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vivalavidalc

[龙城轶事] 找到的一些太原风景名胜古迹的详细文字介绍,想要了解的可以看一下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2-6-24 18:42: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vivalavidalc 于 2012-6-24 18:44 编辑

回复 15# vivalavidalc

纪念展馆

董寿平美术馆  

     董寿平美术馆位于祠内晋溪书院东侧,1990年10月竣工开馆。是一座由两进院落组成的仿古建筑,是永久收藏和陈列董寿平先生捐赠珍贵书画精品、遗物、文献资料的惟一场所,同时也是一座拥有全套日本现代化设备的具有高水准的美术馆。

     美术馆占地面积2200平方米,建筑面积870平方米。馆的西面正门亭上刻有赵朴初先生题写、赵宝琴设计摹勒刻石的“董寿平美术馆”大型石刻巨幅门额。在北院中央雕刻有董寿平先生汉白玉浮雕像一座,由太原市雕塑研究所设计,碑阴刻有书法家袁旭临书、董寿平美术馆馆长赵宝琴亲自设计并摹勒刻石的《董寿平美术馆碑记》。馆的南部建有一座游园小区,有水池、林木、仿古凉亭。沿馆周г耘嗔?span lang="EN-US">1000余平方米的草坪,栽种了象征中日友好的樱花树,铺设了300余米的道路。整个馆区茂林修竹,绿水环绕,景色清幽,富有浓郁的中华民族和山西传统建筑风格,呈现出高雅平和的韵律,与董寿平的书画精品相辉映,并与绮丽的晋祠自然风光融为一体,使千年园林焕发出新的魅力。馆内轻钢龙骨,吊顶素色,磨石墁地,设备先进,展柜精良,展线200米,含6个展室。馆内设有小型贵宾接待室、影视厅、小卖部、卫生间及工作人员值班室等附属设施。

     该馆现珍藏董寿平书画精品200余件,其中书法82件,绘画119件,遗物80多件,及有关董寿平的文献资料等。同时还收藏有国内外著名书画艺术家为董寿平美术馆贺赠书画精品80余件。

     董寿平美术馆建设过程中,由日本国文字文化振兴株式会社社长宇佐美公有先生捐赠馆内全部现代化的展览设备,并派遣日本高级技师精心安装,其资助总额达8000余万日元。日本著名画家平山郁夫先生、书画巨匠村上三岛先生与旅日华侨林白先生等海内外人士也热情捐赠,意深情笃,感人肺腑,体现了中日人民间深厚的友谊。

傅山纪念馆
  

     傅山纪念馆位于胜瀛楼西南侧,难老泉的东南面,坐南向北,是一座清代建筑的四合院,占地面积550余平方米。馆内为20世纪五六十年代式的构型与装饰,内有南屋5楹,东西配房各3间,前开屏门,另成院落,东北隅辟小门,东出别构小院。馆内四周连通,布展灵活方便,为回廊式展厅。其前门出廊,雕刻精致,油饰彩绘,雅致怡人。纪念馆是陈列展览与收藏傅山书画作品、文献资料及对外文化交流、举办各种活动的重要场所。

     傅山纪念馆原为同乐亭。1964年在同乐亭原址上,向西扩建3米,其名改为“山西历代书画馆”,此名匾由郭沫若题写,继又改为“傅山书画展览馆”,现名“傅山纪念馆”。

     傅山纪念馆的馆址,最早时在祠内唐叔虞祠北侧关帝庙内,后迁今址,计有7个展室。“傅山纪念馆”匾由山西省著名书法家郑林书写。

     傅山(1607年~1684年),原名鼎臣,字青竹,后改名山,字青主,阳曲县西村人。生活于明末清初,是中国明清之际一位重要的启蒙思想家,也是一位在文、史、哲、医及书法绘画诸方面均有卓越成就的文化巨人,不仅在他生活的时代享有很高的声誉,而且在后世也获得相当高的评价。


太原王氏祠堂
  

     太原王氏祠堂由“子乔祠”和“太原堂”两部分组成,位于王琼祠东面的晋溪书院内。太原王氏的祖祠子乔祠,是晋溪书院的主体建筑。1992年6月~1993年6月,晋溪书院在“海外太原王氏联谊后援会”的主持下与泰国、新加坡等王氏宗亲总会联合集资重建了晋溪书院。现已成为海内外各地太原王氏后裔寻根谒祖的圣地。

