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LAWDEFENDER

[综合其他] 广东/广州高等教育专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5-19 14:57:37 | 显示全部楼层
       ESI数据库2022年5月更新数据显示,华南理工大学计算机学科、中山大学环境/生态学科新晋全球前1‰,至此,中山大学有6个学科、华南理工大学有5个学科、华南农业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各有1个学科跻身ESI全球前1‰。另外,华南理工大学的数学学科、广州医科大学的精神病学与心理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5-22 15:46:45 | 显示全部楼层
加快施工,港科大(广州)项目冲刺9月按期开学!
2022-05-22 10:21 来源:大洋网
       大洋网讯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一期工程备受瞩目。由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承担勘察设计,中铁广州工程局集团负责建设的港科大(广州)一期工程校园内部道路、桥梁、综合管廊及配套设施,总投资约6.7亿元。目前,港科大(广州)一期工程内部道路施工完成80%、综合管廊施工完成95%,有望实现“530”道路通车施工节点,9月正式投入使用。
       项目位于广州市南沙区庆盛枢纽区块西北角,规划总用地面积约1669亩,项目分两期建设,其中一期用地面积约716亩,一期总建筑面积约63.6万平方米。
       港科大(广州)一期工程共有8条校园道路,全长4.6km。在设计过程中,中铁二院积极探索内地规范与香港标准,大胆创新校园道路设施设计,把日常使用习惯和教学科研需求相融合,超前引入城市开放式大学街区的理念,形成小街区路网模式,采用小区路等级设计和高规格景观绿化标准,同时在校园道路中设置慢跑道及接驳车泊位,充分满足校园人性化需求。
       国内规模最大校园综合管廊
       位于校园建筑核心区四周道路下的综合管廊,包含供冷管、供热管、自来水管、消防管、通信等10余种管线,承担给水、供电、消防、热力、供冷的重要“使命”,数量多、规模大、管线布置极为复杂,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校园综合管廊。
       为有效解决大跨度地下结构在软土地基中承载力不足、不均匀沉降等问题,中铁二院采用PHC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软基处理方式,拉森钢板桩+钢管撑的基坑支护方式,在设计上切实有效的保障后续施工安全质量。
      在设计完成后,中铁二院主动与业主、施工单位加强沟通,积极到现场走访,及时解决在施工过程当中遇到的痛点、难点,为整个施工过程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5-24 10:54:02 | 显示全部楼层
港科大(广州)项目5月30日交付 9月投用首阶段培养4000名研究生
南方新闻网 2022年05月23日 20:35:01 来自广东
       香港科技大学(以下简称“港科大”)(广州)一期工程备受瞩目,近期项目也走向尾声,即将移交给校方。目前,港科大(广州)一期工程内部道路施工完成80%、综合管廊施工完成95%,有望实现5月30日全面竣工验收移交,9月正式投入使用。
       据港科大即将上任的第五任校长叶玉如介绍,港科大(广州)将与香港校区形成联动,以期打造“双校互补”的创新格局,把握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机遇。
       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打造绿色智慧校园
       据港科大(广州)校园建设指挥部总指挥冯恒文介绍,由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承担勘察设计,中铁广州工程局集团负责建设的港科大(广州)一期工程校园内部道路、桥梁、综合管廊及配套设施,总投资约6.7亿元。项目位于广州市南沙区庆盛枢纽区块西北角,规划总用地面积约1669亩,项目分两期建设,其中一期用地面积约716亩,一期总建筑面积约63.6万平方米。
       “整个一期项目从2020年12月8号开工,2021年9月30号就实现了全面封顶,目前的目标是2022年5月30日全面竣工验收移交。”冯恒文说,现在已经是最后的冲刺阶段,预料能准时交付。
       冯恒文告诉记者,校园蓝图由香港和内地团队密切合作尽心设计,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打造绿色智慧校园。冯恒文说,校园利用自然地景和毗邻的水道优势,引入自然水系打造景观;还融入了中水回收、雨水回收、屋顶光伏等环保设计,充分体现低碳可持续的思想。
       校园设计亦充分考虑师生使用需求。港科大(广州)一期工程共有8条校园道路,全长4.6km。在设计过程中,中铁二院大胆创新校园道路设施设计,把日常使用习惯和教学科研需求相融合,超前引入城市开放式大学街区的理念,形成小街区路网模式,采用小区路等级设计和高规格景观绿化标准,同时在校园道路中设置慢跑道及接驳车泊位,充分满足校园人性化需求。
       此外,位于校园建筑核心区四周道路下的综合管廊,包含供冷管、供热管、自来水管、消防管、通信等10余种管线,承担给水、供电、消防、热力、供冷的重要“使命”,数量多、规模大、管线布置极为复杂,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校园综合管廊。
       广州校区以跨学科研究为主,首阶段培养4000名研究生
       港科大(广州)将于今年9月正式开学,叶玉如对新校区寄予厚望,“新校区有利于对接国家发展战略,为粤港澳大湾区作出贡献。”她表示,港科大将通过香港和广州两地校园创新的学术框架继续实践使命,为新一代人才提供优质教育。
       叶玉如透露,港科大(广州)已确定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16个发展领域。未来港科大以传统学科为主,港科大(广州)则以跨学科为主,实现学术双轨发展、学位课程不重叠。在规划中,两校区可以在一天内轻松往返,可以互相利用互补的实验设备,学生在两个校舍都可以上课,以形成互补。“我们希望广州校区的学生一开始就可以找到两位教授,一位在香港,一位在广州,如此便可推动两个校区共同发展”,叶玉如说,将秉承“双校互补”的建设理念,增进两所校舍交流、互动与合作,携手创造更多成果。
       据了解,港科大(广州)首阶段将培养4000名研究生,包括3000名博士生和1000名硕士生。按计划,港科大(广州)前6年将在重点交叉学科领域先行招收硕士及博士研究生,到2026年时在校研究生达到4000人﹔约在正式设立6年后,视情况开展本科生教育,最终达到1万名在校生规模,其中研究型研究生6000人,本科生4000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6-4 23:15:25 | 显示全部楼层
广州南沙将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共建滨海研究院
南方都市报APP 南都广州
原创
2022-06-04 13:41
       在过去的一周时间,南沙接连与两所高校建立合作。
       6月2日,广州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共建广州南沙地大滨海研究院合作协议签约活动举行,南沙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简称“地大”)共建广州南沙地大滨海研究院,设立海洋微藻种质中心、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广州中心、海洋珠宝产业实验中心等平台
       活动前一天,广东第二师范学院与南沙区人民政府举行合作办学签约授牌活动,双方将合作共建广东第二师范学院附属南沙珠江学校、广东第二师范学院附属南沙区实验小学、广东第二师范学院附属南沙区东湾小学、广东第二师范学院附属南沙区麒麟小学四所公办中小学。
       “双一流”大学将与广州南沙
       共建滨海研究院

