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五湖泛舟

[经济] 合肥市上市公司资料汇总(持续更新中)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4-4-1 13:18:52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国对华芯片出口管制再升级!■


导读:这份长达166页的新规明确,对中国出口的芯片限制也将适用于包含AI芯片的笔记本电脑,这意味着美国芯片对华限制扩大到更广泛的消费电子领域。


作者:钱童心

来源:第一财经

3月29日,美国 拜 登 政 府 修改了对华芯片限制规则。这份长达166页的新规明确,对中国出口的芯片限制也将适用于包含AI芯片的笔记本电脑,这意味着美国芯片对华限制扩大到更广泛的消费电子领域。

新规拟于4月4日生效。美国于去年10月出台对华芯片限制令,禁止英伟达等芯片厂商向中国销售最先进版本的AI芯片。此次修改是在去年10月禁令基础上的更新。美国商务部负责出口管制的部门表示,计划继续更新对中国技术出口的限制,并加强和调整这些措施。

去年10月,美国商务部公布对华半导体出口管制最终规则,在以往的临时规则基础上,进一步加严对人工智能相关芯片、半导体制造设备的对华出口限制。

当时中国商务部发言人表示,美方不断泛化国家安全概念,滥用出口管制措施,实施单边霸凌行径。半导体产业高度全球化,美方不当管制严重阻碍各国芯片及芯片设备、材料、零部件企业正常经贸往来,严重破坏市场规则和国际经贸秩序,严重威胁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目前各大个人电脑(PC)生产商正在积极投入带有AI功能的笔记本电脑的研发。就在3月21日,微软首次发布了带有AI功能Copilot按键的商用Surface Pro 10和商用Surface Laptop 6两款笔记本,下个月开始发货。其他竞争对手也正在努力跟进。

一位在某全球前三大PC厂商工作的研发人员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美国进一步收紧对AI PC芯片供应的限制,对PC行业肯定是有影响的,也包括我们公司。AI PC将作为未来的生产力的重要工具,硬件支持AI功能的趋势是确定的,结合软件用户场景落地是关键。”

AI PC指的是配备专门用于加速设备上AI计算的专用芯片组(NPU)的笔记本电脑。AI PC可在离线条件下实现AI功能,具备自然语言处理、图像识别等多种功能,有望成为生产力提升的关键工具。

根据研究机构TechInsights本周发布的一项最新研究报告,预计支持AI的笔记本电脑(AI PC)在2029年的占比将达到95%,出货量超过2.3亿台。该机构认为,2024年下半年将是AI PC的标志性年份。

“配备每秒可运行40兆次运算(TOPS)的NPU笔记本电脑是微软对AI PC的基本要求,也是微软Copilot在设备上本地运行的最低要求。”TechInsights在报告中写道。

高通公司总裁兼CEO安蒙(Cristiano Amon)在上周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CDF)上表示:“下一代AI PC的推出将是行业的一个转折点。这类PC将通过在终端侧和云端同时运行AI,从根本上改变个人计算在沟通、生产力、创造力和娱乐方面的应用体验。”

惠普公司总裁兼CEO恩里克·洛雷斯也在CDF期间表示,今年年底,惠普将推出并销售AI PC,并与中国本地软件开发人员合作,提供他们需要的应用。

在本月举行的英伟达GTC大会上,个人电脑巨头戴尔公司创始人迈克尔·戴尔(Michael Dell)在前排出现,向人们挥手致意。黄仁勋当时表示:“这位个人电脑行业先驱很乐意接受能够运营人工智能新设备的订单。”

黄仁勋没有具体透露戴尔是否会采购英伟达的芯片用于AI PC,但戴尔已经大量使用英伟达的GPU支持其服务器,而且这为戴尔的业务带来了巨大的增长。戴尔股价在过去一年中上涨了两倍,本月单日上涨就超过30%。

AMD也在近期中国举行的AI PC创新峰会上展示了AI在PC领域的应用加速。研究机构Gartner分析师盛陵海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英特尔和AMD希望通过构建不同算法和结构,在AI PC市场上占据更大的份额。”

AI大模型的发展是推动AI PC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

谷歌上个月发布了一款轻量级大模型Gemma,并表示该模型可在笔记本电脑或者谷歌云上运行。

一位芯片企业技术 负 责 人 对 第 一 财 经 记 者 表示:“PC端的AI芯片是之前的集成显卡增强AI能力,英特尔、AMD的市场机会可能更大。”

随着AI大模型从云端逐步发展到PC终端,企业正在寻找如何在PC端运行大模型的方法。“即便是英伟达的芯片,现在在PC上也一样还跑不动大模型。”盛陵海表示。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4-1 23:03:49 | 显示全部楼层
★长鑫科技最新融资108亿元,估值达1400亿元★


备受瞩目的半导体存储器相关企业长鑫科技,近日宣布新一轮融资——总额高达108亿元人民币,投前估值约1400亿元。



3月28日晚,兆易创新发布公告,宣布计划对长鑫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进行15亿元的战略增资,增资完成后,兆易创新将持有长鑫科技约1.88%的股权。

长鑫科技主要从事集成电路及相关产品的生产、研发、设计、销售等业务。



长鑫科技本轮融资投前估值约为人民币1399.82亿元,增资所得资金将应用于D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芯片)等相关业务推进、补充流动资金、偿还金融机构借款、参控股子公司股权投资等。

除了兆易创新,长鑫科技本轮融资还包括长鑫集成、合肥产投壹号股权投资合伙企业、建信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等,融资规模共计108亿元。

公开资料显示,成立至今,长鑫科技前前后后共完成6轮融资,有超过40家机构加持。

投资方中既有合肥产投、安徽投资集团、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国调基金等各级国有机构,又有中金、君联、兰璞、基石、云锋、华登国际等知名市场化VC/PE,还有小米、美的、阿里巴巴、TCL、腾讯等产业巨头。此外,建信股权、人保资本、招商资本、海通开元等券商/保险/银行系机构也位列其中。

来源:界面安徽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4-2 22:52:37 | 显示全部楼层
◆知名上市药企,落子合肥!◆


4月1日,记者从长丰县获悉,知名上市药企吉林敖东及控股子公司延边药业共同投资设立的子公司敖东药业(安徽)股份有限公司,已正式在长丰县注册落地,投资额3亿元。敖东安徽公司将作为吉林敖东的南方中药生产基地,并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中医药大学开展深度合作,开展现代中药新药研发。



3月19日,知名上市药企吉林敖东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将与控股子公司吉林敖东延边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资3亿元投资设立子公司敖东药业(安徽)股份有限公司,其中敖东药业出资300万元,延边药业出资2.97亿元。

日前,敖东安徽公司已经正式在合肥**丰县注册落地,将主要从事现代中药(中成药、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研发、生产、储运、销售和延伸服务。

敖东安徽公司毗邻亳州药材市场,中医药资源丰厚,且能辐射安徽、江苏、上海等公司中药配方颗粒重点市场,将充分利用安徽省菊花、白芍等道地中药资源优势,开展精深加工。吉林敖东高层还透露,出于中药产业发展战略需要,该公司未来将形成敦化、合肥“一南一北”两大中药生产基地。

同时,敖东安徽公司将充分发挥吉林敖东的资本优势,利用合肥丰富的投资资源、科研资源,积极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中医药大学开展深度合作,在中药新药研发、大品种科技提升、中药配方颗粒业务等方面持续发力,打造吉林敖东的中药科研高地,实现金融促进科研,科研助力中药主业的良性循环。

