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LAWDEFENDER

广州天际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7-13 22:06:12 | 显示全部楼层
图片原创:zy05110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7-13 22:09: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KYIMMOTAL 于 2018-7-13 22:15 编辑

图片原创:果城烟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7-13 22:10:30 | 显示全部楼层
图片原创:果城烟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7-13 22:11:07 | 显示全部楼层
图片原创:果城烟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7-13 22:14:01 | 显示全部楼层
广州第二CBD(国际金融城,黄埔沿江),就在上面图片可以看到,建成后,和珠江新城CBD沿着珠江连成一片,更为壮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7-13 22:24:41 | 显示全部楼层
图片原创:果城烟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7-13 22:26:45 | 显示全部楼层
上图的琶洲西区,许多项目正在建造,三年后成型,和珠新CBD隔江相望,让广州的天际线更丰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7-14 23:12:30 | 显示全部楼层
SKYIMMOTAL 发表于 2018-7-13 22:10
图片原创:果城烟雨

这几栋楼就敢号称世界级的天际线,广东人可真低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7-14 23:20:01 | 显示全部楼层
SKYIMMOTAL 发表于 2018-7-13 22:26
上图的琶洲西区,许多项目正在建造,三年后成型,和珠新CBD隔江相望,让广州的天际线更丰满。

又在吹牛,十年都成不了型。珠江新城要不是亚运会,现在也未必建成。珠江新城透支了广州五年的力量建了几栋国企大楼,烟草交通那几栋楼租金到现在还是二线城市水平,一直提不起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7-15 15:17:05 | 显示全部楼层
广州首个建筑景观精细化指引出炉 “一线江景”不再建高楼
2017-11-15 10:31:14来源:广州日报
浏览字号
点击查看政策原文:广州市国土规划委发布《广州市建筑景观设计指引》

政策解读内容如下:

近日,市国土规划委发布了《广州市建筑景观设计指引》,这也是广州首个关于建筑景观的精细化指引。内容涉及城市建设和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打造层次丰富的城市天际线,滨江建筑前低后高,这意味着未来“一线江景”地块不能再建高楼;打造活力街区,鼓励办公商务区建筑适度开放首层空间,设置咖啡厅、餐饮等;建筑物要绿色环保并与周边环境融合,不宜采用镜面反射玻璃或抛光金属板等材料。

亮点一:

打造层次丰富的天际线

指引中提出,要以总体城市规划为纲领,以城市设计为支撑和抓手,从中微观层面优化城市形态,进一步提升城市空间景观品质和建筑整体水平,打造宜居城市人居环境,提升社会对于美好生活的获得感,将广州打造成“岭南特色,国际品质”的国际商贸中心和枢纽型网络城市。

指引内容包括:继承传统特色,塑造依山、沿江、滨海的独特城市风貌;构筑整体而富有活力的城市街景;致力打造精致而协调的建筑场地;构建安全舒适、通达的步行系统;创造高品质的建筑文化氛围;引导规范的建筑标识、招牌、广告牌设计;提升光环境设计缔造品质城市夜景在内的共7类16项。

珠江穿城而过,自古以来形成了广州极具特色的山水格局。指引中要求,要打造层次丰富的城市天际线,通过簇群式地标建筑来统领城市天际线。原则上临湖泊等自然水面、绿地、广场、山体等开敞空间以及重要道路、文保单位、历史建筑的建筑单体应按前低后高原则控制建筑高度,其中一线建筑高度原则上应少于建筑退让开敞空间和保护建筑的距离,并严格控制建筑物的面宽,形成“前低后高,错落有致”的丰富空间层次。

这意味着,未来珠江两岸“一线江景”地块不能再出现超高建筑、对后排建筑形成遮挡;也不能再出现“屏风式”建筑,遮挡江风。

指引将珠江滨水建筑分为超高层地标性建筑、主要高层建筑、肌理建筑和低层标志性建筑等4种,它们共同构成风格多样、富有层次的滨水天际线,并结合夜景照明,丰富人们对城市天际线的感知和体验,推动城市天际线控制的规范化,形成可持续的天际线规划设计。

亮点二:

