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馬暢先生

[原创摄影] 盖个楼,老武汉照片新看,不定期更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1-9 17:20:44 | 显示全部楼层
chencomic 发表于 2018-11-7 16:29
母校啊,还有个教堂,这个是钟楼

握个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1 12:33: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馬暢先生 于 2018-11-11 13:14 编辑

日清洋行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结束,清廷向日求和,中堂李鸿章赴日于马关(今山口县下关)签署《马关条约》,日本帝国获得了由重庆上海的长江流域航行权,得以深入中国腹地

日清洋行是由日方主导的航运公司,用于统筹管理日本航企在长江流域的商船活动,在当时,汉口的航运通江达海,货物可以直达东亚、南亚、美洲、欧洲

大东汽船株式会社大阪商船株式会社日本邮船会社湖南汽船会社这四家日本航企,随即来到中国,参与到内河航运的竞争。为避免内耗,经探讨,四家联合组成新公司,即日清汽船株式会社。其中日本皇室占股近半成。等于说,日清会社就是日本的“国企”,在参与航运业的同时,也肩负着在华收集长江流域经济情报的使命


洋行是外商和外资在中国设立的商行商号,日清汽船株式会社在当时被称作“日清洋行”。日清洋行有着非常“日式”的管理服务风格,为取得内地客商信任,服务周到,对货主优待有加。据说日清洋行曾采取双重定价,明面上一口价,实际上暗示客户完全可以私下商定。日清洋行一跃成为与怡和太古招商局齐名的四大航运公司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1 12:46: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馬暢先生 于 2018-11-11 13:07 编辑

日清洋行

日清洋行位于沿江大道江汉路口——曾经极其繁华的英租界区域,由英景明洋行设计,汉协盛营造厂建设施工,1928年落成,仅比比邻而居的江汉关晚建四年

建筑本体为钢混结构,地上五层,地下一层。三段式外观,外立面采用麻石砌筑。日清洋行是一座典型的文艺复兴式建筑。拱形大门外有两根石柱作支撑,门檐以上三四层之间列有爱奥尼克双柱,柱底和柱顶部皆有精致浮雕。楼顶为露天花园,建有一座古罗马风格的穹楼

日清”之名大约包涵有日中(清廷)友好、亲善的意思。在完全进入中国市场后,日清会社也曾吸收少量中国股东加盟。是时,日清会社在上海汉口设立分社:上海分社管辖天津广州镇江南京芜湖九江等六个办事处;汉口分社管辖宜昌重庆长沙沙市万县(今万州)、常德六个办事处。上海的日清洋行大楼亦坐落于沿江外滩,设计方是英德和洋行。在整体造型结构上与汉口这座接近,但少了楼顶穹楼,趣味性和灵活度就不如咱们这个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1 13:26: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馬暢先生 于 2018-11-14 12:49 编辑

日清洋行

二战结束后,日在华资产由国家接收。相对于其它租界来说,汉口日界建筑的保留情况一般,曾经的日式神社已荡然无存。日清洋行大楼作为历史上日本的殖民侵华印记,很“幸运”地留存了下来。老照片中,大楼左侧江汉关依然耸立,而右手边的怡和洋行已不复存在

好百年饭店接手日清洋行大楼后,重新修筑了女儿墙,本体改动不多,于07年8月8日开张。旧时客商来往不绝的门厅上装上了“好百年饭店”的招牌,也成了江城武汉又一个“姻缘都市传奇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12 09:29:58 | 显示全部楼层
先生的帖子既能观赏又能涨见识,品味高雅脱俗,不赞不行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4 11:46: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馬暢先生 于 2018-11-14 12:48 编辑

金城银行

金城银行坐落于汉口南京路黄石路中山大道交汇处,现为武汉美术馆

金城银行由周作民创办,与当时的盐业中南大陆三家私营银行统称为“北四行”。现中国人保即可追溯到当时金城银行出资逾百万创设的太平水火保险公司


金城银行创立于1917年,总部设于天津,以“金城永固”作名。次年即在汉口汉润里开设分行,银行大楼于1931年前后建造完成并使用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4 11:49:45 | 显示全部楼层
寒蝉 发表于 2018-11-12 09:29
先生的帖子既能观赏又能涨见识,品味高雅脱俗,不赞不行啊