       6月2日,广州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共建广州南沙地大滨海研究院合作协议签约活动在广州南沙举行。广州市委常 委、南沙开发区党工委书 记卢一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王焰新等领导出席签约活动,南沙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谢伟,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副校长刘勇胜签署协议。
       根据协议,广州南沙地大滨海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将设立海洋微藻种质中心、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广州中心、海洋珠宝产业实验中心等平台,围绕海洋强国建设战略部署,集聚高质量人才团队资源,着力构建海洋科学研究新发展格局。研究院将面向海洋科技前沿、面向海洋产学研合作等,着力突破学科前沿重大科学问题,大力汇聚国内外科技创新资源要素,充分发挥海洋科学的多学科交叉平台的综合性优势,打造高水平涉海研究队伍,培养高层次海洋人才,服务海洋产业链条,建设海洋领域国际合作创新新高地。
       卢一先表示,南沙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简称“地大”)共建广州南沙地大滨海研究院,是双方深度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举措。南沙将依托地大雄厚的海洋领域科研实力,持续增强海洋科技创新策源能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南方海洋科技创新中心,打造广州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核心区。同时,南沙将为地大提供成果转移转化等全方位支持,携手打造海洋领域国际合作产学研一体化生动示范,共同服务我国海洋强国建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王焰新表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近年来,学校在构建以地球科学为核心的学科生态系统的同时,紧紧围绕服务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走向深蓝,成立海洋学院,大力发展涉海学科,构建了“本-硕-博”完整的涉海学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在南沙建设研究院,既是学校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发展的重要现实机遇,也是学校高质量发展涉海学科的重要历史机遇。地大将以创新发展作为核心动力,在推动传统海洋产业转型升级和壮大新兴海洋产业上下功夫,充分发挥学校在海洋地质、海洋生物、空间信息、生态环境、新能源等领域的学科人才优势,建好建强研究院,为南沙海洋科技创新核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海洋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做贡献。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与南沙区签署合作协议
       将共建四所公办中小学

