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天晨

[鸠兹古韵] 芜湖老街巷(三):十里长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6-19 20:23:15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你!!!真是考古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19 21: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天晨 于 2013-6-20 10:24 编辑

“鼎泰酱园”

芜湖的酱制业要数“鼎泰酱园”最为著名。早几年,芜湖市面上常有冒名“鼎泰”的产品, “市民心声”栏目2007年还有人发帖子问:现在还有“鼎泰”酱油吗?很能说明问题。

“鼎泰酱园”就在上长街附近。我们一直叫 “鼎泰酱坊”。它是蚌埠“公泰酱园”在芜湖建立的联号。“鼎泰”的老板叫顾逸风,扬州人,当时50多岁,带一副玳瑁边眼镜,梳一个大背头。其太太也是扬州人,走路时手上也夹根香烟。她时常到隔壁的邻居家串门。1955年9月30日,具有扬州风味的“鼎泰酱园”率先公私合营,成立鼎泰酱品厂。1956年后归口由国营蔬菜公司管理。“鼎泰”也发展为安徽重点企业。

文革前,“鼎泰”酱油生产采用传统的天然发酵工艺。将天然发酵露晒制成的酱,放在锅里煮沸,加盐待溶后装入布袋淋油便成。“鼎泰”最著名的酱油是“三伏酱油”。食醋生产,全用大麦或高粱洗净加水浸泡,第二天过水,蒸煮后降温至40℃拌曲,装缸、加水,上面加洗净的粗糠,缸口加盖密封,经一个月即可成醋。最后的酱渣和醋渣卖给农民拉回家喂猪。用现在的眼光看多么环保!

“鼎泰”生产的“芜湖芝麻香菜”,又名“五香菜”,鲜香嫩脆,爽口开胃,别具风味,深受省内外广大消费者的欢迎。自今皖南山区家家户户都还保留着制作芝麻香菜的习俗。“芜湖芝麻香菜”基本上沿用清代中叶所形成的工艺。这种工艺在清人李化楠著的《醒园录》中有记载。选用江南地区冬季盛产的高杆白菜为原料,这种高杆白菜梗长、叶短、棵壮、白嫩。配以适量的细盐、五香粉、碎蒜瓣、大椒粉、炒熟的黑芝麻、熟菜油制作而成。“鼎泰”改革传统制作方法,先腌后晒。从而把出品率从12%,提高到22%,产品风味及质量更有提高。

1970年代,自制的“香菜”也是探亲时必带食品之一。现在“芝麻香菜”的“旗号”被裕溪口的雍镇抗去了。

芜湖豆制品种类齐全质量上乘。豆腐洁白、细嫩、鲜美,有板(老)豆腐、水豆腐;豆干有白干子、臭干子、酱油干子、蒲包干子;还有薄薄的千张、黄灿灿的豆腐皮、腐竹和豆腐棍等等。尤其是“臭干子”,闻起来臭,吃起来香,用油一炸,风味美妙;尝上一口,回昧无穷。方寸大小的美食里,却包含着“香”与“臭”的对立统一。芜湖的游子,即使走到天涯海角亦总忘不了那臭干子的美味。那时候,“鼎泰”的千张与八公山豆腐、采石茶干、安庆的素食,在安徽省享有盛誉。

解放后芜湖城镇人口的豆制品供应曾进行过凭票供应、免票议价供应及凭票、免票议价同时供应等多种形式。凭票供应的定量标准是按原材料计划全年平均每人每月不低于7两,节日期间有所增加。直到1980年代个体豆制品经营者得以快速发展,占居了市场供应量的60%。

“鼎泰”柜台,临街的一面上半截是装了玻璃的,里面放在几个用釉钵或搪瓷脸盆分别盛着的酱菜:酱莴笋、酱萝卜、腌生姜、腌蒜苗、五香萝卜等等。台面上放的是用玻璃瓶盛着的“臭豆腐乳”、“红豆腐乳”、“糟豆腐乳”、“水大椒”;还有用脸盆或釉钵盛着酱,里面放着酱瓜,以示“酱菜”。

解放后,芜湖的酱制业激增到90余家,除了鼎泰之外,有泾县“水东翟氏”的翟本槐开的“红星”,还有鼎康、王怡泰、裕大祥、顾顺兴、慎泰隆、宏大长等等。

芜湖的酱制业不仅是芜湖人民“菜篮子”工程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芜湖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徽菜”是中国南北名菜之一,其重要特点是讲究“红烧”功夫,用芜湖自产的酱油红“烧”,“烧”出来的菜肴色香味俱全、效果最佳。

1970年代前后“味精”一般人家都不常用,因为“贵”。那时家里做菜使用的调味品,除了酱板、酱油、醋、生姜、辣椒、大蒜、葱、蒜头之外,还有八角、桂皮等等,虽说都是比较常见的东西,但平时很少用,因为每月难得几次吃荤。改革开放之后,调味品如雨后春笋般地冒了出来,芜湖不仅有了芝麻酱、甜面酱、辣椒油,“阿香婆”牛肉酱,蚝油,“十三香”,四川火锅底料等等。酱油也分生抽和老抽了。无庸置疑,丰富多彩的调料成就了中华饮食文化。这时西洋调味品也琳琅满目:番茄酱,沙拉、咖喱、芥末、烧烤酱、意大利酱、玉米酱、洋葱酱等等。

1990年代之后,超市里有各种各样的酱菜,如老干妈豆豉辣椒酱系列,北京的京酱萝卜、甜酱黄瓜、甜酱甘螺、甜酱黑菜、甜酱仓瓜、甜酱姜芽、甜酱藕片;四川的各种麻辣酱、江苏的什锦菜、海南的橄榄菜等等。在肉类酱菜中,广东的豆豉鲮鱼是最有名的,此外还有豆豉沙丁鱼等等。

“鼎泰”1970年代几经变更,先改成脱水菜厂,后又在河南第四人民医院附近又搞了一个“鼎泰”(?)不了了之。至此,芜湖酱制业的老字号“鼎泰”也销声敛迹了。 酱制品乃中国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愿他不断地吸纳时代元素,发扬光大!



“鼎泰酱园”旧址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19 21:51:07 | 显示全部楼层
十里长街觅书香--芜湖近代书店、出版

  说起芜湖的十里长街,人们最常用的一词是“商贾如林”。“十里长街”最初是一条官道,外地官员来芜,由接官厅(今中江塔附近)上岸,沿长街经西门可直达县衙,后来,才逐渐演化成今天的样子。十里长街至清末民初达到它的鼎盛时期,当时,这条街道的两旁商店铺面已经是鳞次栉比,可谓寸土寸金。但就是这样一条市声如潮、金钱充斥其间的商业街上,却也曾经书香氤氲,想来真的不可思议。

  在这条街上,先后共产生过20多家书店,这些书店都是私营书店,除了少数几家,规模一般都不太大,也就一间门面的样子,经营的大都是四书五经、通俗小说、教科书等,有的兼营文具、报刊等。据目前掌握的资料来看,长街最早的书店应产生于1903年以前,共有两家,它们是:王继白于中长街宁渊观附近开设的汇海书店,1937年芜湖沦陷时关闭;康汉成在于上长街145号开设的渊海书店,1925年因经营不善而倒闭。

  说起长街上的书店,最有名的莫过那家有“洋书店”之誉的科学图书社了。这家书店由绩溪人汪孟邹1903年开设于中长街20号,当年,离书店几步之遥的便是著名的徽州码头,往来交通极为便利,它也成了陈独秀等当时文化名流来芜的落脚点,陈独秀所办的《安徽俗话报》,就是在这家书店楼上编辑的。《新青年》、《每周评论》等进步刊物,鲁迅、郭沫若、胡适的著作,还有《共产主义ABC》、《辨证唯物论》等红色书籍因为这家书店才得以在江城广泛流传。难怪当1923年科学图书社成立二十周年时,陶行知感叹其“赈济了二十年学术的饥荒”。胡适也赞其为“给文化做了二十年的媒婆”。

  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还有世界书局,并称“民国三大店”,它们都看中了芜湖这块风水宝地,而且,不约而同地都将书店选择在了十里长街,商务印书馆来芜时间最早,1922年就在上长街87号开设了分局(经考证,应为1909年在西门大街,作者误。),委派该馆核对股鲍天爵先生为总经理,书店一直经营至1949年芜湖解放。中华书局得知商务印书馆在芜开设分号后,于1925年也在上长街145号开设了分号,先后委派康汉臣、王谋翕和张牖青(《芜湖市志》误作张青)为总经理,1937年芜湖沦陷,书局在日机的轰炸中被焚烧,损受惨重,同遭此劫的还有属文富山房的“大文堂书店”(位于中长街蒋家巷),中华书店从此退出芜湖市场,时任总经理的张牖青奉调回上海总部。世界书局于1927年在上长街126号开门经营,任命商介眉为总经理,书局也因1937年芜湖沦陷而歇业。这三家书店相距不过数百米,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上海每有新书出版,芜湖分店绝大多数都在第一时间上架销售,他们的竞争,最终的受惠者还是那些莘莘爱书人。

  除了以上书店以外,十里长街上的书店还有黄富堂的文富山房(石桥港58号,今花津桥附近,开设时间:1916年-1953年)、詹书城的大德堂书店(上长街82号,开设时间:1930年-1950年)和易幼松的文华书店(上长街62号,开设时间:1942年-1950年)等二十多家小书店。仅仅十多年前,这些书店的原址大都还保存完好,如今,这些曾经弥漫着缕缕书香的地方却已成了车水马龙不断的闹市,但愿这些书店能长久地驻留在我们的心里。果如此,则幸甚至哉!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19 23:19:39 | 显示全部楼层
梁昭明太子萧统的梁孝文祠


古时穿过花津桥,有专祀梁昭明太子萧统的梁孝文祠,可资观览。


萧统是中国古代南北朝时期南朝梁国太子,可是却因为年轻早逝,没有当上皇帝。萧统是中国的一代文学家,在他在世期间,著作的书籍《昭明文选》(简称《文选》)、《梁书》萧统本传等,给中国文学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接下来咱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个以文学王子萧统。



  萧统简介:

  萧统,男,字德施,小字维摩,出生于公元501年,死于公元531年5月7日,享年30岁。萧统是南朝梁国太子,父亲是梁武帝萧衍,母亲是萧衍的贵嫔丁令光,又称丁贵嫔。

  萧统的妻子是太子妃蔡氏,即蔡皇后,生子萧欢。初谥敬皇后,后改谥为昭德皇后。萧统的儿子名叫萧欢,字孟孙。父亲萧统死后,萧欢进封为豫章王,534年去世,谥号安。

  萧统是怎么死的?

  萧统,年仅一岁就被封为太子。萧统虽然在政治上没什么作为,但是他是个才子,还是个孝子,更重要的是他拥有一颗帝王最该具有的仁爱之心。正因为这样,当时老百姓都盼着他早日登基,顶替他那个笃信佛教,不管人民死活的老爹。

  可是有时候上天就是喜欢开玩笑,南北朝因为朝代更替频繁,皇帝在位时间往往很短,在位十年八年就算长的了,可是不知道梁武帝萧衍是不是太信佛的原因,居然活了86岁,在位48年,而整个梁朝才存在55年,要不是最后萧衍被活活饿死,如果正常死亡说不定有可能超过乾隆成为中国最长寿的皇帝了;相反,再来看萧统,只活了31岁,比他老爹还早死18年。

  然而,萧统的死,也并不单纯。

但如果只是单纯的早死,命中注定等不到继位,只能算他倒霉罢了,但之所以说萧统悲情,就在于他不是简单的早死,而是因为一件名为“蜡鹅厌祷”的事件。

  史载,萧统的亲妈丁贵妃死后,萧统选了一块墓地并埋葬了丁贵妃,事后,有一个道士告诉萧统,说他所选的墓地不利于死者长子,也就是他本人,破解的方式是在死者墓侧的长子位埋入蜡鹅等物。萧统不但信了,而且还照做了,要知道这可是巫术,那在古代可是大忌啊,后来这件事被他爹知道了,挨骂是免不了的,最要命的是,是被他老子疏远了,这要是在一般家庭也就算了,但是在帝王之家,只能说是“老爹生气了,后果很严重”,想按部就班的顺利登基估计是有难度了。

  萧统这孩子也清楚知道这一点,虽然剧情老套,但是历史的轨迹的确是这么发展的,一个一身抱负的太子在受到打击之后开始转化为寄情山水游乐,没过多久,就在和妹妹“游船河”的时候落水,并伤了大腿,虽然被救了上来,但因为郁郁不得志,伤一直没养好,没多久就一命呜呼了,从这点看,那个道士还是算的挺准的。

  萧统死后,父亲梁武帝萧衍晚年越发糊涂,不但更加笃信佛教,自己四次出家,而且错信北朝反将侯景,并因此引发了历史上著名的“侯景之乱”,自己也被活活饿死在宫殿之中。“侯景之乱”虽然最终被平定,但是梁朝也因此元气大伤,终于在萧统死后的仅仅26年就灭亡了。


梁朝:中国历史上南北朝时期南朝的第三个朝代。萧衍创建。都建康。历四帝,共五十六年(502~557)。永元二年(500),萧衍之兄萧懿被齐东昏侯萧宝卷杀害,三年,萧衍乘南齐君臣互相残杀,政局极端混乱之际,自襄阳举兵东下,攻占建康,并于次年称帝。国号梁,建元天监,历史上又称萧梁。都建康(今江苏南京)。盛时疆域约为今广东、广西、海南、福建、江西、浙江、江苏、安徽、湖北 、湖南 、云南 、贵州等省区 ;河南、陕西、四川各一部分以及越南北部东部、缅甸北端小部分。