     王氏本黄帝后裔,宗祖为东周周灵王的太子姬晋。姬晋字子乔,幼年成德,英年辅政。公元前551年(周灵王二十二年),洛阳附近的谷水和洛水泛滥成灾,威胁王宫,灵王打算用土把王宫围住,把水排到农民庄稼地里。太子姬晋不同意父亲的意见,认为应该疏通河道,从而解救王宫之急,也能保护村民和庄稼。但周灵王并不采纳,太子姬晋据理力争,被周灵王一怒之下贬为庶民。传说他死后成仙,唐女皇武则天封禅嵩岳时封其为升仙太子。姬晋的儿子宗敬,曾官至司徒,后因王室衰落,辞官来晋阳(太原)居住。因是周王室的人,当时人们称其为“王家”,于是乎宗敬便以“王”为姓,尊其父姬晋(王子乔)为宗祖,从此中华大地即有了王氏一族。之后王氏后裔遍及华夏,名播五洲。因为太原为王氏发祥地,宗祖根所在,故天下王姓者都以“太原王氏”而称。

    重建的书院平面布局为两进院落。以明代建筑形式,参考原晋溪书院格局,以“子乔祠”、“太原堂”为主厅,配以南北厢房数十间为展厅。晋溪书院占地面积2144.8平方米,建筑面积1027平方米。其中“子乔祠”建筑面积209.28平方米,“太原堂”建筑面积120.1平方米。全部建筑古朴典雅,景致清雅,与晋祠古老的建筑群浑然一体。殿宇厅廊飞檐斗拱,复明清原貌,雕梁画栋,金碧辉煌,使晋溪书院重现光彩。院内配有海内外王氏捐赠、由国内外名家书写的名匾共计16块,名联共计7副。“子乔祠”内有根据王氏始祖太子晋历史故事编绘的连环壁画,总面积62平方米,由太原市多名画家夜以继日于1993年3月精心绘制。书院重建后多次接待了海外王氏后裔,不仅加强了海外炎黄子孙的亲密联系,而且对促进经济合作与文化交流发挥了重要作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24 18:53:2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6# vivalavidalc

晋祠公园

     晋祠公园位于祠院以东、晋祠公路以西,总占地面积800亩,为游客入祠的必经之地,也是游祠后的休憩之所。公园南北各有一湖映衬,中间亭台花圃漫布,各式寺庙点缀其间,绿荫遮掩,景色秀丽。2003年,为纪念太原建城2500周年,在公园内新建一组大型青铜雕像,名为“龙兴晋阳”,塑隋末偕父起兵的太原公子李世民(后为唐太宗)和勋臣长孙无忌、尉迟敬德、魏征、李、马周6人像。像高6.99米,宽9.5米,重2.5万公斤,形象生动,气势非凡,使这一公园更增异彩。

南湖  

     南湖位于公园东南部,是1959年依地形地貌开挖的,面积900余平方米。湖北岸设游船码头、南湖大厅。湖岸垂柳依依,湖中游鱼穿梭,湖水清澈明净,游船最多时达70多艘,吸引着众多游客来此嬉戏。南湖西岸紧邻晋祠虹鳟鱼场,养殖由朝鲜引进的虹鳟鱼。根据晋祠公园总体规划要求,将在南湖东南岸建南湖亭一座,西岸设映月楼等建筑,南湖以东凹地大面积种植荷花,以便逐步恢复历史上晋祠外八景之一的“大寺荷风”景观。

北湖   

     位于公园东北部,是1954年利用自然地形挖掘的,其形似葫芦,面积600余平方米。北湖南岸设有码头及管理设施。北湖可容40余只游船,供游人游憩。由于引用晋水智伯渠的水量,顺地势于湖西岸畔筑南北白石堤一座,堤上雕刻汉白玉龙头九个,由龙口吐水入湖,故又称之为“九龙湖”。湖中有一小岛,建有凉亭,与陶然村相呼应,俗称“陶然亭”。

饮马泉  

     位于晋祠公园东南,相传东魏高欢、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赵匡胤都曾饮马于此,故又名“御井”。唐代李世民曾在此题写《饮马》一诗:“骏骨饮长径,奔流洒络缨。细纹连喷聚,乱荇绕蹄萦。水光鞍上侧,马影溜中横。翻似天池星,腾波龙种生。”1989年~1992年夏,对饮马泉景点进行扩建,形成约2000平方米的饮马泉景区,主要由御井、御井亭、长廊、藕香榭组成。御井位于景区中部的莲池底,现存有直径1米的六角形(里口为圆形)大石圈一个,泉水缓缓从其下的泉眼中涌出,池边塑有李世民起兵晋阳时在此饮马的塑像,栩栩如生。御井亭位于饮马泉西南边,在原御井遗址上所建而成,为重檐六角亭,匾额为当代书法家赵望进所题。沿御井亭台阶而下,有一南北曲折的长廊,长30余米,宽2.5米,为卷棚顶式,全木结构。藕香榭在长廊东侧,歇山顶式四角六柱临水建筑,落坐其上,眼界开阔,可居高临下,凭栏观莲。

仙翁阁(明,清)  

     又名瑞云阁、红阁。位于公园西北部,是供奉传说中八仙之一吕洞宾的楼阁,故名仙翁阁。明弘治年间(1488年~1505年)创建,1705年(清康熙四十四年)重修。新中国建立后又进行了数次维修,其中包括重新彩绘、扩大券洞等。