多谢谬赞

各方摘撷而来,都是常识性的普知,遇到疑惑的地方还是要多多自查提意见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4 13:05: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馬暢先生 于 2018-11-14 18:37 编辑

金城银行

银行大楼汉协盛营造厂参与建造工程,整体设计则出自建筑家庄俊清华学堂正是庄老的杰出著作之一

大楼正面有七根爱奥尼克廊柱,中部有拱券大门与两侧拱券长窗呼应,阁楼层有半圆拱窗,门楣上的“KINCHENG BANKING CORPORATION”中金城的注音“KINCHENG”用的是晚清至民国时期的“威氏拼音法”,如清华Tsinghua”和北京Peking”概系于此。顶层女儿墙有山花浮雕。内部地砖为大理石镶铺,旋梯相当气派,细节处俱采用上等材料。金城银行大楼既是一栋处处透露着古希腊学院派风格的华丽精细的艺术建筑,同时也是一幢宏伟豪迈的大型金融建筑

武汉沦陷后,银行大楼变作日军司令部,抗战胜利后收回,建国初期用作市少年图书馆直至新世纪初,承包了大部分汉口少年的童年时光

06年市府方面斥资,将金城银行大楼改建为武汉美术馆。在保留原有建筑风貌的基础上对内部结构进行了功能性改造,外观整旧如旧,与百年老街中山大道融为一体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15 15:32:59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好好好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6 00:18: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馬暢先生 于 2018-11-16 09:31 编辑

普爱医院

武汉乃至整个湖北,论医疗临床综合实力,位于解放大道上的同济协和自是当仁不让的老大哥;但论及西方医疗在武汉的开拓普及史,恐怕都敌不过位于汉水之畔的普爱医院

普爱医院创设之初可以追溯到同治年间。英国循道会赴华传教士郭修理(英文名为Joshua Cox)在南京太平天国碰壁,溯江而上来到汉口。他在大通巷附近购置地产,布施教义,建造教堂——大通巷福音堂,也就是现在看到的救世堂


1864年,总会接纳郭修理建议,增派专业人士协助传教、医疗、教育工作,毕业于英国皇家医学院施维善(英文名为Fay Porter Smith)博士应邀前来。他在巷内的一间平房处开设诊所,由郭修理担任翻译,挂牌“普爱医院”开门行医接诊——这时,是汉口开埠的第三年

普爱医院在病患激增的趋势下不断扩大规模,1866年春新院落成,增设妇女疾病专科女性病室。同年9月,杨公在后花楼居巷购地开办仁济医院,协和百年光华就此展开


四年后,施博士因劳疾不得不回国治疗。教会方相继增派医生,加强医院的诊疗管理力量。此时的普爱医院和大多数现代大型综合医疗机构一样,承担着医疗临床诊治和医学知识教育的功能。在原先护校的讲堂上方曾镶了一块“南丁格尔砖

1936年,护理事业的创始人和现代护理教育的奠基人弗洛伦斯 南丁格尔在英国的住宅将要拆除,世界各地医护组织纷纷向英方索取从其故宅拆下来的砖,以寄托对南丁格尔的崇敬和怀念。时任普爱医院护士长施德芬也向英护士大学会提出申请。次年年中,一块在世界范围内都极具价值的砖块落户普爱医院,这块砖现今仍旧镶嵌在医院的墙上

建国后,普爱医院更名为市四医院,99年经批准,增挂“武汉市骨科医院”院牌,现名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普爱医院

老照片相对来说比较常见,来讲一讲新照片拍摄的原委

十月下旬,为寻找普爱医院的旧日痕迹,我绕着整个武胜路院区打了个圈。至救世堂附近,见一幢尖顶的门——正是普爱医院的后门,形式样貌和老照片上的尖顶门倒有几分相似。摸进教堂,里外正在进行翻新装修,又见三两个上了年纪的太婆(疑似教众)。我比着手机上的旧照客气地向她们问询了一番,其中一位活泛的太婆给我讲了刻把钟,表示如今那处门正是老照片上普爱医院院门旧址——这也就是新照的由来。当然这只是口头考证,不足实信

两年前在这里,一位师傅向我抱怨说原先教区的面积相当大,可许多地都给医院“侵占”了去,现在仅留一栋教堂。我没做声,心想:这原先不都是一家人的地皮吗?