吉林敖东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10月在深交所挂牌上市,市值达180亿元,已连续十余年位列中国制药工业百强和“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资产质量在同业中位列前茅。今年2月,“敖东”品牌被认定为第三批中华老字号。

来源:合肥日报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4-3 23:20:44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合肥登上《人民日报》头版!▲



《 人民日报 》2024年04月02日第01版


【走企业,看高质量发展】

视涯科技深耕近眼显示技术

找准产业方向 聚焦创新发展


走进位于安徽合肥综合保税区的视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视涯科技”),戴上VR(虚拟现实)眼镜,播放一段戏曲视频,眼前即刻呈现高清影像:色泽艳丽的服装、演员的一颦一笑仿佛近在咫尺,视觉效果令人震撼。

“我们结合半导体技术和显示技术,在单晶硅片上制备主动发光型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视涯科技高级副总裁丰华说,通过光学放大,相当于在3到5米距离内放置了一个可移动的120到200英寸的大屏。


体验VR(虚拟现实)眼镜。(图源:“合肥新站区”微信号)


拥有全产业链业务

在基础设施和场景入口之间,人机交互界面起到桥梁作用,VR/AR(增强现实)眼镜、智能手表等穿戴设备是最直观的入口。2016年,视涯科技在上海创立,公司以元宇宙视觉技术供应商为定位,深耕近眼显示技术。

“一块100英寸的物理大屏可能要花费数万元,而且不可移动。通过硅基OLED微显示技术,可以实现同样的视觉效果,成本却只有数千元。”丰华说。

一块指甲盖大小的微型显示器件,是公司的关键产品。“相较于玻璃基制备的大屏幕,硅基显示器件做的更小。在仅0.49英寸的显示屏上,就光刻了600多万个子像素。”丰华介绍,公司以单晶硅作为驱动背板,其精度远高于传统器件,能够使VR、AR产品提供更真实、更沉浸的视觉体验,同时更轻便舒适。


视涯科技1.3英寸微显示屏。(图源:“合肥新站区”微信号)

如今,视涯科技已成为专业从事硅基OLED微型显示器件研发制造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拥有从IC(集成电路)设计、微型显示器件生产、光学系统设计制造到智能可穿戴终端的全产业链业务,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知识产权管理试点单位等。


关键技术应用于多个场景

市场份额不断扩大

视涯科技建成了专注于12英寸晶圆的硅基OLED微型显示器件生产线,每月可生产9000片12英寸晶圆投片。相较于传统的8英寸晶圆,12英寸晶圆成本更低、技术平台更先进。通过自主研发,公司已成功掌握电流驱动、高刷新率、广色域、叠层白光OLED器件等一批关键技术。截至目前,视涯科技已累计申请各项专利420余项。

“公司正推进第二条生产线建设,预计今年5月设备进驻,未来将进一步满足各类客户的产能需求。”视涯科技董事会办公室负责人李燕敏说,公司现有厂房可容纳3条产线,晶圆投片产能最大可达每月2.7万片。


视涯科技12英寸半成品晶圆。(图源:“合肥新站区”微信号)

IC设计是公司的另一个重要竞争力。视涯科技集聚起一支实力雄厚的研发团队,建起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使得企业具备了深厚的技术积累,在行业内保持领先地位。设计好的集成电路交由晶圆厂代工,再回到视涯科技工厂进行蒸镀、封层、彩膜、模组等工序。

“硅基OLED微型显示器件下游应用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行业将迎来高速增长期。”丰华预计,公司将凭借硅基OLED与可穿戴设备的适配性,快速扩大市场规模和市场份额,进入高速增长阶段。

视涯科技的硅基OLED微显示屏目前已大量应用于市场。对于摄影爱好者来说,这项技术能够让拍摄画面更清晰、色彩还原度更高,实现“所拍即所见”。

目前,视涯科技正着力将微型显示技术应用于内窥镜临床手术中,为便利骑行设计的可折叠AR眼镜也即将推向市场。丰华介绍,未来硅基OLED微型显示技术将广泛应用于行业类场景,在商务办公、医疗、应急消防、教育培训、工业互联网等领域发挥更大作用。


深度嵌入产业链供应链

公司在上海成立的第二年,视涯科技便选择在合肥建设生产基地。如今,总部又迁至合肥。

“2017年4月去视涯科技调研后,认定他们对合肥新型显示产业链延链补链具有重要意义。”时任安徽省经信厅副厅长的王厚亮说,双方很快商定企业在合肥新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落地事宜。

产品研发、设备采购……视涯科技作为初创企业,先期投入一度制约着企业发展。关键时刻,合肥新站产投、合肥产业引导基金通过“债权+股权”相结合的投资方式,及时向企业注资。如今,经过先后3轮融资,视涯科技已成长为业界知名的独角兽公司。近3年,公司累计研发投入金额达8亿元。

新型显示产业中的微显示产业,是信息时代的终端基础和数字经济的重要领域,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战略性特点。视涯科技作为新型显示产业链的链主企业,正带动产业上下游企业共同发展。

具备从晶圆到穿戴设备的全产业链技术,视涯科技选择专注于IC设计、光学研发、显示屏制作等技术领域,致力于通过发展“硬科技”,为元宇宙产业生态提供国际一流的视觉交互硬件平台。“现在有不少国际国内龙头企业直接向公司定制产品,开展业务合作。”李燕敏说,“公司致力于为企业用户提供综合解决方案。”


视涯科技。(图源:“合肥新站区”微信号)

除了总部合肥,视涯科技还在上海、香港、深圳等地成立了研发团队、销售公司等。“公司将深度融入新型显示产业链供应链,与上下游企业合作推动元宇宙建设及消费电子升级。”丰华表示。

来源:人民日报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4-5 22:37:21 | 显示全部楼层
●安徽4.7万亿GDP,近一半是县域经济的功劳●


县域经济为安徽贡献了将近一半的GDP。


安徽省地图(图源:网络)

《安徽日报》4月3日消息,安徽省发改委数据显示,2023年,全省县域实现生产总值22164.8亿元,占全省比重47.1%,同比增长6.5%。其中,肥西、长丰、肥东3县地区生产总值位居前三,分别为1153.8亿元、946.4亿元、902亿元。

根据安徽财经大学和决策杂志社联合发布的《安徽县域经济竞争力报告2023》,前十强分别为肥西、当涂、长丰、宁国、广德、天长、肥东、无为、庐江、南陵。该报告指出,安徽前十县域都隶属于经济发展优势明显的区域,如合肥、芜湖和马鞍山等,整体排名情况呈现出“南强北弱、中部凸起”的特征。

根据安徽省统计局数据,2023年安徽省GDP实现47050.6亿元,比上年增长5.8%。位于合肥市西南部的肥西县成为安徽唯一一个地区生产总值过千亿的县域。


合肥市地图(图源:网络)

根据肥西县 政 府 工作报告,2023年,肥西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53.8亿元、增长7.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3.7亿元、增长15.4%,规上服务业营收增长1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4.9%。

同时,肥西县2023年投资“赛马”稳居全省第一,财政绩效、生态环境、养老服务等6项工作获省政府督查激励,民营经济考核连续3年获全省一类县优秀等次,制造业发展连续6年位居全省10强县榜首。

在产业上,肥西县聚焦新能源“汽车+光储”、高端智能制造、产学研一体化大健康三大战新产业,2023全年招引产业链重点项目72个,其中投资百亿元以上重大项目4个。江汽高端乘用车项目成功落户,长信光伏、阳光电源、中车IGBT芯片、艾昆纬等一批头部企业纷至沓来,华晟新能源异质结电池项目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当年投产。