     仙翁阁坐东朝西。底座为砖砌券洞,东西串通,高4.4米,宽3.6米。阁建于砖券洞之上,为两层木结构,歇山顶式。阁上四周围廊,有勾栏可依。东面墙上砌有一神龛,西面入口有一四柱檐廊,由此入内,正面依墙建有木梯一架,南北两侧砖墙均券有圆形窗洞一个。拾级而上,登上二层,四周窗栏围绕,凭栏远眺,周围景致尽收眼底。

     仙翁阁下南北两侧各有平台一个,四面围墙各开有一扇小门,里面置有石桌、石凳。外围水渠环绕,流水潺潺,松风水月,实有雅趣。

雨花寺(北齐,明,清)
  

     位于公园西部,创建于北齐。1377年(明洪武十年)和1818年(清嘉庆二十三年)先后重新修建,1983年~1984年再次修建。寺庙坐北朝南,由正殿、配殿、东西厢房、山门及钟鼓楼组成。正殿三楹,砖木结构,歇山式建筑,塑有佛像三尊,塑工颇佳。配殿齐全,左右配殿各三,左安关帝,右安观音,东配殿奉二郎神,西配殿祀土地神,韦驮小殿在庭中。东西厢房各五间,硬山式砖木结构。山门左右为钟鼓楼,门前有石狮一对,为清代晚期所造。寺庙前沿为高阔平台,呈方形,围以汉白玉栏杆。四周苍松翠柏,绿树掩映,山门有山西著名书法家柯璜题匾“妙法庄严”。

上生寺(北齐,明)  

     上生寺位于晋祠公园南部,距德隐斋约100米处。寺前有寺河(寺楼河)经过,河水清澈见底,常有鱼儿在水中嬉戏。上生寺由僧清辉创建于566年(北齐天统二年),1416年(明永乐十四年)重建。正殿三楹,中奉佛像,西僧舍三椽,庭中有韦驮佛小殿。院内四棵高大挺拔的松柏直插云霄,给幽静的寺院增添了几许生机。照壁上砖刻对联一副,文曰:“现清净身,半壁云山皆佳镜;饶广长舌,四围流水尽潮音。”

老君庙(清)  

     老君庙位于晋祠公园中部,庙中供奉有老聃(即老子),即传说中的“太上老君”。创建年代不详。1985年进行过维修重建。祠庙坐北朝南,由正殿、配亭、僧舍、垂花门及钟鼓楼组成。其中正殿三楹,匾书“老子殿”三字,颇为豪放。正殿为砖木结构,卷棚顶式,里面供奉有玉清天尊的神像。内悬1765年(清乾隆三十年)“万物得一以生”的横匾一面。左配殿供奉有龙神,右配殿供奉有仙翁。院内古树参天,绿树掩映,门外小溪一泓,日夜水声不断,风景颇佳。

陶然村(民国)  

     原是民国时期先后任晋绥军北方军校校长、太原警备司令荣鸿胪的别墅,当地人称它为荣家花园,位于仙翁阁东北,占地面积17亩,始建于1927年(民国16年)。新中国建立后,并入晋祠公园。陶然村内建有方形大厅觉愚轩(北大厅),单檐歇山顶,砖木结构,四周回廊环绕,明柱栏轩,廊宽约2米,用于当时高级将领们饮茶观景。厅东廊下临莲池,池中植水萍莲数百,可居高临下,凭栏观莲。厅前台阶下为藤萝架,过藤萝架往南为长形鱼池,中有小桥,连接“计鱼”亭和西大厅,再往西堆有土立假山一座。陶然村以名贵花木取胜,种有玉兰、紫薇、柿子、红果、核桃、丁香、榆梅、连翘等。

在田别墅(民国)  

     在田别墅又名左田别墅,位于晋祠公园中心,仙翁阁南侧偏东,是曾任国民革命军第三集团军炮兵司令、陆军中将的代县人周玳的私家花园,当地人也称周家花园。它是周玳从1911年(清宣统三年)辛亥革命后到1927年(民国16年)陆续修建起来的,由最初购得20亩地开工建设,到建成时面积扩大到200余亩。别墅内堆一假山,名“伏虎山”(园主亲题),建成于1933年(民国22年)。山顶建八柱圆亭一座,山腰蜿蜒盘俯着白石雕巨龙一条。山脚有石洞三个,分别额书“水帘”、“林屋”、“猗〖FJF〗秊〖FJJ〗”。山前有一人工喷泉,池边立一石虎呈饮水状,池畔龙嘴底有白石雕罗汉两尊,一名降龙,一名伏虎。池中雕有石鱼两尾和天女散花、麻姑献寿石雕各一尊。若旋开阀门,龙口、鱼口、罗汉的托钵、天女花篮同时喷水。伏虎山南侧建一石楼,石楼前有泮池、石桥,桥南搭藤萝架,藤萝架下设石几、石凳,供憩息乘凉。台阶下有一四角方亭横水之上,名“枕留亭”,建于1931年(民国20年),匾额题字为著名书法家赵铁山(字昌燮)的手笔。枕留亭再向南偏西,为主体建筑德隐斋(南大厅),建于1929年(民国18年),为单檐歇山顶,砖木结构。四周回廊设勾栏,雕梁画栋,富丽堂皇。大厅(东)前沿为高阔平台,用于摆花设茶座之用。大厅正东,立一牌坊,是1935年(民国24年)园主从代县老家拆迁来的。园内种植有许多花木,如莲花、榆梅、海棠、连翘、丁香、紫藤、大叶黄杨、牡丹、芍药、月季、菊花等。新中国建立后,在田别墅并入晋祠公园,向游人开放,成为公园的中心景区。

