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4-4-11 08:17:07
|
显示全部楼层
大业元年(公元605年),隋炀帝下诏迁都洛阳,东京皇宫紫微城开始建设(由将作大匠宇文恺规划设计,卫尉卿刘权、秘书丞韦万顷监筑),布下兵夫70万人筑造城墙,60日便已筑成,工速之快乃历代皇宫之最。用工数量共计170万人(城内诸殿基、墙院,又役10余万人,仅土工监便常役80万人,而木工、瓦工、金工、石工却再役10余万人),比秦阿房宫所役人数(70万左右)整整多出100万,乃世界历史之最。
在营建东京时,宇文恺"揣帝心在宏侈,于是东京制度穷极壮丽", 而他又巧思绝伦,因此紫微城"制造颇穷奢丽,前代都邑莫之比焉",成为当时全世界最辉煌壮丽的宫殿建筑群。
大业二年(606年),隋炀帝开创中国历史上首次万国来朝,在东京皇宫紫微城正殿--乾阳殿接受万国朝贺,设九宾之礼。隋炀帝作《冬至乾阳殿受朝诗》:"端拱朝万国,守文继百王。"
大业三年(607年),裴矩奉命出使西域,从东京紫微城出发,前往张掖监管互市,经略西域,以打通被阻断已久的丝绸之路。此间,裴矩撰成最早的丝路全图《西域图记》献给隋炀帝。
大业六年(610年),各国遣使至紫微城大献方物,突厥启民可汗以下,皆是国王亲自来朝贺。
大业十四年(618年),三月,隋炀帝在江都被弑。六月,洛阳留守"七贵"拥立隋炀帝次孙越王杨侗为帝,即隋哀帝;皇泰二年(619年),王世充废隋哀帝,自立为帝,国号郑,定都洛阳,占据紫微城,对其中部分宫殿、城门名称做了更改。
折叠盛唐荣光
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秦王李世民击败王世充,郑亡。李世民观望隋朝紫微城的宫殿,甚为震惊,感叹道:"穷奢极欲,国家能不灭亡吗?"于是命屈突通焚乾阳殿、毁则天门及阙、废诸道场等,"以其太奢"。
贞观之治
贞观三年(629年),唐太宗将修紫微城,被戴胄以"户口单弱、帑藏空虚"为由劝止;次年考虑到"洛阳土中,朝贡道均"再次发兵修缮,但被张玄素谏言:"袭亡隋之弊,恐甚于炀帝。"李世民只好罢役停工。
贞观六年(632年),唐太宗改东都为洛阳宫,沿用其旧宫紫微城,无所改制。
贞观十一年(637年),唐太宗始幸洛阳宫(紫微城),听说14岁的武则天"容止之美",召入后宫封为才人。
贞观十九年(645年)唐太宗驻跸洛阳,在紫微城仪鸾殿接见取经归来的玄奘。
高宗修缮
唐高宗显庆元年(656年)在隋朝乾阳殿的基础上建造了座乾元殿,其高度与紫禁城太和殿十分接近,但面广与进深尺度是其1.5倍。
显庆二年(657年),唐高宗颁布《建东都诏》,改洛阳宫为东都,实行两京制;把紫微城由行宫提升为帝国正宫,当作东宅,"式表宸居"。 高宗常常对韦弘机说:"两京,朕东西二宅,来去不恒,卿宜善思修建。"
麟德二年(665年),三月十二日,所司奏紫微城内乾元殿、则天门建成。十月,唐高宗率文武百官、扈从仪仗,武后率内外命妇,从东都紫微城出发,前往泰山封禅。车乘连绵数百里,随行的还有突厥、于阗、波斯、天竺、倭国、新罗、百济、高句丽等国的国王和使节。
弘道元年(683年),唐高宗病逝于紫微城贞观殿。
折叠武皇修葺
唐睿宗光宅元年(684年),太后武则天临朝称制,改洛阳"东都"为"神都",又将紫微城号为"太初宫"。 随着唐朝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全面东移,紫微城也不断得到扩建和修整,规模宏大,华美壮丽达到顶峰。
垂拱三年(687年)春,武则天力排众议,拆除紫微城正殿乾元殿,就其地建明堂。
垂拱四年(688年)十二月,明堂建成,高91.43米,"铁凤入云,金龙隐雾","去都百余里外,遥望见之",号称"万象神宫",使得万人空巷。武则天放任百姓入紫微城参观万象神宫,又赐予酒食,揽尽民心。吐蕃等世界各国闻之,纷纷遣使来贺。
载初元年(690年)二月,武则天于紫微城洛城殿策问贡士,殿试自此开创。
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在文武百官、帝室宗戚、四夷国王、沙门道士、远近百姓共计6万余人的请愿下,于九月九日御紫微城则天门楼登基称帝,改唐为周,定都神都。
证圣元年(695年)正月十六日夜二更,武则天面首薛怀义因失宠而密烧天堂,延及明堂,至清晨,二堂俱毁。 三月,武则天又下诏重建明堂。天堂原址改为佛光寺。
天册万岁元年(695年)腊月,武则天从神都紫微城出发,登嵩山,封神岳,赦天下,改元万岁登封。
万岁登封元年(696年)三月,新明堂落成,供奉武氏族人,故为武周明堂,号曰"通天宫"。
万岁通天二年(697年)四月,武则天铸成九鼎,从玄武门曳入紫微城,令宰相、诸王率宿卫兵10余万,同宫中仪卫白象共同拖曳,列于明堂(通天宫)内。武则天定鼎九州,象征国家统一昌盛。
神龙元年(705年),太子李显、宰相张柬之等在紫微城发动"神龙革命",包围集仙殿,诛杀张易之、张昌宗,逼迫武则天退位。
神龙元年(705年)正月丙午,唐中宗李显即位于紫微城通天宫。次日武则天徙居上阳宫。
折叠开元盛世
唐玄宗开元五年(717年),唐明皇李隆基至东都,在紫微城应天门接见日本第八次遣唐使(阿倍仲麻吕、吉备真备等), 同年改明堂为乾元殿(开元十年复为明堂);又于紫微城乾元殿东廊写四部书,因号乾元院;次年改为丽正修书院(统称丽正书院,后改名为集贤殿书院),"书院"机构由此产生。
开元十三年(726年)十月,唐玄宗率百官、贵戚及外邦客使,从东都紫微城出发,至泰山封禅。 ‌返回洛京后在紫微城广达楼大宴群臣,宰相苏颋作诗赞曰:"楼台绝胜宜春苑,灯火还同不夜城。"
开元二十年(732年),信安王李祎大破奚、契丹,献上其俘虏,唐玄宗御紫微城应天门领受。
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千秋节(唐玄宗生日),唐明皇御紫微城广达楼宴群臣。
开元二十七年(739年)唐玄宗毁明堂之上层,平座上新建八角楼,楼上设有捧着火珠腾空而起的八条龙,改修下层为新殿。次年(740年)佛光寺火,廷烧廊舍,改新殿为含元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