       6月1日,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南沙区人民政府合作办学签约授牌活动在南沙区行政中心举行。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党委书 记王左丹、副校长黄慕雄,南沙区委副书 记、区长董可,副区长欧阳健华,区政协副主 席、教育局局长侯静敏出席。
       据介绍,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前身为广东教育学院,是我省著名师范类本科高校,学校以引领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为己任,教师教育特色明显。目前是教育部校长领航工程基地、教育部教师国培计划基地。广东省级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等6个省级机构设在该校,中小学教师培训在全国具有重要地位和重大影响。近年来,学校主动服务广东省基础教育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通过与地方政府合作共建学校等模式,推进地方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本次合作,双方将合作共建广东第二师范学院附属南沙珠江学校、广东第二师范学院附属南沙区实验小学、广东第二师范学院附属南沙区东湾小学、广东第二师范学院附属南沙区麒麟小学四所公办中小学,充分发挥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的指导、引领和辐射作用,按照“高校牵头、名校协同、目标导向、研究驱动、项目带动、结果评估”的整体思路,在学校管理、质量提升及师资培训等方面给予合作办学学校有力的指导和支持。
       据了解,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将向四所学校委派校长或教学副校长,并通过定期派遣学科名师工作团队、建立师范生实习基地、设立重大项目研究基地和成立粤港澳大湾区新课程改革与教师发展中心等方式,更充分发挥省内知名高校优质教育资源优势,激发合作办学活力。本次签约既是南沙优质教育资源的有力扩充,也标志着南沙在探索新的办学机制之路上又迈出了关键一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6-15 18:11:09 | 显示全部楼层
2021年度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出炉 广东高校“上榜”情况如何?
2022-06-15 10:35 来源:大洋网
       大洋网讯 距离高考成绩公布时间越来越近,志愿填报准备正当时,其中选专业成为考生和家长关注的重点之一。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公布2021年度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的通知》(教高厅函〔2022〕14号),认定了3730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同时,经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核、推荐,确定了5069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广东高校表现如何?一起来看!
       华工:新增20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华南理工大学新增20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和5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总数达到60个,占学校87个本科招生专业的68.97%。
       本轮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入选专业有:经济学、金融学、广告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功能材料、微电子科学与工程、智能科学与技术等20个专业。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入选专业有:国际经济与贸易、新闻学等5个专业。
       暨大:新增34个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暨南大学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获批数量再创新高,财政学等21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税收学等13个专业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截至目前,暨南大学共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2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4个。
       广医:超八成已招生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广州医科大学儿科学等6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麻醉学等4个专业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截至目前,广州医科大学21个已招生专业中,17个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占比81%),4个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实现“双万计划”一流本科专业全覆盖。
       广工:10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广东工业大学新增10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和1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至此,该校共有37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占现有招生专业的45%。
       本轮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专业:经济学、法学、软件工程、数字媒体技术、给排水科学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城乡规划、工程管理、市场营销、服装与服饰设计。
       本轮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专业有:翻译、数学与应用数学、应用统计学、测控技术与仪器、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机器人工程、环境科学、人力资源管理、工业工程、电子商务、视觉传达设计。
       广大:新增9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广州大学14个专业入选名单。其中,金融学等9个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际经济与贸易等5个专业获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截至目前,广州大学共有52个专业获批省级及以上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其中国家级40个,覆盖理、工、文、法、经济、管理、教育、艺术等8个学科门类。其中,新闻与传播学院、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等9个学院实现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全覆盖。
       广外:过半本科招生专业为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推荐的汉语国际教育、审计学和播音与主持艺术等4个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经济统计学、财政学、国际政治、社会工作、教育学、网络空间安全、应用心理学、柬埔寨语、老挝语、缅甸语、希腊语等共15个专业获批广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截至目前,该校共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7个,在68个本科招生专业中占比超过一半(54%);获批省级以上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9个,占招生专业总数87%。
       广东财经大学:一流专业建设点所有学院全覆盖
       广东财经大学共有5个专业入选2021年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9个专业入选广东省一流专业建设点。截至目前,该校共有18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6个专业入选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近60%的招生专业入选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获批数量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实现一流专业建设点所有学院全覆盖,工商管理学院、会计学院等部分学院的所有专业全部入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广外南国商学院:新增1个国家级、2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日语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英语专业、朝鲜语专业获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截至目前,在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中,该校共获批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新闻链接
       “双万计划”
       据了解,教育部于2019年4月启动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实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的通知》,2019—2021年,建设10000个左右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点和10000个左右省级一流本科专业点。建设面向各类高校、全部专业;同时突出示范领跑,建设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示范性本科专业,引领带动高校优化专业结构、促进专业建设质量提升,推动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8-21 15:47:39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s://www.baidu.com/link?url=S ... 20e0000000664e2c546