查阅资料时,我读到这样一段话:

“郭修理与同住金庭公店(今金庭巷)的杨格非某日登上龟山,鸟瞰汉口,望着繁忙的长江汉江水道,人口络绎的花楼街汉正街长提街,商议起两人的传教范围。结果是,汉口沿江地带归杨格非所属的伦敦会,汉水沿线则由循道会包办”

这段画面感极强的话使我想到了另一句:

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线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7 22:57: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馬暢先生 于 2018-11-17 23:22 编辑

民众乐园

民众乐园是这栋独特建筑的最后一个名字

五百年前一荒洲 五百年后楼外楼”——开埠通商后,随之而来的娱乐设施在汉口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在当时的后城马路——现在的中山大道,汉口新市场由设计师祝康城主持,于1919年初开业,次年完成全部建设。主楼为一七层圆顶门楼,附属三层楼房顺着中山大道一直延伸到水塔。整体设施格局效仿上海大世界,安排有剧场、书场、冰场、中式茶楼酒楼、西洋餐厅、小商场、室内花园等等

新市场开幕当天,游人络绎不绝:日头里看书看报看园子看西洋镜看哈哈镜;华灯初上,又有京剧楚戏杂技可赏。锣鼓喧天,彩灯万盏。到了后来更是引进了西方魔术和电光影戏。在民国时期,汉口新市场与上海大世界天津劝业场并称为中国三大娱乐场。

说是“市场”,其实购物消闲也只占了新市场功能很小的一部分,跟今天XX世界、XX广场、XX天地相似,汉口新市场是一个集购物消费、视听娱乐、文化休闲于一体的大型综合娱乐场所,一点不输上海新世界。当时的天津劝业场更多地是类似于大规模集市——说的不太好听就是摆地摊,而娱乐项目如曲艺杂技等也仅仅是附带而已,和《霸王别姬》开场的露天集会场所的情景差不多。起先是预备拟名“汉口新世界”的,可是,为区别于上海新世界,故名新市场。我个人认为这里多少是有点文化不自信了

毫不夸张地说,新市场在民国时期是汉口乃至整个中部地区最大的综合性文化娱乐场所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8 00:00: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馬暢先生 于 2018-11-18 14:21 编辑

民众乐园

近百年光阴里,从“汉口新市场”到“人民俱乐部”,从“血花世界”到“汉口特别市民众俱乐部”,从“兴记新市场”到抗战胜利后直至今日的“民众乐园”,这栋建筑的名字换了一个又一个,模样略微发生了变化,但只要被提起,就有说不完的历史道不完的故事

新市场的创建人刘有财的名声并不太好,从鸡鸣狗盗的流打鬼,从花楼街熊家巷里走出,一跃成为武汉稽查处长。四十出头的刘有财认为转型期的汉口正需要一个大型综合性的娱乐场所来满足不同层次市民的爱好和需求。由于当时他和各机关要害部门走得近关系熟,筹备款项打通官文也就是个顺水推舟的便宜事。他说动了湖北督军王占元、汉口镇守使杜锡钧、汉口商会会长周星棠等军政商界要人,共同参与了汉口新市场的建设

六渡桥辖接汉正街江汉路,新市场辖连六渡桥和江汉路,在这一块,汉口商业中心正在形成,新市场真算得上是左右逢源。选址、设计、建造——在一切都进行的顺风顺水的时候,刘有财却突然因故暴毙。关于他的死因说法不一,有说因肺痨病故,也有说是说是遭人暗算,在视察工地时意外跌伤,不治而亡。新市场还没建成,就给茶楼里酒桌旁的老汉口多了一笔谈资

新市场全盛之时,引得众星云集献艺。京剧大家梅兰芳程砚秋欧阳予倩来此献唱。多次来汉演出的梅兰芳被热情的武汉戏迷感染,亲口赞誉汉口是和北京上海齐名的“戏码头”

在之前,楚剧一直被列为“非法”的花鼓“淫戏”。在沔阳李之龙的改进下,将“花鼓戏”更为“楚剧”,进驻新市场演出,得以正名。本土名角余洪元吴天保陈伯华董瑶阶等纷纷纷纷登场。由沙市而来的余洪元曾为大舞台破台,持续表演时长逾两年,吴天保则在这里对汉剧进行改革,小牡丹花陈伯华与大牡丹花董瑶阶在新市场内的同台演出,更是被视为汉剧演出史上的经典

