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6-1-31 22:45:42
|
显示全部楼层
解读《郑州市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群众生活更美好三年行动计划白皮书(2016—2018)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如何让绿城百姓生活更美好?虽值寒冬,但翻开《郑州市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群众生活更美好三年行动计划白皮书(2016—2018年)(征求意见稿)》,一幅描绘着未来三年郑州民生事业发展的蓝图,让人感到格外温暖。
细读未来三年相关领域计划目标及八大重点任务,相信你会和我们一样,深切感到,郑州更加美好的明天正在向我们阔步走来。
主要目标
2017年,全市生产总值、居民可支配收入较2010年指标实现翻番,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18年,在巩固各项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小康社会建设的质量和水平。
完善社会保险制度
健全社会救助体系
巩固完善社会保险制度。进一步完善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制度,推进和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扩大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范围,巩固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参保率,提高人均筹资标准和财政补助水平,全面开展重大疾病保障和大病医疗保险。到2018年底,实现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365万人、城镇基本医疗保险337万人。
着力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建立完善以城乡低保制度、特困人员供养制度为基础,覆盖城乡的社会救助制度体系。2016年起,将符合条件的人户分离人员、持有本市居住证的外来人员、低收入群体等纳入救助范围。到2017年,城乡低保对象、特困供养人员住院治疗政策范围内个人负担费用救助比例不低于70%,年度最高救助限额不低于2万元;到2016年底,农村低保标准与农村扶贫政策有效衔接。
积极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到2018年,建立健全覆盖县、乡、村三级儿童福利服务网络。同时创新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到2018年底,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农村养老服务中心等城乡养老服务设施覆盖90%以上的城市社区、80%以上的乡镇和50%以上的农村社区,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33张以上。
市容市貌专项整治
公用事业持续发展
持续加大市政道路及附属设施整治力度。积极有序开展城区市政道路、桥梁等设施大中修专项整治,实施空中线缆入地改造。到2018年,完成道路大中修340万平方米,道路设施完好率达到97%以上。按照城市桥梁养护技术规范开展桥梁检测,并及时做好桥梁加固维修工作。
着力提升公用事业设施承载力。持续推进锅炉“煤改气”“煤改电”和生物质锅炉建设。到2018年,供水普及率达到100%,燃气气化率达94%,集中供热覆盖率达70%,新增污水处理能力70万吨/日、污泥处理能力1700吨/日。
强力推进城区市容市貌专项整治。到2018年,环境卫生清扫保洁覆盖率达到100%,机械化清扫(冲洗)率达9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8%;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1.5%,绿地率达36.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2平方米;城市主干道明灯率达到97%;城区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60%。
积极开展交通秩序综合治理。依托快速路网形成“可采、可传、可看、能预见、能管控、能服务”的快速路智能管控体系。取缔各类违法停车,到2018年,实现市区道路停车规范有序。2016年底前,完成全市剩余37985辆黄标车淘汰任务。
加快推进公共停车场、公共自行车便民系统建设。到2018年,新增13万个公共停车场泊位,基本实现静态情况下一车一泊位。到2018年,建设租赁点2000个、锁桩4万个、综合维修中心2个,购置自行车4万辆等公益型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
优化住房保障方式
租售并举可持续运营
优化住房保障方式。逐步探索实物保障与货币补贴并重的保障模式,通过发放租赁住房补贴,由保障对象在租赁市场上自主承租住房,畅通公共租赁住房保障退出渠道。从保障性住房以实物新建为主向以购代建、以租代建转变,打通商品房与公租房、商品房与棚改安置房、公租房和棚改安置房与租赁市场通道。力争到2018年底,全市符合保障条件的保障对象家庭住房保障覆盖面有大幅提升,新增保障性住房实物配租和货币化补贴6万套(户),其中,到2016年底实现新增11000套(户),到2017年底实现新增29200套(户),到2018年底实现新增19800套(户)。
探索租售并举政策。盘活实物和价值资产,建立公共租赁住房可持续运营机制。
完善长效管理机制。整合住房保障、社区、物业管理三方协同管理功能,对保障对象信息和房源信息实施全周期、全过程的监管。
水清河美出门见园 绿色交通呵护蓝天
加快实施蓝天工程。到2018年,市区禁燃区基本实现城市建成区全覆盖,各县(市)和上街区主城区禁燃区达到建成区面积的70%。强化机动车尾气定期检验和环保标志管理,全面淘汰黄标车。
推广新能源汽车20000辆,发展以“公共自行车服务网络”为代表的绿色交通体系。到2018年,城区空气质量明显好转,重污染天气较大幅度减少,环境空气中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控制在85微克/立方米以下。
加快实施碧水工程。积极预防地下水污染,突出截污治污和河流两岸生态建设,建设一批河道生态改造提升示范工程,完成贾鲁河、索须河、熊儿河、七里河、东风渠等39条河流治理,实现水清河美。争创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和“海绵城市”。
加快推进生态林业建设。继续实施交通路网生态廊道工程,建设环城高速林业生态景观带;加强郑州黄河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到2018年,完成营造林总规模20万亩,森林面积达到33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4%。