101计划启动,包括华南理工、中大在内的全国首批33所高校入围
https://www.baidu.com/link?url=Y ... 20e0000000664e2c54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8-21 16:51:50 | 显示全部楼层
广东40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2023年度课题拟立项名单公示
2023-08-20 17:09 来源:南方+ 汪祥波
  日前,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外公示全国教育科学规划2023年度课题拟立项名单,全国拟立项课题524项。其中,广东拟立项课题40项,包括国家重点1项、国家一般21项、国家青年6项、教育部重点5项、教育部青年4项、教育部专项3项。
  作为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的高校,华南师范大学在本年度课题立项中表现亮眼。该校共有11个课题拟获立项,包括1项国家重点课题《国家智慧教育平台生态建设和运行运维机制研究》,7项国家一般课题,以及3项国家青年课题。
  广州大学、暨南大学同样表现不俗。广州大学5个课题拟获立项,均为5个国家一般课题;暨南大学拟立项4个课题,包括3个国家一般课题、1个教育部专项课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9-3 16:55:37 | 显示全部楼层
打破校史!中山大学,新增杰青13项、优青18项

其中,获批创新研究群体1项,是中山大学时隔5年再次获批该类项目;获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3项,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8项,均为学校历史最好成绩

2023-08-30
中山大学

8月24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公布202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集中接收申请项目评审结果。中山大学共获批1010项,连续三年获批项目数超过千项;获批经费数52668万元,较去年增长4.15%,创历史新高。

其中,获批创新研究群体1项,是中山大学时隔5年再次获批该类项目;获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3项,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8项,均为学校历史最好成绩;获批重点项目18项,较去年增长20%;获批重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3项;获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440项;获批面上项目517项。

https://www.cingta.com/article/detail/2469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9-5 08:53: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gggddd 于 2023-9-20 10:06 编辑

广州的高等教育要对标上海、南京赶超,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州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广州医科大学要提升实力、增加学科;
其中中山大学争取赶超复旦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争取赶超华中科技大学并缩小与上海交通大学差距;暨南大学可以对标南开大学、厦门大学。
部分财经类、专业性大学可以合并入综合大学,如广东财经大学、广东金融学院、广东药学院、广州航海学院、职业学院可并入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州大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9-7 23:25:55 | 显示全部楼层
gggddd 发表于 2023-9-5 08:53
广州的高等教育要对标上海、南京赶超,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 ...