另一件发生在新市场的有意思的故事是,原属红队干部的顾顺章,至鄂豫皖苏区完成任务后,竟因勾搭女人缺钱而回到汉口化名登台表演魔术。顾顺章手法精妙,台下掌声不绝,忽略了台下的尤崇新——尤曾是顾的下属,尔后叛变,在新市场看戏时正巧发现了顾。顾顺章随即被捕,并立即叛变,为国党情报机构立下“汗马功劳”,直接导致了恽代英蔡和森的牺牲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8 14:17: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馬暢先生 于 2018-11-18 14:20 编辑

民众乐园

武汉会战后,国府迁都汉口,武汉一度成为全国首都。这期间,新市场先后更名为“人民俱乐部”和“血花世界”,后者源于国府“血花剧社”主办

在短暂的民国岁月里,新市场即是民众消闲看展子听戏子的娱乐场所,也是大部分活跃在武汉的职业革命者的碰头地——太平洋劳动会议第四次全国劳动大会在此举行。日军全面侵华后,新市场又成了市内抗战救国的宣传点之一,这是文娱要素占比较重的上海大世界所不能比拟的

武汉沦陷后新市场曾作日本兵站。虽然头衔总在变,但“民众乐园”这个称呼却从抗战胜利保留至今

九十年代搞活经济,政策宽松的缘故,各种各样的海外资本在中华大地上粉墨登场。97年后,民众乐园由新加坡盛捷接手,前缀多一个“”字,内里的布设变更不多,但消费娱乐形式大变模样。戏剧杂技表演被电影、电玩取代,小商小贩的杂货铺升级成格子间精品店。这时来民众游玩,又好似回到了几十年前,“千逛万逛,逛不完的汉口;千玩万玩,玩不够的民众乐园

可民众乐园最终还是败在了日益进步的城市商业模式中。新千年后,江汉路万达澎湃上升,抢了“老邻居”不少生意,而后的徐东光谷又后发制人——商圈,这个民众第一代创始人刘有财脑海中模糊的商业概念,更具规划性地在江城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现在的民众,更像是一位戎马半生卸甲归田的老将军,任人感怀

多年前,我向父亲问询有关民众乐园的来历和故事时,他只说了句“三教九流聚集的场所”——“三教九流”这个词的贬义成分似乎并不大。民众乐园的创始人刘有财算颇具江湖气,而登台献艺的各色戏曲表演者又大多来自于五湖四海各行各业,游乐其中的又是附近的商民——这些,自然是那个年代的“三教九流”

民众乐园的整体造型像一列火车,“车头”处的门楼又像一个碉堡,环绕楼顶的一圈老虎窗就是机枪口——仿若是《雪人兄弟》第二关关底的BOSS——这是我对民众的初见印象。小时候,父亲母亲会带我去江汉路前进五路汉正街六渡桥的民众乐园可算是一个“盲区”了。那时,老听电视新闻里讲“新民众”和“民众”,可我就是对不上号。目前为止,我也仅去过三、四次民众。头一遭去是高中毕业后的暑假,只记得里头游逛的人实在多,多到连安全通道处的洗手间都排满了人;参加工作后再去,装修没有特别大的变化,但游人就少了不少,花两百块办了一张电影卡,就再也没使用过了,这张会员卡现在放在抽屉里,余额怕是还有有一百多

近来,我拐进民众,一派萧瑟情景,近乎三分之一的格子间和精品店关门大吉并挂出了转让信息,亲子游乐场从顶层的泥塑兴趣班挪到了底层,变作了直排轮溜冰场,没有特意圈出地来,毕竟游客也不多

我在想,余额八成是换不出来了吧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18 14:28:17 | 显示全部楼层
馬暢先生 发表于 2018-9-28 14:24
表烈祠牌坊

表烈祠始建于1938年初,国民用以表彰先烈、供奉抗战中阵亡的将士。建国后变作中南财大的招待 ...

长知识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18 14:37:14 | 显示全部楼层
馬暢先生 发表于 2018-9-30 22:57
中苏友好宫(老武展)

中苏友谊(老武展)也算是老武汉的心头恨了

满满的回忆,看了热泪盈眶,真的是老了,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2-6 23:06 , Processed in 0.054987 second(s), 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