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淡墨

[建设纪实] 金鹰国际广场│318米│69层│ 2020.7.17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4-7 15:04:40 | 显示全部楼层
5层都有通道,,,不过这个设计还是人性化的,傻13华亿,两个楼连个通道都没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4-7 15:59:1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236# 曹德就是斑猪


    呵呵  小斑纹猪也来了啊  哈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4-8 09:10: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期待楼主更新哦  应该这几天会有明显进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4-8 11:48:4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这种精神可贵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4-8 12:56:10 | 显示全部楼层
2013.4.8 关注爬模
爬模是爬升模板的简称,国外也叫跳模。它由爬升模板、爬架(也有的爬模没有爬架)和爬升设备三部分组成,在施工剪力墙体系、筒体体系和桥墩筀等高耸结构中是一种有效的工具。由于具备自爬的能力,因此不需起重机械的吊运,这减少了施工中运输机械的吊运工作量。在自爬的模板上悬挂脚手架可省去施工过程中的外脚手架。综上,爬升模板能减少起重机械数量、加快施工速度。






评分

3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4-8 12:57:05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一看侨鸿的爬模

评分

4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4-8 12:57:2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4-8 12:57:5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4-8 13:07:14 | 显示全部楼层
深圳速度,其实依靠的就是爬模技术。
1982年11月~1985年12月的37个月期间,中建三局建设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在承建深圳国际贸易中心大厦(简称国贸大厦)时,创下了三天盖一层楼的速度 在中国建筑史上创下了引以为豪的“深圳速度”。深圳国贸大厦建成后,是当时深圳的最高楼,成为深圳地标,而且周边也因国贸而被称为国贸商圈。当时深圳的建设正在如火如荼的快速进行中,国贸的建设过程经报道后,成为深圳城市建设的一个典型被广为宣传。因此“深圳速度”、“三天一层楼”是当时媒体提到深圳常用的词汇。
不过,深圳国贸大厦建设虽然以快速而著称,但是却不是所有的施工单位都能模仿的,在某些地方即便是加长每天的工时都不可能达到。其中有些条件是自然因素,有的地方是不能达到的。比如,深圳由于气候原因,混凝土的凝固期远短于中国内地很多城市,而且在施工时候加入了加速凝固的凝固剂,因此混凝土在浇铸后可以更快凝固,以加盖上面一层。此外,建设中还使用了多层的楼板模板,不必等下面一层完全完成再将模板撤除而加盖上面一层,节约了不少时间。
地王大厦是深圳最不容忽略一个标志,它是曾经的亚洲最高,“深圳速度”的最佳代言者。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内地城市,开始以与深圳相当甚至更快的速度发展。“深圳速度”也就少有人提了。
1982年,深圳市政府开始筹建国贸大厦,最初的目标就是,建一座在全国,乃至亚洲都数得上的标志性建筑。
当时,香港最高的建筑是合和大厦,建成于1980年,位于港仔著名的皇后大道东,楼高65层。在内地,南京金陵饭店正在试图成为当时的中华第一高楼,它计划建设37层。
为了和香港形成完美对接,深圳国贸大厦的设计一开始就向香港的这个“老大哥”看齐。规划建设53层,肯定是当时内地的第一高楼。
合和大厦顶部有个圆形的旋转餐厅,这在当时是一个风靡港岛的著名景点。国贸大厦的设计也特意加入了这个圆形的旋转餐厅,只不过,为了表现中国天圆地方的古典理念,把大楼的身子设计成了方形。
摩天大楼事实上是来自美国的特产。1851年,电梯的发明,直至19世纪末钢铁工业的发展,使得建筑向上走成为无限的可能。
整个20世纪,美国建筑向上走的趋势都是锐不可挡的。直到1973年西尔斯大厦建成之后,美国的建筑师终于开始思考,不断向上突破的成本是得不偿失的。
美国的摩天大楼热开始消退,建筑师们开始把更高、更快的理念输向亚洲,寸土寸金的港岛自然成了热土。
而之于深圳,改革初期这里并不缺乏土地,建设国贸大厦的一个意义是向全世界展示中国改革的决心。
当时,包括国内和国外的舆论,都对改革初期的深圳缺乏信心,国内有人把特区比作“租界”,而在国外也有人把这里大规模的建设称作“假大空”。
1982年的深圳是个大工地,也是建设者的淘金地。工程师罗君东作为建筑大军的一分子,就是在这一年来的深圳,当时他更多图的是,每月能够多拿6块钱的特区补助和买到便宜的香港货。
1984年4月30日,深圳国贸大厦主楼封顶,比预计的工期整整提前了一个月。工程师罗君东回忆,主楼开建后,先是7天建一层,后来速度提升到5天、4天一层。从第30层开始,持续以3天一层的速度盖楼,当时香港的最快速度是5天一层,美国的最高速度是4天一层。
“深圳速度”自此叫响,国贸也成了这个城市的第一个地标,当时有句话,不到国贸,不算来过深圳。
1984年,比“深圳速度”更快的是“蛇口速度”,他们的口号是“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4-8 13:09:36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侨鸿的爬模尽快安装完毕,投入使用。不知依靠爬模技术,侨鸿速度能有多快?五天一层,四天一层,一月几层?暂不做判断,还是通过实践检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4-8 13:38:38 | 显示全部楼层
讲的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4-8 17:51:1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245# 淡墨


    说的太好了!谢谢解说这么详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4-8 18:55:49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enku.baidu.com/view/60061b936bec0975f465e24e.html
http://wenku.baidu.com/view/d377e98702d276a200292e4f.html
以上为侨鸿爬模施工方案。按照计划,侨鸿的标准层最快应当是每4天一层楼。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4-8 19:13:56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  讲解的很专业啊  不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4-8 19:14:47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楼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2-1 16:50 , Processed in 0.100880 second(s), 9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