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4-12-24 13:24:55
|
显示全部楼层
肥西抢抓机遇大手笔绘就新蓝图
合肥在线 2014-12-24 03:26 稿源: 合肥在线-合肥日报http://news.hf365.com/system/2014/12/24/014394614.shtml
内容摘要
大手笔绘就新蓝图。
肥西,作为全国百强县之一,在合肥市建设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城市的大旗引领下,自我加压,自抬标杆,凝聚力量,奋力前行。
1~11月份,肥西县经济平稳运行,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呈现总量、增速稳中有升的态势。实现财政收入51.5亿元,同比增长9.8%;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1047.6亿元,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250.2亿元,同比增长14.2%;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292.9亿元,同比增长75.7%;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53.9亿元,同比增长17.8%,其中工业投资完成220.9亿元,同比增长4.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6.8亿元,同比增长17.2%。财政收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持续领跑全省。
一系列数字的背后,闪耀着肥西崛起腾飞的光芒。当前,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肥西正快马扬鞭,扬帆起航。
五轮联动建设新型工业化主战场
作为安徽县域经济发展的桥头堡、合肥经济圈的核心区,肥西县一直积极探索具有本土特色的县域经济发展路径。
肥西按照合肥市“1331”空间发展战略规划,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提出了“分区指导、主城融合、北部控制、两翼保护、中间突破”的发展指导思想。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以改革创新、锐意进取的精神,充分考虑全县资源禀赋、区位条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将县域空间划分为五大功能区,全力推动各功能区和各乡镇差异发展、联动发展和协调发展,使得各个区域的主体功能得到更好发挥。
这五大功能区分别是合肥主城西南片区,强化“主城融合”概念,打造转型发展升级区,主要发展新型工业和现代服务业;产城融合示范片区,主要打造产城融合示范、城乡统筹新载体;环巢湖生态示范片区,抢抓国家级巢湖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机遇,建设环巢湖生态文明示范区的核心区;紫蓬山文化旅游片区,以建设合肥的西花园为主要目标;西北部外围控制片区,主要是生态保护,农产品提供,积极发展现代农业。
在顶层设计上,功能区划分更加清晰,空间结构更加优化,定位与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更有利于平衡各功能区之间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居民收入、基本公共服务和生态环境。从而全面优化提升县域整体功能和综合竞争力,实现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超高对接增强发展综合承载力
金秋时节,206国道肥西段改建工程中南岗至上派改线段肥西境内12.97公里正在如火如荼地紧张施工中,预计于12月底完工并通车;五十埠至桃溪段,全线采用具集散功能的一级公路标准建设,全长18.8公里,预计于2015年5月竣工。312国道肥西段全长17.2公里,道路两侧林带设计宽度为20米,绿化总面积约27.7万平方米。环巢湖大道肥西段全长17.8公里,林带设计宽度为50米(部分超过50米),绿化总面积约20.4万平方米。
以206国道改建、金寨南路及旧城改造项目为代表的一大批重点城建项目建设现场鼓声正急,就像为肥西城建装上了强力“引擎”,让整座城市在不断地延伸和拓展中,迅速拉大框架、等高对接。今年全县大建设项目包括综合交通工程、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园林绿化工程、环巢湖生态示范区工程、文教卫体项目、保障性住房及复建点工程、市政设施维护工程等10大类,共207项。
至此,全县几百个大项目从立项规划到资金保障再到建设管理,统一调度。对全县重点项目质量安全进行有效监管;创新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工作,通过公开招标方式组建了政府投资项目中介服务库,并已全面启用,有效提高了建设项目推进效率。今年截至目前,已支付专项资金14亿元,保证了重点项目的顺利推进。
2013年以来,该县紧紧抓住国省干线开启“省市县共建”的历史机遇,全面开工建设G206、G312、G330和S601环巢湖公路,建设总里程94公里,概算总投资58亿元,建设里程、标准和投资强度在肥西交通建设史上前所未有。工程建设中,突出做好“树木迁移、房屋征迁、资金筹集、环境保障”等关键工作,确保了工程顺利开工和快速推进,实现了全县的骨干路网优化升级改造。截至目前,全县公路通车总里程3887.2公里,其中高速公路74.2公里、普通国省干线253公里,已形成了以高速公路和国省道为主干骨架、县乡道连接支撑、乡村道路延伸辐射的四通八达路网。