花津桥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20 09:43:39 | 显示全部楼层
南宋爱国词人张孝祥的状元故居

状元府遗址上建来了一座湖南会馆,民国八年(公元1919年),又被为基督教青年会购下,建起了阅报社和民德小学、励志女学、基督教分会堂。现在是芜湖市劳动保障局技工学校(芜湖联大、芜湖技师学院旧址)。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20 09:52:14 | 显示全部楼层
状元祠

距长街状元坊不远处,有一条很不起眼的小巷——兴隆巷。状元祠就躲在这条巷子的31号,这里的老居民又称之为“张公祠”。原本以为这座祠堂早已不存,谁知在老建筑已经被拆除殆尽的繁华市中心,现在竟还意外地保留着这样一处极具人文价值和历史价值的古迹,这多少让人感到有点惊喜。

状元祠在芜湖历史上很有名。目前能见到的历史《芜湖县志》《芜湖市志》及众多讲述芜湖历史的文献均有记载,如民国八年的《芜湖县志》卷四十《庙祀志.庙坛》记载,“状元祠,在县西长街巷内,祀宋状元张孝祥。前为状元坊。明嘉靖二十五年榷使许用中重修,有祠堂碑记。今祠坊重新。”直到民国初年,状元祠总体上还保存完好,面积不大,前后只有一进,为青砖徽瓦式的皖南建筑。当年祠堂内东面的墙壁上悬挂着张孝祥的巨幅画像,画像足有两米多高。画像下面是长长的香案,香案之上供替着木制的张孝祥等人牌位和谱牒。在张孝祥画像的两侧还悬挂着许多张氏族人的画像,现在只知这其中包括张氏先租、盛唐诗人张籍以及张孝祥父亲,曾任淮南转运判官的张祁画像,其他画像已不知是何许人也了。可惜这些画像连同牌位、谱牒均毁于“人革”之中。

据居住在这里的老人回忆,当年祠堂青石条砌就的正门面对长街,大门两旁各有石狮一对,门额上镶有“状元第”三字,正门西面山墙上还嵌有一块“张氏总祠”的石牌。这与宛敏灏在《张孝祥词笺校》(黄山书社1993年9月第1版第1次印刷)记载非常吻合,据该书记载:“明嘉靖二十二年癸卯”(公元1543年),芜湖关榷主事许用中重修芜湖状元祠。祠在今芜湖市状元坊巷内。门首曩有‘状元第’及‘张氏总祠’题额。”如今,这两只石狮和“状元第”三个字均已不存,唯门额辛存。在祠堂的北面原先是一处颇为幽静的庭院,院内广种翠竹和青松。以此暗喻张孝祥清高不阿的气节。庭院的西南角有一处供凭吊人憩息的小亭,亭中石柱上镌刻着“竹苞松茂”等字。如今,这座庭院已成了“七十二家房客”似的大杂院,亭子早已荡然无存。





门额辛存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20 10:11:41 | 显示全部楼层
知州陶居仁在宁渊观前设立的横金坊。

陶居仁(?——1275年),又名陶玉,号菊存,芜湖人,绍定进士,宋末以行义闻州里,官为南宋镇江录事参军。元军攻镇江,守臣洪起畏逃跑,统制官石祖忠举城投降。陶居仁为元军缚,劝降不屈,凛然道:“吾固知历数穷而世运更也,讵可失忠义不求苟一耶?”得以死报朝廷,夫年(1287),封显忠灵应候。至正二年(1342)9月,敕赐庙额曰“昭佑”。明洪熙元年(1425),朝廷诏太平府芜湖县忠臣祠。元修《宋史》为陶居仁立传。




宁渊观横金坊旧址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20 15:15: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天晨 于 2013-6-22 10:18 编辑

周瑜墓

鱼市街,芜湖话的谐音是“瑜死街”,即芜湖民间流传古代三国时期东吴军师、大将周瑜病死于此地,后人为了纪念他就叫“鱼市街”,又因为此街是老芜湖人江湖鱼虾交易集散之地,故而顺理成章的就叫鱼市街了。清末,芜湖当局为了加强控制,划长街为上长街、中长街和下长街。并将西门城墙拆除,使长街与往东的鱼市街、薪市街连接,这样直至江口,被人称为“十里长街”。




周瑜墓(冢)
周瑜(175—210),东汉时吴名将。建安十三年(208年)授前部大都督衔,与刘备联军大破曹军于赤壁,又败曹仁于南郡,声名显赫。建安十五年(210年)领军进取西蜀,箭伤复发,逝于巴丘。据《三国志·吴·周瑜传》载:瑜逝“时年三十六,(孙)权素服举哀,感恸左右。丧当还吴,又迎之芜湖。众事费度,一为供养”。
周瑜不仅是一位出色的军事家,且精于音律。《三国志·吴·周瑜传》载:周瑜纵使多饮几杯酒,音乐演奏中一旦有错,他便能用眼向演奏者顾望一下,予以提示。由此,后世便把音乐、戏曲的品评,谓之“顾曲周郎”。
周瑜逝后其墓据《县志》卷三十七《古迹志·宅墓》载:“周瑜墓《图书集成》之《职方典》云:在(芜湖)城北周村铺”。芜湖自古传周瑜墓(冢)在老城区南门老邮局后巷道内,即今楚天酒家楼址。清代袁昶(1846—1900年)时任徽宁池太广道,在芜曾著《周瑜冢》诗一首:“英气已消歇,如留飒爽颜。吴王洒落契,不赐像庐山。”
《县志》同文又称对其墓:“吴置守冢户。《一统志》载:其(周瑜)墓于庐江。”文下《县志》主纂鲍实等人注有:“瑜,舒人。疑其丧当归舒,然传又谓权素服哭之;丧当归吴,权又迎之于芜湖。所谓吴者,不知何指?若舒,则在芜之上,何事道出芜而迎之哉?且迎之,亦不谓即葬于芜也。”认为周瑜逝巴丘,舒在芜之长江上游,其柩当归舒,不必先运至芜再返舒。这只是一种猜测,所以注文也称是“疑其”。如周瑜灵柩果真直运至舒,由长江沿江而下,至舒最近的口岸
为襄安(今属无为县)。而襄安至舒城(或龙舒)以直线计,陆路约有170华里之遥,若欲沿江水路直运至芜不知方便多少,这更主要便于孙权迎之。赤壁之战为孙吴奠基,周瑜为孙吴勋臣,逝于巴丘,吴主迎之于芜,亦示对重臣之体恤,合情合理。历朝历代外地为官为宦,逝后异地安葬者比比皆是,何必均需迁回原籍,而况有吴主亲迎之周瑜?汉置庐江郡辖14县,其中就有舒城、龙舒两县。《一统志》称周瑜墓在庐江,究指当时庐江郡的何县何地?庐江郡因舒有舒城、龙舒两地,故又附会出两地均有周瑜之墓。两地有如其墓在芜这样令人信服的记载吗?后汉至三国芜湖县治在今芜湖县的张镇乡,吴主迎之江岸(今芜湖市),且就地举行祀仪安葬,是完全可能的。所以,上引《三国志·吴·周瑜传》中“丧当还吴,又迎之芜湖”句后紧接“众事费度,一为供养”,当应包括筑墓、守墓的费用在内。

芜湖周瑜墓,安徽省芜湖市鱼市街 24 — 28 号院内有一墓,为圆形土冢,面积约为 200 平方米 ,封土高约 2 米 ,墓周有少量太湖石,世居居民传为周瑜墓《三国志 ·吴书·周瑜鲁肃吕蒙传第九》记载:“瑜还江陵,为行装,而遒于巴丘病卒,时年三十六。权素服举哀,感动左右。丧当还吴,又迎之芜湖,众事费度一为供给”。《图书集成·职方典》载周瑜墓在芜湖城北周村铺,东吴时并置守家户。


另一说法:

鱼市街30号
时间:2012-10-13 10:33来源:合肥晚报 作者:王毅萍

三国风云如狂飙在时空隧道里呼啸而去,转眼就逝去了一千七百多年。当年孙权守候周瑜灵柩的芜湖荒凉江岸,现在已经高楼成群,车水马龙。沿着青弋江入长江口处的中江桥而下,有一座楚天酒店,酒店旁的巷内,有一片古旧住宅。深深古巷仿佛是历史切断后的横截面,走在西内街上的青砖石板上,就仿佛走在时代铆接的夹缝中。

还原历史的场景,也许是这样的吧——风呜咽,云低沉,芜湖长江边缟素一片,孙权率三军将士守候在岸边。正是山映斜阳时分,一艘战船徐徐靠岸,孙权迎上前去,扶柩大哭:“没有公谨,哪里有江东,今后我又能依靠谁呢?”江东军民皆为之恸哭——那是汉献帝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周瑜在征蜀途中,旧创复发,死于巴丘。

据数代世居于此的老人回忆,芜湖鱼市街30号院内,的确有过一座周瑜墓。那是一个椭圆形院场,方圆约500平方米,场院的中间有约二层楼高的圆形土冢。老街坊称其祖上见过墓碑,上面刻着:大都督周公瑾之墓。土堆周围尚有部分护墓石。周围的百姓世代相传,对其十分敬畏——妇女从不在周瑜墓的院场里晒衣晾被,小孩子也不敢爬到土丘上玩耍嬉闹。当地百姓甚至传说,有人看见过周瑜的英灵:在东方鱼肚白的时候,一位白衣银袍的英武小将,骑着高头大马,进入墓内。当时,周瑜墓巷口处有个早点铺,为了看到传说中的大英雄,附近住户纷纷赶早到这里吃早点,早点铺的生意也因此日益兴隆。

周瑜墓有史记载的有七处之多。那么,芜湖民间传说中的鱼市街周瑜墓,到底是真是假?

清乾隆至道光年间的芜湖人黄钺,曾在《于湖竹枝词》中写道:“居仁远在白沙藏,深道依然表道旁。可慨周村置守冢,至今扃秘失周郎。”黄钺考订后,在词下自注为“今城西鱼市街民家,墙围古冢,相传为瑜墓。有窃视者,中为隧道,链悬其棺。”黄钺的故居所在地——芜湖人称为黄家大院的,就在周瑜墓附近,这也证明了黄钺对周瑜墓的熟知程度。

《三国志》中也有记载:“瑜卒,权素服举哀,感恸左右。丧当还芜,又迎之芜湖。”这就说明,周瑜逝后灵柩确实到了芜湖。史料又记有瑜墓“城北周村铺,吴置守冢户”十个字。罗贯中在《三国演义》第五十七回写道:“却说鲁肃送周瑜灵柩至芜湖,孙权接着,哭祭于前,命厚葬于本乡。”

芜湖民俗学家茆耕如曾经呼吁开发周瑜墓。可以想象,芜湖古城若多了这一处景点,老百姓假日休闲、凭吊古迹又多了一个好去处,周瑜墓的旅游价值,不低于合肥的包公墓。



芜湖雕塑园(一期10号作品)周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20 22:32:30 | 显示全部楼层
西内街(长街头子)11号的故事


