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4-5-9 07:43:55
|
显示全部楼层
★省 长 点名之后:“院士之乡”的反思和追赶★
▲桐城市孔城老街。图为2021年2月24日,游客在老街参观。(人民视觉/图)
“为什么桐城有这么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么多的院士、企业家,在安徽县域经济实力排名却从第二掉到了第十六,没有成为前五?”
“像桐城这样的中部普通小城该如何发展,这是一个很大的命题。”
在分析桐城错失转型升级的窗口期而导致发展掉队的原因时,桐城找出的一个原因是“行 政 资源、经济资源、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碎片化,政策扶持存在‘撒胡椒面’现象”。
记者:翟星理
来源:南方周末
桐城和宜兴,一个在安徽,一个在江苏,都是县级市,都是“院士之乡”。但走访宜兴之后,刘根杰感到了两地在人才工作力度上的差距。
刘根杰是桐城市人才发展促进中心主任,2024年3月底,他随团队到宜兴交流学习,还参观了院士之家。临别之际,当地同行邀请刘根杰把桐城籍的院士介绍到他们那里去。
“我当然不愿意把我们的院士介绍过去。”刘根杰说,“但我们也反思,桐城的院士引进工作确实落后了。”
有一百二十多万人口的宜兴培养出了32位院士,桐城有74万人口,也走出了二十多位中外院士。但在“院士资源”的开发利用上,宜兴 “遥遥领先”,不仅建设了一批院士工作站,还从2013年开始就引进外籍院士。仅2023年,宜兴就有3家单位入选省级院士工作站建设项目名单,数量位居江苏省县级市第一。而桐城目前仅有2个院士工作站。
学习长三角先进经验、改进桐城的人才工作,是刘根杰此行的目的。引进人才、“外联老乡”是2023年桐城“痛定思痛”之后确立的重点工作之一。
之所以“痛定思痛”,是因为被 省 长 点了名。
2023年1月14日,安徽省人代会召开期间,安徽省省 长 王清宪在参加安庆代表团(桐城由安庆代管)审议时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桐城有这么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么多的院士、企业家,在安徽县域经济实力排名却从第二掉到了第十六,没有成为前五?”
事后,桐城开展了一次解放思想大讨论,进行自我批评、自我剖析,也确定了图谋“明日赶超”的愿景。
一个曾经的经济“先进生”,成了追赶者。
1
大讨论
2023年安徽省人代会召开期间,王清宪的那句问话是经媒体报道后广为人知的版本。
事实上,王清宪的话还有后半句:“桐城要找几个有学问的同志一起研究研究,这种现象背后究竟是什么原因,并形成一份调研报告。”
省人代会闭幕后后,桐城召开的多次 政 府会议上,与会 领 导 干 部 都提到了 省 长 的关注。
很快,桐城掀起了一场解放思想大讨论。
桐城市委宣传部牵头联络在外的桐城籍或与桐城有密切联系的政企人士撰文,发布在桐城的融媒体平台,为桐城的发展“把脉问诊”。
桐城籍的陶渡庵是参与撰文者之一,他在安徽省委政策研究室工作。
2023年2月28日上午,桐城市融媒体中心主任张植骏在朋友圈转发了“桐城新闻”公众号发布的一篇剖析桐城经济发展困境的文章。文章作者程治中是桐城人,现为上海固信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总经理。
当天,张植骏在微信上联系陶渡庵。陶渡庵业余时间喜欢研究桐城文史,此前在安徽省作协举办的桐城采风活动上认识了张植骏。
张植骏说,他正在按 领 导 要求,为一组分析桐城经济发展问题的专栏约稿,程治中先生的文章是第一篇,希望陶渡庵也对家乡桐城的发展谈些看法。
在署名文章中,陶渡庵分析桐城市发展落后的局面时,直指桐城的 领 导 干 部“思想不够解放”:“(桐城市)政 府 部门长期以来机制僵化、引导不够、服务不够,特别是曾经错失了传统产业升级换代的战略机遇,也没有抓好未来产业(或者说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壮大。”
这篇文章发布于2023年3月14日。此前半个多月,桐城市融媒体中心还发布了另外5篇署名文章,内容都是分析桐城经济发展掉队的原因和改进的方向。