单打独斗很难了,应该象浙江大学那样,合并成巨无霸。中大+华师+广工,华工+南方医+广外,弥补中大工科、华工医学和文科的弱项,同时也可以终止广工和广外招生排位下滑的趋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9-18 16:34:2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升我国新药研发创新能力!暨大首个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启动
羊城派 2023-09-16 19:38
       9月16日,生物活性分子与成药性优化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启动会暨第一届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广州召开。据悉,这是暨南大学首个全国重点实验室。开幕式由暨南大学校长宋献中教授主持。



       为实现科技强国、建设健康中国贡献暨南力量
        启动会上,暨南大学党委书记林如鹏致欢迎辞。他表示,暨南大学有决心、有信心、有恒心把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好,向着提升我国新药研发领域创新能力,建设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高水平大学这一目标不懈努力,为实现科技强国、建设健康中国贡献暨南力量!
       广东省科技厅副厅长吴世文表示,暨南大学药学学科的实力有目共睹。广东省人民政 府高度重视全国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工作,未来也会对全国重点实验室从政策、资金、人才、基础条件建设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希望实验室持续为人民健康和学科领域开拓作出贡献。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汪洪滨指出,近年来,广东生物医药产业蓬勃发展,广东已成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前沿和热土。生物医药产业是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广东省卫健委持续将医药创新融入规划、建设、发展的全过程,并将大力支持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打造创新药物“高地”,为科学研究和产业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
       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处长闫金定表示,生物活性分子与成药性优化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对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促进区域创新发展、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具有深远意义。要以此次建设启动会为契机,全力服务保障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加快打造国际一流的创新药物研发与转化策源地,着力强化科技创新赋能,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会上依次进行了全国重点实验室管理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和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聘任仪式,吴世文副厅长、弓鸿午书 记、林如鹏书 记、宋献中校长分别为到场的相关委员颁发聘书。
       暨南大学药学院名誉院长、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姚新生院士在聘任仪式后致辞表示,希望各位专家对实验室在今后的发展规划和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宝贵意见,希望实验室在中 央和省市各个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凝聚学校各方面的人才和智慧,建成国际先进的生物活性分子与成药性优化创新中心,支撑和引领我国医药产业创新驱动发展。
       建设启动会后第一届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实验室管理委员会成员、实验室学术委员会成员与实验室学术骨干出席会议并进行研讨,会议由学术委员会主任杨宝峰院士主持。暨大副校长、实验室主任叶文才教授作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方案汇报,与会人员围绕实验室发展方向、建设任务等议题开展了深入研讨,对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提出了相关要求和意见建议。
       据悉,生物活性分子与成药性优化全国重点实验室定位于应用基础研究,面向国家原创新药的重大需求,聚焦先导物成药性优化等重大科技问题,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物品种,支撑我国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该实验室的组建对于提升我国新药研发领域的创新能力,推动重大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实现健康中国战略具有重大意义。
       第一届粤港澳大湾区创新药物发展论坛
       9月16日-17日,由暨南大学和广东省药学会主办,生物活性分子与成药性优化全国重点实验室、基因工程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暨南大学药学院承办的第一届粤港澳大湾区创新药物发展论坛在广州举办。
       大会邀请到哈尔滨医科大学杨宝峰院士、河北医科大学丛斌院士、广州实验室徐涛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所岳建民院士、温州医科大学李校堃院士及境内外20余名知名专家在论坛中作精彩报告。开幕式由暨南大学副校长洪岸主持。
       论坛开幕式上,暨大副校长叶文才教授致欢迎辞,他表示,暨大将以此为契机,推动创新药物研发,加快打造国际一流的创新药物转化策源地,着力强化科技创新赋能,全力助推粤港澳大湾区创新药物发展。
       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方维表示,该论坛是粤港澳大湾区医药领域的一大盛事,众多知名院士、一流专家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创新药物研发的热点问题和发展趋势,将推动和产生药物研发的新路径、新举措,助力产出更多新的成果,最终造福医药事业和人民健康。
       与会院士、专家、学者围绕“共促粤港澳大湾区创新药物发展”主题,阐述医药前沿最新研究成果,共同研讨创新药物发展的热点问题和发展趋势,内容涵盖药物先导物发现、药物靶点和作用机制、成药性评价、高端药物制剂、药物质量控制等领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9-18 16:37:19 | 显示全部楼层