汪伪芜湖特务组织“十一号”内幕及罪行

俞正东

日寇侵占芜湖、残害我同胞的罪行,罄竹难书。而一批丧失民族大义的汉奸,如芜湖“十一号”之类,认贼作父,为虎作伥,更是令人发指。1956年秋,因工作需要,组织上要我调查汪伪特工组织“芜湖十一号”的情况,有机会看到有关的档案材料,接触过该组织骨干分子肖某和特工人员周某、梁某等人。从他们的书面和口述的交代中,对“十一号”的内幕情况,略知梗概。最近又看到黄美真等三人合著的《汪伪七十六号特工总部》一书,对“芜湖十一号”隶属系统,更有明确的了解,特撰此文,张其罪行,诛其不义。
汪特“十一号”的成立与隶属关系
一、组织名称、代号、成立时间、地点。
汪伪特工总部南京等区自1939年成立后,即开始在长江中下游各地进行各种罪恶活动,特别在我省大江南北活动更为猖狂。芜湖离南京很近,便成为其活动的中心。1939年冬南京区区长苏成德即派潘元恺(原名庞道生)、郭建飞等人来芜筹划,成立了特工总部南京区芜湖站,并以芜湖站为核心,在本省主要城镇设立了特工分支机构。
“十一号”就是汪伪特务组织——特工总部南京区芜湖站。因这个机关设在芜湖西内街11号,便以门牌号码“十一号”为其代号。又因该站地处芜湖西门,所以又叫“芜湖西门站”。这就是该特务组织代名称的由来。
二、上下级隶属关系、组织演变、内部分工与人事变动。 “十一号”特务组织自1939年冬成立到1945年秋消亡,计有6个年头的罪恶历史。在这6年中,外人都叫它“十一号”,其实它的内部名称已更改了三次。
第一次名特工总部南京区芜湖站。从1939年冬到1942年7月左右,不到三年时间,前后有三任站长:第一任潘元恺,第二任郭梦龄,第三任廖克远。三任副站长均是郭建飞。 该站机关内部设有四股、一队、一台,即:总务股,股长郭俊卿;组训股,股长先是吴强华,后是肖洒(又名肖国琏);情报股,股长管巨川;侦行股,股长壮耀明;警卫队,队长惠锡良;电台台长桑榆。还有一个外围组织——芜社,社长由潘元恺兼任。另外在宣城、当涂、广德、运漕、荻港、湾沚、和县以及本市河南等地都设有芜湖站的下属特工站、组。
第二次更名特工总部安徽区。从1942年7月到1943年冬,约一年半的时间。
1942年7月汪伪特工总部将原来华南、武汉两个区与芜湖站合并,改名为特工总部安徽区(因其地处芜湖,又叫芜湖区)。区长由华南区区长王玉华担任,副区长郭梦龄,秘书高谦。
随着芜湖站改为安徽区,其机关内部编制亦随之扩大,其下级组织名称也有改变。
在特工总部安徽区内设四科、一队、一台两室以及一个外围组织皖社。
第一科——总务科,科长郭俊卿。该科下设文书、事务等股。
第二科——组训科,科长赵子畲(又名赵再康)。该科
负责组织工作,对被捕、释放和自首人员进行管制、监视等工作。下设组织、训练等股。
第三科——情报科,科长庄鹤。该科专门负责收集情报,综合编审转送有关部门。下设情报、编审等股。
第四科——侦行科,科长郭建飞。该科专门进行侦探、逮捕、刑讯等工作,下设侦察、审讯等股。
警卫队队长由刘萍等人担任。该队负责警卫、看守等工作。下有六个班。
安徽区的下级特工组织有蚌埠、宣城、合肥、当涂、运漕等站和广德、荻港、和县等组。
第三次更名政治保卫局第二局芜湖分局。从1943年冬
到1945年8月计一年多时间。前后任分局长有裘君牧、姜颂平、章韬等人,副局长有苏麟阁、赵光涛等人,秘书有秦汉云等人。
分局机关内部编制与安徽区基本相同,仍设总务、组训、情报、侦行等四个科及警卫队、电台、秘书室等。总务科长刘志春,情报科长陈德懿、副科长管巨川,组训科长赵子畲、秦汉云,侦行科长汪鹤、副科长杨德义,警卫队长侯某某,电台台长张唯逸。
芜湖分局下设宣城、当涂、合肥、繁昌四个支局和无含直属组、巢县支组、和县直属组等。
汪特的外围组织及其任务
一、外围组织名称与演变情况。
汪伪特工总部及其下属特务机关的外围组织很多,哪里有汪特机关,哪里就有其外围组织。如上海特务机关的外围组织名叫海社,南京的叫京社,无锡的叫毅社,芜湖的叫芜社(后改为皖社)。
“十一号”成立不久,约在1940年春夏之间即在本市成立一个公开的外围组织名叫芜社。这是由芜湖站站长潘元恺等人亲自组成的。当时社址在柳春园9号,故又称为“九号”。该社设社长、书记长各一人。下设组织、情报、总务三个组。每组有组长、干事各一个人。起初这些人员大多数都是由芜湖站派的,如社长是由芜湖站站长潘元恺兼任,书记长先后由吴强华、肖洒等人兼任。随着芜湖站改为安徽区后,约在1942年12月芜社即改为皖社。从柳春园9号搬到铁锁巷4号民众教育馆内,在楼上办公。其内部组织比以前扩大了一些,组织人事安排如下:
社长由安徽区区长王玉华兼任,书记长由肖洒等人兼任。下设总务、组训、情报、调查和游艺等五个组,每组设组长一人,成员若干人。
二、主要任务是发展组织、收集情报。
该社重要工作之一就是发展社员。发展时要有一个社员介绍,填写两张社员登记表、交两张照片,一份存社,一份送“十一号”备案。
从芜社到皖社都是不断吸收成员,发展组织,按照行业、地区等情况,编成文化、教育、市党部、河南、东门、吉和街、法华庵等小组。每组有组长一人,组员七人左右。每月召开小组会议一至两次,时间、地点由组长决定和通知,并请皖社派人参加,听取汇报、布置任务。这些小组成员散布在全市各个角落,收集情报向“十一号”汇报。
当时该组织收集情报的范围:
1.新四军及其江北纵队的军事调动、驻扎地点以及人数、枪支、马匹等情报;
2.芜湖地方物资流动及经济情报;
3.芜湖汪伪各行政机关人员调动、思想状况等情报; 4.渝方三战区在芜附近军事移动等情报;
5.在芜湖日本人掌握的江南淮南铁路运输情况。
这些情报由各小组收集后送给芜社(皖社)情报组,审编纠正后再送“十一号”情报科查核。
汪特“十一号”发展特工人员的情况
“十一号”特务机关为了发展组织扩大其反动势力,采取多种手法,在沦陷区发展一些昧了良心的败类和地痞、流氓等为其爪牙。吸收前对其发展对象要察言观行。看他们是否能进行亲日反共等反动宣传,是否愿意做坑害人民出卖祖国的勾当。如认为可以,要有一个介绍人,填写登记表一式两份,交照片两张。这种表与外围组织社员登记表不同:是道林纸蓝色铅印的(社员登记表是用白报纸油印的),它的内容除对于“和平反共建国运动”有认识外,还有今后之志愿(包括宣誓词),一般社员登记表上没有志愿这栏。以上手续完备后,要举行特工人员宣誓仪式,这种仪式极神秘鬼祟。只三个人参加:一是宣誓人,二是监督人,三是司仪。这三个人站在孙中山遗像前举手宣誓,由宣誓人读誓词。宣誓词的大意是:
余誓以至诚参加和平反共建国运动,以求中日亲善,大东亚共存共荣。并以法西斯精神来求实现。如违背誓言,甘愿受组织最严厉的处分!谨誓。
宣誓人 签名盖章
监誓人 签名盖章 年月日
宣誓仪式都是在监誓人——站、区、局长领导下进行的,组训股(科)长当司仪,宣誓后成为正式特工人员。有的特工人员还由日本宪兵营长安田(据说安是“十一号”的顾问)发一张名片给他们,盖上安田的私章就起特殊通行证的作用。
汪特“十一号”的罪行
中国全体军民浴血奋战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日战争,但是“十一号”的汉奸、特务在日寇和汪伪政权的指使下,进行了亲日卖国、反共反人民的罪恶活动,刺探我军事情报,配合日寇清乡、围剿、镇压、残害芜湖人民,破坏抗日战争,犯下了滔天罪行。芜湖人民提到“十一号”莫不义愤填膺。现将其主要罪行揭露如下:
一、进行反动宣传,毒害人民。
“十一号”特务组织打着汪伪政权“和平反共建国”的旗号,在沦陷区进行“和平反共建国运动”、“中日亲善”、“大东亚共存共荣”、“经济提携”等反动卖国宣传,向人民灌输毒素,企图麻痹和欺骗人民相信它的那一套,甘当亡国奴。
二、搜集情报。
主要收集共方(指共产党)、渝方(指蒋方国民政府)、友方(指日本)、己方(指汪伪)有关政治、经济、军事等情报。他们讲的虽然是几个方面,而实际上是以搜集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游击队和爱国人士活动为主;其次是行商坐贾的行踪行情。为什么呢?因为“十一号”的主要任务是反共,侦探逮捕党的地下工作者、爱国志士以及诈取商人等钱财。
三、配合日寇清乡、扫荡,杀害中国人。
“十一号”搜集情报的目的,是助纣为虐,逮捕革命干部、爱国民主人士和群众严刑逼供、摧残杀害。例如1945年8月日本快要投降时,“十一号”的警卫队配合日寇在本市南关和清水河一带阻击新四军,当场打死我新四军五人。又把抓来的所谓嫌疑分子五人,严刑拷打后分两次杀害:先杀一人,后杀四人。为了掩人耳目,竟断尸数段,装进麻袋,投入江中。又如“十一号”与汪伪县长策划在卡子口设立检
查站,搜查行人。后与县清乡大队配合,在日寇的支持下,进行两次清乡扫荡,杀伤群众数十人。
“十一号”是个杀人的魔窟,在侦行科的审讯室里布满各种刑具:老虎凳、皮鞭、辣水汤、电刑具等。对所谓“案犯”,动用各种刑具,往往致伤致残甚至死亡。一个名叫赵小狗子的含山县人,只有廿四五岁,由于敌探告发,说他是新四军,被捕施加酷刑,遍体鳞伤,最后把他枪决了。也有的被打得死去活来,送到南京“感化院”,有的受过严刑后,被迫自首,成为受监视的所谓“自新分子”。
四、搜刮民脂民膏,过着荒淫无耻的生活。
“十一号”的汉奸特务对芜湖人民进行种种敲诈勒索的罪行是不胜枚举的。如侦知行商运输货物情报,便以检查为名,行敲诈勒索之实。有时扣顶帽子,将商人的物资全部没收,勒迫交钱后才能放行。对坐商则先加罪名,逮捕上刑,开出价码,交钱取保释放,坐商范长茂就是当时受害者之一。笔者曾访问了范老,他说,1942年我家住在桑枣园38号,当时我在新安街开设一家益兴昌颜料店。约在1943年8月的一天早上,“十一号”行动队长杨德义带领一班爪牙到我处破门而入,气势汹汹,说我“资敌”,扬言是“要犯”,于是把我连同货物都带到“十一号”去了。头一天三进审讯室受审,第二天把我戴上手#铐押送到后家巷9号(“十一号”的牢房)。家人四处奔走,托人花钱疏通,前后一共花去价值1万多斤大米的钱,才把我保释出来。范老谈到这节往事,至今还为之切齿。
笔者还曾访问了芜湖一中离休教师李卓。他说,1943年11月,我在运漕从事党的地下工作,打入了运漕“十一号”特务组织。在1944年1月17日就被运漕站“禁足”起来(实是拘留),不到20天,又被押送到芜湖“十一号”,关了40多天。1944年春我托人找到了汪特苏皖局局长姜颂平说情才获释。名义上将我留在“十一号”组训科当办事员,实际上该科科长指使其侄赵馨山监视我。我发觉后,一跑了之。他还补充两例说,1943年初,我新四军七师《大江报》社工作人员孙克明同志回家(住芜湖上二街43号)到大观园洗澡,被“十一号”特工抓去,关押一夜,因他只承认来自渝方,托人花了很多钱才释放出来。孙同志现在东北大连教书。还有一个是在1945年春,运漕照相馆老板范锦章来芜湖买材料,“十一号”以通匪罪,把范关了五六天,受尽了酷刑,花了许多钱财才保释出来。
还有一种敲诈勒索的方法,叫做“文明刮钱”。如市政协常委、市面粉厂工程师龚佛龙回忆说:“旧社会恶势力惯用做寿的名目向人诈取财物。假如你不识‘抬举’,就要惹祸上身。”龚老讲到当年“十一号”副区长郭梦龄做生日收礼的情景时又说:“我当时受一个粮商邀请,备了一分重礼来到后家巷,见人群拥挤,进门登记收礼账,随众进入喜堂行鞠躬礼,即鱼贯退出。我认得的长街大商号和钱庄的老板几乎都到了。后来得知这是郭梦龄普遍邀请的,他用这种办法搜刮的礼钱,着实可观。有人称之为‘文明刮钱’。”汪特“十一号”各级头目,依仗日寇和汪伪势力,烧杀淫掳,作恶多端,双手沾满中国人民的鲜血,搜刮民脂民膏以饱私囊,过着花天酒地、荒淫无耻的生活。如王玉华、郭梦龄、高谦等均有妻妾二三人,裘君牧、赵光涛等人,吃喝嫖赌无所不为,这班民族败类,生前罪恶累累,罄竹难书,死后臭名远扬,遗臭万年。



西内街11号(已拆)就在教育家、藏书家、爱国民主人士洪镕故居的斜对面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20 22:39:25 | 显示全部楼层
已阅!支持{:5_12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20 23:31:51 | 显示全部楼层
芜湖十里长街史话

前   言

芜湖是东南胜地,商业名城。长街昔乃芜湖精华,江左明珠。自西门口至宝塔根,店铺林立,鳞次栉比,互连十里。店铺五六百爿,生意兴隆、财源茂盛者绝多。其由小到大、日渐发展、历几十年乃至百年不衰之原因何在?我们对此几经探索,如实记载下来,作为当前城市经济建设、发展商业之借鉴。另对长街历史上重要事件、知名商人、独具江城特色的商品、轶事遗闻和风情习俗,亦加以搜集,供后人研究。

一、十里长街的历史概貌

长街历史有多久:十里长街,应是宋代筑芜湖县城墙时开始形成的。东吴孙权黄龙年间,将芜湖县治自黄池移至今北门鸡毛山高地。那时鸡毛山周围还是一片湖泊,可能只在县治附近有原始的集市。唐代以后,开始大修东南水利,疏河道,筑东坝,使中江之水分流而入江归海,太湖之水不致倒灌芜湖。到了宋代,在芜湖郊区大事围垦农田。水落后,鸡毛山周围陆地随之扩大,人口增多,商业兴起。特别是筑城以后,商业街道相继出现。这座宋代城较之明万历三年(1575年)重筑的县城为大。宋城的范围:东至今东门外鼓楼岗,北至北门外高城坂,南至南门外的南门湾,西至西门外大城墙根。今存的兴隆街、仓前铺、笆斗街、打铜巷、米市街、薪市街、鱼市街、花街、油坊巷、铁锁巷、南正街、西内街,都属宋城内的商业区,是昔日当地各行各业的集中场所。宋城毁于南宋金、元之乱,明代重筑的县城范围大为缩小。县志云弼赋门(西门)西连长街大市,说明这时西门内缩,把原来的一条西门大街截断。西门内叫西内街,西门外叫长街。所谓长街大市,原来也在宋城之内。所以形成十里长街始于宋代筑城。因此,从宋代算起,长街迄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明代建都北京后,户部设置芜湖关。官府文书传送、朝廷官员往来,都要通过江口,故从县衙门到江口修建一条高出水洼地的官道,以便人马通行。在江口还建造了一所接官厅,设有官驿站(现在还有巷名官驿,在寺码头附近),以便送往迎来。这条官道也是青弋江的堤岸,作为防洪设施。官道两旁,自然是开店设摊的好市场。所以西门口的长街大市,逐渐延伸到江口,形成一条十里长街。