加快推进美丽城市建设。形成高低错落、疏密有致的城市组团布局。建成开放南水北调生态文化公园、龙湖生态文化公园和龙子湖高校生态文化公园等大型游园,实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目标。重点整治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一、二级保护区内的村镇,到2018年,完成200个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创成1个省级生态县(市)、3个省级生态乡镇、15个省级生态村、30个市级生态村。
产业扶贫助农民增收
贫困人口将全部脱贫
加快推进扶贫开发进程。以专项扶贫、产业扶贫、社会扶贫为抓手,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形成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城乡一体、互为支撑的大扶贫格局。到2017年,现行扶贫标准下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018年率先在全省实现脱贫奔小康目标。
推进专项扶贫。强力推进易地扶贫搬迁,2016年至2017年, 完成贫困地区易地扶贫搬迁0.55万户2.1万人。推进金融扶贫,积极推行与银行、保险、担保等金融机构合作、专业管理互助资金模式。
强化产业扶贫。以推进贫困山区乡村旅游扶贫为引领,以农民增收为核心,突出抓好培育扶持龙头企业、培植专业大户和合作组织、加大对贫困户的直接扶持力度、提高农业科技含量。
提升居民就业水平
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大力提升城乡居民就业水平。每年新增城镇就业13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万人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0亿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孵化培育一批创新型小微企业,争创省级创业示范基地两个以上。支持高等学校、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大型企业向社会开放共享科研仪器设备、科技成果、科技人才等资源,支持各类创业服务机构提供创业导师、创业培训等服务。
完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到2018年,县级公共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覆盖面达到100%。以农村劳动力、在岗职工、新成长劳动力为重点,实施定向、定岗和订单式培养,完成职业培训100万人,高级工以上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重达到28%。
均衡发展义务教育 三环以内高中外迁
大力提升优质均衡教育水平。不断扩大农村学前教育资源,完善县、乡、村学前教育网络。到2018年,学前教育一年毛入园率达95%,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达90%。
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落实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就学升学政策。到2018年,义务教育阶段巩固率达99%。
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实施市区三环以内高中外迁,加快普通高中特色多样化发展步伐,逐步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实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落实和完善学生资助体系。
做大做强现代职业教育。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快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建设,办好两所骨干作用的中职学校(职教中心),创建6所省级品牌示范职业院校和21所特色职业院校。
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推进教育管理体制、办学体制改革,实施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分类管理的差异化扶持政策。加强郑州市社区教育指导服务中心建设,到2018年,创建3个国家级、10个省级社区教育实验区、示范区。
深化医药体制改革 启动健康郑州建设
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提高计生家庭保障能力,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力争三年内新增床位5000张,到2018年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3.56人,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达到7.89张。
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全面启动“健康郑州” 建设,完善疾病预防控制、卫生计生监督、妇幼保健等公共卫生服务保障体系。
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构建功能定位明确,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有序就医格局,打造以“智慧公共卫生”“智慧医疗”等项目为核心的“智慧健康”工程。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重点抓好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公立医院改革等三项重点工作,实现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全覆盖,积极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加快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
全面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建立人口动态管理体系。到2018年,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目标人群覆盖率达到90%。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