业家、为企业服务好。这一点我们在座的各级领导干部都要这样做,这就是我们苏州的优势,如果真正将这个优势坚持好、发扬好,这是其他地方不可比拟的。我们讲营商环境、创新生态这很重要。企业家找你办个事,真的要马上办。我还真不吹牛,哪个企业家找到我,我肯定是马上就办马上就解决,当然我讲的是合规合法,你违法的事让我办我也办不起来。
  三、不断优化推进制造强市建设的发展环境。
  省委李强书记深刻指出,“正如万物生长离不开阳光、空气和水,制造业振兴发展也离不开一个好的生态”。我们要把工作着力点更多地放到抓落实、抓服务、抓环境上来切实让企业感到放心、省心、暖心,为制造强市建设营造一流的外部环境。
  一是优化要素配置。这里我不多讲了,刚才讲的企业集约平台,它是公平的,企业产出少,污染、能耗高,不安全肯定不能在这发展。另外我更多地是讲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这个在苏州还没有更好地展开。这次会上印发了《进一步促进金融支持制造业企业的工作意见》,我们要把文件落实好。因为大家反映尤其是中小企业,好的企业不用管,银行会追着它跑。中小企业包括一些高成长性的科技型企业,轻资产的企业它融资相对比较困难,这方面我想我们要创新不能光靠银行,要围绕创新链来优化资金链。
  二是降低企业成本。去年我们统计了一下降低成本330多亿,但是,今年我们在“六个一”走访调研中发现,有些政策还是不到位,就是企业的感受和我们自己的评价还有差距,这方面我们还要尽最大的努力把企业成本降下来。特别是放大财税政策“四两拨千斤”效应,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对减税降费政策进行认真梳理,形成简明易懂的“清单”,并采取有效措施,落实好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固定资产加速折旧、增值税抵扣、企业所得税优惠等支持政策,全面清理规范政府性基金,继续削减涉企行业事业性收费,减少涉企经营性收费,千方百计使结构性减税、降费效应进一步显现。这个我们做得不能说不好,做了不少事情,关键是怎样进一步加大力度,使企业家能够得到更多地实惠。当然这个也都是有政策依据的,不能说没有政策依据就做这个事。
  三是放大政策效应。我们出台了很多的政策,像“一基地、一高地”的“3+1”文件等等,这些政策文件要及时传导到企业,有些政策还是要帮助积极向上争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7-19 16:08:06 | 显示全部楼层
 四是优化营商环境。首先是“放管服”,这个方面省里已经出台了非常明确的要求,在“放管服”方面工业园区一直是走在前列,现在的要求是“网上办”、“不见面”,要求更高,各地也都抓得很快,不仅仅是园区、各个板块都要加快推动“网上办”、“不见面”。另外就是市场环境对制造业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要大力加强企业法治、信用和社会责任建设,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和违法生产行为,让违法者在苏州没有市场;比如企业就知识产权保护的反映蛮多的,就是这个地方刚刚做出一个东西那边立即仿造,而且价格非常便宜,质量没办法保证。这个其实单靠苏州一家也是做不好,但是从我们的角度要加大对企业在这方面的保护和支持力度,利用好苏州市社会信用体系数据库服务平台,对各类失信行为实施联合惩戒。加大对诚信经营、履行社会责任先进企业和优秀企业家的支持力度,特别是在工程招投标、重点项目、融资服务等方面给予倾斜。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体系,建立更有效率的知识产权侵权查处和纠纷解决机制,提高制造业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加大宣传力度,表彰对制造强市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单位和个人,为制造业加快转型升级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我就讲这么多,谢谢!(2017-7-3 10:50:0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7-19 19:26:34 | 显示全部楼层
ciaoleo! 发表于 2017-7-19 11:15
你这个要求不是一般的高呀!又要收入高又不要工业,你来当这个市长吧!全国办公室总部放苏州,制造业一个 ...

这个要求只有发达国家才可以达到,中国目前还比较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7-19 19:28:01 | 显示全部楼层
zwpopple 发表于 2017-7-19 11:26
【苏州公布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 今年以来,全市经济运行平稳向好、稳中有进,上半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 ...

其实10%的名义增速和7%的实际增速并不是很快 (全国名义增速11%,实际增速6.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7-19 21:45: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ostski 于 2017-7-19 21:47 编辑



放下过去两年的数据,同同期自己比确认有进步,看看今年和别的城市的对比把
苏州人均GDP到了这个程度,人口不增加的情况下,增长确实越来越难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7-19 21:47:4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7-19 23:30:53 | 显示全部楼层
1至5月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增长24.3%,企业所得税增长33.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7-19 23:37:3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hehedada 发表于 2017-7-19 10:44
2万亿有毛用  环境好一点 空气好一点 老百姓收入高一点才是王道  除了能刷数据没看到好处 建个机场卡 建个 ...

都是正相关好吗,gdp跟你我都是息息相关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2-2 04:45 , Processed in 0.048216 second(s), 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