打造全球领先的中医药科技创新平台,首家中医类全国重点实验室在穗启动
2023-09-17 17:24 来源:大洋网
       “挖掘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的价值,为世界解决重大疾病防治难题提供中国方案”。于今年初获批的首家中医类全国重点实验室——中医证候全国重点实验室在广州正式启动了。该实验室依托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杭州极弱磁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研究院、广东省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共同建设。9月15日上午,中医证候全国重点实验室第一届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广州召开,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凯先受聘担任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宝峰、中国科学院院士房建成、中国工程院院士刘良、国医大师王庆国受聘担任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高天明和田金洲、国医大师禤国维和林毅等23位知名专家受聘担任学术委员会委员。
       至此,广东已有两个中医类国家级实验室平台,分别为中医证候全国重点实验室和省部共建中医湿证国家重点实验室,占领全国中医证候领域研究的制高点
       启动五项攻关任务
       提升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参与率及临床疗效
       中医证候全国重点实验室未来将有哪些科研方向?实验室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刘良院士介绍,实验室将聚焦中医药疗效机理的攻关目标与任务,开展中医学科的前瞻性、集成性、高水平应用基础研究。未来五年,中医证候全国重点实验室围绕五大攻关任务,将针对核心诊疗技术缺乏、疗效优势发挥不足、科学原理解析不够等挑战,着力提升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的参与率及其临床疗效。
       证候是中医学诊断和治疗的基础,指的是通过综合分析病人的症状、体征、舌诊、脉诊等信息,形成对疾病的认识和归类。证候研究有利于提高中医的临床疗效和患者生活质量,为现代医学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基础。
       据介绍,此前实验室的研究团队长期围绕乳腺癌、心衰、病毒性肺炎、类风湿关节炎等重大疾病,针对中医药诊疗原理及证候科学内涵等关键科学问题开展创新型研究,多项研究成果已居于全国领先地位,系列成果获得了多个原创性科学发现、专利及新药产品,已被纳入疾病诊疗指南或国家及世界药品目录。
       打造全球领先的中医药科技创新平台
       未来,中医证候全国重点实验室聚焦辨证论治理论开展多学科交叉融合创新研究,围绕健康中国建设和高质量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的国家目标,打造具全球领先水平的中医药临床应用基础研究高端科技创新平台,深入研究中医药原创理论“证候”的科学内涵和应用价值,建立中医药现代理论研究的新范式,促进中医“辨证论治”理论临床应用的规范化、客观化、标准化、现代化,促进基于现代科学逻辑和科学数据支撑的新型中医学辨证论治临床诊疗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促进中医药高质量传承创新与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9-18 16:43:01 | 显示全部楼层
张忠德:中医药将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给全世界的一张名片
2023-09-18 11:22 来源:南方网
  “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医药将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给全世界的一张名片。”全国名中医、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广东省中医院院长张忠德接受《大公报》专访时信心满满地说道。经过新冠疫情三年,中医药抗疫的成效全球有目共睹,由此也加快了其“出海”进程。张忠德表示,现阶段,推动中医药“走出去”的关键任务,就是用现代科技来论证传统中医药的效用,以及建立中药国际标准,提升中医药科学的国际认同,用现代语言去说清楚中医药的科学原理。
  作为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在9月开学季,张忠德(德叔)看到学校就读中医专业的外国留学生多了不少。而身为广东省中医院院长,德叔在门诊遇到的外国患者面孔也在增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数据显示,中医药已传播至196个国家和地区。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113个世卫组织成员国认可针灸和中医药的诊疗方式。
  对于中外文化差异的问题,张忠德表示,中医药理论体系渗透着中国古代哲学思想,要让更多外国人认识、接受中医药。“外国人可能不懂阴阳、虚实等词汇,要用他们听得懂的语言来讲清楚,让他们能听懂、接受、喜欢,再到追求。”
  中医药“走出去”,湾区作桥头堡
  如何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证明中医药的疗效,关乎着中医药在国际上能否走得更远。“中医复方研究的理论体系已越来越受国际重视,比如著名的‘鸡尾酒疗法’的发现灵感就源自中医。”张忠德指出,现阶段需要积极推进中医药科研和创新,注重用现代科学解读中医药学原理,促进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
  在这方面,粤港澳合作将起到重要作用。大湾区被国家中医药局定位为中国中医药“走出去”的桥头堡。国家《“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在加快中医药开放发展一节强调,要加强与港澳台地区的中医药交流合作,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高地,打造高水平中医医院、中医优势专科、人才培养基地和科技创新平台。
  为此,广东省建立了中医领域唯一的粤港澳实验室“粤港澳中医药及免疫疾病研究联合实验室”。依托2家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广东省中医药循证医学研究平台,进一步提升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循证医学研究能力
  张忠德认为,香港具备良好的中医药人文环境、良好的国际化教育资源,一流的中西医文化交流平台、优质的人才资源和科研资源,为中医药走出去所需的文化、科研理论提供非常重要的支撑。“我们现在越来越合作无间,今年粤港中医药界方面的互访特别多。”他说。
  “此外,中医药出海还要考虑标准问题,没有标准就如同语言不通,很难交流。”张忠德表示,中医药出海,标准化程度也是关键一环。并且,开展中医药海外市场政策研究,推动中药类产品海外注册和应用。

