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勿忘在莒

[龙城轶事] 春秋·晋国历史专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1-27 14:55:29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1-27 14:59: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最近在看大秦帝国,好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1-27 16:17:18 | 显示全部楼层
挺有意思的,内容出自哪本书?或在哪个展览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1-27 16:39:1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啥啊这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1-27 17:16:2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文章看着过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1-27 19:44:3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怎么感觉像民科写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1-29 17:50:18 | 显示全部楼层
辛苦啊,这么长,历史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1-29 23:30:26 | 显示全部楼层
太自己做的吗?太强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1-29 23:47:1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坛子里现在学习人文历史文化氛围浓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1-30 05:35:3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桐叶封弟到曲沃代翼,从西迁新田到侯马盟书,从文公霸业到三家分晋。山西深深打上“晋”的烙印。我们应该打破行政阻隔,打造以翼城、曲沃、侯马、闻喜、绛县晋文化为up. 同时联合太原晋祠,建设晋国文化集群,扩大山西文化知名度和影响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1-30 11:41:55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帖,继续学习,要写到三家分晋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1-30 13:00:07 | 显示全部楼层
A2-1-1 献公开疆


晋武公去世后,那个被他用俘虏的名字命名的儿子——诡诸坐上了晋君的宝座,他就是名震江湖的晋献公。晋献公在位的二十六年时间里,晋国开启了第二轮的对外扩张,为晋文公的称霸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但与此同时,由领土扩张及社会结构变化而引起的社会矛盾也开始集中爆发,晋献公在应对冲突时所采取的极端措施,隐隐然为晋国此后发展乃至于最后的分裂埋下了伏笔。

公元前676年,也即晋献公纪元的元年,刚即位不久的晋献公与他的老对手虢公携手,到成周去朝见新登基的周惠王,受到了天子超常规的礼遇和赏赐。盛大的王室宴会结束后,他们又与郑厉公一道,委派原庄公去到陈国,为周惠王迎娶了新王后。相比于几十年前曲沃与周、虢之间的紧张关系,这一趟行程很明显让人感觉到晋国的地位已经非同一般了,但晋献公却并未因此而骄纵起来,反而更多的是在心理和感官上受到了强烈刺激。

回想起晋文侯在位的时候,晋国的疆域或许并不比现在更大,可那时的晋国却是列国中的佼佼者,是能与郑国并驾齐驱,夹辅王室定鼎大局的强国。晋文侯去世后的几十年间,晋、郑两国都出现了内战的危险,但后来的走向却截然相反——郑国迅速平定了叛乱,并以一国之力暴打列强,成为东方诸侯的盟主;而晋国则在诸侯崛起的黄金时期,陷入了内战的泥潭无法自拔,竟至于没落成一个受人欺凌的二等诸侯。

在这段关键时期内,东方诸侯如齐、鲁、宋、卫,都抓住了这难得的历史机遇,大力开展兼并扩张的事业;偏居南方一隅闷声发大财的楚国,在吞并了江汉流域的诸多小国之后,业已成为一个地方千里、民丰物饶的巨无霸;被滞留在宗周的秦国,逐渐将犬戎势力逐出丰岐之地,完全掌控了西方局势,并逐渐开始向东渗透……这些逐渐形成的大国,纷纷把他们的马首指向了中原,试图在这片厚重的沃土之上,建立属于他们的功业。

然而晋国呢?尽管晋武公在位时曾奋发图强,兼并了不少的诸侯,让统一后的晋国不至于太过衰弱,也让晋国摆脱了王室和虢国的控制,甚至于如今晋献公能够跟天子卿士虢公平起平坐,可这个体量跟上述的那些大国比起来,几乎不值得一提。用大夫郭偃的话来说,如今的晋国不过是一个地偏土狭的“偏侯”罢了,晋献公从父亲手中接过的,是一个虽完成了统一,却积贫积弱远未强盛的晋国。

看到东方诸侯个个都兵强国富、物阜民丰,晋献公的心中有种说不出的难过。特别是他即位的那一年,正是齐桓公的霸业刚刚开始兴盛的时候,东方列国早已超脱了以王室为主导的国际秩序,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若是看到这番景象,还把目标仅仅停留在与虢国并驾的层次,或者是希求在王室的利益格局中占据什么样的地位,未免显得目光太过短浅。

