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逸雪霁蓝

建设“国际零磁科学谷·杭州江南科学城 ”谋划高能级“杭州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0-30 20:59:1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2839157110 发表于 2024-10-30 15:19
滨江加油,全国综合科创中心靠你了

毕竟是我杭唯一高新区,这次总规明确定调:
数字经济发达的杭州,被定位为全国数字经济创新中心、区域性科技创新高地和先进制造业基地,将以杭州高新区、钱塘新区为核心,以临空经济示范区等开发区(园区)为重点,推进科技创新产业、高端制造业空间集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0-30 21:06:02 | 显示全部楼层
2839157110 发表于 2024-10-30 15:19
滨江加油,全国综合科创中心靠你了

本来滨江底子可以的,结果遇到了房某人,PPT写了一版又一版,合作单位拉了一家又一家,结果到现在连个坑都挖出来,房年纪这么大那天有不好的消息,都不知道啥结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 18:44:55 | 显示全部楼层
从“中国天眼”到“宇宙触角”之江实验室年底完成相场望远镜原理样机研发

       伽利略用望远镜开启了现代天文学。天文观测不断颠覆人类的宇宙观,催生了包括量子物理在内的对于宇宙物理本质的革命性认知突破。中国天眼FAST是人类史上最大的望远镜,自2020年起正式运行以来产生了众多重要发现,包括在《Nature》和《Science》上发表11篇论文。尤其在快速射电暴(FRB) 的探测领域,FAST观测深度遥遥领先, 开始从追赶到引领,相关成果连续两年入选“中国科学十大进展”(2021,2022)。但是,FAST在观测范围上(视场)已经遇到瓶颈。我们提出以“计算”为核心的相场望远镜,旨在实现1万平方度的实时大天区覆盖,推动宇宙“照相”成为“摄像”,开启对宇宙高速采样的动态新时代,得益于腾讯基金会和之江实验室的支持,宇宙触角一期设备的FRB发现率预期将达到FAST的80倍。二期目标是超越目前世界所有主流设备的总和,揭示快速射电暴这一宇宙最强射频爆发的起源。

       “我们团队正在构想一种新的‘望远镜’,被我们称为‘宇宙触角’,未来希望能够做到一秒钟拍1000张照片,这样天上只要有任何风吹草动,我们就能看见。”国家天文台FAST首席科学家李菂解释“宇宙触角”概念,即通过数字化向场信息,超越传统望远镜聚焦技术,提高对射电爆等宇宙现象的探测效率, 今年年底能够实现对射电爆和宇宙展现爆炸现象的探测率达到天眼的20-30倍。李菂展望:“争取在五到十年实现下一代,达到现在世界前沿的20-30倍,就是再往前走一个时代”。

       “中国天眼”,是我国独立自主设计并建造的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自成立8年多以来,“中国天眼”已经发现新脉冲星超900颗。李菂和之江实验室共同合作建设的相场望远镜“宇宙触角”,将打开前所未有的时间采样、天区覆盖的组合参数空间,助力发现上万个快速射电暴源,实现跨量级的关键科学突破

       在之江实验室的大力支持之下,“宇宙触角”概念的先导项目,相场望远镜正在积极建设中。它的核心就是用计算去感知宇宙,尽量重构逼近时间前沿的宇宙无线电场。宇宙触角链接超算的新形式使得所获信号的处理更加快捷准确,超越FAST天眼,助力我们揭开宇宙物质本质的神秘面纱。

       相场望远镜能实现1万平方度的实时大天区覆盖,对瞬息万变的极端宇宙现象进行高速采样,快速、高效地捕捉来自宇宙的信号。今年年底,之江实验室科研团队将正式完成相场望远镜原理样机研发。它将借助智能计算的力量,在浩瀚的宇宙中捕捉稍纵即逝的“外星信号”,探秘宇宙的本质。


之江实验室相场望远镜“宇宙触角”核心单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11-4 18:03:11 | 显示全部楼层
余杭将迎来浙江首个国家科学中心—国家超重力场科学中心

       余杭区,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CHIEF)竣工在即,国家教育部已正式批准并着手筹建国家超重力场科学中心,标志着杭州市乃至整个浙江省即将迎来首个国家科学中心的诞生,7月27日,杭州超重力场建设进展交流会上,陈云敏表示:教育部已批准 CHIEF 今年部分装置试运行,并同时组建国家超重力场科学中心(筹),CHIEF 建设将从之前建设为主的阶段进入到“建设—试运行—科学研究”同时进行的阶段。