  大公报记者 卢静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9-18 18:20:10 | 显示全部楼层
东高校首次!一般社会科学闯入ESI前1‰学科
2023-09-17 20:36 来源:南方+
       近日,科睿唯安公布了ESI从2013年1月1日到2023年6月30日的统计数据。
       广东不少高校均有明显进步。其中,中山大学自上一期首次进入全球第100名后,此次又进步三名,位居全球第97位,以及多所高校全球排名进步超过10至50名不等。
       此次排名中,8所广东高校共新增1个全球前1‰学科、7个全球前1%学科。值得关注的是,中山大学的一般社会科学新晋前1‰,这是广东高校首次有该学科入选,此前全国该学科入选前1‰的高校仅有北京大学。
       8所高校全球排名进步超40名
       根据此次统计数据,广东10所高校入列“全国百强”,且同时入列全球1000强。其中,中山大学位居全国第6位、华南理工大学位居全国第19位、深圳大学位居全国第36位、南方医科大学位居全国第47位、暨南大学位居全国第48位。
       从全球排名来看,多所高校表现不俗。全国排名前50名的高校中,南方医科大学、暨南大学、深圳大学均比上期进步超过10名,分别进步16名、16名、10名;全国排名51—100名的高校中,南方科技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均比上期进步超过15名,分别进步19名、19名、17名。
       全球排名进步超过40名的高校共有8所,其中五邑大学位居全球第3669名,比上期进步50名;广东海洋大学位居全球第3405位,比上期进步49名;广东石油化工学院位居全球第4187名,比上期进步49名;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位居全球第2578位,比上期进步46名;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位居全球第2172位,比上期进步44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位居全球第4989位,比上期进步43名。
       此外,两所高校进步尤为显著,展现了强劲的发展潜力: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在上期全球排名中进步40名,此次又进步72名,位列全国第353位、全球第4370位;东莞理工学院位列全国第219位,全球第2493位,全球排名比上期进步55名。
       有10所高校拥有超10个前1%学科
       在此次ESI排名中,广东25所高校共有24个学科入选全球前1‰、197个学科入选全球前1%。其中,中山大学入选学科数量稳居榜首,分别拥有10个前1‰学科、20个前1%学科。
       前1‰学科方面,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深圳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广州医科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共7所高校有学科入列,其中华南理工大学拥有5个,深圳大学拥有3个,南方医科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均拥有2个,广州医科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均拥有1个。


       拥有超过10个前1%学科的广东高校共有10所,分别是中山大学(20个)、深圳大学(18个)、暨南大学(18个)、华南理工大学(14个)、南方医科大学(13个)、华南农业大学(12个)、华南师范大学(12个)、南方科技大学(10个)、广州医科大学(10个)、汕头大学(10个)。
       从新增学科来看,中山大学新增的前1‰学科、汕头大学新增的前1%学科,均为一般社会科学。其余全球前1%学科中,包括华南师范大学的计算机科学、广州中医药大学的分子生物与遗传学、深圳大学的数学、暨南大学的物理学、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的农业科学、华南理工大学的植物与动物科学。
       ESI每2个月公布一次,均在上一次数据的基础上增加2个月的数据,但是每年5月份会去除掉最旧一年的数据。这次公布的数据是一年中变化最大的一次。(记者 姚昱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9-19 15:19: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AWDEFENDER 于 2023-9-19 15:23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11-18 19:47 , Processed in 0.074024 second(s), 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