削减商务大堂私密空间

建筑应该是为人服务的,一个富有活力的街区,公共空间的质量尤为重要。指引中提出,要构筑整体而富有活力的城市街景,注重良好公共环境的营造。

首先,适度开放首层人性化公共空间。目前,珠江新城等商务区里的高楼大厦,多给人“冷冰冰”之感,要进入非常困难。为此,指引中提出,鼓励办公商务区建筑在首层设置零售、大厅、餐饮、康体设施等活跃的功能,代替或削减大型的商务大堂等私密性功能空间,以提升行人公共空间体验。

其次,提高公共空间覆盖率,增加城市公共空间的可达性、舒适性、开放性和连通性。依托一江两岸,建设高品质的滨水空间。提升公共空间的绿化品质,植物配置体现四季景观变化,保持空间通透,突出岭南风格,传承骑楼、岭南园林等适应气候、地理环境的建筑形式与空间组织方式。同时根据广州的气候条件,推广绿荫廊道和绿荫广场设计。同时也要贯彻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城市公共开放空间铺地应采用耐久、绿色、可回收材料,因地制宜设置下沉式绿地、植草沟、雨水花园等,雨水收集设施与景观一体化设计,以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亮点三:

缩短人行过街距离

步行空间、慢性系统在市民生活中占据的位置日益重要。为此,指引也提出,广州要构建安全舒适、通达的步行系统。首先,要提升市民的步行体验,因地制宜推广街区制和窄马路、密路网设计,提升行人过街的步行体验以及城市交通的安全性。城市次要道路及支路推行小转弯半径道路设计,通过紧凑的设计既保证城市车行交通的微循环,又缩短人行过街的距离,提高人行的安全感和舒适度。

步行连廊和天桥等应结合人流量大的设施或建筑设置,除跨越快速路或城市主干道外,尽量避免兴建单独式的过街天桥或步行连廊。鼓励将街区内步行空间连续化和对公众24小时开放,形成整体、宜人和便捷的步行系统,以缓解城市的交通压力。属于公共开放空间的步行连廊和天桥可不计入容积率和建筑密度。

天桥或步行连廊立面尽量通透,材料与色彩的选择应考虑绿化和景观效果,与所处建筑与空间协调,并通过景观化细节设计消除桥底城市灰色空间。

亮点四:

建筑审慎采用黑、暗红等色

对于建筑物的外观和颜色,指引也有不少详细的规定,避免广州出现“奇奇怪怪”的建筑。

指引中提出,要注重建筑与城市地域环境的融合。城市建筑不宜采用镜面反射玻璃或抛光金属板等材料,鼓励在建筑退台或建筑裙楼顶部等设置屋顶绿化。建筑整体色彩宜在整体中有变化,避免大范围过于单一的色彩设计。建筑主色调可参考本土天然建筑材料的色彩,对于采用黑色、暗红色、暗灰色等暗色调材料作为建筑主色调的建筑方案应审慎,并注重与周边环境协调。

充分考虑亚热带气候环境的建筑通风、遮阳效果,采用绿色低碳的设计技术和策略,优先选用本土、环保、可再生循环和再利用的建筑材料,合理设置立体绿化,改善人居环境与微气候。

同时,严格导控招牌广告牌设置。政府机构、学校、指定的风景名胜区、重要文物古迹、纪念碑或地标建筑场地、主要城市街道或风景街区沿线、高快速路两侧及入口、人行天桥外立面不得随意设置广告标识。严控珠江两岸一线滨江建筑设置招牌广告牌,形成精致的滨江城市景观。

如何发挥指引作用?