虽然讨论文章只发了6篇,但桐城的自我反思并未停止。
2024年2月6日,农历腊月二十七,在桐城市迎春工作布置会上,市委 书 记 章周中再次向桐城“开炮”。
“这三年,桐城一直在原地踏步。”章周中在会上的措辞严厉,让桐城市招商中心主任谢婷记忆犹新。
仅从数据看,章周中所言非虚。“这三年”是指2021年至2023年。三年间,桐城GDP总量只增长了不到60亿元,在全省县(市、区)的排名一直是第十六名。安徽省共有59个县(市),另有45个市辖区。
“省里对桐城有关注、有期待。那次大会也是桐城的自我拷问、自我鞭策。”谢婷告诉南方周末记者,章周中把他对改变桐城经济发展困局的紧迫感传导给了每一位参会 干 部,书 记对大家说,“你们都是桐城人,不管你是管行业的还是党委部门的,只要你们不做有利于桐城发展的事,你们就对不起桐城人民。”
2
差距拉大
位于安徽中南部的桐城,有崇文重教的传统,是“桐城派”的起源地,有中国“文都”之誉。
公开信息显示,1996年,也就是桐城撤县设市的那一年,桐城县域经济总量在安徽省各县(区、市)中排名第二。根据《安徽统计年鉴》,1998年至2004年,桐城在安徽县域经济排行榜上的名次虽然有所波动,但多数年份位居前四。
桐城的产业结构中,“四小”很有特色,也奠定了桐城良好的工业基础。“在改革开放初期,桐城的发展从这些灵活、敢拼的民营企业受益很多。”桐城市发改委主任杨林阳说。“四小”指小袋子、小刷子、小盖子、小配件。
但2005年,桐城的排名从一年前的第三暴跌至第十一,一年后又跌到第十三。尚未有官 方信息解释其中的原因。
根据《安徽统计年鉴》,桐城市2005年的GDP为负增长,从2004年的57.48亿元降至55.55亿元。
但一个重要的现象是,伴随着桐城的掉队,省会合肥周边县市、皖北人口大县、靠近江浙的安徽县市迅速崛起。
2005年,合肥的肥东、肥西两县GDP出现爆发式增长,分别跃升至安徽省县域经济排行榜第二名、第三名。与江苏接壤的当涂县、与浙江接壤的县级市宁国市也在这一年超越桐城。
此后的18年,桐城在安徽县域经济排名最好的成绩是第九,但这18年中有14年的排名在前十名开外。
不仅如此,桐城经济距安徽县域经济榜“榜首”的差距也在逐年拉大。2005年,桐城GDP和“榜首”无为县GDP的差距是30.24亿元。2006年,差距扩大到35.86亿元。到了2009年,这个数字是111.8亿元。2023年,“榜首”肥西县的GDP为1153.8亿元,排在第十六名的桐城只有476.4亿元。
根据王清宪的意见,桐城在广泛征集桐城籍院士、专家学者、企业家意见的基础上形成了一篇调研报告。
南方周末记者看到,报告中的自我剖析不可谓不深刻。在分析错失转型升级的窗口期而导致发展掉队的原因时,桐城找出的一个原因是“行政资源、经济资源、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碎片化,政策扶持存在‘撒胡椒面’现象”。
桐城找到的另一个原因是,多年来,桐城先后提出发展绿色包装、智能制造、生态家纺、节能环保、智能汽车零部件、医工医药健康、光伏新材料等产业,产业定位不够清晰,发展思路摇摆不定。
发展思路的摇摆不定导致的一个直接后果是招商引资存在走偏现象。调研报告称,近五年桐城招引的264个签约项目中,塑料包装类项目有150个,占比56.8%,多数为传统型、低附加值项目,“且存在为了完成硬性考核指标任务,让一些质量不高的项目签约落地,这些项目不仅很难入统入规,更是占用了本就不多的要素资源。”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份 官 方 调研报告,甚至罕见地点明了桐城发展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政治生态曾遭到严重破坏,导致干 部队伍不敢担当、不敢斗争,而且因为2013年年初桐城发生的一起恶劣的集资诈骗案,不仅严重破坏经济金融秩序、损害营商环境,还“导致外界对桐城带有一定程度的偏见,甚至不乏揶揄,桐城经济发展一度陷入困境”。
桐城地标六尺巷。(南方周末记者翟星理/图)
3
“一步都不能再踏错”
“提到桐城,大家能想起来的就是清代最著名的文学流派‘桐城派’,除此之外,桐城的确没有其他像样的资源禀赋。”谢婷在分析桐城发展的出路时说,“所以,像桐城这样的中部普通小城该如何发展,这是一个很大的命题。”