十里长街独擅长江特别是长河青弋江水上运输之利,这更促进了长街商业的迅速发展。县志云“长河汇宣泾诸水,由东而下,直逼南城,经浮梁西达于江。”(浮梁指浮桥)长街的后沿,紧靠长河北岸,有徽州码头、寺码头,有头道渡、二道渡,有老浮桥、利涉桥,后来又有中山桥,都通向长街,因而水陆交通,极为便利。长街货物进出长河,可以直达皖南的宣、泾、南、繁以及苏南地区;进出大江,可以上溯湘赣鄂川,下达宁沪苏杭,北至无、含、和、巢、庐、合等地,因之商贾踵至,百货咸集。这就是十里长街商业发展的优越的自然条件。

长街有多长:据县志记载:宣统二年,丈量西门口至宝塔根615.9丈即长街实际长3.42里。南北平均宽349.7丈,合算总面积为215380平方丈,折合为6平方里。

县志又载:清代由新市街(即薪市街)西抵江口,名十里长街。这里说的起点是薪市街,上面说的起点是西门口,两者不一致。因此,市工商联主委胡恩森于1985年夏季,派员实地丈量,得出确切数字:从鱼市街顾顺兴酱园至西门口,共长343米;自西门口至江口宝塔根,长1440米,合计为1783米。按500米折算一里计,长街的东西长度为3.56里。长街南北宽度平均为200米,长街占地面积约为356600平方米。

这两种起点不同的算法,其长度同为3里多,但其面积则大不相同。原因是宣统二年的南北宽度,以南至长河沿岸,北至蒲草塘(北门外九莲塘附近)沿老电灯公司、陶家沟(弋矶山南边)一线。按这个平均宽度,要占长街长度的一半以上,把长街的范围扩大了。在宣统二年还没有中山路和二街市面。这个宽度,几乎把当时芜湖零散商业地点都包括进去了。可见宣统二年丈量的十里长街,意味着是芜湖除河南岸以外的整个商业区域。

长街商业逐渐发达了,城里的商业逐渐西迁因而冷落下来。但是人们还习惯把城里的西内街至鱼市街一段,叫做长街头。把长街分为3段,西门口至状元坊一段叫上长街,状元坊至宁渊观一段叫中长街,宁渊观至江口宝塔根一段叫下长街。整条长街两边还有许多横向的巷道,也是附属于长街的商业区。

长街的店房:现存的长街老店房,是太平天国以后清同治、光绪年间重新修建的。此后的商店概数为493号,其中大致如下:
鱼市街(自长街头顾顺兴酱园西店起至堂子巷上首止)1号至64号;
西内街(自堂子巷下首起至西门口止)1号至69号;
上长街(自蔬菜公司门市部起至状元坊上首止)1号至148号;
中长街(自状元坊下首至中山桥东首)1号至146号;
下长街(自中山桥西首至寺码头上首止)1号至66号。
共计商店493号。
这里要说明两点:(一)据访问在宝塔根开设大成德杂货店的店主吴本浩老人说:他开的店是当时的下长街164号。解放后沿河筑埂,靠南边沿河店房拆除了,现在靠沿河的房屋门牌已不算是下长街而是沿河路了。如果按抗战前门牌实际计算,就可以把宝塔根与寺码头以及沿河建埂拆除的门牌计算在内,以大成德杂货店门牌为终点,应增加门牌98个号,即商店总数为591号。(二)一家门面里面,有的设几家商店或作坊,加上横向巷道商号,其商店总数,不下六七百家,“殷实商店,尽萃于此”。

据商界老人谈,原先长街店铺是沿官道也就是长河堤埂两边搭草屋、木板瓦房,或露天摆摊设点,低洼积水路段还没有店铺,大商店还在城里和西门外一带。这大概是指宋代的长街而言的。

明初,江南地区生产发展了,货物骈集于芜湖,长街成为闹市。据明史记载:“成化七年(1461年)设芜湖、杭州、荆州关,征竹木钞,后改银。”芜湖关设在今泗关街。其时芜湖商埠地位已在杭州、荆州之上了。清初顾祖禹说:“明天启中设榷关于此。”榷关是征收货物税的机关。至崇祯年代,芜湖关银年达7万两。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向长街市面计间(按店屋房间数量)派征“江夫河篷差银”,年达2304两。这说明长街此时已是很繁茂的市场。万历三年重筑芜湖县城,“弼赋门西接长街大市”。可见此时西门外长街已是店房林立。到清初才有“芜湖长街七里长”的民歌。

县志记有“十里长街”的名称,大约此际长街店房,方延伸到江口。但是咸丰年间,十里长街全毁于太平天国之战。光绪二年(1876年),中英签订《烟台条约》,芜湖辟为对外通商口岸,镇江米市移至芜湖,江城遂成为闻名全国四大米市之一,商业大兴。在此前后,李鸿章家族来芜,大量投资于房地产,兴建房屋,开辟新街道如二街、中山路、四明路(今新芜路)等,其中长街店房属于李府修建的占很大比重;长街原来店主以及富有绅商,也同时在长街修建店房,出租或自行营业,因而长街商业,迅速得到恢复和发展。县志也有记载:“繁盛视昔有加”。所以现存的十里长街店房,基本上是同治、光绪年间建筑的。

长街阛阓之盛:长街两边店房骈立,都讲究店面装潢,争奇斗盛,以广招揽,门楼大都高耸,飞翠流丹,如银楼之类大店门面更为堂皇,古雅牌楼式样,雕砖刻木,油绘彩色福、禄、寿三星神像,栩栩如生;店家一律高悬大小不一的金字黑漆招牌,闪光耀眼,还立金字竖匾,书“财通四海,利达三江”、“货真价实,童叟无欺”、“招财进宝”等字样。这些大店招牌匾额,很多出自名家手笔,如武进唐驼写的颜柳体、于右任写的行书,最引人注目。“魁陛斋”招牌字是谭延闿之弟谭延泽书写的。其他名人写的也很多。这种名家题匾,足为商店增添光彩,招引顾客。还有写上“大减价”、“划一不二”之类的市招,临风飘拂,五彩缤纷。店堂之内,货物山积;货架之上,琳琅满目。由于街道长而窄狭,来往顾客如云,人头拥挤,更显得长街之长之远,店房之高之大。其人声之嘈杂,场面之壮观,真不愧为“甲于江左”的闹市。招牌、门面宏伟,是显示财力雄厚、货物充足的重要方式。商家懂得这一点,顾客重视这一点。

重修长街街道:据商界老人谈,长街街道原是土路,晴天尘土飞扬,雨天路面泥泞,后以鹅卵石铺垫。到清朝中叶,官府拨款,商家集资,购荆山麻石,凿成石板铺之。但经轮车长年碾压磨损,已成沟槽,槽深达三四厘米。1931年大水,长街水深过膝,自江口至西门,路面被冲坏浸毁,石板松动,排水沟道淤塞,不但推、拉、扛、抬货物极感困难,就是徒手步行,也很不便。灾后街道,亟待修建。
1931年秋大水退后,官商即着手筹划重修十里长街。名为官商合办,实际是由商家出钱。据直接参加施工的老石工过裕隆和管理财务的老药师王礼卿与知情人金仲平等老人介绍,施工规划是县政府市政建设委员会和商会共同制订的。商会成立了修建长街筹备处主其事。市政建设委员会负责人为邵立洲、刘兆庆。修建长街筹备处管经费的是正裕布店经理徐馨圃,管银钱出纳的是张恒春中药店经理王于勤。经费来源以房铺捐附加名目向各商店和房东征收。

承包施工,采用投标方法。商会召集全市20多家石匠店开会,按设计要求,公开招标。结果有13家石匠店集体中标。领首的有裴祥记、汪义兴、胡家余3家石匠店,由其店主裴宏祥、汪绪乐、胡家余3人负责安排施工。共集中了120把锤(石匠大师傅才称一把锤)。除本地石工全力以赴外,还从合肥、巢县请来一些石工相帮,并集中大批杂工,担任抬石料、挖下水道、砌涵洞以及后勤等工作。到枞阳县花山采购大量麻石加工,运回备用。自1932年春节开始施工,1933年夏季全部竣工,费时一年有半。铺设长条石路面,长1783米,宽1.2米,还有两边石板砌成的街沿,砖砌下水涵洞长1783米及两侧街沿阴沟。整个街道皆用长3.5尺、宽1.2尺条石3条并列连结铺成中心路面,两旁各铺横一块直一块的长石条,再铺一块长5寸宽4寸的厚石板,砌成街沿,直到两边店屋墙脚。一色条石,整齐美观。

施工期内,采取分段施工方法,预搭跳板。不但便利行人过街,而且不影响店家做生意。用拆下的旧麻石块,凿平沟漕,铺砌街沿,既省工又省料。全线工程,耗资两万五六千块银元,投入施工的总人数2000多人,仅短短的一年半时间,能完成规模这样大、质量这样高的工程,真是难能可贵。

70多年过去了,这条已经磨光的路面,出现了坎坷不平之处,似乎标志着芜湖十里长街所走过漫长的历史足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20 23:38:16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十里长街的各行各业

芜湖十里长街商业有其独有的特点。县志云:“长街百货咸集,殷实商铺,尽萃于此。”又云:“江口一带,米、木商及行栈居多,东南北门商务较逊。”由此可知,长街商业以百货为主,大都是资金雄厚的殷实商户。长街没有米、木商行,没有客栈、茶楼、酒馆、浴室、照相、戏院、医院等服务性行业。这是长街商业的特点。

长街有哪些行业呢?总的说来,凡是经营人民群众所必需的日用品的各行各业,应有尽有。主要的是百货、绸布、杂货、中药、西药、酱坊、烟酒、陶瓷、铁器、铜锡器、戥秤、香烛、笔墨、纸张、书店、银楼、皮货、鞋帽、钱庄等等。各行各业的商店,大都货物充足,花色齐全,交易额大,除门市销售之外,还做外埠的批发,生意非常兴隆。其原因一是外地人来芜开店经商的占绝大多数;二是与手工业相结合。

外地人带来资金、信息:不论来自天南海北,只要有资金,找到门面,就可以领照在长街开店。这些外地人,带来大量资金和外地商品信息,生意路子熟,经验足,办法多,交易越做越大,销路越推越广,整个商场也因而蓬勃兴旺起来。芜湖对外来者习惯上按其籍贯称帮,各帮各有擅长。例如徽州帮长于经营皖南丝茶竹漆、徽墨以及典当钱庄;泾太帮长于经营纸张、酱坊、布匹;江西帮长于经营瓷器、中药、夏布;江浙帮长于经营绸缎、银楼、钱庄、百货、西药;宁波帮长于经营五金、五洋;山西帮长于经营药材皮货等等。他们都是内行,各有各的门道,故而财源滚滚。他们这些行家,是十里长街商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外地商人为了增进乡谊,共同发展,在芜湖设立了各自的会馆,如徽州、曹州(今山东菏泽)、湖北、湖南、江西、山西等会馆以及四明公所。

手工业产品是主要货源: 芜湖手工业的出现,比商业市场要早得多。长街形成之前,就有了手工业产品。相传春秋战国时期,干将、莫邪就在芜湖市郊赤铸山为吴王铸剑,炼铁炉火,染红了旁边的一座山,因之叫做赭山。虽是传说,却可以说明,那时已有冶锻铁器用品,如刀斧、镰锄铲勺锁链之类。制作石器的手工业,较铁器手工业还早。那时石器用具在人们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如石磨、石臼、石杵、石磙、石柱、石础、石碑、石像。这些手工制作的铁、石器,也就成为交易的商品,销售千家万户、大江两岸、四面八方。浸及后世,各种手工业如雨后春笋般兴起,产品流入市场。在芜湖来说,当地手工业产品都是长街商品充足的货源。这又是十里长街商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
抗战前十里长街名商店一览

百货:三友实业社,大中华橡胶厂芜湖发行所,黄恒生,大元福
西药:五洲大药房,中法大药房,中英大药房
什货:单瑞来,同裕元,鸿泰源,王大隆,凤大兴
纸张:范隆太,王润记,春生恒,文华堂
书店: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世界书局,中国图书社,文富山房
银楼:宝成,老宝庆,新天宝
银行:上海银行,安徽地方银行
酱坊:顾顺兴,慎泰隆,王怡泰
茶庄:泰丰裕,南记茶庄,德丰,永春
铜锡器:谈涌茂,福茂恒,顺太
陶瓷、铁锅:吴谦泰,程合兴
牛肉馆:金隆兴
五洋:南洋兄弟烟草公司芜湖分公司,亚细亚煤油经理部
酒庄:聚兴益,天增裕
估衣店:庆大
剪刀店:赵云生
油漆:同泰永
笔墨:沅记胡开文
绸布:永丰裕,共兴,崔玉记,均益祥,庆泰祥,胡祥发
秤店:范正椿
中药:张恒春,王太和,满江春
丝绒:朱复和,慎太和
帽子店:侯运记
染坊:聚兴祥
香烛:濮恒昌,刘义太
旱货:王裕兴(竹藤棕麻)
花粉:妙香室
盔头店:周万九(出租戏具、戏服;孝服、棺罩)
肥皂:上海肥皂厂(铁锚肥皂)