在实际应用中,该指引如何发挥作用呢?市国土规划委有关负责人表示,该指引作为指导城市设计、编制城市设计导则的指引和政策依据,在用地设计条件、规划审批阶段中对建筑方案进行引导,并组织制定城市重点风貌保护区域巡查制度,发挥规划引领作用。也就是说,不符合指引的单体建筑方案,很可能不能通过审批。

同时也鼓励地区规划师或规划团队委员会,与政府、城市规划管理单位、业主单位、建设单位、建筑设计单位、公众进行协同参与城市公共空间、建筑景观设计,落实本建筑景观设计指引中设计理念和基本导向要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7-15 17:04:10 | 显示全部楼层
广州还是很漂亮的,很霸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7-15 19:31:50 | 显示全部楼层
广州:城市,是设计出来的
发布时间:2018-01-22来源:广州日报作者:

近年来,广州通过开展社区微改造,许多老旧小区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
【广东】广州:城市,是设计出来的

        ●广州要用好千年商都、海丝文化的定位,充分挖掘其内涵来进行城市设计。
        ●广州有着2000多年的建城史,老城区既有历史悠久的岭南建筑,又有中西合璧的近现代建筑,要保护好文化资源,促进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活化利用,激发城市文化活力,形成一批“既能喝凉茶,又能叹咖啡”的魅力地标和文化场所,讲好广州故事,展示广州魅力。
        ●要做有底线的城市设计,例如生态环境、山水格局、历史文化传承,都是城市设计需要考虑的东西,这些不受规划年限的限制,是一个城市需要一直坚守的底线。
        “真的不一样了”“完全认不出来了”…… 行走于广州的大街小巷,不少人都惊呼老城区旧貌换新颜。近年来,广州通过开展社区微改造,许多老旧小区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社区公共空间更敞亮了、公共绿地更多了,老人们有了健身场地,孩子们有了游乐设施,居民们的幸福感也大大提升了。社区微改造只是广州近年来通过精细化的城市设计来提升城市品质的一个小小缩影。

        设计让广州环境更美

        城市是人类意志的产物。自从人类开始自觉地建设城市开始就有城市设计。无论是孕育古希腊神话的雅典卫城、蕴藏厚重帝国文化的罗马广场、拥有庄严稳重的皇城中轴线的北京,还是具有华丽壮观的埃菲尔铁塔的巴黎……无一不向我们证明,优秀的城市是设计出来的。
        为什么要进行城市设计?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新时代背景下,城市设计,就是为了让生活更美好。一是改善生活环境,二是提升空间品质。高水平城市设计可以让城市的历史文化得以彰显,而且赋予城市更鲜明的个性,还能有效避免“千城一面”。
        广州的城市设计由来已久,始终秉承敢为人先、岭南特色的总体原则。民国时期,思路超前,形成广州近现代商贸城市;新中国成立初期,西方和本地文化理念融合交汇,开启了广州现代城市建设的步伐;改革开放以来,广州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白天鹅宾馆、天河体育中心、中信广场等地标性建筑相继出现,四通八达的立交桥设计创下多个全国第一;随着城市的扩张和行政区划调整,新的城市轴线开始规划建设;2015年以来,广州城市设计向精细化、品质化方向延伸。
        花城广场成为“城市客厅”,周围有广州图书馆、广东省博物馆、广州大剧院等文化建筑,约两公里长的步行木栈道两边种植了超过600棵大树和古树,让人们在高楼大厦云集的珠江新城中也能感受到绿意;为了打造“花城”品牌,广州计划陆续种植主题花树10万株,高标准打造40个赏花景点;珠江两岸的人行道拓宽了,大元帅府、爱群大厦等历史建筑露了出来,形成了新的景观带和滨水区……正是高质量的城市设计,让广州的环境更美,更具岭南文化的魅力,也让广州的城市品牌和国际影响力日益提升。

