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suhachina

宁苏锡常 - 哪种发展模式更适合淮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24 22:18:0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3# suhachina


    我是在苏州的淮安人,准备把苏州园区两套房子卖了,回淮安发展了,苏州本地人收入不高的,特别市区的棚户区都没改造好,网上为苏州一点小事斤斤计较的多数都是新苏州人,要找到存在感和认同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4 23:33:4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DoubleLift


    没必要,这四种模式都很成功,为所有城市发展建立了榜样
suhachina 发表于 2015-1-24 20:19



    我觉得徐州与淮安更相似,苏南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的长三角规划,而苏北不行!如果让我选,我选南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5 12:56:30 | 显示全部楼层
先把淮安人民的素质提高再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25 16:10:4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8# njulover


    淮安的教育普及率确实还有待提高,农民多只能打工种地,无法形成核心竞争力,这点我也同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6 19:38:0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很喜欢淮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2-1 01:30:31 | 显示全部楼层
淮安适合苏州模式。目前搞民营搞创新都不是时候,更不要和省城比政策,苏州才是淮安目前学习对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2-13 10: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1# DoubleLift

wow are u the real doublelif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3-2 19:00:50 | 显示全部楼层
常州模式值得学习,淮安不做出头鸟也不垫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3-30 18:34:3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8# 蹲马桶哥


    常州模式后面的括号里的内容让我不禁想偷笑,不好看的是政府数据,得到好处和实利的是百姓。就是(比起另三个)名气不(够)大,但是老百姓闷声发大财。哈哈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3-30 19:23:2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9# 吴风遗韵


   常州民富不差,就是城建与苏锡相比不给力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6-14 10:43:54 | 显示全部楼层
苏州收入高只是在低层打工来说吧,原因就是工厂多,所以相对竞争大,开的公司还不错,对于普通打工者是福利,不过如果比较高端产业,例如研发,软件,总部,科研,军工,航天,网络,基本那些高端三产全省工资最高的应该是南京。再比比国企,机关,央企公务员,军区,南京都是全省最高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6-14 11:02:44 | 显示全部楼层
苏州的厂市模式就算了吧,虽然能在尽快的时间内刷数据,但说到底还是靠着工厂撑起来。发展到后期受制约太大,喊超深圳几年了,现在人家都转型多久了,苏州还是个大加工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14 20:45:16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对四地的模式都没理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14 21:04:08 | 显示全部楼层
常州应该是民营工业主导。民营经济的话无锡不敌常州的。如果光看无锡城区(去掉江阴),民营远不如常州市区。什么创新之类的有点扯。但是民营经济需要长时间培养(无锡和常州都培养了上百年,有基础)而且不容易反映在GDP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17 00:02:23 | 显示全部楼层
或许楼主误解了苏州模式 苏州模式不是外资模式 ,是政府主导模式 。有人说央企,根据统计年鉴上得出的结果,苏州的央企数量在整个江苏省内都是倒数 连隔壁无锡都比不上, 有人说外资,殊不知苏州民营数量是70万户 中国第五 私企数量二月已破30万户,全省第一, 苏州是强在当年的政府主导机制,连农村改革都是陈德铭亲自去谈。这也是苏州房价很多年一直没上去的原因。政府宏观调控力度太大了。
或许很多人看苏州的数字体量很大,其实是工业体量占比大,全市都在搞工业园,这是当年为配合上海发展,从上海到苏州到无锡一条完整的生产链 ,而产生的,说白了都是政府主导机制,适合当初的发展环境。
如今全世界实体经济低迷,外加用工成本的升高也就导致了,从上海到无锡,一条生产链的逐步瓦解,也就是为什么无锡瓦解的最快的原因,上海其实二产也在瓦解 生产线很多都是关闭的,只不过上海由于国家的特殊政策 外加金融扶持 和自贸区,所以提现出来三产增速的过快,二产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同样在珠三角也是一个道理 看广州和深圳目前的发展就是截然不同的导向。

在不考虑央企的前提下,中国长三角和珠三角现在其实已经产能过剩,外加实体经济的低迷 未来全部都要向三产和新兴产业转型,只不过因为中国特色的等级压制,会导致有些城市转型很慢,有些城市转型很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12-26 11:30 , Processed in 0.082020 second(s), 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