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0-9-26 15:16:4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起詹天佑,人们必然想到清宣统元年(1909年)建成的京张铁路,一般认为这是在詹天佑主持下,中国人自行设计修建的第一条铁路。其实,这是不准确的,因为在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詹天佑还设计修建过另一条铁路——高易铁路,这才真正是中国人自行设计修建的第一条铁路。
詹天佑12岁即赴美留学,光绪七年(1881年)以第一名的成绩在耶鲁大学毕业,获学士学位。并于同年8月与其他学生一起回国。光绪十四年(1888年)到李鸿章的中国铁路公司工作,成为当时该公司惟一一位中国铁路工程师,只是在洋人手下工作,在技术上隶属洋人管辖和领导。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10月6日,慈禧太后、光绪皇帝从西安返回北京,因一路颠簸实在太慢太苦,恰好此时由比利时人修建的卢汉铁路(京汉铁路)已经铺通直隶部分,有人建议慈禧改乘火车。慈禧因受够了一路颠簸之苦,答应了这一建议,决定到正定后乘火车回京。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袁世凯得旨立即准备好一个专列,慈禧第一次乘火车觉得既快又舒服,便产生了兴趣。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下半年,慈禧提出第二年清明到西陵祭陵时,希望乘火车去。但是,卢汉铁路并不通易县的清西陵,火车只能坐到新城县的高碑店。从高碑店下火车向西到清西陵还有近40公里,这一段怎么办?
善于讨好慈禧的袁世凯闻知,立即奏请修建一条专供皇室祭祖之用的铁路。慈禧见奏自然高兴,当即准允。为了不误祭祖之用,命袁世凯于6个月内建成这条铁路。袁世凯保荐了詹天佑,让他承担此项任务,包括勘察、设计、施工。第一次用中国自己的资金,由中国人建成这条“皇陵专线”。
这事非同小可,不管对袁世凯还是詹天佑来说,都是一个冒极大风险的事。在没有实践经验的情况下,时间又这样紧迫,能不能按工期完成?完成后质量有否保证?一旦出问题,这可是责任重大甚至掉脑袋的事。
已经在外国人指挥下工作近二十年的詹天佑,一直为中国人不能自己建自己的铁路而苦恼。现在中国人终于有机会自己修铁路了,他心中憋着的一股劲马上爆发,毅然接下了这项任务。1902年10月19日,袁世凯正式任命詹天佑为高易铁路总工程师。
詹天佑上任后,确实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一是季节不好,工程开工时已是11月了,即将进入隆冬季节,整个施工期几乎全部要在冬季进行;二是材料短缺,工程涉及石料、土方、木材、钢材等原料,仓促上马,根本没有备料时间,另外还有运输问题;三是工期紧迫,按国外规程,路基修成之后风干一年才可铺轨,现在却要求半年全部完成;四是技术设计和组织管理,这是詹天佑第一次独立设计、独立进行施工管理,对他是个巨大考验。
詹天佑迎难而上,在发挥自己精湛设计技术的同时,也表现出超乎寻常的组织能力。从接受任务那天起,他就冒着严寒日夜不停地奋战在工地,测量、设计、备料、施工,工作忙而不乱,井井有条。结果只用了4个月,到 1903年2月下旬,这条主线长37公里的单线准轨铁路提前两个月竣工。该铁路从今高碑店市区始至易县梁格庄的清西陵止,故称高易铁路。全线计有桥梁37座,用地1350亩,共耗银60万两。
铁路竣工之日,袁世凯亲自验收后,赶紧向慈禧写了报告:“臣查此项工程,前奉谕旨本限六个月报竣,今仅四月,即已完工,所需款项,不过60万两。”说明经费没有超过预算,时间还提前了。慈禧自然也很高兴。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三月初八,慈禧太后同光绪皇帝带领文武百官去西陵祭祀,登上由17节车厢组成的专列。这条铁路不仅路基修筑的好,铁轨铺的也极平。所以一路上起动、停车都非常平稳,没让慈禧感到一点儿颠簸。她包厢里的各种装饰和摆设,没有一件掉落歪倒。火车安全抵达终点。
此行慈禧对高易铁路十分满意,祭陵结束后,慈禧将自己包厢中所有装饰器物全部奖励给詹天佑。詹天佑只留一件小钟表作纪念,其他物品全分给参与修路的人员。詹天佑很快又把精力用到京张铁路的建造中去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