        城市设计要有底线思维

        2017年10月,广州市新一轮总规专项之《广州总体城市设计》出炉,其中明确,广州将建设活力全球城市;建设城市客厅、多品质文化街区;打造180公里长、1公里宽的景观翠环;贯通珠江两岸60公里道路,塑造世界级的滨水公共空间……广州城市面貌将有更大的跃升,更加和谐宜居。
        广州总体城市设计的项目总顾问、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建国提出,要做有底线的城市设计。例如生态环境、山水格局、历史文化传承,都是城市设计需要考虑的东西,这些不受规划年限的限制,是一座城市需要一直坚守的底线。
        广州城市设计,体现生态优先。生态优先不仅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让后代子孙能“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山川河海等自然条件也是城市设计的基础。广州有着“山水城田海”的自然格局,这是广州独具优势的自然禀赋。近年来,广州沿珠江两岸打造珠江经济带、创新带和景观带,既优化了城市功能布局,也提升了城市环境品质。随着“一江两岸三带”建设的推进,珠江两岸的景色越来越美,市民们的生活品质也随之提升,沿江边的城市绿道、跑步径已经成为市民和游客休闲健身的好去处。
        广州城市设计,体现以人为本。公共空间是城市设计的核心。广州无论在城市客厅的建设、滨水空间的打造,还是老旧街区的改造升级中,都围绕着让人们生活更舒适便利来展开。2017年,广州推进109个老旧小区微改造,完成300多个道路环境绿化景观项目,全力改善整体人居环境,增加公共活动空间,改善街区风貌,让城市路更新、花更美、灯更靓,生活品质的提升,极大增强了市民幸福感。
        广州城市设计,体现以文化为魂。文化是一座城市的DNA,也是一座城市区别于其他城市最重要的气质特点。苏州、西安、杭州、南京,这些古城之所以各有各的不同,正是因为不同的历史文化赋予了城市不同的气质和底色。广州《财富》全球论坛期间,珠江夜景之所以能让来自世界各地的嘉宾伸出大拇指,正是因为它充分展现出广州的岭南水乡文化、广府文化和海上丝路的商贸文化,讲述的是独一无二的广州故事。

        用工匠精神来设计城市

        目前,广州进入高质量发展的黄金期、窗口期、机遇期。要进一步提升城市能级,建设全球引领型城市,需要下大力气在更高层次谋划和推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这也是广州未来城市设计向更高水平发展的动力。
        高水平的城市设计,要有长远眼光。在这方面,巴黎堪称典范。1851年,巴黎通过扩大道路,疏解城市交通,建筑大面积公园,完善市政工程等,成为当时世界上最美丽、最现代化的大城市之一。160多年过去了,巴黎仍然保持着当时的城市脉络和结构。新加坡作为世界著名的“花园城市”,城市环境为人津津乐道。早在1965年建国初期,新加坡政府就确立了建设“花园城市”的规划目标,新加坡虽然每10年修编一次城市建设规划,但始终坚持“花园城市”的设计理念,其自然环境和生活品质在过去几十年内得到了飞速提高。广州要用好千年商都、海丝文化的定位,充分挖掘其内涵来进行城市长远设计。
        高水平的城市设计,要有工匠精神,体现出精细化管理。王建国院士强调,做城市设计要改变过去规划中宏观的“鸟瞰视角”,而变成地面的“蚂蚁视角”,做精细化设计。精细化、品质化城市建设的着力点并非大拆大建,而是依托现有的法定规划。用工匠精神来进行城市设计与城市管理,就是要注重每一个细节,打造精品,技术创新,以“做有用的城市设计”为导向。
        城市设计,是为人民服务的。广州城市设计要彰显生态文明、文化自信的多元发展价值。广州有着2000多年的建城史,老城区既有历史悠久的岭南建筑,又有中西合璧的近现代建筑,要保护好文化资源,促进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活化利用,激发城市文化活力,形成一批“既能喝凉茶,又能叹咖啡”的魅力地标和文化场所,讲好广州故事,展示广州魅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7-15 19:55:23 | 显示全部楼层

广州新城市中轴线南段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完成年份:2012年
项目规模:40.26平方公里
委托单位:广州土地开发中心、广州编制研究中心
项目地址:广州市海珠区
获奖情况: 2011年度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一等奖    2011年度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优秀项目一等奖

项目简介:广州新城市中轴线南段地区北接珠江新城,南望番禺洛溪岛,是广州市实现“中调”城市发展战略的重要地区。将该区域打造成为世界一流的城市中轴线和滨水地区,对优化提升广州中心区核心功能,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塑造具有岭南特色的城市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广州新城市中轴线南段地区将建设成为具有岭南特色的行政中心及文化、休闲、公共活动区和高品质多元生活区。规划以“岭南特色,花城绿轴”为主题,整合文脉、生态和人性三要素,融入岭南文化务实、开放、兼容、创新的特征,集行政办公、文化、旅游、休闲、生态、居住、商务等主导功能与一体,建设绿色开放中轴、公共交通枢纽、果树生态公园和滨水宜居新城。