陈家息庐(民国)
  

     位于晋祠公园西北部,仙翁阁的南侧。始建于1931年(民国20年),是民国时期陈学俊的私人别墅。新中国成立后被政府收回,合并成为晋祠公园的一部分。陈家息庐坐东朝西。1990年以前,北面建有平房一排,悬山式建筑,砖木结构,院内有一眼镜池,池中鱼儿嬉水,历历在目。各种绿树植物枝叶茂盛,郁郁葱葱,别有雅趣。1990年进行改造重建。在别墅的东、南各建起一座二层楼。南楼为歇山式建筑,砖混结构,二层四周回廊,设有勾栏,显得富丽堂皇。东楼为卷棚顶式,砖混结构,两层均有檐廊。院内正中有一喷泉水池,中间塑有汉白玉雕塑一尊。门前小溪流过,周围苍松翠柏,绿荫遮天,恬静宜人。

晋祠水磨
  清道光《太原县志》卷十八记载:“晋祠贞观碣畔有水磨废址,康熙四十一年重建水磨。”可见水磨历史由来已久。故老相传,历史上从难老泉分出四股水,曾在晋祠一带形成水磨碾108盘。现晋祠公园北湖一带曾有由陆堡河水流出带动的张家磨、陈家磨、河南磨等9个磨房,有中河水流过寺楼河带动的楼儿磨、天尔磨、月行磨等10个磨房。后来,这些水磨逐渐由电磨取而代之,不复存在。为恢复这一富有地方特色的历史民俗景观,1959年已勘察查清部分磨房原址位置,计划在适当时候恢复昔日晋祠水磨景观,供游客观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24 19:01:1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7# vivalavidalc

古树名木

晋祠山环水绕,古木参天。这里土壤肥沃,水源充沛,气候适宜,造就了一大批古树名木。周柏、唐柏、宋柏、隋槐、唐槐、明银杏等分布祠内。据统计,祠院内现有国家一级古树36株,二级名木27株,成为晋祠园林富有历史文化底蕴的重要组成部分。祠院外的晋祠公园,植物品种很多,比之祠内树龄虽短,但也不乏古树名木。

周柏  

     周柏有两株:一曰齐年柏,一曰长龄柏。2001年,曾利用碳14交叉定点消除误差法对这两株周柏进行科学测定,树龄在2600年~2990年间,确属西周时期所植。为国家一级珍稀古树。

齐年柏相传植于西周,在苗裔堂前,树身向南倾斜,与地面成45度角,头枕撑天柏,形若卧龙,故俗称卧龙柏。齐年柏原有两株,同一年分植圣母殿两侧,故名。1826年(清道光六年)右侧一株被伐。现存一株树高17.44米,树围5.58米,主干直径1.77米,至今苍劲挺拔,龙蟠虬屈,翠影婆娑。偃卧的主干下方,有一个巴掌大的椭圆形树洞,里面有一个树节,很像一只眼睛,俗称“龙眼”。用手触摸,十分光滑而带有清凉感觉。齐年柏是晋祠悠久历史的见证,一向被认为是祠内的神圣之物,因此历代文人墨客题咏不绝,尤以宋欧阳修的“地灵草木得余润,郁郁古柏含苍烟”诗句和清傅山的“晋源之柏第一章”题词,流传最广,影响最大。“古柏齐年”为晋祠内八景之一。齐年柏与难老泉、宋塑侍女像合称“晋祠三绝”。凡来晋祠游览的人,几乎都在树下摄影留念,绕树赏玩。

长龄柏
,位于东岳祠西南隅,亦为西周所植。树高17米,树围5.15米,主干直径1.64米,北侧分枝已枯,南侧分枝仍苍翠茂盛,疏影遮荫,叶荫覆盖面积300余平方米。长龄柏苍古突兀,节骨嶙峋,乔枝耸干,根如铜铸,磊多节。森梢若矛,虬枝盘铁,其形各异,多类禽兽,半枯半荣,宛若团鹏。乡人多称该树枝干形态具“十二生肖”像。

