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1-9-26 20:37:3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AED如何拯救心脏骤停患者?
AED是一种能够自动识别异常心律及时消除室颤,让心脏的窦房结重新开始工作,继而使得心跳恢复的急救设备。抢救心跳骤停患者的成功率远高于徒手心肺复苏。其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携带、使用安全,因其操作简单且内置语音提示,便于非专业人员使用,也被誉为“救命神器”。
要想搞清楚AED是怎么回事,得先说一说什么是室颤。
室颤是室性纤维颤动的简称,指心室肌快速而微弱的收缩或不协调的快速乱颤,使得心脏丧失了排血功能,心音、脉搏和血压消失,心、脑等器官和周围组织的血流灌注完全中断。室颤是导致猝死的致命性心律失常。心搏骤停后,80%以上3至5分钟内,最常见的心电图节律表现是室颤,而抢救室颤唯一且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心脏电击除颤。除颤越早,成功率越高,如能在1分钟内完成除颤,成功率可达到90%,每延误1分钟,成功率则下降10%。可见,及时除颤是救命的关键。
如何正确使用?
张宇:急救过程中,我们的应急角色有几个:
1、拨打电话,及时的取得专业人士支持,打120或999,普通市民都能做。
2、 学过应急救护知识技能的人员开始做心肺复苏。
3、其他人去取附近的AED,再拿回来,要保证一去一回在4分钟之内。
AED与传统除颤设备的原理相同,都是通过电击来使心脏恢复正常心率,但极其完善的自动化流程让它有了“傻瓜式操作”的特点。绝大多数AED设备带有语音提示和屏幕动画操作提示,人们只需接受简单的训练便可掌握AED的使用方法。
此时心脏虽然还在运动,但没有正常脉搏,无法有效泵血。如果在室颤时对心脏进行一定能量的电击,就有可能够终止室颤的发生;同时配合高质量的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就有可能使患者的心脏重新正常搏动,恢复正常的窦性心律。
当病人出现突发性心脏骤停的症状时,通常情况下,只有专业医务人员携带除颤设备才能解除生命危险。而如果我们身边恰好有AED设备,并且依照正规流程操作AED,那么AED就会自动完成诊断、电击的流程,抢救心脏骤停患者开启电源、将贴片贴至患者身上,仪器就会自动分析心律,判断是否需要电击,有除颤指征时,确保无人接触患者后,根据提示按下“放电”键即可。
电击后,AED会再次分析心律,如未恢复有效灌注心律,操作者就要进行5个周期心肺复苏(每个周期包括30次按压和2次人工呼吸),然后再次分析心律,除颤,心肺复苏,反复操作,直至急救人员到来。
如何正确操作一台AED?
北京市红十字会应急救护培训核心教学组杨沙娜在直播间给大家做了示范:
视频:做心肺复苏和人工呼吸的注意事项 https://mp.weixin.qq.com/s/g8gwGkWC8h4WUa7aAdd6Gg
视频:如何正确操作一台AED? https://mp.weixin.qq.com/s/g8gwGkWC8h4WUa7aAdd6Gg
被称作“傻瓜除颤仪”的AED使用简单,非医疗人员也可使用。当仪器打开的时候,屏幕上还会出现生动具体的操作指引。之所以没人会用,是因为在国内,主动寻找和参加包括 AED 操作在内的急救培训,仍只存在于较小圈子,远未扩大到普通公众之间,形成社会氛围。
北京市红十字会应急救护培训科陈爽 :按照《北京市院前急救条例》相关配套文件规定,北京市在公共场所配置的急救装备中比较主要的一个是AED,一个就是急救包。AED是普通市民可以使用急救装备,是公共应急器材。
大家可能不知道,刚才介绍的那几个案例中,这几个成功施救者身上有一个共同点——他们接受过一项特殊的技能的培训,就是急救技能培训。大家可以到到北京市红十字会来学习这项技能,方式非常简单,有两种途径,一种可以登录北京市红十字会官网,在右上角有急救培训报名,进去就可以看到相关资源信息。
更便捷的方式,可以通过手机关注北京市红十字会的微信公众号,左下角有急救培训,点进去同样可以看到信息。只需要4小时的免费学习,就可以掌握一门救命的技能。
仅仅普及AED的使用还不够,“公众除颤”是一个更全面的概念。它包含了一整套的心脏复苏抢救环节。“公众除颤”意识的普及,其他国家的经验也许值得借鉴。
《警法时空》主持人姚博:一个城市装上AED之后,就能高枕无忧了吗?当然不是,通过设备的设置和公众的培训,将急救需求第一时间送达急救志愿者,努力实现“黄金四分钟”“一键救援”。 开展应急救护知识普及和技能培训,倡导社会公众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学急救、会急救、敢急救。
配置AED,开展工作人员的急救培训,我们需要迈出一步,就能拯救生命,同时获得老百姓的认可。很多路遇地铁AED的北京市民都曾被无意间感动到,这才是一个城市应有的温情。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