具体到制造业,2023年肥西县新增规上工业企业76家、总数达549家,稳居全省县域首位;完成工业投资155.5亿元、增长48.9%,创历年新高;新认定省级专精特新企业87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家;建成省级智能工厂2家、数字化车间6个,“羚羊”工业云入驻企业超750家,规上工业企业“智转数改”实现全覆盖。

2024年,肥西县提出预期增速10%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0%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左右,其中工业投资增长50%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左右。为此,肥西县全年计划开工亿元以上产业项目30个、竣工亿元以上产业项目35个。

在59个县域中,合肥长丰县以14.3%领跑,增速达到两位数,今年有望冲击“千亿县”。



根据长丰县 政 府 工作报告,2023年,长丰县夺取了多项县域第一:增速领跑长三角;规上工业产值增长48%,总量、增速全省第一;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1%,总量、增速全省第一;战新产业产值增长120%,全省第一;工业投资全省第一;技改投资全省第一;上市企业数量全省第一;双凤经开区省级综合考评荣获“双第一”;连续五年获评全省民营经济发展先进县,连续六年获评全省制造业发展十强县、十快县。

新能源汽车对长丰县贡献巨大。

比亚迪一二三期全面投产,中创新航20GWh动力电池全线运转,新佳通破土动工,优信汽车总部落地运营,目前长丰县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产值增长255%,集聚上下游企业230家。2023年长丰县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产值超700亿元,整车产量近50万辆,省内新能源汽车首位度57%,跃居全国县域第一。

第三名肥东县以902亿元的GDP与第四名天长县拉开了200亿元的断层性差距。

肥东县 政 府 工作报告显示,2023年,肥东县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9.7%,增幅创历年之最;工业总产值跨上千亿台阶,实现3年翻一番。全县工业产值超百亿元企业达3家,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3户,获批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4家,累计达10家、73家。

2023年,肥东县战新产业实现产值502.6亿元、增长55.8%,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提升至60.5%,首次超过合肥全市平均水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6亿元、增长1.7%,跨境电商交易额8.5亿元、增长55%,利用外资超3亿美元、增长45.2%。

肥东县光伏产业加速集聚,清电硅片、协鑫南区组件、晶科光伏材料等延链补链强链项目接续落地,涵盖硅片、电池片、组件、背板、胶膜、边框支架的完整光伏产业链全面形成,实现产值347亿元,占规上工业产值41.8%,成为县域产业新地标。

肥西、长丰、肥东助推了合肥市的经济增长。

合肥市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全市GDP近1.27万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77.2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4642.2亿元,增长7.1%;第三产业增加值7654.4亿元,增长5.1%。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130074元(折合18413美元),首次突破13万元。

合肥市几大重点产业均呈现两位数增长,多个数据创新高。

2023年,合肥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6%。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1.1%,创年内新高。

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产值超1700亿元,同比增长54.6%,对规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达84.5%,新能源汽车产量达74.60万辆,同比增长1.4倍。

光伏及新能源产业链产值超1300亿元,同比增长18.2%,太阳能电池、锂离子电池产量分别达2209.73万千瓦、2225.78万只。

家用电器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9%,冰箱、洗衣机产量均创历史新高,分别达2382.37万台、2688.62万台。

数据也彰显了合肥的经济活力:2023全年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32.93万户,比上年增长12.8%,创历年登记量新高,年末实有市场主体达168.89万户,增长11.6%;净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994户,总数达8406户。

同时,合肥市对人口的吸引力持续增强。2023年末全市户籍人口806.6万人,比上年增加6.4万人。常住人口985.3万人,增加21.9万人,这一增量位居长三角第一。

资本市场方面,2023年全年合肥新增上市公司共8家(分别为:龙迅股份、华人健康、维天运通、颀中科技、晶合集成、埃科光电、舜禹股份、万邦医药),首发募集资金178.41亿元。年末全市共有境内外上市公司88家,其中A股上市公司82家。全年债权融资4131.88亿元。

来源:界面安徽、合肥市统计局、数据说经济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4-6 22:28: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五湖泛舟 于 2024-4-6 22:33 编辑

★6733家中国上市公司,为何集中在这些城市?★


*接近半数上市公司集中在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广州、苏州、南京、成都、无锡、宁波等十座城市。

*在前十城之外,合肥、东莞、常州、西安、嘉兴、青岛、济南等城市,上市公司数量逐年累增,五年新增量都在30家以上。

*重庆、武汉、郑州、泉州等城市,虽然上市公司数量不多,但并未妨碍其跻身“万亿GDP城市”。

来源:南方周末

岁末年初,各级地方 政 府 纷纷晒出2023年成绩单,并发布2024年 政 府 工作报告。

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成为各地的发展新目标。

数字经济、战略新兴产业在很多城市已经遥遥领先。以一线城市为例,2023年北京的数字经济增加值已经占到地区GDP的42.9%,上海的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已经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43.9%。

贡献这些数字的,是大大小小的创新企业。它们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在跑步向前。

在过去三年里,南方周末科创力研究中心持续追踪以上市公司为主的中国企业研发投入和科创发展。以2020-2022财报披露为准,5000家左右有披露研发情况的中国上市公司(包括A股、港股、美国)的年度研发投入总和,约占到同期中国全社会研发投入的3/4。

在它们背后还有着更为丰富多元的产业合作伙伴和供应商,队列组合成产业、经济发展的骨骼和脉络。


近半中国上市公司出自十座城市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在A股、港股、美股市场,有运营主体/控股股东在中国(注:此处统计不包括港澳台)的上市公司,合计6733家(注:同一家公司多地上市,只统计为一家),按注册地看,它们分别来自中国的291座城市。

拉近了看,其中有接近半数上市公司集中在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广州、苏州、南京、成都、无锡、宁波等十座城市。

这十座城市上市公司的市值之和,更是占到整体上市公司的六成以上。


▲(刘宇宇/图)

此外,南方周末科创力研究中心,从公司研发投入、研发产出、公司发展三大维度近三十个指标研制的企业科创力评价体系,基于可信、可溯源数据,评选出的“中国企业科创力100强(2023)”榜单中,这十座城市的公司也占去了70个席位。

从整体看,这十城的上市公司数量和质量是相称的。这种集中的态势,也塑造了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形态。从常住人口看,十城聚集了中国约十分之一的人口,创造了中国五分之一的GDP。

无怪乎地方 政 府 要将新增上市公司数量列入年度工作目标。作为公众公司,在公司经营和治理上更为规范,能够通过公开市场募资获得更多资金来发展壮大,既是城市经济发展的火车头,也是新质生产力的潜能所在。

当然,这十座城市的上市公司和经济发展情况也是有区别的,它们大致可分为三个梯队。第一梯队是北京、上海、深圳,上市公司数量在500家以上;第二梯队是杭州、苏州、广州,上市公司数量在200-300家区间;第三梯队是南京、无锡、成都、宁波,上市公司数量在100-200家之间。

很多人想象不到,杭州的上市公司比广州多了42家,2023年就连苏州也超出广州3家,排在了第五位。江苏省的实力不容小觑,苏州、南京、无锡三座城市的上市公司数量都排在了前十。

苏州的上市公司数量猛增,一方面是在改革开放初期引入外资生产制造企业的基础上,发展了自己的高新技术产业,在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方面颇有建树;另一方面则得益于科创板的“助攻”。苏州近五年新增的上市公司中,有四成(55家)是科创板公司,在科创板截至2023年底的全部566家挂牌公司中占比近一成。

相比之下,与成都并列第八的无锡,低调得有些过分。无锡近五年新增上市公司主要是半导体、生物医药、汽车制造、专用设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其中,半导体公司数量最多,11家,占比两成。