       下半年开始的模型制备机和验证机试运行将为明年建成的高速机和重载机积累宝贵经验,数据中心也将为 CHIEF 智慧运维和研究范式变革提供强大支持。CHIEF 试运行将为相关领域科学研究向极宏观拓展、向极微观深入、向极端条件迈进、向极综合交叉发力提供有力支撑。浙江大学,作为此次国家超重力场科学中心建设的重要承载者,此次科学中心的组建,将再次强化浙江大学在超重力场这一尖端科研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

       2024 年对于 CHIEF 项目来说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按照计划,9月19日将迎来首轮验收,9月底前完成竣备,并计划在今年进行模型制备机和验证机试运行。试运行的开启,意味着项目已经从建设阶段逐步迈向了实际应用阶段,将为明年建成的高速机和重载机积累宝贵经验。这一系列的试运行工作,将对装置的性能、稳定性、可靠性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检验,为项目的正式运行打下坚实的基础。

       随着部分装置试运行的顺利进行,明年 CHIEF 将全面进入科学研究阶段。这将是超重力场科学研究的一个新起点,也将为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带来新的机遇。超重力场科学的研究,将向极宏观拓展、向极微观深入、向极端条件迈进、向极综合交叉发力。这意味着,科学家们将能够在超重力场的环境下,开展更加深入、全面的科学研究,探索物质的本质和规律,为解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推动产业升级提供强大的理论支持。

       在未来的科学研究阶段,CHIEF 将吸引更多的科研项目和科研团队参与其中,形成一个充满活力的科研生态系统。同时,数据中心的建设也将为 CHIEF 的智慧运维和研究范式变革提供强大支持,确保科研工作的高效、有序进行。可以预见,明年的 CHIEF 将成为国内外超重力场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为推动全球超重力场科学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1-4 20:19:36 | 显示全部楼层
wang19890726 发表于 2024-10-30 21:06
本来滨江底子可以的,结果遇到了房某人,PPT写了一版又一版,合作单位拉了一家又一家,结果到现在连个坑 ...

1965年出生的,才60虚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11-4 23:12:59 | 显示全部楼层
钱塘秋涛 发表于 2024-11-4 20:19
1965年出生的,才60虚岁


房建成主持牵头的零磁大设施目前建设早期阶段已辐射全国。全国与房领衔的杭州极弱磁大设施研究院合作众多科教医为机构,有零磁科学核心支持下限都成功获批拿到国 重级国 家大平台,多数目标是国 家大科学装置、国 家医学中心等顶级大平台。高校若成功拿到顶级大平台基本等于必入双一流。

零磁大设施刚才开建全国辐射力就这级别,建成投用时影响力还了得,只怕全国带飞一堆浙江中医大、河南中医药大级别的高校新进双一流。这些高校进双一流原先谁能想,现在只要能战略合作绑定房建成团队和杭州极弱磁大设施研究院一切皆可能,几率还很大。

这样看,房的确关系巨大。房建成团队一家的整体影响力就足以比肩综合性国 家科学中心的辐射带动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5 18:17:05 | 显示全部楼层
       近日,备受大家关注的国际零磁科学谷建设,大设施西翼、杭州国家人工智能+装备制造行业应用基地、零磁谷街及福源河提升改造工程、院士路中段四个项目均已开工。根据国际零磁科学谷“2年拉开框架,3年基本成形,5年初显规模,9年总体建成”的建设时序,启动建设不到2年的国际零磁科学谷建设已经全面拉开框架,进入加速建设阶段

       国际零磁科学谷区域重点建设项目26项,除大设施本体项目外,在大设施东西两翼,分布五个交叉平台,担负着科技成果转化,推出未来产业发展的重任。而大设施西翼项目则是其中“重头戏”,作为大设施配套项目之一,用地面积4.7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2.6万平方米,将建设三个交叉研究平台,包括大型磁屏蔽空间技术交叉研究平台、超高灵敏极弱磁场和惯性测量装置与仪器交叉研究平台和芯片化量子传感器工艺技术交叉研究平台(部分)。目前,正在进行桩基施工。

       建成后,三个交叉研究平台将通过科学技术成果转化推动新兴产业孵化,以“沿途下蛋”的模式,为培育未来产业打下基础,此外,还将为极弱磁大设施的研发、测试和技术验证提供关键平台,满足上游研发成果与下游成果转化的需求。

