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2-7-2 06:26:54
|
显示全部楼层
上海江桥生活垃圾焚烧厂(日处理1000吨) 2005年07月22日
江桥垃圾焚烧厂位于嘉定区江桥镇建新村,东临普陀区,西近外环线,北靠沪宁铁路及桃浦工业区,占地200亩。设计能力日处理生活垃圾1500吨,分两期实施,一期日处理量1000吨。该厂是目前我国在建的最大的现代化千吨级垃圾焚烧厂,焚烧产生的烟气排放执行欧盟标准,工厂绿化覆盖率达40%。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新建两台500吨/日垃圾焚烧炉,配套安装两台12MW汽轮发电机组,设置废气、烟尘、废水处理系统,建设联合焚烧厂房、综合机房、综合楼、车库和其它配套用房,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该工程投资7.1亿元,1999年9月开工,预计2002年建成,建成后可处理黄浦、静安的全部生活垃圾及闸北、普陀、长宁、嘉定的部分生活垃圾,服务范围覆盖六个区。
上海信息港主体工程 2005年07月22日
上海信息港主体工程是本市"三港两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今年市政府"一号工程"。上海信息港主体工程包括七项基础性、标志性、关键性工程,为集约化管线、宽带网络建设和关键性应用项目三种类型。其中,集约化信息管线工程,通过新建、改造原有部分集约化信息管线,利用地铁等地下设施穿放光缆,新建一批信息管线汇聚机房等项目的建设,逐步形成覆盖全市的集约化信息管线网络,实现信息管线的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有偿使用和普遍服务;宽带网络建设,主要包括宽带城域通信网、卫星地面站和国际通信出口局项目,有线网双向改造(HFC)项目,宽带通信网扩容和电话线宽带接入改造(ADSL)项目,数据通信网络建设项目等;关键性应用项目建设,一是上海宽带信息交互中心工程,通过对上海信息交互网扩建改造,提高各类信息网络的本地交换能力,实现上海各大信息网络间的高速互联互通和网络资源的有效利用,同时为周边地区提供高速交换平台,形成地区性信息交换枢纽,二是在张江高科技园区内的高性能计算中心,通过建设机房,引进超级计算机、构建高性能计算机网络和应用环境,形成先进的高速计算能力,建成后可为全市各行各业提供海量信息处理、超大型数据库管理、尖端技术科研开发等服务,特别是在气象预报、大地测量、地震预报、基因研究、生态环境监测、生物医药和新材料研究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以上海信息港主体工程为标志的上海信息基础设施,是上海发展知识经济、网络经济、信息经济的基本条件和重要载体,也是新一代城市基础设施,建成后,加上前几年努力形成的基础,可以使本市逐步形成集约化信息管线网络,谅解因特网的国际出口带宽达到1G以上,城域主干网传输和交换能力分别达到2.5G和40G以上,光纤到大楼、小区的覆盖率大于95%,家庭的宽带接入覆盖率达到50%,本地交互网互联带宽达到100兆以上,从而使上海成为国内网络资源综合利用程度最高、信息传输最快、业务开放度最大、使用最便捷、资费最合理的城市。另外,上海信息港主体工程建设对进一步改善本市的投资环境、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机构调整、拉动信息消费、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等,都能起到积极作用,还将促进一大批信息应用项目的发展,为电子政府、电子商务、社会公共服务电子化、行业交易平台、特色网站建设等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使远程教学、远程医疗等得到普及,同时也棵带动专用芯片、高速路有器等信息产品的设计、制造、生产和销售,推动软件业和信息服务业的快速发展。该工程投资7.7亿元,2000年建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