撑天柏(宋)  撑天柏植于圣母殿北侧、苗裔堂前,与闻名遐迩的齐年柏相距15米。撑天柏高大粗壮,枝干耸直,其主干分叉处支撑着向南倾侧的齐年柏。乡人认为此树有灵,因预知齐年柏倾侧,所以才在主干不高不低不偏不倚之处分出树叉来,用以支撑偃卧之齐年柏,从而保护了圣母殿,因而名之为撑天柏。撑天柏树高21米,胸径1.1米,主干高4.5米,冠幅东西13.8米,南北12.3米,长势稍差。至今已1000余年,属国家一级古树。

唐柏  

     唐柏植于奉圣寺大殿前,有9个主枝,又称九龙柏。柯若青铜,根似坚石,霜皮溜雨,黛色参天。此树高21.19米,树围3.95米,胸径1.25米,覆盖面积340余平方米。植于唐代,至今1400余年,属国家一级古树。

螺旋柏(宋)  

     螺旋柏栽植于圣母殿东南侧,树高15米,胸径1.31米,主干高5米,向东北倾斜左旋,因此也称左扭柏。相传植于宋代,至今也有1000余年的树龄。树冠中有2/3干枝,叶稀少,冠幅东西8.6米,南北9米。《晋祠志》载:“左扭柏,肤理极细,宛若新梳髻发,整饰不少紊乱,干修而柯繁,涉青阳不增其华,历低置不减其翠。”螺旋柏属国家一级古树。

侧生柏(宋)  

     侧生柏植于鱼沼飞梁南侧,古柏根植沼底,枝叶繁茂,是目前晋祠古树中生长最好的。侧生柏胸径为1.08米,树高18.6米,冠幅东西14米,南北12米,传说为宋代所栽。2001年,采用碳14交叉定点消除误差法,测出该树的树龄在897年~1267年间,确为北宋时期所植,属国家一级古树。

隋槐  

     隋槐有二株:
     一株位于昊天神祠、关帝庙院内,树高16.76米,树围6.3米,主干直径2米,主干高3.2米,冠幅东西21米,南北19米。此树原有5大分枝,东面一枝被风折,现为4大枝,树干奇古,荫蔽庭际,是祠内古槐中最古老且生长最繁茂的一株。
     另一株位于智伯渠旁、会仙桥东,树干大而矮,树围3.38米,主干直径1.06米,枝长约16.68米,叶亦繁茂,上蔽日光,下覆清泉。此二株隋槐距今已1400年以上,均属国家一级古树。

唐槐  

     唐槐现存数株:一株在老君洞前,枝干呈斜状,如一老者,主干一半有皮,一半有瘿,枝叶多俯垂,形象十分有趣。一株在胜瀛楼西,树高20.72米,主干直径1.3米,遮同乐亭之半,众鸟巢于树上,错杂枝叶中,又名鹊巢槐。另水镜台东南隅有二株,东北隅一株,或根枝盘峙,或宛若盆景,或蟠势如蛟。粗的树围达5.45米,最细的亦有3.5米;最高的20余米,最低的仅4.8米。均为国家一级古树。

明银杏
  

     明银杏植于王琼祠前,分左右二株,一雄一雌,被称为连理银杏。相传为明代王琼为官时所植,原取银杏树下可成才之意,距今已有500年树龄。左侧一株为雌,树高17.94米,树围4.1米,主干直径1.3米,冠幅东西16.5米,南北17米,开绿色花,并结果。右侧一株为雄,树高22.8米,树围6.45米,主干直径2.1米,在4米高的主干上分出13个大枝,已锯掉4枝,还剩9枝,冠幅东西24.5米,南北25.5米,开黄色花,不结果。这两株银杏树叶碎如槐,树皮多裂,枝繁叶茂,生长良好。属国家一级古树。

晋祠公园古树名木


在晋祠院外的公园中,现存树木47科、129种、1万余株,其中有相当多的稀有品种,诸如杜仲、梓树、楸树、白蜡、栾树、胡颓子、接骨木等,且亦不乏古树名木。在北果园南侧,有3株银杏,树龄200多年。在仙翁阁东北,有2株油松,树龄100多年。另外,还有树龄50多年的腊梅、南蛇藤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24 19:20: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vivalavidalc 于 2012-6-24 19:22 编辑

天龙山风景区(天龙山国家森林公园)

     天龙山群山耸峙,沟谷幽深,森林茂密。无论是桃花盛开、柳叶抽绿的春季,还是薄雾翻卷、百花争妍的盛夏;无论是天高云淡、红叶漫山的金秋,还是银妆素裹、玉宇无尘的严冬,一年四季都有让人观不尽的美景,赏不完的佳境,无论从哪个角度观赏都有顾盼生辉的感觉。


