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8-1-20 09:15:49
|
显示全部楼层
福州“攻坚2017”任务圆满完成,建设项目完成投资3223.12亿元,拉动固投增速达12%

【福州“攻坚2017”任务圆满完成】
2018.01.18 福州晚报 A02版 记者 赵铮艳
建设项目完成投资3223.12亿元,占年计划的140.91%;479个项目动建,238个项目建成或部分建成;12个县(市)区、高新区以及7个参与考核的市直责任部门,均超额完成攻坚投资任务……记者昨日从市发改委获悉,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全市各级各部门进一步提振精神,铆足干劲提速项目建设,“攻坚2017”行动各项任务圆满完成。
市发改委有关人士介绍,“攻坚2017”行动建设项目共完成投资3223.12亿元,占年计划的140.91%,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60.15%,带动作用明显,全市固投增速从2016年的6.8%提升到2017年的12%。同时,有479个项目动工建设(其中前期项目提前开工32个),占年计划的106.44%;414个前期项目完成计划节点的100%,为今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提供了项目支撑。
【强化“五个一批”项目推进机制落实】
攻坚行动强化了“谋划一批、签约一批、开工一批、投产一批、增资一批”项目推进机制的落实。截至去年底,我市共入库亿元以上“五个一批”项目2491项,总投资28238.55亿元。其中,新增项目中总投资10亿元~50亿元项目279项,50亿元~100亿元项目28项,100亿元以上项目20项。
通过攻坚行动抓征迁、促落实,省市重点项目在前期审批、征迁交地等方面得到有力保障,超计划完成年度任务。去年,792项市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3562.23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25.74%,超序时进度25.74个百分点。闽江防洪工程福州段(四期)工程、晋安东湖公园、岳峰中学、飞毛腿高能量密度新能源汽车(电动)动力电池组(一期)等247个项目已开工建设;闽侯容益菌业绣球菌生产项目、连江县琯头新城区(粗芦岛)防洪排涝工程、海西天然气管网马尾段、神华福建罗源湾储煤发电一体化项目、长乐山力熔体直纺项目等235个项目已建成或部分建成。
“攻坚行动加快推动了一批重大项目前期工作进度,使更多项目具备了提前开工条件。”有关人士称,根据省政府工作部署,我市组织季度及今年元旦前集中开工的项目数位列全省第一,涵盖重大基础设施、重大产业、重大民生项目,为今年我市顺利开展“抓项目促发展”行动奠定了基础。
此外,市委、市政府部署的水系综合治理、绿化福州、城区治堵、滨海新城建设、旧屋区改造、海上福州建设等重点工作同样成绩斐然,一批久拖不决的问题也得到破解。
【攻坚行动领导小组提供强力组织保证】
福州“攻坚2017”行动成效显著,得益于完善的攻坚工作机制。据了解,我市成立了以市委书记为组长、市长为常务副组长的攻坚行动领导小组,以及以分管副市长为组长的城建、工业交通、农林水、商贸、文教卫生5个协调推进小组,为攻坚行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同时,我市在总结“百日攻坚”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攻坚工作机制。
第一、我市创造性地建立了项目清单化管理模式。逐一明确2300多个攻坚项目的问题清单、任务清单和责任清单,作为组织部门一线考察、纪检部门一线巡察、效能办效能督查的重要依据。
第二、制订完善的攻坚考评机制,从投资、征迁交地、前期审批、招商引资等10个方面对攻坚成效开展考评,并对考评排名情况进行通报,鼓励责任单位争先进位,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第三、强化领导点评和一线考察机制。市主要领导在有关会议上对各县(市)区攻坚情况进行点评,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市委组织部组织204支一线考察组,实现对2300多个项目建设一线考察全覆盖;开设相关专栏,充分发挥正向激励和反向问责作用,广大干部的精气神得到有效提振。
第四、强化督查督办机制。我市成立了7个专项督查组,对全市为民办实事、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重中之重”项目建设、服务企业工作、投资工程包建设、招商项目转化落地、水系综合治理等七大项工作,60个滞后的重大项目、202个土地供而未建项目,以及一批土地批而未供项目进行有效督查。我市还建立了重大项目督办机制,对第一批55个需拔钉子、割尾巴的重大项目进行督办,强力推进全市攻坚项目建设进一步提速增效。
【各区县市破解一批久拖未决的问题】
在“攻坚2017”行动中,市直部门、各区县(市)自加压力,形成各具特色的攻坚工作机制,破解了一批久拖未决的问题。
鼓楼区坚持人性化服务促项目,协调多家单位支持大腹山山地步道建设,提前实现项目一期竣工和二期开工;台江区鼓励干部深耕一线,涉及3000多户群众安置的太平汀洲安置房项目顺利动工;晋安区打破辖区限制,统筹全区力量,实行“异地作战”等模式,啃下了“硬骨头”。
http://mag.fznews.com.cn/fzwb/20 ... /20180118_A02_1.ht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