无锡是在北京、上海之外,近年来半导体人和电子研究员打卡最多的城市之一。

早在上世纪60年代,无锡就成立了江南无线电器材厂,是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主要发源地之一。此后,无锡通过引入SK海力士、英飞凌等国际知名半导体厂商,发挥本土产业协同配套效应,推动上下游产业链的完善,孵化出封测龙头长电科技、射频龙头卓胜微等。华润微、力芯微、芯鹏微等半导体企业登陆科创板,为无锡贡献了1/4的新增上市公司数量。

成都是前十城市中唯一一家西部城市。它的上市公司数量几乎是厦门的2倍、珠海的3倍。“少不入川”的说法显然已不再适用,至少从上市公司的募资活动看,资本、人才、企业“争相入川”。

宁波以132家上市公司排在第十位,产业特色鲜明。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业是宁波的第一大产业,共有16家汽车零部件上市公司,数量已占到行业的一成,若将电机、电池、橡胶、金属材料等汽车零部件上下游企业算在内,整个产业链的上市公司数量已接近50家。


近五年,过半新上市公司也来自这十城

这十座城市,不仅存量上市公司数量多,从最近五年(2019年-2023年)的新增情况看,更是领头羊。


▲(刘宇宇/图)

五年里,十城合计新增1338家上市公司,在全国2449家的新增总量中占比超过一半(54.63%)。

如果再聚焦一点,同期北京、上海、深圳三座城市新增744家上市公司,占到了全国的三成(30.38%) 。

上海和北京,有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在前,保持领先地位并不出奇;深圳作为改革开放排头兵,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也提供了庞大的上市“后备军”。

源源不断冒出的新上市公司,持续为城市的发展注入新的资源和能量,通过它们的研发活动,以科技创新引领发展,不断开拓产业发展的边界,也是新质生产力的源泉。

以北京为例,央企云集首都,确实给了它得天独厚的条件。但是从北京的上市公司看,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占了1/4,这也是北京数字经济一骑绝尘、领先其他城市的重要原因。

不过,一些新变化也在发生。在最近五年里,不管是上述三城还是十城,新增上市公司数量在整体中的占比,都在持续下降中。

2023年,北京、上海、深圳的新增上市公司数量合计109家,在整体新增中占比超1/4(26.59%),比五年累计新增的占比减少近4个百分点;十城合计198家,在整体中的占比接近五成(48.29%),比五年累计新增的占比也减少了6个多百分点。

这一数据背后,反映的是越来越多城市加快追赶步伐所带来的去中心化趋势。

在前十城之外,合肥、东莞、常州、西安、嘉兴、青岛、济南等城市,上市公司数量逐年累增,五年新增量都在30家以上。青岛在近五年上市公司数量接近翻倍,东莞、西安、济南、常州的五年增长率也在80%以上,合肥、嘉兴均达到75%。


▲(刘宇宇/图)

这些现已拥有50-100家上市公司的19座城市,依托现有的产业、人才、资源禀赋,高举科技创新的旗帜,势头正猛。

还有两成上市公司在19座城市

上市公司数量50-100家区间的城市,共有19座。截至2023年底,它们合计有1405家上市公司,约占整体上市公司数量的两成(20.99%)。

其中八个城市拥有上市公司80家以上,长沙有92家,以1家的优势排在武汉前面;重庆、天津两大直辖市以87家并列第13位;合肥近三年每年新增8家,目前排在第15位,与绍兴、厦门并列;东莞则是珠三角地区除广州、深圳以外拥有上市公司最多的城市,共83家。


▲(刘宇宇/图)

西安在最近五年里新增上市公司34家,新增量、总量不及常州(同期新增36家);在“强省会”战略支持下的福州、济南,目前上市公司总量分别有66家、56家,福州不及厦门,而济南也低于同省的青岛、烟台。

重庆和天津这两座直辖市,上市公司数量上不分伯仲,但经济总量拉开了不小距离。2023年重庆GDP超过3万亿,达到30145.79亿元,是天津的1.8倍(16737.30亿元)。


▲(刘宇宇/图)

重庆有着强大的工业基础,2022年重庆电脑产量就占全国的两成,手机占全国产量的1/20,2023年汽车产量全国第二,但是缺乏头部企业。

从上市公司整体市值、研发投入、研发人员、研发强度等指标来看,天津都是强于重庆的。天津还拥有3家科创“排头兵”,中科曙光、海光信息、三六零均入围中国企业科创力排行(2023)TOP100。

而天津还在承接北京的企业转移。根据天津市**工作报告,2023年,市场化机制引进疏解功能资源在天津新设机构就达到1793家。不少企业选择把研发留在北京,将制造生产迁入天津,承接相关产业链转移,也能吸引和孵化更多的上下游企业,对于天津而言是强链、补链的机遇,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机会。

同为中部省会城市,长沙、武汉和合肥的竞争颇为激烈。三地**都明确提出了有关上市公司数量的目标:长沙到2025年新增上市公司不少于40家,武汉到2025年境内外上市企业数量达到160家;合肥2026年境内上市公司数量达到140家以上。


▲(刘宇宇/图)

从每年新增上市公司情况看,这三座城市你追我赶。从2020年开始,合肥明显开始加速,逐步缩小与长沙和武汉的差距。


▲(刘宇宇/图)

若从上市公司科创指标看,武汉各项科创指标均高于长沙和合肥。根据南方周末企业科创力数据库,武汉2023年入库的企业在研发投入、研发人员、研发强度等多项指标上都高于长沙和合肥。


▲(刘宇宇/图)

在南方周末中国企业科创力TOP100(2023)中,武汉和合肥分别有3家、2家上榜,长沙还没有企业入围。

武汉原有的工业基础为其发展提供了优先条件,现在也正在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像武汉光电子信息产业,光器件、光芯片、光模块、光系统、光纤光缆等已经全覆盖,正在逐步实现产业链自主可控。

合肥起初的工业基础相对薄弱,通过“引凤筑巢”引入长三角、外资龙头公司,逐步形成合肥优势产业,又进一步通过产业投资平台,注入新兴产业的力量。

当然,长沙也在持续发力,继续做强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中联智慧产业城、三一科技城、星邦智能国际智造城,同时还发力传媒,要用科技创新带动文化创新,做数字视频和媒体融合。2023年,长沙高调宣布要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吸引龙头企业落户和自建研发中心两手抓。

武汉已官宣2023年GDP为20011.65亿元,按照长沙和合肥目前披露的GDP增速,它们的GDP分别约在1.5万亿元和1.3万亿元。在产业技术、营商环境、科技创新和招商引资的较量中,谁能抓住新兴产业的机遇,把握住产业转型的机遇是关键。

这19家城市的发展,既有“强省会”指挥棒下全省范围内生产要素“中心化”,也有区域科创高地的溢出效应,同时也在事实上带来了全国范围内的“去中心化”结果。不管怎样,它们都是科创各要素的流动、集聚的结果,也蕴藏着中国经济发展的蓬勃动力。

发挥企业的积极性

上市公司,很大程度与当地的产业生态、科创生态密不可分,否则就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近些年,科技创新赋予城市前所未有的活力,新增上市公司是其中一个侧影,GDP则是另一种写照。

2023年,中国“万亿元GDP城市”再度扩容,新增常州、烟台至26个;广州、重庆迈上“3万亿”台阶,广州反超重庆,重回“全国第四”,杭州与武汉新晋级“2万亿俱乐部”,杭州还越过了武汉,排到第8位。


▲(刘宇宇/图)

