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2-11-8 09:02:58
|
显示全部楼层
安史之乱中发生在真定的两件大事
正定亨利
一、颜杲卿杀叛举义师
安史之乱时,著名书法家颜真卿的从兄颜杲卿身为常山郡太守。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公元755年),安禄山叛军从范阳(治所在今北京西南)南下攻取洛阳,常山郡首当其冲。当时叛军号称二十万,而常山郡守军仅仅千余人。颜杲卿自知死守硬战不能取胜,便假降叛军,带领长史袁履谦亲自到藁城迎接安禄山。安禄山大喜,立即从叛乱前偷制的官服中选出一件金紫官袍送给颜杲卿,让他仍任常山太守,还派手下将领李钦凑帅五千名叛军去把守距离常山西边不远的井陉口,以防备唐军自西向东进河北,切断自己的归路。
其实,颜杲卿并非真的投降安禄山。天宝十四年十二月,安禄山叛军一走,颜杲卿便与平原太守颜真卿取得联系,决心“首举义师”,在河北、山东、山西一带“连兵断禄山归路,缓其西入之谋。”
先从哪里下手呢?李钦凑就在咫尺之遥的井陉口,就先除掉他。颜杲卿主意已定。第二天,颜杲卿以领取安禄山犒赏为名,邀请李钦凑前来常山。李钦凑只知道颜杲卿已经投降安禄山,毫无戒心,接到邀请,带着随从当日黄昏就兴冲冲来到常山城。颜杲卿帅常山官员将他们迎入府内,大摆筵席,吹鼓手奏乐,歌舞伎助兴,殷勤劝酒。不一会儿,李钦凑及其随从便一个个烂醉如泥。颜杲卿轻而易举地结果了他们的性命。井陉口的叛军本来就不愿为安贼卖命,听说主将被杀,便一哄而散。颜杲卿随即在常山城头又竖起大唐旗号,并联络河北十七个郡重新归属唐朝廷。
虽然这位“颜常山”未能坚持多久就城破身死,但却以其率先举火抗贼和临死骂安禄山“骚羯狗”不绝于口的义勇精神,光耀当世,名垂青史。
二、郭子仪大败史思明
安禄山失掉常山郡,气急败坏,急命史思明、蔡希德南北夹击常山郡。颜杲卿寡不敌众,最后箭尽粮绝,于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正月城破被俘,河北诸郡又被叛军占据。二月,唐朝廷派河东节度使李光弼复夺常山。这时,史思明正在围攻饶阳。听到常山失落的消息,史思明急忙撤回叛军,将常山城团团围定。李光弼火速派人向朔方节度使郭子仪告急。郭子仪立即率军从山西出井陉口杀奔常山。
四月,郭子仪、李光弼所率官军与史思明部下叛军在常山城东摆下战场。郭子仪是个骁勇善战、深谙韬略的军事统帅,初战务求必胜。他事先已通令全军:不准擂鼓,没有命令不准出战!可是,叛军耀武扬威的样子气恼了郭子仪手下一员小将浑碱。浑碱向主帅请求出战,郭子仪不许。叛军鼓噪多时,官军没有动静。叛军以为官军怯阵,顿起轻视之心,人马逐渐松懈,队伍开始散乱。郭子仪看到这种情况,一声令下,官军如猛虎下山,直冲敌阵。一时间,阵上刀枪并举,杀声震天。叛军受到猛烈攻击,阵势大乱,全面溃败。史思明见大势已去,领着自己的亲信随从边打边向九门逃去。浑碱穷追不舍。
叛军眼看快到九门城下,忽然树林中又冲出一队埋伏的官军,把史思明的队伍冲得七零八落。这时,史思明部下一名军官还想冲出重围,被浑碱手下一名小校一箭射中。浑碱趁他身子一晃之际,一刀把他的天灵盖削了下来。叛军大乱,四散逃命。郭子仪指挥官军乘胜追击,获得歼敌数万、生俘千余的大胜利。史思明逃奔赵郡,蔡希德逃奔巨鹿。
这是安史之乱爆发后唐朝廷官军取得的第一个大胜利,重挫了安禄山叛军的嚣张气焰,鼓舞了唐朝廷官军的斗志。一月之间,河北各地奋起攻杀叛军叛将,复归唐朝廷者达十余郡,使得安禄山叛军不能倾力西进。唐玄宗李隆基得以“安行入蜀”,太子李亨敢于“即位灵武”,都与此不无关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