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并州柳西

[龙城轶事] 太原历史文化名城主题贴(晋商博物院(山西府衙博物馆)今日开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9-24 00:17:19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这么大个太原,大大小小这么多官员,只有老耿来了才会开始保护,真不知道纳税人养这么多官员是干什么吃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24 22: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24 22:35: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24 22:36: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24 22: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04# 906012800

这是哪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24 22:52:5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06# qqwwee3607


    万寿宫旁的教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24 23:39:54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有知道这么多文物修复后会干嘛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24 23:48:0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08# dingdangmaook


    教场巷的那个用来做日军的陈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25 11:15:12 | 显示全部楼层


“府西街、府东街改造立起新路牌,和过去旧路牌地图相比,标注文物旅游景点数量增加特别多。”自北向南,市民在新路牌地图上见到众多老建筑身影,北大街沿线标有太原旧城墙遗址、星火俱乐部,连南肖墙的太原电灯公司烟囱,作为历史建筑,也被仔细标在新路牌地图的导引名录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26 11:19:27 | 显示全部楼层
太原文物修复保护系列报道之十一:太原皇庙将重现动人容颜

         它是明清两代帝王、皇族和文武官员祭祀先祖和庆典的场所;它采用黄琉璃瓦顶及龙形装饰,是最高等级的建筑;它是目前中国明代地方藩王所建皇庙中唯一仅存孤例,也是我国目前仅存的皇庙遗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26 11:19:45 | 显示全部楼层
【由来】明清两代祭祀先祖和庆典的场所
     皇庙,又称“万寿宫”,位于太原市五一路南段,经万寿宫街往东大约200米,即可到达。占地面积约11000平方米,始建于明洪武年间,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三子朱棡被封为晋王之后修建的祭祀先祖和庆典场所。每逢国家大典,如万寿(帝后生日)、国丧、元旦、新帝登基,朱氏皇族诸王和驻并文臣武将都必来此祭祖。
     皇庙是封建皇权思想的集中代表,坐北朝南,原庙的后墙就在上马街中段南侧。通往皇庙的街巷有三条,正街因皇庙得名,叫皇庙巷。久而久之,人们便把下马的地方,即皇庙西巷北口之西叫做下马街,将上马的地方,即皇庙东巷北口之东,叫做上马街。
      到了清代,废弃明代规矩,改皇庙为万寿宫,皇庙巷亦更名为万寿宫街,一直沿用至今。凡去皇庙即万寿宫祭祀,均由万寿宫街直入,再无明代上马下马之赘举。也因此,原本一条街巷上的两个名称“上马街”和“下马街”合二为一,统称为上马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26 11:21:26 | 显示全部楼层
【变迁】日渐凋零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清室退位,民国成立,皇庙成为昭义祠,以纪念建立民国而捐躯的先烈们。以后又改为关岳庙,奉祀三国时蜀将关羽和宋代名将岳飞,称武庙。民国十一年(1922年)为山右大学使用。民国三十年(1941年)前又为并州学院和并州中学使用。解放后,太原市邮电局、太原市残疾军人疗养院、假肢工厂、太原市橡胶机带厂相继使用。
    从此,拆建、增建了许多新建筑,这座皇家建筑支离破碎,衰败凋零。根据党中央的“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文物工作方针,1983年,皇庙被列为太原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3年太原市政府决定修复皇庙,2004年太原市正式立项保护,2004年10月搬迁工作开始,2006年3月一期修缮工程完工,2006年进行二次招标。但由于领导更替、资金困难等原因,一直不能完工。(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26 11:22:28 | 显示全部楼层
【魅力】我国古建筑群精华历史价值很高