灵山秀水


     景区占地面积约170万平方米,由东峰、西峰、南峰(香炉峰)和柳子沟组成。东峰名仙岩山,西峰称大佛山,山势雄奇,林木茂密。东西两峰之南,则是柳子沟,沟呈西北—东南走向,长约10公里,两岸悬崖壁立,青藤倒挂,杂树丛生,地净尘绝。柳子沟的南侧是天龙山南峰,海拔1350米,山势险峻,层峦叠翠,远望仿佛是一幅连绵不断的卷轴画。在这幅画卷中有一座突兀的山峰,峰顶耸立有一块高约10米、宽约7米的巨石,因常有薄雾在石上飘游,远远看去宛如青烟自炉鼎中冉冉升起,颇有“日照香炉生紫烟”的意趣,故名香炉峰。这里也是天龙山的一景,称为“鼎峰独峙”。

     天龙山还有十分丰富的地下水。山前山后,山左山右,随处可见涓涓细流。泉源多为砂岩裂隙水,流量虽小,分布却极广。有的叮叮淙淙滴答于悬崖壁下;有的默默无闻,自岩畔地下涌出;有的积水成潭,清澈可鉴。千条细泉汇流成溪,蜿蜒于山谷之中。天龙山的泉水,水质极佳,富含多种有益于人体的微量元素和矿物质,凡游天龙山者,无不赞叹泉水之美,以一饮为快。这些清泉中,最著名的当数龙泉。龙泉位于天龙山东西两峰的交汇处,古人在一块巨石上凿石为洞,洞中开池,泉水自池中涌出,水深约2米,清澈见底,天旱不涸,雨涝不溢,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被古人视为“灵泽”,列为天龙山又一景“龙潭灵泽”:“潭水长阴隐蛰龙,为霖赫赫慰三农。灵源远注金枢穴,石窦谁穿第一峰。”因传说池中匿有白龙,故在池旁修建了白龙祠祀之。

     天龙山是天然的避暑胜地。酷暑季节,当山外的人们暑热难耐、挥汗如雨的时候,天龙山上却依然凉爽如秋,平均气温比市区低5℃~7℃,再加上幽静的山林,新鲜的空气,处处鸟语花香的环境,是喧嚣的城市中绝对享受不到的仙境。明嘉靖《太原县志》对天龙山的景观作如下的评价:“此山松柏苍翠,林木葱茂,既具天然之生成,复有人工之修饰。胜境之佳,在环省诸山中实属罕见,且峰峦秀美,泉声淙淙,气候清爽,幽雅绝俗,游者于此,辄有不忍即返者。”

森林景观

     天龙山为高山型天然林区,植被覆盖率达90%以上,林木以松柏为主,落叶乔木有杨、柳等,植物种类有200多种。山林中鸟语花香,栖息于林中的珍禽异兽有百余种。郁郁葱葱的松柏林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慷慨赐予,千姿百态的奇松怪柏则是大自然千百年来的造化。这些松柏有的枝干挺拔,玉树临风;有的纡曲盘绕,老态龙钟;有的则凌空欲飞,如龙似凤,构成了天龙山独特的森林奇观。

芳香紫花
  步出晋祠奉圣禅寺,顺西南角望去,一条盘山公路就在眼前,此即通向天龙山的主要通道。每当春日,沿路上行,呼吸着无比清新的空气,览望着不断变化的山间春色,你会感到心旷神怡,雅兴倍增。绕过悬瓮山极乐峰,道路两旁映入眼帘的一簇簇紫色丁香花挂在翠绿的枝头,轻盈如纱,恬淡似氤,馨香扑鼻,真是“喷云吹雾花无数,一条锦绣游人路”。

洪涛绿浪  沿路而上,绕过卧虎山,就有大片森林出现,顺梁西行,只见路的下侧绿林之下有一片片或金黄或紫红的沙滩。大漠之情,林海之意,尽储其中,让人在咫尺间领略了大自然不同的风采。沙滩地上皆为稀疏的松林,有近千亩。地势有的平缓,有的斜陡,其中野草丛生,野雉出没,人在其中可游乐、可小憩,是野餐、野营的理想场所。

平台环松  穿出林海,视野顿时开阔,已到天龙山顶,俗称“房山顶”或“平台顶”。该平台面积近200亩,盈盈翠绿的野草和各色野花遍布平台,好似一块地毯铺在林海中。方山之巅,雄峭高耸,巍然屹立于其北;万丈悬崖,大佛石窟,隐于其南;向下望去,天龙古刹嵌于林中,眺目远望,“鼎峰独峙”、“柳跖旗石”立于南山。真是平台盖顶,四围环松,一片迷人景象。