在那个霸道盛行的时代里,无论是哪个君主,只要实力能够勉强,都有一个霸主的梦想。晋献公何尝不是如此,尤其是当他回想起文侯时的荣光,更是会浮想联翩。不过,他多少还有些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没办法与中原的那些国家争霸,于是回国后便关起门来,致力于发展自身的实力,着力于施行积极的扩张政策,以求有朝一日能够取代齐桓公,实现称霸中原的理想。

在此后的二十六年间,东方诸侯慑于齐侯之威,无不战战兢兢地跟随在齐国的后面东奔西跑,可晋献公却始终都假装不关心国际新闻,从未参加过任何会盟和征讨活动。他一心只想“继文绍武”,修整内政外交,治理战乱之余,用自己的青春年华去弥补晋国过去因为打架而耽误的功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1-30 13:10: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勿忘在莒 于 2020-11-30 13:12 编辑

A2-1-2 聚邑之围

晋献公是在其父亲武公统-一晋国两年后即位的,即位时还很年轻,而身边的宗族们却个个都是久经沙场的功臣元老,给他造成了很大的压力。按照《左传》上的说法,晋献公即位初期面临着被“桓庄之族”逼迫的局面,这与晋昭侯时被曲沃桓叔所压-迫的旧事颇有些类似。

这里的“桓庄之族”,指的是晋献公的近支亲族。其中的“桓”是其高祖曲沃桓叔,“庄”是其祖父曲沃庄伯,他们的后裔中除了国君(晋武公)一系之外的其他子嗣后裔被统称为“桓庄之族”。桓庄之族在内战中与国君绑定在一起,为曲沃最终统一晋国立下了汗马功劳,可一旦战争结束,老-干-部的分-配问题就成了新统一的晋国所面临的最大难题。

帝制时代的开国君主通常都面临着功臣安置的难题,为了处理这些疑难问题,开国君主们也是绞尽脑汁。比较粗暴的一种是诛杀,比如刘邦和朱元璋,跟着他们造-反的都是一些乡下的泥腿子,不怎么懂规矩,说道理不管用,干脆就直接杀掉。第二种是转移安置,比如宋太祖的杯酒释兵权,因为都是前朝里带兵打仗的将领,有道理可讲,说些好听话送些礼物就把他们撵回去种地了。比较逗逼的是唐太宗,对跟着他打天下的那些人又是送锦-旗唱-赞-歌,又是进行再就业辅导,不知不觉间就把他们手中的实权给卸掉了。而那些被架空的关陇集团的豪门贵族们,被戴了高帽之后心里还那个窃喜啊,又乖乖地工作去了,算是最为圆满的。

很多割据势力之所以没有能够活下来,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他们没有做好这方面的安置工作。比如曹魏就被司马氏篡夺了国祚,而司马氏做的似乎也不怎么成功,最后搞出了八王之乱、五胡乱华,被迫南迁偏安一隅。其他的南北朝五代十国的那些帝王,都是在割据时期就被自己的臣子革-了-命,就不提了。

晋献公与后世的帝王也有着同样的忧虑,但作为春秋时期的君主,他还看不到这么多的案例可供一一分析,他所能得到的素材,也只有刚刚结束的内乱和春秋初年列国内部的各种乱象了。诸侯国君对待宗族,大都会采取分封的办法,给一块采邑作为财产,然后让他们死心塌地地跟着自己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1-30 13:10: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勿忘在莒 于 2020-11-30 13:17 编辑

但此时晋国面对的局面又不一样,内-战刚刚结束,需要分封的功臣太多,而这些等待分封的贵族,哪家哪户还没死过几个人、流过几斤血呢?究竟分封多少土地才能满足他们的胃口,这还是个未知数。这还不算,就算是把全国的所有城邑都封给了这些公族,还存在一个FP不-均的问题。功劳大的总觉得自己得的少了,功劳小的还总不认为自己功劳小,也总攀比着想要更大的领地。大家就这么争来争去,争了好多年都没有结果。

这可让晋献公犯了难,若是晋武公还在,以他的权·威FP土地,即便是不-GP,也没有谁敢说什么。晋献公没有经历过多少战火的历练,自然也没有能够服众的权-威,因此无论他出什么方案,大家都会起哄,让分封的计划无法施行。

这个时候,在晋国供职的一个异姓大夫,给晋献公提出了一个妙(jian)计。这个人叫做士蒍,他的先祖就是原来在晋国所在的这片土地上世代繁衍的唐尧后裔,原来唐国的君主——陶唐氏。周公旦东征灭唐,将他们合族迁到宗周附近建立杜国(现在的西安市-长安区),到周宣王的时候,时任杜伯被天子所杀,他的儿子杜隰叔跑到晋国担任士师(法官),其后代也一直世袭士师的职务,成为了“祁姓士氏”,到晋献公时期,担任士师的就是今天出场的人物:士蒍。

在以公族为主体的政-治-体-系中,士蒍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外人,因而不存在亲情血缘的羁绊,在处理问题的时候,也就多了一分肃杀之气。他的建议很简单:“既然他们这么不听话,就全杀掉吧!”