    皇庙是一处宫殿式的古建筑群,明清两代虽有修葺,但总体布局和砖木结构还保留了明代的特色。三重院布局,中轴线上有照壁、宫门、前殿、中殿、后殿,两侧为东西厢房。
    走进皇庙,最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前院高大雄伟的照壁。照壁宽22米,高约6米,黄琉璃筒瓦庑殿顶,下承黄琉璃须弥座。拱壁间饰以黄琉璃浮雕蟠龙,用黄琉璃垂莲柱把前檐分割成五间,构思颇为奇巧。壁面四角用黄琉璃龙形装饰,据说壁面还有圆形高浮雕黄琉璃蟠龙数条,左右翻滚,上下飞腾,两侧各有飞龙两条,作戏珠状,体态矫健,十分生动。可惜由于受损严重,如今站在照壁前,只能目睹它的大体轮廓、斗拱以及四角模糊的黄琉璃龙形装饰。
    其次便是三间气势磅礴的宫门,宫门宽12米,高约8米,黄琉璃筒瓦歇山顶建筑,仿木结构部分的额、枋、斗拱也用黄琉璃砖雕琢而成,与照壁遥相呼应。唯门里北向的斗拱用昂的形式,垂莲柱的柱头莲花瓣向外翻出,吉祥草图案翻新,在统一中又有变化。
    宫门呈券拱形,券口加贴黄琉璃片,书“万寿宫”三字。由于遭到破坏,目前只能隐约看到“万寿宫”字迹。三间宫门各设有硕大厚重的红漆木板门,可随时开闭。
    皇庙共计43间殿宇,中院是主院,前殿五间,中殿三间,后殿七间,都建在高1.2米至1.5米的丹墀上。殿顶一律采用歇山式顶,上覆黄琉璃筒瓦,东西两庑各有配殿,前院东西各五间配殿,后院东西各九间配殿。各建筑之间,地面宽广,便于大型的祭祀庆典活动。后院在中院后殿之北,另筑一院,有门相通,均用青灰筒瓦顶的硬山式建筑格局,各辟四合院小院,是执事人员的住宅区。
    高大气派的宫门,遥相呼应的龙形照壁,错落有致的宫殿,加以红漆木制门窗,既组成了皇庙的格局,又构成了一幅恢弘壮丽的图画,是最高等级的建筑,也是我国古建筑的精华。
    据考证,太原皇庙比北京的太庙早建48年,是目前中国明代地方藩王所建皇庙中唯一仅存孤例,也是我国目前仅存的皇庙遗址,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物价值。
    采访中,附近居民告诉记者,前几年施工人员在修缮皇庙的过程中,发现中轴线上前殿的柱子底下埋着一只三寸金莲的绣花鞋,中殿的天花板上藏着一个木制的螺旋桨状器物,地底下挖出的青砖上都刻有“官”字,从殿顶取下的琉璃瓦虽历经600年风雨侵蚀却仍不褪色……这一切都给这座皇家建筑披上了神秘色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26 11:23:22 | 显示全部楼层
【进展】基本动迁完毕

    2013年,太原市进行大规模文物修复保护工作,共涉及皇庙在内的29个文物点。
    据业内人士介绍,此次文物修复保护工作是太原有史以来规模最广、动作最大的一次文物修复保护。相信经过这一次的修缮,这座宫殿式的古建筑群必将恢复它动人的容颜,以更加完美的身姿屹立于历史文化名城太原。
    目前,太原市房管局廉租房建设管理中心正在对修缮皇庙所涉及到的45户居民进行疏导动迁。动迁工作比较顺利,还有三四户居民正在动迁中。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26 11:37: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湖蓝海 于 2013-9-26 11:42 编辑








      秋雨淅沥的9月,随着天地坛片区改造工程的启动,历经55载岁月洗礼的华义理发店将正式谢幕。在此之前,太原美容厅、桃园美容厅先后进行了改制,华义的谢幕,标志着国字号&q在美容美发行业的最终消失。半个多世纪以来,他们见证了行业的变迁,见证了时代的风起云涌,社会一路向前,往事令人眷恋,国字号理发店的兴盛和衰落,勾起了多少老太原心中的沧桑之感。


美好的年代

    按司街,一个只存在于老太原记忆深处的地名,早已与钟楼街和东羊市合并成了如今的钟楼街,太原美容厅的前身按司街理发店坐落于此。1956年,来自上海的80多名理发师,在支援内地建设的大潮中来到太原,在钟楼街上开设了这家隶属于太原市饮食服务总公司的国字号理发店,将新潮的“海派”发式带到了太原。
“那时候,太原不分男女老幼,大多剪着锅盖头。上海的师傅来了以后,根据顾客的性别和年龄剪不同的发式,于是男士有了学生式、青年式、大奔式、方寸、圆寸,女同志也知道了什么叫烫发,什么叫大花。”太原美容厅的一位老师傅说。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按司街理发店顾客盈门,需要专设一间“排队厅”来维持秩序。在排队厅里的木质长条凳上,等待理发的顾客依次坐好,待理发师送走上位客人,方来此带下位客人入座。“店里忙的时候,一位顾客可能要等两个多小时。”任经理回忆说,“可就算这样,来理发的人依然络绎不绝,甚至有住在东山、西山的客人专程赶来,等几个小时,就为了享受一下‘高级’的服务。”
正是在这一镜一椅、一剪一推之间,理发这个看似简单的服务,被外来的师傅在并州古城作出了精神、作出了韵味。在那个物资相对匮乏、太原市民的美发观念还十分老旧的年代,按司街理发店的成立,提供的不只是新式发型,更是新的潮流和时尚,带来的也不只是新服务,而是新的观念和气象。
      六七十年代,包括按司街理发店、华义理发店、新中华理发店在内的国营理发店,或多或少都受到了“文革”冲击,以烫发为代表的一系列美发服务,变成了“资产阶级生活方式”,许多项目被迫停止,男女发型由之前的几十种减少到5种,即女剪发、男青年式、小平头、运动头和光头。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社会风气趋向宽松,按司街理发店在全市率先恢复了烫发,其他服务项目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恢复和发展。
       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尽管也曾一波三折,但受惠于自身实力和体制优势,国字号理发店始终是业界的龙头,这一时期,也是国营理发店的“黄金年代”。