鸦片战争以后,芜湖对外通商,洋货亦源源输进长街。这些洋货无孔不入,充斥市场,数量种类之多,不胜枚举。销路很广,深入农村,不可抵御。

这许许多多洋货中,以日货比重较大。九一八事变后,长街商家抵制日货,销路锐减。芜湖被日寇占领的时期,日货随着日寇的刺刀卷土重来,独霸长街市场。

在我国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历史时期,洋货倾销,是带有经济掠夺的性质。与今日对外贸易往来,有本质上的不同。它在历史上却起了两种不同的作用,一是民族工商业以及传统的手工业受到排挤打击,利权外溢;一是带来西方物质文明,科学技术的冲击,迫使我国古老的生产与消费方式,逐步走上更新之路。长街市场,在流入洋货的历史阶段中,它既是洋商吸取中国人民脂膏的管道,也是一个引进西方物质文明的窗口。

纵观芜湖十里长街800多年的商业发展史,宋元以后的长街商业情况,无可查考,现在只能就长街几位商界老人口述,记其近100年的梗概。大体言之,在太平军之战以后至解放前夕,可分为3个时期,各有其特色。

鼎盛时期:明代至清咸丰年间的480多年中,是闭关自守的发展民族经济时期,长街商业繁盛,“甲于江左”。太平天国之后的同治年代到抗日之前的170多年中,长街商业“视昔繁盛有加”,乃为其鼎盛时期。这一时期的特色,是外来商品逐步打入长街市场。长江增添了轮船运输,带来了现代化商业的色彩,与闭关锁国时期的长街面貌大不相同。

残破时期:1938年至1945年日寇占领芜湖期间,其初,长街殷实商户纷纷挟资避难,街道被轰炸,店房被占用,存货被掠夺,市面虽非全毁,却残破不堪。其不能移动而继续经营地方土产和织布手工业者,皆奄奄一息。外埠交通阻隔,西方各国商品来源亦告断绝,市场萧条。稍后,日货大量涌入,代理商纷纷出现,长街成为日寇独占的市场。商品输入全归日寇统治,转手则由少数大汉奸经营操纵。日寇还用日货为筹码,换购大米等军用物资。如芜湖两个米粮统购机构,与日本华东军部签订合同,日方付给统购米粮等军用的物资价款,百分之五十为伪储备券,百分之五十为日货。这些日
货,又由大汉奸包销,分配给商户出售,市场价格全由此辈操纵,以致民、商俱困。据查有关史料,此际长街商户,不依附这一帮,便投靠那一帮,无独立自由竞争之可言。抗战八年,实为长街商业最黯淡的残破时期。

衰落时期:抗战胜利后,1945年下半年至1949年4月的3年多的时间里,在国民党政府接管芜湖之后,清除了日寇和汉奸在长街商业统制的影响,正当的百货商业得到恢复,曾出现了繁荣的市面。但好景不长,不到一两年,生意便难做了。此一时期的特点是:一是由于长街市场繁荣,加上米粮出口大发展,芜湖增加了大量消费性的行业。在二街、三街、中山路等街道上,大旅社、酒楼、戏院、舞场、妓院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使芜湖进一步成为一个大消费城市。二是法币贬值,物价波动,长街正当商业无法正常经营。特别是发行金圆券八一九限价,长街出现了抢购风潮,多数店家濒于破产。囤积居奇,投机倒把,应运而生。三是美、英等国货物,大量倾销。最根本的一条,还是国统区经济破产民生凋敝,社会没有购买力。具有800多年历史的长街商业,到解放前夕,已走到衰败没落的地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21 00:09:47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十里长街商业经营管理

长街商业经营管理,自有一套传统的经营方式。各家商店经营好坏,完全在于店主是否管理得当。其管理不外两个方面,一是业务管理,就是怎样把生意做好;二是人事管理,即怎样支配店员、学徒会做生意。长街商界老人对此有不少经验之谈,兹按店主、店员和学徒3个部分,如实地记在下面:

(一)店主必须是强有力的行家   

私营商店经营管理,完全由店主负责,利润归店主所有,折本倒闭,全由店主承担损失。所以店主有责有权,独立自主地经营好他的商业。这就要求他必须是强有力的行家,外行是不能做生意买卖的。
据了解,长街的店主,原来大都不是资本家,多半是店员出身。他们开店目的,首先是养家糊口,其次才是发财致富。他们知道,开店始终存在着自由竞争,摆脱不了优胜劣败规律的支配,经常要冒亏损的风险。所以店主都必须悉心锐意地做好生意,力求赚钱,避免亏本、倾家荡产。在这种有切身利害的严峻事实面前,不论店大店小,店主都必须符合以下的几点要求:

1、经商内行:市场有竞争,还有尔虞我诈;价格有高低变动,商品质量有优劣差别,货源有供求影响,商情都在不断地变化。作为店主,必须随时了解行情,掌握信息,主动、恰当地应付这些变化,才能在竞争中获利取胜。过去讲“抢生意做”,的确要抢时间、抢货源、抢顾客、抢销路,抢夺最佳的做活买卖的条件,这是店主必备的本领。外行、瞎碰,没有不折本的。十里长街折本的商店极少,正是由于这些店主是内行的缘故。

2、讲究信誉:长街不论是大商店,还是小商店,莫不以树立商店信誉为第一要务。决不肯做毁损自己商店信誉的事。信誉卓著的商店,生意越做越活,赢利也就越多;没有信誉的商店,生意便越做越死,结果只有关门。
树立商店信誉,主要的有两方面。一要“货真价实,童叟无欺”,以赢得顾客信任。“不怕顾客不识货,只怕顾客货比货”,一比,就比出“欺”字来,人家下次再也不来上当了。信誉卓著,口碑载道,是最好的商业广告,高山打鼓,声名远扬,顾客不召自来,生意就兴旺了。二要“账款往来,恪守信用”,以争取扩大交易。在商业往来上,信用至为重要,长街上的店主原来大都不是资本家,别看货物山积,其实资金并不太多。既然如此,又怎么能把生意做开呢?那就是靠树立信誉,赊购赊销。例如有些长街大商店与上海店家长期往来,信得过,进货时或派人或寄一张购货单去上海,便能凭单发货,托运到芜,还可不付现款,三节结账,或销售完了付款。外地商店向芜湖店家购货,也采用这个办法。后来芜湖出现的洋商,也懂得这个窍门,也采用赊销的办法,扩大生意。这种赊购赊销办法,可以小本钱做大生意,赚大利,关键在于商店的信誉。
货真价实,恪守信用,是建立和维护商店信誉最主要的两个方面。可以说商店信誉就是资本,就是利润。
长街商家宁可做一笔折本生意,也要维护信誉,例如张恒春药店,常将变质或不合规格的中草药大批烧掉、倒掉,制茸参丸不用雌鹿;熬虎骨胶,上面一层都撇掉不要。金隆兴的店主闻到一大锅红烧牛肉气味不对头,便把整锅红烧牛肉埋掉。一些大百货店、大布匹店,对短斤缺两、尺寸不足的,实行赔补或退款。还有的商店为创名牌商品,在名牌商品上不赚钱,以别的商品盈利补充。他们这些做法,都是为了树立商店信誉,不以小失大,而要舍小利谋大利。

3、勤俭节省:长街店主大都是店员出身,从苦中锻炼出来的,懂得勤俭节省办商店的重要性。他们事必躬亲,以店为家。除聘请经理的店家之外,店主大都住在店里,起早睡晚,深夜还起身照看门户,白天坐在店堂里,虽不上柜台,却眼观四面,耳听八方,注视着店里一切买卖活动,无时无刻不在悉心筹划,绝无饱食终日,无所用心者。
店里开支有定规,没有什么浪费的。主要的是堵塞漏洞,不使货物、银钱暗中流失。对此,长街店家都有这样的店规:店员、学徒在店里住宿,家在本市者,一般也不回去住宿(钱庄的店员例外),绝不能与别店人员私下往来,防范吃里爬外,因此漏洞很少。
善于经营的店主,利润便如针头吸铁,集腋成裘,无有不发财致富之理。当然,因不善于经营,导致破产者亦不乏其人。
至于怎样经营盘算,店主各有神通,不尽一一。总之,内行、信誉、勤俭3者,乃店主生意经之要领。此外,作为一个店主,在那旧社会里,还要注意社交,应付各种社会势力。如结交官府,寻求靠山;结识名流;打牌设宴以招待大贾富商;送货上门,以巴结阔佬贵客,等等。这就是说,店主要长袖善舞,八面玲珑,才能达到生意兴隆赚大钱的目的,否则,说不定哪一天“祸从天降”破财折本。
(二)店员要有过硬的基本功

十里长街是个大市场,行业多,同一行业常有十家乃至二三十家商店。同行是一家,又是冤家,竞争、抢生意,是不可避免的。顾客来自四面八方,挑精捡肥。要把生意做开,就必须争取顾客,不能姜太公钓鱼。因此,作为一个店员,必须有争取众多顾客做成买卖的本领。
店员要有哪些本领呢?根据长街商界老人所谈,归纳起来,有涵养工夫和工作能力两个方面。

涵养工夫:
和气生财:做生意目的,是为了赚钱,这就得依靠顾客来买货。顾客多,买货多,赚的利就多,所以商家有句俗话:“顾客是商家的衣食父母。”招徕顾客,接待顾客,真不是简单的事。顾客从这家店挑选到那家店,以挑选所中意的货物。但首先挑选的是店员脸色,看他和气不和气。如果店员面孔铁板,顾客望而生厌、生畏,那就谈不上进一步挑选货物了。因此店员要仪表大方,笑容满面,热情满怀,期使顾客近者悦,远者来。有的顾客不认店号,只认店员。店员实际就是店家的招牌。商家有两句俗话,一句是“人无笑脸休开店。”另一句是“钟馗开店,鬼不上门。”这就生动地说明店员接待顾客态度的好坏,必将产生不同的效果。态度好,买卖做得好,赚到钱;态度不好便做不成买卖,喝西北风。 长街店员有一套和气生财、礼貌待客的规矩,主要的一条:站起来做生意。俗话叫站柜台。店员总是站在柜台边,顾客一进店堂,就笑脸相迎,主动招呼。柜台里面不设座位,还不允许背对柜台站立,也不允许自相谈笑而不理睬顾客,即使偶尔坐在货柜里面,也不允许当顾客进店了还坐着不动,因为这些,都是不礼貌待客,都会得罪“衣食父母”,店主是不允许的,说是坏了店里生意。
言语到家:店员还要有语言艺术。俗话说:“买卖做不成,言语不到家”。如果顾客空手而去,店主往往归咎店员话说得不周到。这就要求店员对顾客不但说话文明,还要察言观色,了解顾客心理,做到有问必答、百问不厌、百挑不烦,主动介绍商品,帮助顾客挑选。店员说话亲切热情,会使顾客感到盛情难却,不想买也得买了。即使顾客不买,也热情礼送,“生意不成仁义在”,还要图他下次再来,决不冷言挖苦:“你买不起!”“找麻烦!”或者说些粗话脏话,使顾客难堪。
忍辱负重:店家有时碰到兵痞、流氓用假银元,掼刀摔枪,以买货为名,进行敲诈的事。店员则是骂不还口,打不还手,尽量忍让。如果对着干,哪怕口出一句粗话脏话,也会授之以柄,使事态扩大。
基本功:
会写会算:要会记账,会开票;会打算盘,并工于心算。一旦生意成交,就能迅速结账收款。
熟悉商品;要熟悉各种商品规格、价格,顾客有问,如数家珍,顾客购买,迅即结账。
包扎货物:那时长街商店销售零散货物,出门必须包扎。如是礼品,则更要求包扎美观,如果自用品,则要求包扎牢固。包扎讲究规格,随商品不同而有各种不同规格的包扎。这关系到商店声誉,马虎
不得。包扎不合规格,还会贻笑大方。
至于称秤、量尺都要有熟练的手法,做到准确迅速。
这些基本功讲起来容易,做起来就难了。接待顾客、谈活、取货、量尺寸、称斤两、算账、收钱、包扎等等程序,都是在生意繁忙中几乎同一时间完成的,既要准确又要迅速,既不让这一顾客等得不耐
烦,又要不冷淡别的顾客,可说是耳、目、口、脑、手、脚并用。没有这种真功夫,便会手忙脚乱,顾此失彼。手忙脚乱,心里急躁了,还怎么能开笑脸?由此可见,店员有了过硬的基本功,才能驾轻就熟,工作热情,服务周到,笑脸常开态度好。

对于店员道德品质的要求与工资待遇等问题,在长街也有一些传统的规矩:
一介不取:商店里尽是货物,尽是钱。售货的铜板,随手扔进钱柜,散落店堂的地板上,“哗哗”作响,当时也不拾,说是“遍地黄金”,意图吉利。在这种环境里,店员要做到一尘不染,一介不取。如果手脚不稳,小偷小摸,那就要被赶出店门,而且别的店家也不敢雇用,就把饭碗彻底砸了。
一只土饭碗:长街店员待遇也是比较低的。据调查了解,当年店员的工资因商店的大小与利润的多寡而有不同。一般情况是,店员每月工资3到5元,平均是4元。账房先生和经理的待遇,一般比店员高一倍,特殊的还要高,如张恒春药店经理谢树德的月工资,高达70元。钱庄的店员的工资较普通商店高,平均月薪20至30元。店员伙食由店主供应,一日三餐,并供店员住宿,给治病,有的年终还分点红利。
店员的劳动是繁重的。长街商家开门早,约在上午7点多钟;打烊晚,约在下午七八点钟,每天约工作12小时。晚饭后结账点钱交柜。结账点钱,不许在营业时间内进行。最后还得把明天应市的货物准备好,以便次日一开门就能营业。做好这些准备工作,才能就寝。有时工作到深夜,店里供应消夜点心。这样繁忙的工作,也不是每天如此,也有生意清淡、工作轻闲的时候。