当然,上市公司不是科创的全部。2023年26个“万亿元GDP城市”中,郑州、泉州的上市公司数量不到50家;GDP前十城市中,重庆、武汉的上市公司数量也未能排进前十。

可见,重庆、武汉、郑州、泉州等城市,虽然上市公司数量不多,但并未妨碍其跻身“万亿GDP城市”俱乐部。

从整体经济结构、产业布局看,郑州以重工业、物流业为主,泉州以纺织服装、建材家居等轻工业为主,重庆和武汉的经济结构中,传统制造业、建筑业等在GDP中的占比更高。

大量未上市的“专精特新”、科技型企业支撑了这些城市的经济活力。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例,2022年,郑州新增高新技术企业占全省的48%、总数突破5000家,泉州新增高新技术企业超700家、总数超2300家,重庆高新技术企业6348家,武汉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万家。

所有大公司都是从初创企业发展而来。这些数量可观的高新技术企业,作为城市科技创新生态中的一员,都有可能成为未来的大树,是城市发展的新动能,代表无限可能。

地方 政 府 可以用 政 府引导基金去投资,可以招商引资,但毕竟不可能亲自下场经营企业。城市的发展,离不开非公经济的发展和繁荣。无论是各种高新技术、专精特新企业,还是上市公司,有着冒险精神、风险自负的企业家们,才是各种新模式、新产业的探路者。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上海、南京等城市,2023年GDP增速不及全国,且未达到2023年的预定目标。接下来,让企业以更大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去施展和发挥,以科技创新抢占新的产业制高点,是其必然之路。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4-7 12:28:13 | 显示全部楼层
◆省 政 府 批复!合肥都市圈“卫星城”+1◆

近日,安徽省人民 政 府 批  复《六安市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规划中提出按照Ⅱ型小城市标准,建设马店和杭埠产业新城。正式将霍邱县马店镇和舒城县杭埠镇列为Ⅱ型小城市(20万及以下人口的一般城市)。



规划中提出,构建以“1425”为引领的城镇空间格局,2个产业新城为杭埠产业新城和马店产业新城。

规划明确,重点保障主导产业发展空间,支持杭埠产业新城承接合肥都市圈产业转移,马店产业新城实现资源型产业转型升级。合理组织两大产业新城的居住和配套设施空间,促进产城协调。

这标志着,已正式将霍邱县马店镇和舒城县杭埠镇列为Ⅱ型小城市(20万及以下人口的一般城市)。



规划提出,杭埠产业新城和马店产业新城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和核心空间。支持杭埠产业新城发展成为合肥都市圈内重要的卫星城镇,支持马店产业新城结合矿产资源和钢铁产业优势,实现资源型产业转型升级。

在完善各级各类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体系上,规划明确杭埠产业新城、马店产业新城根据需求可适度提高教育、医疗等设施建设标准。

在产业开发区建设上,通过“一区多园”、托管、合作共建等多种方式,支持马店和杭埠产业新城建设。马店和杭埠产业新城严格按照主导产业要求布局,保障市级以上重大产业项目与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空间需求。

在因地制宜推进产城融合上,促进县城和产业新城产城协调,处理好工业发展区、居住生活区、综合服务区的空间关系,减少不必要的远距离通勤,妥善处理镇区居住用地与园区、集贸市场、旅游服务设施等的关系,预留缓冲过渡空间,避免相互干扰。

来源:六安市人民 政 府 网、聊时局等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4-7 23:22:38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省PK!下一个“国家级新区”是谁▲




近日,国家发改委在官网发布了“促进国家级新区高质量建设行动计划”。

由此引发了猜测:在按下暂停键7年之后,国家级新区的审批是否将重新启动?谁将是下一个国家级新区?



国家级新区是由 国 务 院 批准设立,承担国家重大发展和改革开放战略任务的综合功能区。

它是国家在“经济特区”之外创设的另外一个“激励体系”,目前全国一共有19个国家级新区。

第一个国家级新区,是上海浦东新区,诞生于1992年10月。随后14年里,国家没有设立其他的新区,直到2006年决定在天津设立滨海新区。

从2010年重庆两江新区设立开始,“国家级新区”这个序列被正式激活,开始“批量生产”。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甘肃兰州新区、广州南沙新区等陆续诞生。

2017年4月1日,国家官宣了又一个重磅新区:雄安新区,并把它定义为“千年大计”,跟深圳特区、浦东新区的历史意义并列。

至此,国家级新区一共批复了19个。



之后,国家级新区进入了高度稳定期,连续7年没有新增1个。武汉长江新区、合肥滨湖新区、郑州郑东新区、南宁五象新区、杭州钱塘新区等,都望眼欲穿地盼望着下一个“国家级头衔”能落在自己身上。

有这种想法的,还有深圳前海、深圳河套、珠海横琴等“有国家级新区之实”,但“无名分”的新区。

国家级新区的批复为何暂停了长达7年?

主要原因是:之前批复的新区比较多,有一些新区发展得不太理想。所以暂停批复一段时间,集中精力巩固、提高已经批复的。

国家发改委新发布的文件,仍然是鞭策这些新区,让他们在高质量发展上有实质性进展。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是科技创新、是建立现代产业体系。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最新文件给出了一些含金量比较高的政策。比如:


1、赋予新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把能够下放的省级经济管理权限下放到新区,视情依规赋予具备条件的新区一定社会事务管理权限。

2、实施人才引进专项政策。支持上海浦东、广州南沙、重庆两江新区深入开展外籍“高精尖缺”人才认定标准试点。这里面隐含着个人所得税的优惠。

3、加大资金支持保障力度。允许地方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符合条件的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4、更灵活的用地政策。探索低效建设用地减量化政策,提高工业用地“标准地”供应比例,支持有条件新区按照功能用途互利的原则实施混合产业用地供给,探索不同产业用地类型合理转换。支持省级单列新区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和年度计划指标。

总之,又给了国家级新区丰厚的政策红利。

这当然会让“非国家级新区”们心生羡慕,急于加入其中。

那么,哪些新区最有可能晋升为国家级新区呢?

看一下19个国家级新区的分布地图,你就会发现:经济、人口大省没有国家级新区的,是河南、湖北、安徽。



内地省市区中,广西、山西、内蒙、新疆、青海、西藏、海南、北京、宁夏也都没有国家级新区。

北京是首都,通州副中心也被列为跟雄安新区一样的“千年大计”,事实上已经是国家新区的待遇了;海南是自由贸易港、特区,是“超国家级新区”的待遇。

新疆对国家安全、西部崛起、一带一路都非常重要,至今尚未有国家级新区。但新疆有两个经济特区——霍尔果斯、喀什,也算是被“画了圈”的地方。

所以,真正人口多、经济总量大,而且没有国家级新区的省区,主要是河南、湖北、安徽。

河南最有名的新区是郑东新区。郑州是集中精力在黄河以南发展的城市,主方向是向东跟开封同城、融合。郑东新区就是早些年郑州东进的结果。

阴差阳错,郑东新区一直没有能成为国家级新区。如果现在允许河南推荐一个上报中央,会推荐郑东新区吗?