规划具有七大特点和创新。一是搭建互动平台,实现规划纵深跨越、多规无缝衔接;二是构建了基于TOD开发模式引导下的多元公共交通体系;三是注重资源调控、生态保护和空间管制三者的结合;四是倡导生态低碳建设,构建城市生态微循环系统;五是提出了针对“城中村”与“园中村”差异性规划的策略与方法;六是建立动态控制的实施指导体系,实现控规与城市设计在编制过程中的动态调整;七是制定了能源系统、节能减排、材料与资源利用及绿色建筑等一系列策略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7-15 19:55:56 | 显示全部楼层

广州市传统城市中轴线城市设计

广州市传统城市中轴线是广州旧城的脊柱,是广州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广州市最重要的历史街区之一,地位非常重要。旧城中心区城市设计与新区相比,涉及面更广,制约因素也更为复杂,因此是难度最大的城市设计类型之一。

传统中轴线现状存在的问题主要为:山、水、城空间格局不明显;公共活动空间缺乏;市民对传统中轴线的认知不足;地段内建筑凌乱,高层建筑布局缺乏章法;道路系统及交通组织不尽合理。其根源在于:轴线功能定位不明确;轴线在绿地、空间及建筑功能等方面缺乏连续性。
规划首先明确传统中轴线的三大功能定位:首先它是联系白云山系及珠江水系的绿色走廊,是一条“生态轴”;其次,它记录了城市发展的历史,是岭南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古城文化旅游的主要通道,是“历史文化旅游轴”;最后,传统城市中轴线贯穿了城市公园、城市行政办公区、城市商贸旅游区,沿线集中了多样化的城市公众活动场所,是市民在旧城中心区活动的主要场所,是“公共活动轴”。

规划从以下方面把握传统中轴线城市设计
由于传统城市中轴线城市设计的复杂性,规划从城市结构、城市历史、轴线功能、道路交通、空间形态、街道风貌以及规划实施导控等七个方面把握传统中轴线城市设计:
1.城市结构
传统中轴线是南北联系白云山与珠江水的纽带,规划在纵向上抓住了“云山珠水,一城相系”的精髓,强化了轴线的绿化与生态走廊特征,体现古代广州“山水城市”的传统筑城思想。
传统中轴线同时是广州古城的脊柱,规划重点强化了它与相邻历史街区与文物古迹的联系,在横向上突出传统中轴线的统领作用。
2.城市历史
传统中轴线城市设计对广州古城的“右一脉”、“玉带濠”等做了意向性的恢复,对反映城址南扩的城市东西向道路予以保留,并在古城遗迹上设置标识,保护了城市的肌理,反映了城市传统格局与城址变迁。此外,规划除了做好原有文物古迹的保护工作,还提出对维新横路、盐运西街一带有价值的传统建筑群进行保护,以营造浓厚的历史氛围。
3.轴线功能
规划对现有土地利用进行调整,明确了中山路以北以名胜旅游、行政办公为主,中山路以南起义路沿线以文化、历史纪念、商贸旅游等公共活动为主的用地功能。规划还对中轴线沿线的建筑功能做了明确的规定,强调其公共活动的特点,强化其“公共活动轴”的特征。
规划在完善轴线北部各公众活动空间的基础上,重点开辟与建设起义路段的公众活动空间,结合地域特点及文化历史背景建设相应的主题广场,为各年龄层次的市民及游客提供活动场地,同时成为解放路、北京路城市中心商业区之间的休闲场所。
4.道路交通
传统中轴线的道路交通规划以支持该地区功能为主要目的,以追求绿色、休闲、以人为本的交通为主要目标。规划重点进行了交通容量与开发强度相关性分析和交通容量预测,对传统中轴线地区的交通组织及开发强度控制做出了科学的安排。
规划还专门对机动车交通系统、公共交通系统、步行系统以及旅游观光路线组织进行了规划设计,并提出了相应的交通政策。
5.空间形态
规划从地域空间形态、公共空间体系、街廓及街道景观与环境等方面对中轴线的空间形态进行设计。
规划对中山路以北的轴线空间进行了整理。在起义路段轴线空间的处理上,尊重历史,因地制宜,在起义路段设置了三个广场,以广场体系组织轴线空间,强化轴线整体感。
6.街道与建筑风貌
规划在保护文物古迹及各时代有价值的建筑物的同时,在对现存街道与建筑风貌进行详尽的风貌要素研究的基础上,对新建建筑物的风格、体量、色彩、材料等做出了控制,营造轴线地区的传统环境特色。
7.规划实施导控
旧城中心区城市设计的实施,拆迁工作是其中重要的和难度较大的一环。本次城市设计对建设的拆迁量进行了统计,一方面严格控制拆迁规模,同时为规划实施提供了较详细的基础资料。
为了使城市设计和将来的土地开发管理能够更好地衔接,规划制定了城市设计导控图则,为地块的开发建设制定出定性、定量、定形的导则,作为规划管理对建设方案审查的依据,以利于整个地区城市设计意图的落实。