]坚守与求变

     经历了“黄金年代”的国营理发店,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全社会改革开放的新风中开始重新定位,从而走向了不同的发展道路。
华义理发店最吸引人的,莫过于它那老式的小楼、老式的坐椅器具和老式的服务,这些自上世纪50年代建店以来就几乎没有变过的“老玩意”诉说着历史,也显示着华义的坚守。
     而按司街理发店则选择了一条截然相反的道路,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复苏、社会风气的开化,国营理发店原有的服务项目渐渐不能满足百姓的需求,按司街理发店率先求变,在市政府和饮食服务总公司的支持下,从1986年9月开始,对店面进行了彻底翻修和改扩建,次年12月重新开业后更名为“太原美容厅”。
     与店面和店名一起更新的,还有店里的服务。当时的太原美容厅引进了国内、乃至国外先进的设备和仪器,“贵宾椅是西德进口的,烫发药水、护法香波也大多是德国产的。”一位老员工回忆说,除此之外,店里还相继增设了美容、洗浴和住宿服务,并开设了两家分店。在一系列新举措的推动下,太原美容厅迎来了“第二春”。
进入上世纪90年代,随着民营经济的搞活,国营理发店真正意识到了挑战的来临。任经理说:“面对压力,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吃大锅饭了,不然会难上加难。”于是,尚属国营性质的太原美容厅,开始在企业内部实行“绩效制”,将员工收入与工作量挂钩,“这样一来,企业就有了继续竞争和发展的动力。”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是各种社会观念和思潮交织碰撞的年代,“摸着石头过河”,精辟而形象地诠释着那个时代上下求索的特征。“华义”的坚守,“太原”的求变,说到底,是一个时代的风云在一个行业的投影。

告别的失落

      回忆过去,“华义”美发厅62岁的理发师武占梅眼眶有些湿润:“我一辈子就喜欢给人理发,看见一个人长头发乱乱的走进来,可出门的时候面容焕然一新,那是自己的手艺。人家出门时还要说一声谢谢你,我别提心里多高兴了。但得知这里要拆迁后,我当时心情很失落。我在这里35年了,如果身体允许,我原本是要干到干不动的那一天的。”
武占梅“手下”的顾客天南海北,不但青岛、上海的游客光顾过,去年夏天,还有从台湾来晋旅游的两位中年男子专程来体验,除了店面是经典的老样式,手艺也是独一份。谈笑间,一个胡子浓密的年轻后生走进来,试探着问了一句:请问能刮脸吗?武占梅爽快地回答:能。随后去拿那些老式的刮脸工具。记者上前询问年轻后生是不是老顾客,对方说以前从未来过,是从网上得知华义要关张,所以特地赶来的。
连日来,武占梅被问到最多的,是“华义”美发厅准备搬去哪里,但她真的无法回答。对“华义”手艺,武占梅是自信的:“不用担心我们这种老店会落伍,来我们这剃头的,永远不会去别的地方剪那种花里胡哨的发型,我们就是理最质朴的、最大众的那几种发型,别处还真没有。”但她也清楚,作为全市最后一家国营理发店,“华义”并不盈利,她自己每月收入2000多元,另一位师傅李世民有3000多元,远不如时尚美发店的理发师们。“我们不为挣钱,就为每天忙忙碌碌的有个干的,很充实。”话虽这么说,但是市场经济毕竟不是计划体制,一个店面不可能凭空立足,在寸土寸金的省会城市,以“华义”目前的营业状况,没有继续存在下去的理由。
     注定要消失的东西,不会因为信念的力量而变得坚不可摧,其实,即使没有旧城改造,“华义”的坚守也已到了最后的时刻。不久之后,这个太原最后一家国营理发店将永远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老树与新花
     进入新世纪,民营资本迅猛扩张,触角伸向了国营理发店的“地盘”。太原美容厅的任经理坦言:“现在的年轻人确实更喜欢这些新的美发店,他们做的很多新式发型我们也不擅长。”“可他们有他们的优势,我们当然也有我们的。”任经理补充道。
     “虽说店面和设备新了、服务多了,可店里有一些老规矩还是没变。”任经理说,“比如给男士刮胡子,上世纪50年代的时候,师傅一共要用5块消毒好的白毛巾,今天的客人来刮胡子,依然能享受到。”“细致到这种程度的服务,如今在这个行业快‘失传’了,可我们仍然坚持保留着。”
      “我们也学习电视里明星的发型、还经常看看韩剧,了解了解潮流。”任经理说,“我们也在不断地学习,满足顾客的新要求。”
       慢和静,是记者对这些老店最深的感受。这里没有新潮连锁美发机构里动感的音乐和夸张的色彩,这里的一切慢条斯理、有条不紊。这慢和静,又何尝不是老店在今天这喧嚣的社会中最大的优势呢?这也       许就是老店走向明天的底气吧。2008年太原美容厅改制,宣告国营体制在太原美发行业已成为历史。2013年华义理发店老楼拆迁,则代表国营理发店最后的物质烙印也已经作古。民营经济的浪潮已经并正在深刻地改变着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到建筑工程、交通运输,小到柴米油盐、刮胡子理发。社会在大步向前,人们却总是要回首过往,因为,那里深藏着我们已经逝去的青春和年华。
        厅堂里,老师傅正拿起一块新蒸好的毛巾,蒸汽氤氲开来,恍惚间,一种穿越时空之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12-29 04:28 , Processed in 0.070509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