长街店员的待遇低,为什么他们还愿干而且干得很好呢?商界老人打了一个比喻说:“把土饭碗当金饭碗捧!”考其原因有:
一是店员的雇佣期为一年,干不好是要被辞退的。平时店员有差错,店主看见了也不大当面指责,必要时轻轻一点就行了。东家满意与否,年底才见分晓。正月初五店主总要办酒宴请店员的。此时,众人彼此问候寒暄,客气备至,然而这正是店员最不安的时刻。假如某店员被店主客气地请入首座,或暗送一个红包,这就是解雇的信号,那店员也就心中有数,不再回店上班了。数百年来,十里长街上有多少店员就这样苦笑着离开店主的宴席,脚下布满冰冻和鞭炮纸灰的麻石路,又落上多少幻想破灭的碎片!
试想,为了保住吃碗,养活家小,店员能不拼命工作吗?
二是店员的工资虽然不高,却比农村人生活好。如一个好劳力,当长工一年的报酬四五十元左右;农村塾师一年束修,也不过五六十元,而店员一年能得到100元,能养5口之家。
三是学好本领,将来也开店发财。长街的店主大都是店员出身。这些活榜样,使店员产生“我也要开店发财”的想法。而且当店员时可以学到经商的本领,成为内行人。这又是店员辛勤工作的动力。
四是店员社会地位较高。他们虽比不上官僚和财主有权有势,但因其经常笑脸迎人、和气待客,也得到社会的尊重。
社会上称店员为先生或朝奉。“朝奉”是宋代就有的官名,“朝奉大夫,正五品”,经管朝廷贡品、赐品出纳。称店员为朝奉,和称医生为郎中一样,都是赞美的意思。

以上种种,说明当店员是不简单的,必须具备会做生意的本领。他们的本领是从哪里学来的呢?旧社会没有培养店员的学校,他们只是从3年学徒期间勤学苦练得来的。学徒是店员必经之路,几乎没有不当学徒而一进店就当店员的情况。

(三)学徒必须刻苦磨炼

学徒大都与店主有沾亲带故的关系,乡村穷人家十四五岁的男孩子,因上不起学,就送去当学徒,愿受3年苦,求得一碗饭。

能当上学徒很不容易,必须找到一个殷实的保人,递交投师纸,写明保人负责学徒守规矩,老老实实地学生意,若走失或遭灾祸死亡,与店主无涉;如拐带偷窃或造成其他损失,概由保人负责赔偿,等等。店主收学徒之后,彼此便是师徒关系。遵从“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旧习惯,一切听从师父师娘的吩咐,不听话是不行的。学徒学什么呢?内容大致分为两方面:做生意的态度和做生意的本领
学做生意的态度是基本的。一是学乖巧、灵活,做到行动敏捷、口齿伶俐,改变呆头呆脑、笨手笨脚的土气。二是扫除调皮、任性、轻浮、弄虚作假的坏习气,养成吃苦耐劳、安分守己的好习惯。学徒在此阶段的工作是打水扫地,递烟端茶,尽是做些杂活和侍候人的事。有时出了差错或者偷懒,就要挨骂,甚至挨打。不过,打骂不算严,赶出店堂才算是最严的。学徒3年,没有工资,店里供给伙食,此外,每个月有剃头洗澡的月规钱,店主打麻将的头钱也可分到一份。学徒经过这一阶段的磨炼,待聪明灵巧、规矩老实了,再进一步学习做生意的本领。

学生意的本领是重要的。学写应用的字、记流水账、珠算,这些都是在晚上跟店员(师兄)学,店主检查督促,学不好就挨罚,打手心。同时搬送、堆放货物,以熟悉商品种类、价格;还要学会包扎货物,在晚上和店员一起做,边做边学,反复练习,一直到合格为止。学称秤、量尺时,有师兄复验,错了重来。这些基本功,不但要学会而且要熟练,否则不给满师。满师后在本店当店员,站柜台,还要向师兄学习怎样接待顾客。学徒初当店员虽有工资,也是从最低档的开始,以后逐年增加5角或1元。

中药店学徒还要学会认识成百上千种的草药,那就更难了,非下一番苦功不可。他们满师后,在柜台上还要实习两年,才能独立应市。发错药,人命关天,绝非儿戏。中药店学徒是从识别、筛晒、炮制药材学起的。不但要认识药材,而且要熟悉药性,会背诵“汤头歌”、“十八味”、“十大忌”等中药常识。加上站柜台按中医处方发药的实践,朝斯夕斯,日久也能成为中医师。西药房的学徒容易学,不满师就可以站柜台,只要认识中英文药名、商标,就可以卖药。

店主总是要收学徒的。虽然是培养了学徒,却能获得学徒3年无偿的劳务。有的商店多收学徒,以代替店员工作,节省工资开支。这只限于论包论盒论瓶售货的商店,如西药
房、五洋商店等。

从学徒到店员是一个人的终身职业道路。他们差不多过的是少小离乡老大回的生活,不能带家眷到店,一年只有几天的探亲假期,以致他们长期不能夫妻团聚,彼此得不到家庭欢乐。例如,徽州人出外做生意的很多,早有无徽不成市的说法,长街店家的学徒、店员中,徽州人也不少。有一段顺口溜:“不幸生长在徽州,十三十四往外丢,一世夫妻两年半,回得家来已白头。”离家千里从商,只为蝇头之利,一生回家的天数,凑起来不到两年半,他们笑脸迎人,把生活艰苦深深埋在心里。当然也不仅是徽州店员而已。但是当店员自开商店、发财致富以后,这种情况便改观了。

解放以后,长街店员这种艰苦生活,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他们和学徒跟店主一道,随着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洪流,进入社会主义工商业阵地,贡献聪明才智,有的成为国家工商业的干部或职工,晚年过着幸福的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21 00:40:5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么晚还在为本版奉献.精神可嘉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21 00:48:33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十里长街的人文物产

历史悠久的十里长街,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过致力于地方经济、文化和社会福利事业的名商人;出现过创造了名物产的能工巧匠;出现过一批信誉卓著,长盛不衰的百年老店。这些都构成了十里长街的古老文明。

往事如烟,史册缺漏,远者多不可追考,兹就太平天国前后到民国末期的100余年中,关于这方面的史料,略举一二。同时,这里所举的几位名商人,仅限于长街的商家。在长街以外的商业、米粮业巨子,或虽在长街有名但行为不端者俱不录。至于市工商联历届委员,多系商界知名民主人士,当另有记载,也不在此重述。所录不多,仅借此一观旧时长街商家的风貌。

1、吴兴周创办地方实业

光绪年间,在下长街开设宝兴京广洋货号的吴兴周先生,凭自己的才能成为商业巨子。他是芜湖著名的实业家。

吴兴周,皖南绩溪西乡人,1866年生,家贫。1879年,他13岁就远赴江北六安县城,在一家钱庄当学徒。由于聪明精干,为人忠厚,书算娴熟,不几年即在县城商界中崭露头角。旋得友人集资相助,到庐江县城开了一家商店。比时,他认为芜湖商埠,大有发展前途,便将庐江商店停歇,资金转移芜湖,在下长街开了百货商店。因他才力过人,善于经营,不久即成为长街商界闻人。辛亥革命前,芜湖明远电灯公司由于经营不善,负债过多,资金枯竭,濒于破产。经股东会议商定,聘请吴兴周为公司总经理,时在1912年。恰好,这年辛亥革命成功,满清王朝被推翻了,明远公司大债主芜湖大清银行,亦随之倒闭,明远所负巨债,也就不了了之。这样,公司债务减轻了,吴兴周放手整顿,锐意经营,发电量日益扩大,公司逐步走上巩固、发展的坦途。

然而他并不以此为满足,他运用公司所掌握雄厚资金与技术力量,倡议集资兴办芜湖大昌火柴厂(今芜湖火柴厂前身);赞助创办益新面粉厂(今大砻坊芜湖面粉厂前身);合资创办芜湖电焊厂;还独资创办芜湖电话局,开始只有两个接线生,都是绩溪人;并且抽调明远电灯公司职工张希寒前往建平县(今郎溪县)创立郎溪电灯公司。可以说,在那个半封建半殖民地饱受外国侵略的年代,他在芜湖创办了这许多实业,在客观上起了发展民族工业的作用。是一位有名望的民族资本家。

吴兴周还热心教育事业,在芜湖,他创办一所工人夜校,聘请教员,供给课本纸笔,让明远电灯公司的工人读书识字,其他厂的工人、长街店员亦可自愿入学。在故乡绩溪周迁村,还捐资创办一所兴周小学,聘请名师教学。随后,又拨巨款兴建校舍,扩充为一所高级小学。为了这所小学能长久办下去,他从自己的明远电灯公司股份中划出一部分,另设专户,把股息红利作为小学的常年经费。这可能是他从切身的经历中体会到兴办教育、培养人才的重要性而努力以赴的。

1938年冬,芜湖沦陷,明远电灯公司为日军夺占并组成伪董事会,吴兴周大义凛然,不屑与汉奸为伍,愤然回故乡避难,甘于清苦,困居故园。1940年病逝,享年74岁。

解放后,明远电灯公司改为地方国营企业,得到飞跃的发展,吴兴周之子吴子壮、吴名骝一直在公司担任重要的职位。吴兴周兴办实业的业绩常为人们所追忆。

2、宁松泉船载食品救灾民

宁松泉在长街独资开设承余钱庄、承丰裕绸布店、宝裕纱号,在上海还有宁松记申庄,资金雄厚,在长街金融市场上算得上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但因他不愿抛头露面,故大名不为社会所熟知。他常为人们所称道的有两件事,一是独资平息马票挤兑风潮。一次,芜湖谣传中国实业银行所发行的马头标记的钞票不能兑现,因而发生了芜湖中国实业银行挤兑风潮,迫使这家银行几乎关门倒闭。宁松泉为稳定芜湖金融市场,立即以承余钱庄的整箱整箱的银元,暗暗从后门抬入中国实业银行,支持前门兑现。一场挤兑风潮终于平息。二是拨款赈济灾民。1931年芜湖大水成灾,郊区农民陷于困境,大量灾民流入市区乞讨,长街商家纷纷设立施粥场。宁松泉还拿出大批款项,逐日用两只小船装载馍馍等食品,运往四郊圩墩施赈。此一义举,迄今还为人们称道。

宁松泉是青阳人,在家乡也广多田地房产,富甲一方,乐善好施。

3、崔亮功

原籍徽州太平县,世居芜湖,在长街开南记茶庄,抗日之前曾任芜湖商会会长。抗日期间避居屯溪,被称为皖南四老之一。抗日胜利后回芜,住堂子巷故宅,被选为商会会长和县参议员,他为人正直宽厚,无党无派,与芜湖县银行行长奚国光齐名。解放后,同被邀请参加第一届市政治协商会议,为委员。后在故乡太平县病故。

4、赵云生剪刀店吴正启

吴正启为芜湖名产三刀之一的赵云生剪刀店主人。该店设在中长街,只半间店面,很不显眼。门边悬一块招牌:“赵云生剪刀店”,上面注明“老店”。这块招牌很引人注目,慕名往购剪刀者甚多。原来吴正启是赵云生的女婿,赵家无儿,以女婿继承为店主。

别看赵云生剪刀店门面小,后店却很宽敞。有一座3层楼房,楼底是作坊,从澛港铁匠铺定制剪刀,取回加工,每日制成的剪刀不太多,够卖了就行。加工只求精细,长保名牌不衰。二楼是会客室,也是餐室,吴正启老人住在三楼,深居简出,不与官府往来。但是吴正启是芜湖青帮老头子,“通”字辈,名气很大。他收的徒弟虽不多,却都有财有势、有地位。如邹希荣,是寿县帮码头工人的把头,“国大代表”;牛自贵,也是工人把头、“国大代表”;芜湖工会会长、县参议长陈卓夫,是他的徒弟又是他的女婿。这三个大徒弟又开山门收徒弟,因此吴的门徒遍及芜湖,有说一不二的权威。据说,吴曾给新四军派往芜湖的地下工作人员不少帮助。因为码头工人、旧警察很多都在青帮,他们占据交通要道,吴正启的一句话就是一张通行证。若需要钱,他叫谁拿,谁就得服从。解放后,他在芜湖安居乐业,终享天年。

长街上的名商店已如前节所列一览。兹再简略记述几家独具特色的商店。

1、永春中药店

明万历年间休宁人汪一龙(字正田),精医道,来芜在西门外大街(即上长街)创立永春中药店,慎选药材,精制丸散,对症取服,效验神速,四方争购。明季有外藩入贡,凡取道芜湖的外国人,常在永春购药携归。永春药店历200多年,其子孙有不少取得功名,何时没落不详。   