项目的创新与特色
1.广州市传统城市中轴线城市设计是广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在深入细致的现状调研基础上,准确地把握了传统中轴线的“生态轴、历史文化旅游轴、公共活动轴”的特点。
2.在设计手法上将中国古代传统筑城思想与现代城市设计手法相结合,体现了广州“山水城市”的特色和城址变迁情况,部分恢复了古城格局,具有浓厚的历史氛围,强化了轴线的连续性与整体感。
3.尊重历史、因地制宜,在保持起义路形态的基础上,以广场体系组织轴线空间,强化了轴线的整体感,使空间收放有致、形态丰富,同时避免了大拆大建。
4.历史街区保护与城市有机更新相结合,在保护城市肌理及优秀建筑群的基础上对旧城中心区进行更新,改善了居民的生活条件。
广州市传统城市中轴线城市设计塑造了充满生机又富有传统魅力的轴线空间,统领了广州市旧城的全面保护与更新,再现了“六脉皆通海,青山伴玉城”的古城格局。

项目类型:国内投标中标实施项目
完成时间:2003年项目地点:广州市越秀区、海珠区 
合作单位:东南大学建筑学系
委托单位:广州市城市规划局
获奖情况:
2004年度广州市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二等奖
2005年度广东省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三等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7-15 19:56:30 | 显示全部楼层

广州白云新城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2004年8月,新白云国际机场正式启用,原机场旧址经过一次性转场搬迁后,留下约6km2的城市用地可供重新开发利用。这片紧邻广州城市中心、沿白云山西麓的大范围土地更新,可以说是广州市一次重要的发展机遇,城市北部的发展障碍得以消除。但长期束缚的发展动力一下子得以迸发,原来的交通和市政设施网络是否能够提供足够的支撑,这无疑也是未来该地区发展的一个巨大的挑战。

在对机场旧址进行改造利用的基础上,建设成为广州市城市副中心。主要功能包括省、市级的会议、文化、展览等大型公共设施,地区性的商业零售、文化体育、商贸服务、办公等综合性公共设施。
围绕地区功能定位,通过发展现代化的商贸业提升该地区已形成的市场结构,并通过城市重要会议、文体设施建设,营造与白云山共生共融的靓丽的城市客厅,展现该地区“

现代国际新城,生态山水新城,个性文化新城”的城市形象。

“现代国际新城”——白云新城核心区建设应体现现代化的城市风貌,尤其展现广州城市发展特色,建设成为面向全广州甚至全国,具有国际标准的现代化城市中心综合发展区。

“生态山水新城”——充分发挥白云新城毗邻白云山风景名胜区这一区位优势,强调生态环境保护和营造,使白云山与地区建设相渗透融合,做到“山城相融,山城共生”。

“个性文化新城”——白云机场作为全国三大国际机场之一,在广州城市发展历史中有着重要地位,通过机场旧址的改造和部分设施的重新利用,使该地区的历史脉络得以延续,展现白云新城核心区独特地域文化的个性魅力。

完成时间:2006年
项目地点:广州市白云区原广州白云机场旧址
合作单位:澳大利亚 ANZ GROUP Pty Ltd.
委托单位:广州市城市规划局
项目规模:约2.6km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10-2 20:31 , Processed in 0.097580 second(s), 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