众生朝观音  驻足圣寿寺,向东南方望,在群山拥翠、层林尽染的林海中,耸立一白塔,为观音塔。《柳子峪志》有“塔之左右,松柏苍蔼,怪石峥嵘,布绿叶之萋萋,峙青峰之兀兀,金沙银砾,映带靡阶”的记述,层层松柏仿佛朝拜观音的众生相。

群龙聚会
  天龙南山的香炉峰,为天龙八景之一,称为“鼎峰独峙”,刘大鹏有“独峙姻林无笑语,争妍竞媚是苍松”的诗句,说的就是南山的松林景观。在香炉峰北部阴坡上,有一片天然油松林,其树形千姿百态,蔚为壮观。有若探身捞月,有若躬身拜佛,有若鹰击长空,有若双龙比武,它们聚在一起,好似各怀绝技的游龙,云集于此。

翠叶银枝  香炉峰东部是油松、白皮松混交而成的树林,艳阳高照之时,翠叶欲滴,银枝闪烁,构成一种独特的森林景观。

林海浩瀚  站在香炉峰顶,向南极目远眺,便是太原市林场的杜里坪林区,林地面积达32万多亩,以天然油松、白皮松为主,全为中龄林,目前正是生长旺盛之期,四季常青,郁郁葱葱,形成一片莽莽林海。

皇衣龙女  在“洪涛绿浪”的东北有一山梁,当地人称马茹茹坪,面积百余亩,连四面坡上,由俗称“马茹茹”的野玫瑰组成的灌木林达160余亩,每当春季,黄花盛开,一片金黄,令人惊叹,宛若皇衣锦簇。到夏末秋初之时,鲜艳欲滴的马茹茹挂在枝头,一簇簇一串串红果,恰似一群群戴着红玛瑙锦冠的皇家儿女嬉戏园中,婀娜多姿。

珍稀树木

蟠龙松  位于圣寿寺山门前,它主干高约2米,斑驳嶙峋,枝干向四面辐射平伸,形如华盖,状似盘龙,绿荫面积达200多平方米,仿佛一把巨伞,又像一个天然凉棚,迎候来自四面八方的宾客。前人有诗咏叹:“老干孤标香叶浓,阴森盘踞绿蒙茸。天工蜿蜒多奇异,云雨空山疑化龙。”这就是天龙八景之一“虬柏蟠空”。

凤凰松  从圣寿寺往东,跨过小小的东洼桥,由南向北拾级而上,两旁是浓荫蔽日的松林,途中路西生长着一株奇异的松树,长满碧绿针叶的枝干全向南倾,惟有顶端一枝迎风而立,酷似一只腾空而起的凤凰,人称“凤凰松”。

松抱柏  松抱柏位于白龙庙背后,避暑亭前,一株郁郁葱葱的松树豢么浒亟艚舯г?怀里,盘根错节,长成一体,犹如一对热恋中的情人相依相抱,堪称树中奇观。

七松坪  天龙寺东有一平地,平地中间原有一座3米高的舍利塔,在塔的周围长着7株笔直参天的钻天松,好像是北斗七星,称七松坪。民间相传,这7棵松树是圣寿寺第四代住持彻证老和尚按“七重行树”的布局栽的。现塔虽不存,七松犹在。

石上柏  东洼桥下,南约20米处,有一山石,一株柏树长于山石之上,树高约4米,其根扎在岩石的缝隙之中,身躯从石罅里钻出来,根深枝茂,郁郁葱葱。石上凿刻斗大的三个字“石上柏”,异常醒目。

参天大松  位于天龙寺到石窟小路的东侧,姑姑坟平台上西北角,树高9.5米,胸径达0.7米,冠盖面积达150平方米,傲然挺立,枝叶茂盛,为天龙山最高大粗壮的一棵松树。

丽豆  是一种豆科胡豆属灌木,分布在天龙山和龙山海拔1100米左右地带,目前华北地区仅在此处有自然分布,属于一种稀有的濒危植物,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24 19:28: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vivalavidalc 于 2012-6-24 19:33 编辑

崛围山——汾河峡谷风景区

崛围红叶

     崛围山位于太原市西北24公里尖草坪区柴村镇呼延村西,南北走向,海拔1400米左右。南有青峰,北有飞云峰。二峰高峻挺拔,夹一东西走向的深沟,隔沟对峙,势如入山门户。从山顶向下俯视,四周群山如涛似浪,宛转盘旋,形成一个巨大的旋涡,像倒立的喇叭,又如硕大的圆盘,“崛围”之名由此而来。崛围山自古桦柏成林,尤以秋色优美的“崛围红叶”最为著名,居晋阳古八景之首。清道光《阳曲县志》载有“暮秋霜降,满山红叶尽成朱紫”之语。山坳中,灌木杂草丛生。春夏翠色如流,山花盛开。深秋来临,崛围山便换上了一身轻纱般的红装,如云似霞。漫山遍野的黄芦,一棵棵都披着一身火苗似的红叶,在秋风中轻轻摇曳,发出一片飒飒的响声,极像是燃烧得毕毕剥剥的火树,连它们脚下的白茅草也被辉映得泛着一抹轻烟似的红晕。往上看,像是有张轻舒漫卷的红色地毯,从身边一直铺到山顶,把蓝天白云衬托得愈发娇美;往下看,又像是千顷起伏翻卷的红色波浪,从山下一直向身边滚滚而来,仿佛要把人融化到这红色的海洋里……到达山顶,站在亭亭玉立的崛山围山舍利塔下,神清气爽,极目远眺,晋阳风光尽收眼底,使人油然而生一种开朗、蓬勃向上的朝气。