全市 领 导 干 部 大会结束3个月后,2023年4月10日,在桐城市招商引资工作调度会上,章周中又以严厉的措辞连发四问:“在招商引资这一块,你用了多少心?你出了多少力?你做了多少事?你吃了多少苦?”
地形以平原为主的桐城,是历史悠久的传统农业区,距省会合肥一百多公里,距旅游胜地黄山两百多公里。
2009年,安徽省委、省 政 府 就印发了加快合肥经济圈建设的若干意见,桐城市是创始成员之一。后来,合肥经济圈升格为合肥都市圈。
建设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目的地,也是安徽省的重要决策部署,在大黄山最初规划中,桐城是18个县(市、区)之一。
当前,桐城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全力融入大合肥都市圈和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目的地。“过去一年,桐城经济建设工作最大的变化,是思路更加明确。以前的政策多少有些不稳定。”杨林阳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在产业发展方面,除了传统产业提质升级,桐城还选定了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光伏、医工医药三个方向,并且都已有项目落地。
在杨林阳看来,“这是桐城痛定思痛找准的问题,也是安庆市委主要 领 导 为桐城‘把脉问诊’之后形成的思路。”
值得一提的是,桐城引进的稳定同位素项目是全国唯一有技术能力能够量产的,预估产值上百亿元。稳定同位素广泛应用于医疗领域,是国家提倡的医疗领域的战略性产业。
桐城对稳定同位素项目寄予厚望,以该项目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光伏、医工医药3个行业的招引项目都处于落地初期的建设或规划中,尚未兑现产能。在某种程度上,它们是桐城的希望。
“这是新一轮的产业机会。桐城是真的一步都不能再踏错了。”谢婷说。
桐城对新型产业的重视程度从一个微信群可见一斑。
2023年7月,中环新能源控股集团的中环(桐城)新能源20GW高效太阳能电池生产制造基地在桐城落地。为了给企业及时提供服务,桐城 市 委 书 记 章周中,市 长 刘存磊,市委常委、副 市 长、桐城经开区党工委 书 记 徐良平等市委主要 领 导和招商中心工作人员都加入了项目推进专班的微信群。
2023年8月15日早上,投资方在桐城的负责人在微信群里说,因为总包合同还没签,导致施工许可、工人的工伤保险无法办理,希望尽快协调解决。上午9点39分,徐良平回复称他来协调。
落户桐城的重大招商引资项目中,都有在外的桐城籍老乡的影子。
刘根杰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桐城最近几年招商引资的重大成果,要么是桐城老乡回乡投资,要么是老乡居间牵线搭桥。
联络在外的桐城籍人才正是过去一年桐城人才工作的抓手。刘根杰介绍,桐城按照人才的不同类型确定对接领导的层级,市委主要 领 导 带队进京拜会高校的桐城籍高端人才,处于成长期的桐城籍博士或行业潜力人物,则由市 领 导、行业主管部门领 导分别联系。
桐城籍的高端人才资源并不少。截至2023年12月,桐城市已走出了二十余名中外院士,总量居全国前列,其中,仅桐城中学就先后培养出12位中外院士。此外,新中国成立以来,桐城先后走出了三千多名博士。
值得一提的是,在读的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桐城也安排户籍所在地的不同层级 领 导 干 部分别联络,村镇负责兜底。这一举措,在桐城官方层面被称作“雏雁计划”。
“这就是 ‘举市体制’,”刘根杰大方承认,“因为桐城全市上下对人才工作的重视程度绝对不低于其他工作。”
一个例证是,桐城市规定,来桐城就业的人才,包括工厂里的技能型人才都能按条件领取 政 府补贴。这笔资金由财政部门优先保障,经人才办统计汇总,每月交分管的常务副 市 长 签字,再由财政部门支付。
“财政部门从来没有拖欠过,这是市里的死命令。”刘根杰说,“如果人才来了,我们留不住,那就是我们的责任。”
桐城市 市 长 刘 存 磊在给南方周末记者的短信中说,“我们努力把工作做好。我想大家关注的不是我们怎么想的,而是落地干了哪些事。”
4
如何脱颖而出?