2、沅记胡开文墨庄  

芜湖沅记胡开文是徽州老店的分支,有100多年的历史。
先讲一下徽墨的起源。其墨在南唐就已驰名全国;胡开文徽墨,在清乾隆年间即闻名于当世。原来汉朝产墨地在西北延安、易州一带和西南广州等地区。唐末之乱,易州著名墨工奚超携子廷珪避乱歙州,操旧业,制出不少好墨,有的成为贡品。其墨“坚如玉、纹如犀”,时称廷珪墨,曾受南唐后主李煜的赏识,封廷珪为墨务官,赐国姓李。宋宣和三年,(1121年),歙州改为徽州,徽墨之名自此始。
1782年绩溪胡天柱在屯溪开文来墨店,后在休宁经营其岳家汪启茂墨庄,采贡院匾额“天开文运”之意,改名胡开文墨庄,休宁为老店,屯溪为分店,业务逐渐发展,胡开文自此声誉远扬。1869年,胡天柱六房曾孙胡贞益(号沅阶),集股150元,来芜伙开胡开文墨庄地址在南门大街。十年后,改由胡沅阶独资经营,改名沅记胡开文墨庄,店址迁鱼市街,资产已累积1000元。1890年,店址再迁至上长街井儿巷口,时资产已扩大到3万银元,前店后坊,职工多到44人,成为徽州胡开文墨庄的后起之秀。1927年,又在陡门巷增设分店。1956年同其他3家墨庄申请公私合营,4家定股为51200元,沅记胡开文股金约35840元人民币,占70%。
制墨利润很大,沅记胡开文又经营得法,发展很快。在清末科举时代,以经销高级徽墨为主,普通徽墨次之,两者销售额比例,约为8∶2,一年营业额约为2万银元,纯利五六千银元。民国年间大兴学校时,则以销售普通徽墨为主,高级徽墨次之,两者销售额比例,约为7∶3。一年营业额仍约2万元,纯利则1.3万元左右。这是因为普通徽墨成本低、售量大之故。如制墨成本:材料(桐油烟、广胶)、装潢(打磨、填字、描色)、工缴等费:高级徽墨每斤八九元,普通徽墨每斤一两元(此为解放初以人民币折算的价格)。
沅记胡开文墨庄在100多年历史中,曾遭到两次重大损失。第一次是1889年,胡沅阶动用墨店资金四五万元,兼营茶叶出口生意,头两年赚了1万元左右,第三年由于印度茶叶出口的竞争,中国茶叶在国际市场销售额比重由原来的98%,突然降到49%,茶叶滞销,胡沅阶亏损4万元左右,墨庄资金枯竭。为恢复墨庄营业,曾发行兴隆券筹集资金,东山再起。辛亥革命后,此项债券始陆续偿清。第二次在抗日初期,长街曾遭敌机轰炸,陡门巷分店中弹焚烧。紧接着墨庄人员疏散逃避,营业停歇,外账收不回来,这两项损失,合计有八九千元,曾借债恢复了营业。
1940年,胡恩森出任沅记胡开文墨庄经理。抗日胜利后,物价暴涨,法币、金圆券贬值,沅记曾动用资金购囤大米和棉纱。囤米经常保持在1000担左右,安稳度过了金融市场混乱的难关,避免了损失。沅记于公私合营后,改为芜湖制墨厂,由胡恩森任厂长。胡后任市工商联主委、省工商联常委、全国工商联执委,同时他还任市政协副主席。

3、张恒春国药店

芜湖张恒春国药店以重视中药质量,品类齐全,为病人忠诚服务著称。声名不亚于北京同仁堂、杭州庆余堂和汉口叶开泰,排入全国三个半中药店之列。

国药业利润比其他行业高得多。俗语云:“黄金有价药无价”,“药无十倍不出门”,张恒春发家致富史,便充分证实了这一点。

张恒春创始人张宏泰,江苏溧水人,1800年曾在安徽凤阳开设张恒春药店,因年荒饥馑,亏损歇业。其第三子张鸣鹿,18岁在当涂护驾墩孙大春中药店当学徒,擅长外科医术,不几年接盘该店,仍名为张恒春,业务扩展,利润倍增。1850年,其长子张文金携资约1000两纹银,合1200块银元,来芜创设张恒春药店,店址先在金马门,数年后迁到西门内鱼市街,1860年迁至长街湖南会馆对面井儿巷口,1867年再迁至中长街状元坊对面的现址。此时资金积累已达2万两,折合银元2.4万元了。17年的利润,合原资的20倍。

张恒春现址是1864年购地自建的,仿北京同仁堂模式,费时3年,始告竣工。城阜高墙,石库大门,金字招牌,宏伟壮观。店内双面柜台,陈设典雅,楹联匾额书画,均出自如米芾、唐驼、于右任等名家手笔,“张恒春”招牌字,据说是清石秀峰的手笔。当时润笔费是很贵的,如武进唐驼为张家题店匾“永康”两字,每字100块银元。该店门市,面临长街;后堂作坊,紧靠长河,上下货十分便利。从此营业长足发展,获利至巨,到1923年,资金已达30万银元。

实际上张恒春百年来所获利润远远不止此数。据资料表明,张恒春“家店不分”,每年利润一部分,为张家3房比支抽走家用。各房在护驾墩、溧水购置田产2500多亩,在本市购置房屋,河南泗关街有一条巷子叫恒德里,均是张家的房产。在合肥等地开设药店,计有芜湖的中长街张恒春、鱼市街张恒春两家老店(老大房);丹阳的张恒春(老二房)、恒春茂两家;护驾墩的张恒春(老三房)、张涵春两家;当涂的张恒远记、恒春和两家;合肥的春和义;薛镇的张涵春;如皋的春和义。共11家,均独立经营,自负盈亏。另在长街、宣城各开一家钱庄,经营时间不长,亏损停业。估计其多年来抽取利润总数,达300多万银元。由此可见张恒春获利润之巨。

张恒春获此巨额利润,与其善于经营是分不开的。举其经营管理特点于下:

大批进货:中草药品类繁多,草本类、矿石类、虫介类、动物类不下2000种,产地遍及全国。该店特别重视成批采购道地药材,零星进货仅为临时的添补。采购方法有坐庄、代理店、产区直接采购3种,常年派采购人员驻汉口、郑州、上海等地。收购旺季,资方经理还亲自出马。抗日之前,老二房张文玉父子就赴上海购药,回芜时,轮船在南京下关江面失火,不幸遇难。尸体打捞上来时,父子还是双双紧抱。成批采购好处多:价格便宜,不误季节,品类齐全,便于精选。成批采购,需要大量资金,其解决办法有二:一是银行、钱庄货款和吸收私人存款,作临时周转,如1929年至1932年贷款总计超过20万元银元。二是赊购,大约在购进后40天左右付部分货款,其余三节结账。因此该店库存各种药材充足,如有时存备燕窝16大箱(办公桌大小的木箱)、别直参16担(老秤100斤)。由此可见一般。

批发赊销:外地批发和门市零售并重,约各占百分之五十。批发以省内外县乡镇中药店为对象,远及江苏、河南、湖北等省,大都采用赊销办法,三节结账,有的可以延至年终清结。其赊销金额之大,时间之长,长街其他商家无法与之比拟。对外地前来批发的顾客,招待十分周到,如挑贩或替人带货的,除供伙食外,还给予佣金;客户派店员前来采购的,不仅留饭留宿,还招待洗澡、看戏;如来的是经理人员,招待格外丰盛,留住客房,上馆子、打牌、吃酒。并且代客备办制药器材用具,尽量使顾客方便、满意。因此获得外地顾客信任,长期贸易往来,历久不衰。
门市信誉:精选上等药材上柜,货真价实,童叟无欺。劣质药材一律销毁,次等药材改作烟熏驱虫剂,以保持信誉。门市售货有两个特点:一是零售贵重药材,如参、燕、银耳、茸、胶,货真价实。如售出羚羊角,每只必有角尖,圆尖不售。自制成药六神丸、牛黄清心丸、至宝丹、虎鹿、阿龟胶、益母膏等等,均按古法炮制,均贴鹤鹿商标为记。每年自宰雄鹿一头制药,宰杀时,邀众围观,以昭信誉。另是配方:认真按医生处方配药,必用戥秤分量,决不用手估抓,每方配齐后,由头柜、二柜复核,加盖校对章方可包扎出门。夜间有人值班,为急病服务。该店的信条是:“脩合无人见,诚心有天知”,并制成金字竖匾,立在店堂,供职工信守。店员讲究衣着、仪表,一律穿长衫,手面干净,店堂不准谈笑。其门市营业,方法多样,如夏天门边备茶桶为顾客解渴,医生常指名在张恒春配药,方圆百里病家到张恒春购药才放心。据说农村有一家童养媳死了,娘家人来闹事,婆家出示张恒春配药处方,娘家人说:“吃过张恒春的药都救不活,没有话说。”一场风波,遂告平息。该店在民间信誉显著,有如此者。

张恒春最畅销的一种名药——鸡药。这个药和老母鸡一起煨煮,是盛夏、严冬两季的大补品,由于买的人特多,一天能销售几百副,甚至上千副。此药还需分别配一些银耳、燕窝、人参等珍贵品。远在徽州的人也有很多来买的。

张恒春由于经营得法,故营业额大,利润高,如肉桂进价每斤30至40元,经精选后售价每斤为200至300元;厚朴进价每斤9元,售出每斤24至48元;又如草药论担论斤购进,筛选炮制后论两论钱售出,其利润之大,实在无法估量。

该店职工待遇比较优厚,1947年的职工总数达84人。其福利与别的商家不同,年终不分红,但在店里由资方垫资3000元,职工集股(每人3到5元)另设一个批发店,叫公和兴,经营本店不便出售的洋药、土草药以及鹿制品、医药用具等。鹿制品为什么不在本店出售呢?主要避其祖张鸣鹿讳之故。年终分配盈余,资方不提,全分给店里职工。据老职工回忆,“我一年工资120元,公和兴分成,又有130元。”抗日胜利后,物价飞涨,法币贬值,公和兴利润下降,于是又实行抽厘制,办法是:从每天参、燕等售货款中提12%,丸散丹膏售货款中提30%,按3份分摊,职工得三分之一,资方家用得三分之一,3房在店职工和经理得三分之一(3房50%,经理50%),最初15天一分,后为10天一分,到1948年改为5天,以应付物价波动,维持职工生活。

张恒春在营业鼎盛年代,每年冬季、春节前,施赈米200担左右,夏天酷暑时施药,以周济穷人,溧水来人抓药,概不收钱。

张恒春在100多年历史中,也遭受两次重大损失。1931年经理王子勤不顾资方代表意见,陆续在上海赊进大批药材,从河沿堆集到库房,行走都不便,值银元53.7万元,不料这一年芜湖发生大水灾,生意清淡,积存的大量药材销售不出,资金积压,欠债达70多万元,亏损21.3万之谱,王子勤因而去职。据传闻,王子勤在张恒春任经理时,已另开一家王太和中药店,欲以此挤亏张恒春。后来由于张恒春信誉卓著,上海厂商延期索欠,张家3房各交出田地房产契据抵押,广收长街存款,度过难关,逐渐恢复。1937年11月,日机狂炸芜湖长街,张恒春店面被焚烧一半,库屋全毁,仅存六七万元之底货,欠外债40余万元。日寇侵占芜湖之初,职工疏散,资方逃避溧水故居,仅留职工赵天财守店。不久赵天财死了,一说被日机炸死,一说因病伤回到溧水死去。张恒春除予安葬之外,并抚养其遗孤到成年为止。芜湖沦陷后,市面稍安,经资方张俊卿和经理谢树德竭力维持,才逐渐恢复。直到解放后公私合营时,营业复振。

4、顾顺兴酱园老店  

顾顺兴酱园店是顾家祖传的百年老店,原在城里南正街,后迁长街头的鱼市街。这家制的酱菜、酱油等产品,素负盛名,人称老顾家,很多用户指名要老顾家酱油。这家老店所制的板酱,则需晒3个夏天,以此所制的酱油,叫做三伏秋油。后来采用天然发酵法,就是春天泡、夏天晒、秋天卖。这家酱园的腌苔菜很出名,畅销于本市和郊区各乡镇。

还有百年老店金隆兴牛肉馆等。

以上是几家百年老店,再介绍长街几个有特色的行业和几家商店。

1、长街第一家银楼

长街很早就有银器店,是银匠开的,出售自制的银首饰,如银项圈等等。至于金首饰、钻石珠宝戒指等贵重饰物,很少在芜制造,由少数大百货店从沪宁大商埠购进出售。1864年,首次在长街出现了银楼,即宁波人朱锦棠创设的宝成银楼。

宝成银楼创设时,资金约5000两纹银,流动资金在外。开业时备有金首饰200两、银首饰数千两,足够门市供应,资金可谓雄厚了。

朱锦棠原在汉口宝成银楼工作,而后集资来芜,购买下长街一幢市面房屋,修建三开门面。石库式大门之上,雕刻华贵楼台图案。店堂着色,全部楹柱门窗屏几贴金,描龙画凤,金碧辉煌,令人眼花缭乱,宛似置身金色宫殿之中。宝成银楼扬名远近,生意兴隆,店堂装潢起了重要的宣传作用。 朱锦棠是银楼业的里手行家,买卖金银首饰和珠宝钻戒都很精通;定制首饰,都能按顾客要求式样制造。忙时,顾客川流不息。一天营业额,进出黄金首饰数十两、白银首饰数百两,皖南皖北男婚女嫁,常指定购买宝成首饰。金银按上海黄金白银牌价进出,出价则加上加工费,进价则扣除成色比重,一进一出,获利至厚。此外,也兼营黄金买卖,吞吐量亦不小。

