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3-5-11 21:18:25
|
显示全部楼层
1890年4月8日建立巴夏礼铜像
在外滩南京路和北京路之间曾有一座6米多高、背向黄浦江面西站立的铜像,
此人便是做过英国驻广州和上海总领事,后升任驻华公使的巴夏礼。1841年,13岁的巴夏礼随英军远征中国,成为进入中国年龄最小的外交官。后在英国公使馆做参赞,1864年任驻上海领事。1883年调任驻华公使,1885年,巴夏礼在北京病故,终年57岁。在广州任上,他一手制造了“亚罗号事件”,成为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索。他是火烧圆明园的罪魁祸首,到上海后,巴夏礼最突出的“政绩”莫过于首拟了会审制度,设立了会审公廨。 巴夏礼死后5年,外滩树立起巴夏礼铜像,而铜像附近的南京路码头从此有了“铜人码头”的称谓。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铜像被日本占领当局拆除。1984年在南苏州河路河滨公园发现的铜像基座,现藏于上海市历史博物馆。
巴夏礼(远处)、赫德铜像(近处)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