桐城市科技经济信息化局副局长张毅注意到另外一个问题:在桐城发展的同时,其他县市也在发展,桐城如何脱颖而出,实现突围?
“从产业发展的角度,可行的路径是‘错位竞争’,发挥特色优势。”张毅说,桐城最具特色的传统优势产业是“四小”,“传统特色产业转型、新兴特色产业兑现产能,也许就是桐城突围的方向。”
但是他也强调,传统产业不仅是转型要引导,科技创新也需要引导。
这一点,桐城市科创中心综合科副科长陶善凤也深有体会。她曾到一家生产塑料袋的规模以上企业宣讲,引导企业在科技创新上进行投入,“企业老板就说,科研很高大上,但我只要有订单能赚到钱就行。”
不仅如此,旁观者陶渡庵还指出了桐城的其他短板。“最大危机仍是发展‘空间’被不断挤压、发展‘腹地’不断缩小。”他对南方周末记者说,“同时也有思想解放不够、营商服务要进一步改善等问题。”
杨林阳有过切身体会。他曾在浙江某县挂职过三个月。据他观察,挂职县在浙江省内的情况和桐城在安徽的情况相仿,两地都没有矿产资源,区位优势也不明显。
但是,该县的经济发展成果颇有亮点。杨林阳总结了两个原因:政策延续性好,机制体制灵活。
经济发达地区的机制体制能有多灵活?
杨林阳举例说,在他挂职的县,当地在实际工作中发现,横跨多部门的一些具体工作需要市委办、市政 府办出面协调,而“两办”原先只是一 正 两 副的领 导配置,日常疲于应付,而由“两办”普通工作人员协调,成效又远不如 领 导 亲自出马。
因此,当地“两办”就配置了六七个 副 主 任。而在桐城,突破“两办”副职编制人数的限制,显然并非朝夕可望。
机制体制不够灵活的问题,在桐城由来已久。调研报告也承认,桐城也曾多次外派干部“取经”,2002年与江苏常熟缔结友好城市时,派出一批 干 部驻点挂职,“但学艺不精,外地先进的理念没有运用到本地经济发展的实践中。”
这的确是不可回避的问题。
“总体看来,我对家乡桐城的发展还是有些忧虑的。”陶渡庵说,“其中有些问题,不是仅仅依靠桐城自身努力就能改变的。”
而关于桐城的发展前景问题,桐城也给出了另一种可能性:进十强、冲千亿。
在调研报告中,桐城对于经济发展赶超问题的回答是,“经济综合实力的掉队,让人民失望,让我们警醒。”在具体措施上,桐城着重提到了要打造3个年产值超过500亿元的特色产业集群。
“其实我更希望用桐城发展进步的事实来说明问题。”谢婷说,“但是经济发展有自身规律,再给桐城一些时间。”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