冽石寒泉

     汾河出峡处,两岸山势陡峭,悬崖相对,中宽只有300米左右。岸左之山,称为裂石山,其状似山石之开裂而使汾水流出,山之南麓酷似门形,称为裂石口,但一般多写作烈石口。又因其下泉水清洌寒凉,也称为“冽石口”。泉水由烈石山脚下的苍岩石隙中涌出,汇积成潭,清澈见底,因水温较低,夏日立于池边,寒气逼人,以手触之,冰凉刺骨,故称“冽石寒泉”,为古阳曲八景之一。1102年(宋崇宁元年),宋徽宗赵佶曾为此泉题字“灵泉”。清道光年间镌“灵泉”刻石。寒泉西北角有一神庙,古人刻联于其上:“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文革中烈石寒泉被捣毁,今已干涸

柳林河

     柳林河为汾河支流,发源于静乐四棱山,因途经并环绕阳曲县柳林村,遂得名“柳林河”。全长约8公里,进入万柏林区后在汾河峡谷与汾河汇流。

     柳林河地处万柏林区西部边缘与阳曲县、古交市交界的山区地段,两岸悬崖峭壁,奇峰竞秀。河上高悬数座铁索桥,更增雄奇。其中一段峡谷长1500米,深100多米,平均宽度3米,最窄处仅0.3米,人称“一线天”。沟内两壁石灰岩造型奇特,峡谷底一股清流跌宕跳跃,在怪石丛中形成多处地下飞瀑,声势如涛,不绝于耳。石壁上有天然溶洞,仰望洞内景色雄奇瑰丽,洞顶水珠吊挂如颗颗珍珠,另有数眼小洞向里延伸,深不可测。其余自然景观还有灰岩石廊、月牙关、亲嘴岩、通天洞、飞来龟、避难室、龙鳞谷、驼峰岭、登天梯、太阳石、瞑宫、海底飞鱼等。

     从上兰镇经汾河二库专用公路,沿汾河西北行,可直接进入柳林河悬泉寺风景区。

汾河二库

     新建的汾河第二水库坝区位于太原市西北30公里处,与悬泉寺相距百余米,是一座以防洪、供水为主,并有发电、养殖和旅游等综合效益的大型水利工程。现已成为太原市的一处重要旅游景点。

     水库大坝高84.3米,坝顶宽7米,长228米。水库控制流域面积2348平方公里,总库容1.35亿立方米。这一工程的建成,使太原市的防洪标准由原来的2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可与上游的汾河水库联合运用,调水调沙,并为太原市提供1.1亿立方米的供水量,水电站可年发电2350万千瓦时,同时还是引黄南干线的调蓄水库。

     汾河二库本身就是汾河峡谷中一处极有特色的现代建设景观,再加上按照旅游开发的明确目标,在大坝上建各式亭榭,在库区开辟水上游乐场所,已使这里成为一个旅游胜地。一泓湖水,碧波荡漾,游船浆声连连,游人笑语交织,岸边“渔翁”垂钓,其乐无穷。已计划将这一带辟为民俗旅游区,展示和让游人体验到黄土地上的衣食住行。服务区河滩上开辟野营活动区,仿筑杨家将篷式兵营。这些设施与水上体育游艺活动相配合,将成为独具特色的新旅游区。

东山景区(旧版)

     太原东山是太行山的支脉系舟山延续而来的低山丘陵区,地跨尖草坪、迎泽、小店三个区,其主峰罕山(又名旱山)海拔1591.4米,沿东山一线及其西麓,有不少古建筑、古遗址和纪念性建筑,形成了东山景区。明代永祚寺双塔,巍峨高耸于东山高岗之上,早已成为太原市的主要标志性建筑之一;白云寺,静卧于东山沟梁之间,绿树掩映,白云飘飞,晨钟暮鼓,清幽隽秀,置身其中仿入佛国仙境。唐代名相狄仁杰的故里就在山麓附近的狄村,村边的唐槐公园是人们怀古思贤之地。三座革命烈士陵园,云杉苍翠,松柏常青,令凭吊者肃然起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24 21:56:23 | 显示全部楼层
太原的旅游资源亟待整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1-28 13:44 , Processed in 0.042685 second(s), 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