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2-9-16 10:46:20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年苏州zf自己搞新区去和国家合作项目园区竞争,把新区的选址选在西边,这就已经注定将来会竞争不过园区,选址错了,显得短视了,而且狮山路周边的规划,再显短视。
当年姑苏为中心,西、南两个方向强,东、北两个方向弱。
园区选择了东边,一是因为那是通往上海的方向,二是那边犹如不毛之地,一张白纸更容易规划和建设。为了选东边,宁可花巨资把整个园区的陆地高度都垫高了,相当有魄力。
新区选择了西边,西边是底子最强的方向,当年的河西新区(护城河以西至大运河,也就是三香路干将西路沿线)也是在西边,市zf也是在古城西边的三香路上。过了运河的横塘、枫桥、浒墅关、木渎(虽然木渎不属于新区,但也在西边)等苏州的传统名镇强镇都在西边,人口和民富都不错,当年北方来客都是从西边抵苏入城,先有浒墅关后有姑苏城,先见虎丘塔,再见姑苏城。所以新区选在西边,显然是为了起步阶段可以更加容易。事实也确实如此,新区前15年可以和园区相抗衡,做到一体两翼,两翼齐飞,但是15年之后呢,开始遇到瓶颈,后劲不足,地方不够了,被逼去太湖边搞科技城,再加上地理位置的劣势,逐渐被园区拉开差距。
西边的特点:地形上多山,平原面积并不充足,还要花大量土地安置原来的土著,位置上靠太湖,往西不通别的区、县,也不同其他城市,死角方向,交通上因为地理位置的缘故,就不提了。但是西边历史文化底蕴很深厚,自然资源是苏州之最,所以西边其实应该建设山水城市、历史文化底蕴型的城市,而不是搞经济开发区。
如果当年新区选择的是北边呢?北边和东边一样,当年比较落后,但还是比东边要强一些些,地理位置好仅次于园区,东边通往昆山、上海、大海,北边通往常熟、张家港、长江,重要的是北边土地也很多。如果说西边适合发展山水城市、人文城市,那么北边和东边都适合发展现代化都市,适合搞经济发展。可惜当年新区没有选北边。
苏州要做超大城市(人口2000万级别),应该围绕阳澄湖做文章,阳澄湖是苏州大市地理中心,周边园区相城昆山常熟都非常适合开发,而太湖沿线应该做生态环保,山水之城,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相比阳澄湖,以太湖周边的环境(丘陵地带)、位置、面积,太湖才是真正的“野趣”,而阳澄湖周边的环境、位置、面积来说,做大型城市湖泊(城市内部的)才合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