从国省道改造到产城融合,再到如今正在进行的金寨南路及旧城改造,每一处的征迁都为大建设做好保障。也正是以此为机遇,改善县域人居环境,体现人文关怀,提升居民幸福指数,实现同城区等高对接。截至2014年10月底,示范区起步区已签约农户3391户,完成拆迁任务的98%;已拆除房屋3357户,完成拆迁任务额的97%。县城上派按照“一次规划、分片改造”的原则,全面推进旧城改造,完成房屋拆迁390万平方米,建成10个安置点共回迁安置群众近17000户。与此同时,大拆违也紧锣密鼓有序推进,重拳出击,依法打击违法建设,维护城区良好的建设环境。近年来,该县现场制止和拆除各类违建面积4万余平方米。在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理念的引领下,肥西的城市建设、城市管理正走向人性化和规范化,呈现出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
提档升级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发展为上、招商为先、项目为要、效益为本”,今年以来,该县坚持以项目推进为抓手,不断优化投资环境,招大引强,招商引资总量高位运行,领跑四县一市。1~11月份,全县累计到位省外资金预计239.34亿元,同比增长21.6%,其中工业到位资金预计144.17亿元,占到位资金总量60.5%。累计到位境外资金13434万美元,同比增长16%。1~11月份,肥西县累计到位省外资金、工业到位资金、境外资金总量均居四县一市之首。
从县领导带头招商到全员招商,从节会招商向常态化招商,从强化产业链招商到培育产业集群招商。在招商引资和项目推进过程中形成了洽谈一批、签约一批、拟建一批、开工一批、投产一批、达产一批的“六个一批”工作机制;定事、定人、定岗、定时、定责的“五定”工作模式以及属地主体负责、县领导包联、综合部门协调、业务部门服务的“四位一体”服务机制。
招商洽谈和签约项目量大质优、提档升级。华南城、TCL冰洗基地,一个个大项目“顶天立地”,优质精品的小项目也“纷至沓来”。截至11月份,全县共梳理“六个一批”重点项目365个,其中跟踪洽谈投资意向项目65个,签约项目28个、拟建项目73个、开工项目133个、投产项目55个、达产项目11个。目前,全县在建亿元工业项目72个,本年累计完成投资111亿元。今年先后引进了江汽轻卡、联东U谷、唯真电机、悦康药业、常青机械等一批投入大、科技含量高、带动力强的大项目;祥源花都、晨兴手机、三五中国摩、巢栖湾生态旅游、丰辉科技集团总部大楼、中房集团等一批重大项目快速推进,并取得实质性进展。
惠及民生共谱和谐新篇章
肥西县一直以来坚持发展成果人民共享,以43项民生工程为主抓手,加快推进幸福肥西建设。
优先发展教育。今年出台了肥西县教育振兴五年行动实施意见,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等配套文件正在修订完善;全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完善就业服务体系。新增就业岗位14383人,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21889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1%以内。提高困难群众补助标准。肥西县城乡低保分别提高至400元/月和2300元/年,农村五保分散、集中供养分别提高至2760元/年、7200元/年,其中集中供养标准合肥市属五县市最高。强化城乡低保规范管理,做到应保尽保。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推行综合目标管理责任制;健全县级为龙头、乡镇为枢纽、村级为网底的医疗服务体系,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率100%。繁荣文体事业。肥西县24小时图书馆完成选址。群众文化繁荣,柿树岗乡莲湘舞《民生工程好》获全国莲湘舞邀请赛银奖。县体育公园已完成施工图设计,57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已建好16个。
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13年全县在岗职工平均工资达50175元,较2009年净增21520元,年均增长13.4%;农民人均纯收入11304元,较2009年净增5257元,年均增长15.9%。2013年末全县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48.9亿元,较2009年净增85.6亿元,年均增长23.6%;
县民生工程自2007年实施以来,连续七年被合肥市政府授予民生工程组织实施工作“先进单位”、“杰出奖”等荣誉。截至2013年,该县已实施民生工程累计达69项。覆盖社会保障、救助、教育、文化、道路、水利等多个方面。2014年,按照“33+X”的模式,实施民生工程项目43个,截至11月底,各项民生工程实际到位资金13.07亿元,占应到位资金的99.9%。资金类项目中,重大传染病救治、就业促进工程等8项工程已全面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敬老院工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等16项建设类项目也正在加快建设。
肥西县快速发展的背后,蕴藏着经济社会发展全新的定位,“全市科学发展主战场、全省科学发展排头兵、全国科学发展模范县”的目标正引领着肥西昂首向前。机遇与挑战并存,蓬勃发展的肥西县,正以追赶者的心态,放眼全国找标杆、矢志不渝快发展,为合肥市建设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阔步迈进,全力打造平安肥西、和谐肥西、美丽肥西、幸福肥西!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