       此外,“国之重器”也迎来新进展。极弱磁大设施全名为“超高灵敏极弱磁场和惯性测量装置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12月极弱磁大设施本体的建设将迎来“第一锨”。建成后它将成为性能最强、空间最大的大型“零磁”空间,为深空探测、航空航天、生命健康等领域提供极端弱磁环境和极端测量手段,使我国在这一技术领域保持领先优势。

       同时,去年开工的浦乐实业西地块项目(芯片化量子传感器工艺技术交叉研究平台)目前正抓紧施工,已处于地下室施工阶段。等到大设施东翼项目明年开工,届时,国际零磁科学谷内的交叉研究平台将全部启动建设。今年以来,国际零磁科学谷项目施工与前期服务:包括大设施本体项目在内,今年新建续建项目就有10个,项目涉及零磁谷会客厅、交叉平台、学校和道路建设方方面面,总投资额度达79.4亿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1-16 21:46:08 | 显示全部楼层
钱塘秋涛 发表于 2024-11-4 20:19
1965年出生的,才60虚岁

60岁不小了,已经不太可能有原创性成果了,关键看团队能力,这个项目进度太慢了,非常让人怀疑没有经费支持或者顶层支持,你看看浙大那边的进度,从工程角度来说,浙大那个难得多,浙大都已经完成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1-17 08:48:35 | 显示全部楼层
wang19890726 发表于 2024-11-16 21:46
60岁不小了,已经不太可能有原创性成果了,关键看团队能力,这个项目进度太慢了,非常让人怀疑没有经费支 ...

我怎么感觉这个进度很快,哪里看出来进度很慢?现在滨江全力在推进零磁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1-17 08:50:34 | 显示全部楼层
wang19890726 发表于 2024-11-16 21:46
60岁不小了,已经不太可能有原创性成果了,关键看团队能力,这个项目进度太慢了,非常让人怀疑没有经费支 ...

浙大超重力实验室是省里重点项目,进度是超快。滨江这个只是也是快的,只是和浙大那个比慢一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1-17 11:32:24 | 显示全部楼层
wikobe2 发表于 2024-11-17 08:50
浙大超重力实验室是省里重点项目,进度是超快。滨江这个只是也是快的,只是和浙大那个比慢一些。

那里是慢一点,第一个,设计变更次数过多,要么是甲方不停改要求,要么设计预算超标,经费不够。第二个,优先建设附属设施项目,你是大科学装置啊,不是应该优先把主体建完么,第三个,真正主体建筑异常缓慢,到现在连个坑都没挖,他这个主体建筑难度是远低于浙大那个装置的,浙大都已经快投用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7 22:25:58 | 显示全部楼层
wang19890726 发表于 2024-11-17 11:32
那里是慢一点,第一个,设计变更次数过多,要么是甲方不停改要求,要么设计预算超标,经费不够。第二个, ...

搞笑,超重力十三五大科学装置,极弱磁是十四五大科学装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1-22 19:36:03 | 显示全部楼层
逸雪霁蓝 发表于 2024-11-17 22:25
搞笑,超重力十三五大科学装置,极弱磁是十四五大科学装置

是,一年又一年,年年PPT,看啥时候能完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11-22 20:48:50 | 显示全部楼层
wang19890726 发表于 2024-11-22 19:36
是,一年又一年,年年PPT,看啥时候能完工。

是,一天又一天,天天搞笑滑稽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11-25 17:57: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逸雪霁蓝 于 2024-11-25 18:28 编辑

“未来三五年必有诺奖级突破!”|时间前沿:从伽利略到宇宙触角

       宇宙观取决于人类集成的传感器。伽利略首次使用天文望远镜开启的现代天文学至20世纪发展出光学巡天,催生了动态宇宙的概念。动态宇宙的最新前沿是快速射电暴(FRB),一种未知起源的,射电频段最为剧烈的宇宙爆炸现象。FRB发现获得了2023年邵逸夫奖。快速射电暴的深度刻画及系统研究分享了2024年马塞尔·格罗斯曼奖。世界最大的射电望远镜FAST自2020年建成以来一直主导着FRB的深度刻画。我们利用FAST首次获得了FRB完整能谱,发现FRB统一的特征能量,构建了FRB偏振演化的统一图景。致密天体被认为是FRB的主要引擎,而宇宙很难形成没有自旋的黑洞或中子星。我们提出并发展了Pincus-Lyapunov相图,确认了FRB没有秒及更短时标的致密天体自旋相关的周期性,成为理解其起源的一大谜团。FAST发表了近100篇关于FRB的论文,其中包括5篇《自然》和2篇《科学》,成为我们正在构建的FRB演化图景的观测基础。我们进一步提出构建全数字化的没有“镜”的“宇宙触角(Cosmic Antennae)”望远镜,将数量级提高FRB发现率, 拓展动态宇宙观测的时间前沿