宝成自设加工作坊,有冶炼工场,将金银杂质提净,保持金赤银足,维护信誉。银首饰可以镀上金色,价廉物美,销路甚畅。无论大小成品,均刻上“宝成制”字样,作为出品标记,顾客非常信赖。
前店有营业员二三十人,后场有工匠三四十人,杂工10人左右。除工资外,店里供应伙食,待遇与一般店家相似。工匠技术性强,如冶炼、雕花、嵌钻、镶宝、刻#章等等手艺,要求都很高,不但式样美观,而且质量好。各道工序,均有专人督导。

宝成是长街第一家大银楼,带有典型性。其店房在1937年被日机炸成废墟,朱锦棠后人携资回浙,其业告停。日伪时期,该店职工集资再度开业,招牌加上“老”字,叫做老宝成银楼,直到解放前夕结束。

除宝成银楼之外,1906年,江苏人张叔藩又在中长街陡门巷上首开设一家宝庆银楼,规模与宝成银楼不相上下,此后开设的银楼逐渐增多,共计大小银楼20多家,较大的银楼有宁波人开设的老宝成、老宝庆、老同庆、老天宝、方九霞;江苏人开设的老凤祥、天宝成、新天宝、丹凤、宝庆;本地人开设的老宝鑫等。除方九霞设在中山路,丹凤设在陡门巷,天宝设在二街之外,其余设在长街,门面辉煌,金光耀彩。

银楼业如此大兴,一方面由于长街市面繁荣,一方面也由于黄金价格能保持较长期间的稳定,一两黄金兑换80或90银元。日本投降后,黄金也随物价大跌,一度跌至40银元,但不久回升并且暴涨了。金银首饰虽然是装饰品,却也易于保值,成为储蓄的重要方式,故营业兴旺。至芜湖解放后,才全部解散停业。

2、长街的钱庄业  

从1911年至1920年,长街钱庄有28家:久余、长余、承余、元康、单瑞丰、西合泰、钧和、勤大、兴大、同和、乾大、润昌、德源、鼎康、同丰、通孚、保泰、晋孚、兆丰、义昌、大源、滋康、阜昌、兴康、永泰、厚丰、瑞康、寿康。经营此业者,徽州帮、扬州帮占多数,合肥、青阳、太平、江西、湖北和本地人占少数。其中代表性的人物,有徽州帮久余经理朱晋侯,元康经理舒紫封,扬州帮兴大经理黄养之,青阳承余经理宁松泉等。独资经营者有承余、西合泰、单瑞丰、同和、厚丰。资本雄厚兼营他业者有西合泰兼营(萃升恒号)纸业和(泰来恒号)锡箔业,单瑞丰兼营(单瑞丰号)杂货业。久余钱庄于1925年拨款10万银元在长街宁渊观上首巷口创立商办安徽银行,股金总额20万块银元,久余占半数,朱晋候任经理。兴大钱庄经理黄养之曾兼任上海银行芜湖分行行长。此外还有一些地下钱庄,不挂招牌而营业的,不在此数。

钱庄获利门道不少,高利贷款、低利存款、汇兑贴现、两元拆换等等,都能从中取利。各家利润多寡,视其营业额大小而定。以久余钱庄为例,年放款总额高达100万银元,年获净利四五万银元。
钱庄除吸收低利存款外,还购进或抵押黄金,囤积棉纱、米粮,这都是生财之道。一般说来,在物价稳定的情况下,钱庄业都是赚钱的。但在物价波动时,有的就亏损倒闭了。这大半在投机、囤积居奇中吃了亏。

长街的28家钱庄有大有小。大钱庄有店员30多人,一般的也有20人左右。职别有经理、副理、跑街、管账、管钱、书信、杂务、中班、学徒、杂役、炊事等。工资是高级职员每月30至40元,中级职员15至20元;中班满师每月2元,次年4元,第三年6元,以后按能力大小定级;杂役、炊事每月6至8元。另外还有些小费和年终利润分成。年度决算得出纯利后,按利润总额分14股,股东得10股,经理得1股,副理(1至2人)得1股,其余所有职工得2股。职工各人分的多少,由经理分配。如久余钱庄年利润5万多元,每股3571元,股东10股得35710元,经理、副理共得7142元,职工以30人计算,平均一人得238元。这样,店员平均年工资200元,加上利润分成,一年可得400多元。

长街钱业公所:是钱庄之间调剂“头寸”余缺,交换金融信息的场所。每天上午各钱庄经理或副理或跑街,齐集钱业公所,听候上海金融行情,议价交易。废两改元以后,以上海同业行情为标准,申庄牌价电报一到,便开始议价,闹铃一响,拍板挂牌,全市商业往来结算,一律以当日牌价为准。 钱业公所坐落徽州码头下首,是钱业集资共建的,面朝长街,后临河沿,占地面积相当大。为砖、木、石结构,坚固、宽敞、壮观。前后两边墙界,立有钱业公所界碑。日伪时期,为汪伪警察派出所占用,钱庄之间交易挪在河沿后大厅进行。解放后改为居民住宅。

商业竞争是正常的,但也有不正常的尔虞我诈,明争暗斗。芜湖钱庄业曾发生过这样一曲闹剧。

约1927年,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简称上海银行,行址在长街蒋家巷口上首。该行为开展储蓄业务,在街道和茶楼、酒馆、浴室等公共场所,张贴广告,其中一款:“一元即可开户。”一天,一位储户来到上海银行,送上500元,递上《百家姓》一本,要求按《百家姓》上姓氏开500户储蓄存款折。该行经办人员知有蹊跷,不敢办理。于是储户振振有词,说是你们贴出广告,不照单开户不行。后来由该行经理沈雁南出面接待,婉言解释,始知这位储户系义昌钱庄店员胡鸿慈,暗奉经理之命,前来取闹,借以抵制上海银行不收中小钱庄票证的行为。经此一闹,结果是上海银行承认以后对中小钱庄一视同仁。

3、非同凡响的大鹏绸缎庄

这是一家门面小、本钱少、生意大、利润高的典型商店。大鹏绸布呢绒批发庄,开设在三圣坊巷内,现在的门牌是11号。

旧社会,人民生活水平低,穿布居多数,布的销售量比较大,绸缎呢绒之类销售量少。因此长街大布店很少直接向外埠采购绸缎呢绒,而是根据需要,就近添配花色应市,避免积压,于是专营绸缎呢绒批发的大鹏,适应市场需要,生意兴隆。

大鹏创始于1943年,原店址在新芜路吉祥寺9号,是赵家村开的,次年迁到三圣坊11号,经营罗纺、线春、绸缎呢绒批发业务。1949年春,赵家村和他哥哥赵讷安邀陈辛承(即陈华英,老画家,芜湖市民主人士)代为经理业务。店是二层楼房,店堂不到20平方米,两边是牛皮纸捆扎,看不见货架。

店里仅有2名店员,楼上是经理寝室,屋后是厨房和店员宿舍,很小,专营绸缎批发。当时杭罗、杭纺、线春、大纬呢、香云纱、哗绉被面,都是畅销外埠的紧俏货,皖南各县以及徽州、巢湖地区各绸布门市店,均来大鹏办货。1954年经销代销阶段,大鹏迁到中长街52号,改作门市,后来又迁到中山路62至64号,与永昌、陈克记等5家合营,改为大鹏联记门市店,在此5家同业中,大鹏资金占首位。

大鹏在与同业竞争中,有以下几点优势:

一是进货有联络网点。上海、杭州、长沙等大城市都有赵家的店号,只凭函电联系,即可发货托运到芜,不需去人携带资金采购,节省大量开支。二是重信誉。赵讷安视信誉为第二生命,凭信用向别家进货,事后结账,也有货售完才付款的,可以大量节省资金。三是销售讲究足码足尺。杭罗、杭纺、线春都按每匹重量为计价标准,外地商户来单购货,在复信中注明尺码重量,剪样附去,货由邮递,邮局可代收货款,不合格可以退货,客户很信任。四是自己加工。部分商品直接向产地厂家购进白坯,自行发往印染厂加工,如被面、洋纺、电力纺、生丝等,不购进成品,以减省成本。五是开支小。店小、人少、开支节省,保证必获利润。因此大鹏生意做得大,做得活,始终稳步经营,获利至巨。

4、各具特色的3家酱园

芜湖酱油、酱菜,有特殊风味,享有盛名。酱园业多是前店后坊,自制自销,批发为主,远及皖南各县镇,也批发到市区小店,还批发给沿街叫卖的小贩。长街酱园不下十几家,如广昌、广泰宏、大长、王怡太、红星、新昌、顾顺兴、王昌大、王荣泰、顺兴西店等等,各家产品各有特色。仅举3家为例:

鼎康酱园:是宁波人于1920年创办的,师傅、店员、学徒多为宁波人,制酱工艺与众不同,采用压气发酵法,即一次性制作法,如制酱,黄豆下缸,加盐卤,任其晒露,很少翻缸。酱菜也是一次加工,盐下得重,因此酱菜带辛味,适合宁波人口味。这家的板酱,素有声誉。

鼎泰酱园:是1941年,为扬州顾逸风集资创办,师傅、店员多是扬州人,制酱方法采氧气发酵,即勤翻勤晒,以酱菜、面酱为主,产品口味鲜嫩。顾逸风善于研究,不断改进工艺,质量迭有提高,畅销沿江各县镇。

王怡太酱园:据说是1900年旌德山区王姓一部分族人集资来芜创办的,师傅、店员大部分来自旌德,也有本地和肥东一带的人。制作的方法和顾顺兴酱园一样,用自然发酵法,春天下缸,夏天晒,秋天卖。产品适合合肥人的口味。其最有名的产品是酱油干子和臭干子,吸引着郊区农村顾客。

长街这些家酱园,各以产品特色推开销路,各做各的生意,不致相互排挤。这是酱园行业的特点。

具有地方特色的商品  

石雕、石刻。如镂空石刻人物花鸟门额,刻字雕花的界碑、墓碑、石门框、石狮、石础、石杵、石臼、石磨等等,远近订购。它不但是实用品,有的还是艺术品。现在犹能在城里、长街老屋看见。有些在扫四旧时扫掉了,但框架仍存。一种小石磨、小杵臼,还有人家在使用。

铜锡器皿。铜水壶、铜火炉,雕花刻字的锡酒壶、锡蜡台,以及铜锁、铜水烟袋等等,都是长街畅销远近的名产品,今俱绝迹。

金银器。金银餐具是富贵人家用的,但簪环首饰,则是民间的通用品。首饰一项即有各种各样的花色,如金簪银簪、金环银环、金银项圈、手镯,插在头发上的金牌银牌等等。做工精细,花样各异,嵌珠点翠,光彩夺目。还有后来销售很广、刻名字的金银戒指,既可作婚嫁信物,又可作私章。

秤、戥、尺等度量衡器,亦很出名。

魁升斋鞋帽:这家鞋帽很出名,在芜湖市首屈一指,所制的皮鞋,式样大方,牢固耐用,虽穿破了底帮,也毫不走样。

机织土布:芜湖手工织的土布有两种,一是本色布,二是花色布,远销合肥、武汉、无锡、常州一带,分量重,质量好,兴盛于抗日时期,适合当时群众低水平生活的需要,能与洋布抗衡,占领市场,经久不衰。

芜湖三刀:赵云生的剪刀与杭州张小泉的剪刀齐名。澛港的菜刀,能和北京王麻子菜刀比美。还有老式剃头刀,则独占江左鳌头,但现已淘汰。当时这3刀基本上在澛港镇(位于芜郊十里)制作刀坯,然后由长街各作坊再次加工,以创名牌。只赵云生一家剪刀上刻有商标,独享盛名。

芜湖铁画:这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品,已属众所周知。

风味独特的食品  

芜湖雪酒。在清代,雪酒乃芜湖特产之名酒,取冬天雪水合酿,清澈味醇故名。产量不多,故极珍贵。雪酒产于澛港,长街有销售。清代诗人黄钺曾有:“我昨维舟澛港驿,但酤雪酒酹寒江”诗句,志此名酒之美。

芜湖酱油。著名的有老顾顺兴的三伏秋油。民国年间有许永福酱油,味道鲜美,为用户所欢迎,大酒楼莱馆非选用这家酱油不可。外地客商亦多购买馈赠亲友。许永福店主乃当时商会会长汤善福的儿女亲家,算来也是老店,现已不存。

芜湖酱油干子。王永发酱园出的酱油干子很出名。抗战前,上海来客要买芜湖名产带回去,多选购这家的酱油干子。 腐乳。各酱园都有,以瓦罐盛装红腐乳10块,浇麻油,贴商标,封口。味极鲜美,馈赠食用咸宜。

芜湖板鸭、芜湖鸭饼。这两种食品都是马义兴产品。这家板鸭很考究,有“金钱眼,月牙口,脆皮嫩肉卤骨头”之称,连鸭骨头都能嚼出味道来。

马义兴出的鸭饼更出名,用咸腊鸭除皮去骨,把鸭肉制成饼子,有柿饼大小,味香可口,便于储存,随时食用。外地多有函托亲友购寄者。现已绝迹,殊为可惜!

至于茶楼酒馆名肴佳点,虽不出在十里长街,也顺便提一下名,如同庆楼的徽菜,味珍酒家的腊味,林翠轩的沙锅鱼头,金隆兴的红烧牛肉,烟雨墩的菊花锅(为李府家用名菜),绿杨村的清蒸鲥鱼(五月端阳前后才有),紫竹林的素席,以及家家户户过春节吃的“平安菜”(七样素菜合炒),俱为芜湖的名菜;耿福兴的虾子面,虾子馄饨,以及各酒馆的三鲜干丝、小笼汤包,俱为芜湖的小吃名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5-1-1 17:00 , Processed in 0.069549 second(s), 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