今年郑州的 政 府 工作报告给出了答案:不会。

郑东新区基本上成熟了,从地理位置不够“向东”,拉动能力也会受限,所以官方提出了“推动郑开同城化提速提质提效,谋划建设中牟新区,打造郑州都市圈高质量发展强引擎”。



中牟新区目前还只是一个概念,具体包含哪些区域尚未官宣。但本地官媒已经在吹风了,发表了题为《规划建设国家级新区“中牟新区”恰逢其时》的评论。

所以河南未来推荐成为国家级新区的,将是中牟新区。

湖北也是全力打造“强省会”的省份,所以国家级新区一定诞生在武汉,应该就是长江新区。

最近几年武汉的城市规划也出现了调整。之前设立的长江新区是引导着武汉跨江发展其东北方向。后来武汉又成立了“武汉新城”,主要是向东发展,拉近跟鄂州的距离。



长江新区和武汉新城,哪个才应该是武汉发展的主方向?当然是武汉新城。

看看武汉周边行政区划地图(下图)就知道了,武汉的东边有一个面积狭小的地级市——鄂州,不到1600平方公里,其实就是一个较大县的面积。而武汉的面积也不算大,只有8500多平方公里,相当于北京或者杭州的一半。

如果武汉扩容,是沿着长江新区的方向,指向红安麻城,还是鄂州?当然是鄂州。

因为鄂州经济更发达,更重要的是鄂州现在拥有了花湖机场后,成为中国航空货运的中心城市之一,将来航空货运量很有可能仅次于香港、上海,超过广深,位居全国第三。

武汉的地理位置很好,在京广线和长江交汇处,是天然的物流中心。但现在,这个中心俨然要被鄂州抢走了,这让武汉怎么能甘心?向东发展,合并鄂州显然是正确的方向。

长江新区目前已经拥有运作实体(党工委+管委会),而且规格高于一般的区;武汉新城尚未有管委会。

未来湖北申报国家级新区,必须要考虑长江新区和武汉新城的关系,不排除两个概念合并。

安徽如果推荐国家级新区,肯定是在合肥选,滨湖新区大概率被推荐。

广西如果推荐国家级新区,应该是南宁的五象新区。

由于目前很多省区尚未拥有国家级新区,所以在审批上应该是“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在同一个省设立第二个国家级新区)。因此,郑州的中牟新区、武汉的长江新区、合肥的滨湖新区成为“下一个”的可能性最大。这三个新区哪个先获批,尚有不确定性,武汉长江新区的可能性略大。

目前国家只允许一个省级区域出现一个国家级新区。而浙江把这个头衔给了舟山,估计这也是国家钦点的,因为舟山在国家能源安全和航运中地位太重要了。

国家级新区不在省会城市极少,只有舟山群岛新区、大连金普新区、青岛西海岸新区3个。

如果将来打破限制,允许1个省有两个国家级新区的话,杭州会强烈推荐钱塘新区。

在全国范围内尚未列入国家级新区,但其实地位、政策超过了大部分国家级新区的区域,至少有三个:北京通州副中心、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珠海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此外,深圳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也正在拥有类似的地位。

还有一些国家级新区,在成立了多年之后有了市内的竞争者。比如广州最近公布了“东部中心”的规划,宣布广州从“一主一副(南沙)”时代进入了“三核时代”:



广州东部中心被定义为“新广州”,南沙被定义为“未来广州”。广州东部中心的成立,意味着广州在向南发展的同时、也会进一步东进。东部中心包括黄埔、增城的部分区域,规划面积896平方公里。广州的上市公司、先进制造业主要分布在这个区域。

重庆的国家级新区——两江新区在原重庆市中心的北部,代表着重庆“北拓”。近年来,重庆又有西进的迹象,比如科学城就放在了西部。重庆之所以又要西进,是构建成渝都市圈的需要,因为成都在西北方向。

这又引发了成都发展方向的变化。成都的国家级新区——天府新区在原来中心城区的南部,代表着成都南进。现在新机场放在了东边,成都为了跟重庆牵手也要重点推进东进(东偏南)。

在上海,浦东新区最当红的地位也有所变化。首先,在浦西围绕着“虹桥机场+虹桥高铁站+会展中心”,构建了虹桥枢纽,被国家批复为长三角开放门户,跟浦东分庭抗礼。在浦东,开发重点也聚焦到了临港新片区和“东方枢纽”。所谓东方枢纽,就是把虹桥枢纽的经验复制到“浦东机场+上海东站”片区。

所以,国家级新区在当地的地位不是一成不变的,往往会根据形势变化、城市发展需要而调整。

在买房的时候,不要盲目追逐国家级新区。有些新区,是国家为了平衡地区发展而设置的,由于距离主城区太远、规模太宏大,未来前景不太确定,比如兰州新区、赣江新区。

值得一提的是,在国家发改委刚刚发布的这份文件里,对19个原有新区的提及次数,也有明显差距。具体如下:

浦东 6次

南沙 5次

两江、哈尔滨 4次

滨海、西咸 3次

长春、贵安、天府、舟山、福州、兰州 2次

雄安、赣江、西海岸、滇中、江北、湘江、金普 1次

被提及次数多的新区,显然更受政策的关注。


来源:刘晓博说财经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4-8 12:36:55 | 显示全部楼层
●总投资57.5亿元!曹德旺落子合肥的项目开工了●

4月8日上午,福耀集团安徽全产业链生产基地项目开工动员会在合肥举行。

此次开工项目,位于肥西县紫蓬镇繁华大道与将军岭路交口,计划总投资57.5亿元,年产汽车配套玻璃400万套及配件玻璃400万片,年产值合计约60亿元。

福耀集团是专注于汽车安全玻璃研发制造的大型跨国集团,为全世界众多知名汽车企业提供汽车玻璃全套解决方案。福耀集团安徽全产业链生产基地项目填补了安徽高端汽车玻璃领域的空白,有助于安徽进一步完善汽车产业链条、丰富产业业态、壮大产业实力。







来源:安徽日报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4-9 22:18: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五湖泛舟 于 2024-4-9 22:19 编辑

★签约!又一总部落户★

4月8日上午,我区与读书郎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举行项目合作签约仪式。区委副 书 记、区 长 李炜,读书郎 董 事 会 主 席 兼 首席执行官 秦曙光商谈并见证签约。副区长江晓春、读书郎智慧教育事业部总经理荆全齐代表双方签约。


签约现场

读书郎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智慧教育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为国内领先的智能教育硬件、系统和内容供应商,中国智能学习设备服务供应商中排名第二。2022年读书郎教育控股有限公司在港交所成功挂牌上市,主要致力于为中小学生、家长及学校设计、开发、制造和销售嵌入式数字化教辅资源的智能学习设备。

座谈中,双方就合作事项进行深入讨论。双方认为,教育数字化是未来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读书郎专注教育领域,包河区也高度重视教育工作,读书郎落户包河,是以数字化实践助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行动。双方商定,将共同推动合作项目加快落地,推进全区教育数字转型和智能升级。

据悉,读书郎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将在包河区成立合肥公司,作为读书郎数字化业务的华东总部,项目选址卓越城文华园,统筹业务展示中心、研发中心等业务,未来将围绕读书郎在教育硬件以及数字化业务方面的产业资源,打造数字化教育的上下游产业生态。

来源:安徽第一城区包河区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4-9 22:36:52 | 显示全部楼层
◆合肥硬核支持“小巨人”成长◆


在新型工业化浪潮中,专精特新企业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力量,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是巩固壮大实体经济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合肥市高度重视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采取多项措施促进其高质量发展。

近日,市经信局邀请专家通过专题培训和“一对一”对标诊断等方式,为第六批“小巨人”申报提供全面辅导。



创新之星:引领行业新潮流


合肥御微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专注于集成电路光学量检测装备的系统设计及集成,是一家典型的专精特新企业。自2021年通过合肥市招商引资落户以来,展现了显著的发展势头。得益于 市 政 府 的大力支持,公司在产品规模、人才队伍、业务拓展等方面稳步增长。公司围绕集成电路装备自主化,服务多个关键领域,开发了多类量测及检测产品。目前,公司拥有近400名员工,2023年新增营收超过2亿元,新增订单超过4亿元,获得100多项发明专利,估值超过30亿元。