       2020年底,作为快速射电暴研究重要设备之一的阿雷西博望远镜,因坍塌而关停。这一曾经领先世界超半个世纪,并催生出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科学工程奇迹突然落幕。“中国天眼”开始在射电望远镜领域独领风骚。之后,FAST(中国天眼)首席科学家、之江实验室计算天文首席科学家李菂带着团队利用“中国天眼”并统筹国际望远镜网络,发现并定位了世界首例持续活跃的重复快速射电暴FRB20190520B。这一发现相当于给学界提供了一张“寻宝图”。大多数快速射电暴转瞬即逝,系统的跟进研究极为困难,而李菂团队发现的FRB20190520B持续活跃,为天文学家提供了探索这类宇宙神秘爆发的窗口。2022年,李菂团队的成果发表于《自然》后,很快催生10多篇理论模型论文。

       再往后,李菂又组织多台国际大型望远镜,联合监测FRB20190520B,不仅促成了快速射电暴演化统一图景的构建,还揭示出快速射电暴周边磁场反转等特征。这两项成果分别于2022年、2023年发表于《科学》。如果不是当初与惯性对抗,“中国天眼”和李菂或许不会这么快在快速射电暴领域脱颖而出。同样,如果不是与传统认知对抗,李菂也不会想出惊艳国际的两个新概念——“时间前沿”和“宇宙触角”

       这两个概念是他2023年2月在美国夏威夷岛交流时想到的。当时,他参观了各种各样的望远镜。走到最南部的绿沙滩时,他“拽”住自己的思绪,生出一种猎手般的机警:“未来三五年内,快速射电暴领域必有诺奖级的重大突破,下一步我们需要一个什么样的新设备?

       观测天文学发展有两条主线:一是构建越来越大的望远镜,“中国天眼”就是这一条线的标志性成就;二是拓展宇宙电磁场的可探测频段,例如意大利科学家里卡尔多·贾科尼因开启X-射线天文学,先后获得马塞尔·格罗斯曼奖和诺贝尔物理学奖。此时的李菂想到了著名天文学战略科学家马丁·哈维特说过的一句话。2021年,后者在其专著《宇宙信使》中悲观地说:“这些发展路径也许已经到达极限,天文学大发现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果真如此吗?”李菂尝试把思路往天文学的本质问题上“拽”,他联想到了高能物理领域的发展路径。“高能物理领域挑战‘能量前沿’,建造大型对撞机和加速器探测微观粒子。那么,天文学要挑战的是什么?”“时间。”当这两个字缓缓出现在李菂脑海里时,他感到十分兴奋。“高能物理可以控制能量,用更高的能量撞击出微观粒子。对比物理实验,天文观测能控制的只有‘时间’!我们要用最短的探测时间、最快的采样速度,完整采集包含快速射电暴的宇宙相场的信号,逼近量子宇宙的物理本质。”

       这次与认知对抗的结果就是“宇宙触角”—— 一种没有镜面的望远镜

       在浙江之江实验室的支持之下,宇宙触角的初代原型机呈现为一个直径约1米的六边形金属盘,盘子里整齐排布着112个“尖”。探测时,这些“尖”可以完整采集来自1万平方度超大天区的宇宙相场信号,并通过智能超算处理信号,使得金属盘无须移动便可探知随时变化、无法预先定位的宇宙爆发。

       这种想法在天文学领域是颠覆性的。“它省去了传统望远镜放大信号和移动镜面所需的时间,纯粹靠数值计算就可以完成聚焦,感知宇宙相场,完整记录天体信号的强度和相位。”李菂说。

       李菂的学生里已经出了好几位明星人物。例如,1990年出生的冯毅去年入选2023达摩院青橙奖获奖名单、天文科普作者刘博洋是国内拍摄中国空间站清晰影像第一人。李菂感到与有荣焉的是,他和已经成为之江实验室资深研究专家的冯毅合作开展了很多研究,其中包括研制第一台“宇宙触角”并开展探测;遇到刘博洋的“粉丝”时,他也会很开心地自我介绍说“你好,我是刘博洋的导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4-2 06:18 , Processed in 0.050661 second(s), 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