晋献公听了之后一愣,忙说:“不行不行,都是亲戚,我哪儿下得去手!”

士蒍随即又说:“你曾祖父桓叔和他做国君的侄儿也是亲戚啊……”

还没等士蒍说完,晋献公就忙补充说:“好吧,就这么愉快地决定了。”

晋献公或许早就产生过这个离奇的想法,只是由于种种原因让他无从下手。一方面,无缘无故杀这么多亲戚,历史上还没有先例,国-际-国-内-舆-论都会给自己造成不小的压力。很可能的结果是,人杀掉了,可是顺带着自己的国君之位也坐不稳了。另一方面,诛杀功勋贵戚是一项宏大且极具危险性的系统工程,很难保证行事万无一失,一旦处理不慎就极易反噬自身。但士蒍却是信心满满:“山人自有妙计,这事就交给我吧!保证给你做的滴水不漏。如果事情泄露了,那也是我一个人的罪责,与国君无关。”

看到士蒍踌躇满志的样子,献公心里还是不住地犯嘀咕,他满腹狐疑地问道:“君子究竟要怎么做,才能做到万无一失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1-30 13:17:52 | 显示全部楼层
士蒍果然是搞-法-律-工作的,对各种法律事务都了如指掌,说起来也头头是道。他将自己的计划和盘托出,献公听了之后拍案叫绝,立刻就命令士蒍着手操办。

桓庄之族的群公子在讨-薪(索要封地)过程中互相协同、共同进退,如果要硬与他们对抗,就必然会遭受强烈的反弹。鉴于这样的现状,士蒍采取了分化的手段,他利用人性的弱点,在公族中散布谣言,离间群公子组成的共同体,使他们相互猜忌,自相残杀。

所谓的谣言,大概是群公子中的某人,背着大家私底下与国君接触,想通过不-正-当-竞-争的手段,取得讨-薪的优先权。国君假装与他达成了默契,然后放出风声,让大家都以为自己被耍了。这个时候士蒍就充当同情农-民-工不幸遭遇的正-义之士,在他们面前痛陈那个某人的不是,他用高亢的声音问道:“你们还能容忍这样的败类继续祸害我们的统-一-战-线吗?”

众人齐声答道:“绝对不能!”

士蒍接着高呼:“那我们就一起铲除这个败类,保护我们的工-会,不能让先-烈的血白流了,大家愿意这么做吗?”

“愿意!愿意!”

当群众的情绪被完全调动了起来,士蒍便利用群公子的愤怒情绪,与他们联合起来攻杀那个某人。

第一个遭殃的某人,也是群公子中最凶猛的富子。史料上没有关于富子生平事迹的记载,但从士蒍与献公的对话中可以了解到,富子显然是群公子中最有权势、最有可能危及君权的人。晋献公六年(公元前671年),士蒍首先与群公子合谋赶跑了富子。富子被赶跑后第二年(前670年),他们又如法炮制杀死了游氏二公子,第三年将游氏合族消灭。在做完这一系列工作后,士蒍信心满满地对献公说道:“事情已经有眉目了,不出两年,国君就不会再有忧患了。”

士蒍可以说是一个玩弄心术和贩卖焦虑感的高手,他驱杀富子和游氏二公子,等于是除掉了群公子中的核心人物,与此同时,还从心理上瓦解了桓庄之族的共同体。在上演了两场大戏之后,群公子之间互相猜忌,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信任都没了,维-权工作自然也无法开展。桓庄之族中的幸存者都充满了焦虑,所有人都强烈要求,不管你国君采取什么样的方案,都尽快落地吧!大家都不想再等了,万一又出了什么岔子,就得不偿失了。而这才是士蒍布局中最重要的一步,当人们的焦虑情绪被充分释放出来,内心中充满了非理性情绪的时候,便是实施计划的最佳时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1-13 14:07 , Processed in 0.043250 second(s), 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