2024年,公司积极参与由市经信局组织的“小巨人”申报辅导活动,全面了解2024年申报政策与往年差异,得到专家宝贵建议,有助于后期完善。此外,活动所体现的政策分析和材料体系完善也有助于公司申请其他国家级、省市区级项目与企业资质。



合肥市良好的营商环境和创新氛围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持。公司计划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布局高端产品,增强品牌力和竞争力,保障国内集成电路产业安全。在深耕掩模版领域,结合技术优势,布局高精度空白掩模版缺陷检测设备、高精度有图形掩模版缺陷检测设备,填补国内空白。同时积极布局海外市场,产品性能已满足国际客户需求,未来将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提高产品竞争力。

从“专精特新”到行业领军

成立于2014年的安徽能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发、制造、销售、运营和工程实施于一体的专精特新企业。公司专注于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桩、逆变桩、叉车充电机及多源多网储能设备的研发与创新。公司与中科大、中科院等权威科研机构紧密合作,构建专业研发团队和完善的研发体系,建立高智能化制造供应链体系。2023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51648万元,税收2141万元,省内排名领先,全国市场占有率高达12.55%。



日前,市经信局举办的申报辅导活动,明确了发展方向。在企业成长的过程中,政 府 的强有力支持如同坚实的后盾。合肥市 政 府 不仅助力公司扩大业务、壮大团队、赢得市场竞争优势,还提供了丰富的培训和资源,一系列创业培训班和研讨会,邀请成功 企 业家和专家分享经验与知识,为公司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



政 府 的支持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公司将继续秉持专精特新的发展理念,提升产品销量,加速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计划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共建企业技术中心,引进国际先进技术,致力于技术的掌握、吸收与创新。每年投入不低于4%的研发费用于开发竞争性新产品和现有技术的改造,从而降低生产成本。目标是三年内在北交所成功上市。



合肥市在培育专精特新企业方面的不懈努力,不仅为企业提供了发展机遇,也为推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截至2023年底,合肥市 累 计 培育了188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占全国总数的1.5%,总数位居全国城市第14位、省会城市第6位;累计培育了1604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占全省的27.4%,培育了2438家创新型中小企业,占全省的35.5%,形成了以“小巨人”企业为龙头、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为主干、创新型中小企业为根基的梯度培育体系。


来源:合肥发布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4-10 12:30:11 | 显示全部楼层
▲越堵越强,中国芯又突破▲



作者:荣智慧

来源:南方窗

唯物的中国芯片产业深度观察

美国财政部长耶伦访华,第一站广州,先吃了一顿地道粤菜。第二站北京,点名吃川菜。


耶伦此次行程可视为2023年访华的后续,希望就“有争议的问题”进行“坦率和实质性讨论”,包括中国出口、外汇问题。


芯片不是耶伦要讨论的内容。因为这一方面几乎没有讨论的余地。


2024年4月5日,广州,美国财政部长珍妮特·耶伦参加中国美国商会炉边座谈会 / 图源:视觉中国

4月4日,耶伦降落广州当天,美国芯片出口管制条款长达186页的大更新刚刚生效。

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再度细化芯片、人工智能领域的出口管制措施,反映了美国“基本国策”的长期性——遏制中国技术崛起。


但中国从不屈服,迎难而上,不断稳步提升半导体技术。据英国《金融时报》近期报道,中国即将量产5纳米芯片,蓄力突破3纳米工艺。


美国歇斯底里般的芯片“围堵”,终将使中国半导体发展“另立山头”:以下游应用刺激上游制造,实现国产替代只是时间问题。


01.出口管制“放宽”?

3月29日,美国工业安全局发布长达186页的更新,进一步细化2023年10月发布的芯片管制措施:美国公司向中国出口先进半导体和半导体制造设备,又受若干新限制。


新的限制条款中,最受消费者关注的,莫过于英伟达RTX4090显卡和AI笔记本电脑能否出口。


3月29日,美国商务部下属工业和安全局(BIS)发布实施额外出口管制规定,扩大对中国芯片出口的限制,包括AI笔记本电脑

“好消息”是,以上两者的出口均有放宽。

上一版出口管制条例中,“高性能芯片”由“性能密度阈值”定义。用“总体处理性能”(TPP,Total Processing Performance)代替此前传统的算力单位TOPS(Tera Operations Per Second,1TOPS代表处理器每秒钟可进行一万亿次即10的12次方次操作)。

算力大于一定阈值,或算力与性能密度同时分别达到某一阈值,都将触发出口管制。

其中,3A090条款属于直接产品原则,所有中国公司都需申请许可证;3A991条款是清单企业管制,实体清单上的数十家中国公司受此限制。

包括英伟达的H100和A100,“中国特供”H800和A800,以及消费级显卡RTX4090都受3A090的约束。而新能源汽车上的智能驾驶芯片,则受3A991的约束——实体清单外的公司可正常采购,实体清单上的公司不得购买。


英伟达H100加速卡

此次修订“放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性能只要不落在4A003.c、3A090.a编码类目的管制范围,消费级产品可以直接出口。

第二,芯片“可调整峰值性能”不超过70TFLOPS(每秒浮点运算70万亿次),均不需要许可证。而且,就算性能在管制范围内,比如RTX 4090-D的FP16和FP32算力为74TFLOPS,H20的TF32算力为74TFLOPS,只要不是用在数据中心领域,用于正常商业、科研用途,按“逐案审查”原则,依然有机会拿到许可。

当然,“放宽”不是基于友好平等互惠的商业原则,而多半与英伟达、超微等大企业的游说相关。“一刀切”的出口管制,对美国企业伤害很大。去年英伟达的营收增长,有四成来自数据中心。但是,其中国市场数据中心业务的营收占比,已经跌至个位数。

“放宽”的另一面是收紧。

2024年2月,中美合资自动驾驶卡车公司“图森未来”,计划向澳大利亚运送20多套英伟达A100显卡,被美国商务部直接叫停,原因是怀疑货物将被转移至中国大陆。

去年,希捷违反相关规则,向华为出口740万块硬盘,美国工业安全局开出“史上最大罚单”3亿美元。

02.修订核心变化

除了“高性能芯片”相关的出口管制措施更新,据相关研报显示,其他规定的主要变化包括四个方面。

第一,管制极紫外光刻机(EUV)掩膜基板。为EUV光刻设计的掩膜基板,正式纳入相关的出口控制类别,需要遵守相应的出口许可要求。


ASML (阿斯麦) EUV光刻机

第二,更新特定地区出口政策。中国澳门在新规里被提到近70次。澳门向国家组D:5目的地的出口、再出口或国内转移,需要获得出口许可证,其中包括最终用途和最终用户审查,并采取“假定拒绝”政策。

美国出口管制体系将全球国家分为A、B、C、D、E五大组,由于每组涉及不同的分类标准,同一国家可能同处于多个大组,如比利时等部分国家同处于A和B大组,古巴、伊朗和叙利亚同处于D和E大组,而在A和D组中又根据具体标准划分为A:1至A:6、D:1至D:5等十一个小组。

D:5组覆盖了中国、伊朗、俄罗斯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这一点进一步明确了针对某些目的地(如澳门或D:5国家组)的出口、再出口或国内转移的特定要求。

第三,增加整机产品的限制。计算机、电子组件和部分组件,若包含特定性能参数的集成电路,比如总体处理性能或性能密度超出范畴,则需要接受出口管制。

第四,增加逐案审查政策,类似于“一事一议”。对包括AI在内的高性能芯片和相关制造技术的出口,采取“逐案审查”政策,并将考虑技术级别、客户身份、合规计划和合同的规范性等多种因素。

