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2-10-26 18:11:42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济桥改平桥的规划方案已经公布
本帖最后由 ccf 于 2012-10-26 18:14 编辑
同济桥工程施工期间机动车交通组织示意图
特点
同济桥将降低“身段”
在2012年同济桥改造工程道路初步研究规划公示方案中,规划范围为淘沙巷至清凉寺以南,长度约770米。
新方案中同济桥是一座南北跨河的平桥,劳动路直接与和平北路在地面上形成交叉。改造后,古运河桥梁由原先的10.58米降为6米。而桥宽从30米拓至46.75米。
规划方案对平面交叉口各个方向进行了渠化设计:东边、南边、西边均渠化为五进四出,出口道包括一条公交站点停靠道。北边渠化为五进三出。通过对交叉口进行渠化展宽设计,以满足路段交通的通行需求。同济桥跨古运河道路宽度为46.75米,两侧有4米人行道和4.5米非机动车道,当中有3米中央分隔带,单向主道均有10多米宽。
交通
改建期间机动车要绕行
行人和非机动车可走一旁的便桥
据了解,同济立交桥改造的方案还考虑到方便市民出行,规划部门进行了施工期间交通组织的方案研究。
初步拟定的方案中,机动车南北向交通由平行道路兰陵路、晋陵路、红梅路、龙游路、丽华路进行分流,东西向交通由延陵路、吊桥路-桃园路、光华路、中吴大道进行分流;行人及非机动车,将会在同济桥旁搭设临时便桥。
“同济桥要改平桥,有一个很重要的条件,就是改造期间中断交通后,周边路网要有能力支撑机动车的分流。”市规划局市政处那位负责人说,“通过多年路网的建设,眼下周边路网已经达到了这样的条件。”
分流
同济桥改造
考验周边路网
同安桥、朝阳桥、兰陵
三个路口分流压力会大增
同济桥改造期间,交通如何组织?目前,我市已拟定了初步方案:南北向交通由平行道路兰陵路、晋陵路、红梅路、龙游路、丽华路进行分流;东西向交通由延陵路、吊桥路、桃园路、光华路、中吴大道进行分流。另外,在同济桥边将搭设便桥,方便行人及非机动车通行。
“同济桥断行将给南北交通带来重大影响。”昨天,天宁交巡警大队文化宫中队中队长丁捷说,因运河的阻隔,我市南北通行本来就不畅,同济桥在高峰每小时的通行量达到6000辆,全天同济桥的通行量达到七八万辆,特别是早晚高峰和节假日表现得更明显,导致桥上交通拥塞。
丁捷分析说,同济桥改造期间,有三个路口的交通压力会大增:第一是西边最近的同安桥,车流量将会增加一两倍,因为大多数司机会习惯性地走最近的桥绕行;另外就是兰陵北路与劳动中路的三角形路口,这是兰陵路通往广化桥的唯一要道,三角形路口交通复杂,红绿灯多,通行缓慢;第三是东边的朝阳桥,可能每天将分流万辆以上的车流。
“而最近的德安桥分流作用不会大。”丁捷说,因为桃园路是双向混合车道,即使将来红梅路打通,因道路陕窄,在高峰时分流车辆也不会明显,如果车子一下拥过去,因通过能力有限,将会堵成一片,交通反而会瘫痪,只有在平峰时,德安桥才能起到车辆分流作用。
工期
同济桥改造日期未定
工期要配合轨道交通一号线工程
平桥更方便地面交通是个常识,但之前常州古运河要承担航道功能,因此对桥梁高度有建设标准。经省有关部门批准,常州的古运河于2008年取消航道功能,这在“硬杠杠”上使改建平桥成为可能。
而同济桥的改造在现实中也是一件要紧的事。同济桥始建于1994年,设计通行能力为4500辆标准小汽车/小时。近年来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市区常住人口在1993年时,不过是200万(包括武进),到2011年已有334万。机动车保有量也从不足4万(不含武进)增长到63万辆(市区)。近5年的同济桥交通流量调查统计数据显示,尽管采取了交通管制和建设修缮等多种措施,同济桥承担的交通仍一直是满负荷。
随着周边路网的不断完善,特别在今年正好出现改造同济桥的契机:常州市轨道交通一、二号线建设规划获批,其中轨道交通一号线沿和平路由南往北经过同济立交桥,在和平路与吊桥路交叉口设置同济桥站。
规划轨道交通一号线在下穿同济桥时,需要穿越并截断同济桥的桩基,同济桥的改造工程立现眼前。
正因如此,同济桥的改造工期,需要结合轨道交通一号线的建设进程,建设将更为集约。目前改造日期未定。
背景
交巡警支队称同济桥现有潜力已经挖尽
只有改造,才能提高通行能力
1994年,同济立交桥通车,当时每天的车流量不过数千辆而已;近年来车子越来越多,桥上每天的通行量远超饱和状态。为确保同济桥的畅通,6年里交管部门曾两次调整桥上的车道。一是创设“不对称车道”,二是实施“可变车道”,将同济桥的通行能力发挥到极致。交巡警支队负责人说,目前同济桥潜力已经挖尽,只有重新改建,才能提高通行能力。
2006年前,我市交管等部门在同济桥实施了“不对称车道”,即车辆上桥只有一车道,而下桥却是两车道,这种“一进两出”的措施有效地解决了桥面上的拥挤。但近来随着我市车辆的增多,在早晚高峰,车辆在桥上越来越长,特别是桥的北坡,有时车队排到琢初桥。
“车道能不能随机应变呢?”2009年,交管部门动起了脑筋,根据我市“潮汐交通”的特点,设置“可变车道”标志,即单条车道的行驶方向不再只是按常规行驶,而是“因时制宜”——根据桥上实际车流方向及时改变导向车道的方向。经过多次调研,我市首条“可变车道”应运而生,即在同济桥南坡三个车道的中间一个车道实行“可变车道”,施划“可变车道”标线,并在上下桥处增设电子显示屏,当同济桥上交通状况良好时,电子屏显示“可变车道”方向为由南向北通行。如果桥上拥堵,“可变车道”方向变为由北向南,加快分流桥上的车辆,并限制上桥的车辆。
“可变车道”实施3年以来,同济桥和周边的交通都得到了缓解,特别是早晚高峰,基本上没有发生过大的拥堵。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