有消息称,美国 政 府 正在制定一份禁止接收关键工具的中国先进芯片制造工厂名单,以便美国企业更容易阻止技术流入中国,这份名单可能会在未来几个月内公布。

就在耶伦访华前夕,美国正向包括荷兰、日本、德国和韩国在内的盟友施压加码,要求它们进一步收紧对中国获得半导体技术的限制措施。但一些国家对此举反应冷淡。

03.“最亲的人”或最多的钱

新修订的芯片出口管制条例,主要目的是让中国更难进入美国的人工智能芯片和芯片制造工具市场。在此之前,有关先进制程的市场已经被阻断。

与美国 政 府 步步紧逼相反,美国商界仍然将中国视为其全球商业格局的关键部分。

比如高通、美光和超微等美国半导体公司的首席执行官访问中国,参加3月下旬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强调他们对中国市场的长期承诺。

高通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克里斯蒂亚诺·阿蒙表示,在过去的30年里,该公司与中国合作伙伴建立了牢固、信任和互利的关系。同一时间,美光科技在西安的新工厂破土动工,这是其2023年6月宣布43亿元人民币(5.95亿美元)投资计划的一部分。


美光西安新厂房奠基仪式

2024年春节前,尽管屡次被美国出口禁令“伤害”,英伟达CEO黄仁勋身着花棉袄,手持红手帕,伴着歌曲《最亲的人》,在中国区年会表演“东北秧歌”——绝不是弘扬东北文化,而是要巩固“最亲的”中国市场,巩固英伟达在人工智能处理器市场的领导地位。

有智库分析师告诉南风窗,尽管 美 国 政 府 发 出了“政治噪音”,但美国公司依然尽最大努力扩大在中国的业务,因为“市场太大了,任何人都不能忽视”。

根据研究公司Daxue Consulting的数据,中国大陆消费了全球一半以上的半导体,将其组装成科技产品,再出口或在国内市场销售。

尽管美国对芯片产业的围追堵截花样频出,但中国半导体技术依然稳步前进。

2024年2月,《金融时报》引述两位知情人士报导,中芯国际已经在上海创建新的半导体生产线,扩大7纳米芯片制程产能,并且预计最快今年开始以5纳米制程,为华为制造新一代智能手机处理器。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

物极必反。美国歇斯底里的花样围堵,只能刺激中国“另起山头”,最终削弱美国对芯片产业的控制。过去,中国芯片设备行业的窘境在于,即便有产品推出,也没有下游应用、改进的机会。

虽然目前中国生产先进制程芯片还离不开美国技术设备,成本较高且良率较低,但生产需求一旦建立,向上游实现国产替代也只是时间问题。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4-10 22:40:17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内首颗量产!就在合肥!●


4月10日,记者从合肥新站高新区了解到,近日, 继90纳米CIS和55纳米堆栈式CIS实现量产之后,位于合肥综保区的晶合集成CIS再添新产品。



近期,晶合集成55纳米单芯片、高像素背照式图像传感器(BSI)迎来批量量产,极大赋能智能手机的不同应用场景,实现由中低端向中高端应用跨越式迈进。

近年来,5000万像素CIS已在智能手机配置上加速渗透。晶合集成与国内设计公司合作,基于自主研发的55纳米工艺平台,使用背照式工艺技术复合式金属栅栏,不仅提升了产品进光量,还兼具高动态范围、超低噪声、PDAF相位检测对焦等优势。

此外,该技术采用单芯片技术架构,既减少芯片用量,也缩短了芯片生产周期,同时将像素规格微缩20%,像素尺寸达到0.702μm,整体像素提高至5000万水准,将广泛应用在智能手机主摄、辅摄及前摄镜头等。据介绍,这也是国内首颗量产的5000万像素BSI。



晶合集成规划,CIS产能将在今年内迎来倍速增长,出货量占比将显著提升,成为显示驱动芯片之外的第二大产品主轴。

作为安徽省重要的外向型经济窗口,合肥综合保税区聚焦集成电路、新型显示主导产业,着力打造特色产业集群,现已迈入百亿产业园区,引进和培育了晶合、奕瑞、汇成、颀中等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行业龙头,综保区也始终围绕服务优势产业,不断完善配套优化营商环境,为园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持续动力。2024年1-2月,合肥综合保税区实现进出口额29.47亿元,同比增长24.2%,增速位于全省综保区第二。

来源:合肥日报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4-12 11:05: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最新发布!合肥首次跻身全国十强!◆


4月9日,胡润研究院发布《2024全球独角兽榜》,列出了全球成立于2000年之后,价值10亿美元以上的非上市公司。全球共有1453家独角兽企业,其中合肥6家,较去年增加3家,总数首次跻身国内城市第十位。



合肥上榜的6家独角兽企业分别是:长鑫新桥、先导电科、视涯科技、老乡鸡、清电光伏和本源量子,来自半导体、新材料、消费电子、食品饮料、新能源、量子科技等行业。

独角兽企业是衡量区域创新能力、创新活力和创新生态的风向标,城市独角兽企业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城市所拥有的创新主体数量。

近年来,合肥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战新产业蓬勃发展,未来产业抢得先机。合肥平均每天有五家高新技术企业诞生。集成电路、新型显示、人工智能三大产业入选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智能语音产业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新能源汽车、光伏储能、新型显示、智能家电、高端装备、人工智能六大千亿新兴产业正在快速崛起,产业链、价值链不断攀高。



胡润百富董事长兼首席调研官胡润表示:“过去一年,全球每两天就有一家新独角兽诞生,使全球已知独角兽总数达到了接近1500家的新纪录。虽然经济增长面临压力,但中国过去一年每周都仍有一家以上新独角兽诞生。”

榜单显示,旧金山拥有190家独角兽企业,保持“全球独角兽之都”称号,纽约以133家位居第二,北京以78家位居第三。

榜单中,中国十大独角兽(最后两名并列第十,共11家),依次为:字节跳动、蚂蚁集团、Shein、微众银行、米哈游、Oppo、Vivo、京东科技、滴滴、广汽埃安、小红书。其中,广汽埃安和小红书均为新晋前10名。



来源:合肥日报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4-12 11:24:10 | 显示全部楼层
▲签约!又一龙头企业项目落户合肥▲


记者:任海怡

来源:合肥日报

记者从庐江县方面了解到,4月9日,合肥庐江高新区成功签约总投资15.5亿元摩腾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年产5000套工程机械卷筒滑环系统及2500套大型船用发电机部件项目。

此次摩腾科技拟在庐江高新区新扩建生产基地,建设新能源工程车用卷筒滑环系统和大型船用发电机部件项目。项目总投资15.5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1亿元,流动资金4.5亿元,分两期建设。全部建成达产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25亿元,年缴纳税收0.75亿元,新增加就业300人以上。 


图源:微聚庐江

摩腾科技成立于2012年,总部位于上海市嘉定区,2022年成功获批上海市专精特新企业,拥有专利70余项。该企业2006年开始进入风电行业,已成为国内风电滑环碳刷及总成系统细分领域市占率第一的龙头企业,是三一重能、华锐风电、辰安电气、远景的优秀供应商。目前,该企业已在越南设立生产基地,在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等国家设立了办事处,客户涵盖西门子、GE航空集团等知名企业,其中公司生产的船用发电机直供西班牙,在国际市场具有良好的口碑。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1-15 07:25 , Processed in 0.051736 second(s), 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