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0-5-14 11:49:39
|
显示全部楼层
三亚新机场建设影响如何?中国绿发会政研室的建议
2020-03-22 10:4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中国绿发会 关注
3月21日,绿会针对生态环境部2020年3月9日公布《生态环境部关于2020年3月2日—2020年3月6日海洋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受理情况的公示》(以下简称《公示》)提出建议。该公示涉及海南省三亚新机场项目。经绿会研究,对三亚新机场项目海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提出几点分析意见。
小编在生态环境部官网查看联系方式时,发现联系方式并未留电子邮箱(email)。对此提出一个建议:联系方式中留有电子邮箱(email),除了联系电话、通讯地址和邮编。
具体分析意见分享给大家:
一、建议缩减填海面积、采用W4方案或更向西南方向平移图1:不同方案位置比选示意图 图源:《三亚新机场项目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
图1:不同方案位置比选示意图 图源:《三亚新机场项目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
报告书中第63页提出,本次工程有6个不同的选址方案(见图1),然而其中5个方案其实仅在极具争议的原选址上作出微调,只有第W4方案确有移动以绕避近岸的珊瑚礁带(见图2)。最终获环评单位推荐的方案,仍然对中华白海豚及珊瑚礁影响显著,不足以论证本项目的环境可行性。图2:2018年3月公示的《三亚新机场人工岛工程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三亚新机场(红塘湾选址)及附近珊瑚礁位置
图2:2018年3月公示的《三亚新机场人工岛工程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三亚新机场(红塘湾选址)及附近珊瑚礁位置
因此,针对这个核心问题,谨建议进一步缩减机场岛面积; 更重要的是,建议拉远本项目与所有现存珊瑚礁的距离。故首选推荐W4,或向W4的西南方向进一步平移。
二、缺乏对中华白海豚食物来源保护与补偿措施的科学依据
中华白海豚是我国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并被广泛发现在海南岛西南海域中。报告书第363-366页指出,“海南中华白海豚是一个近岸分布的群体,发现地点的平均离岸距离为5.6km”。而对三亚海域中华白海豚的被动声学实验中所涉及的11个水下声学监测平台记录到了大量中华白海豚的声音。其中距离项目所在区域最近的#1平台则记录到了相当规模中位数的滴答声(见图3)。这些都说明项目区域完全是中华白海豚的活动范围。图3:中华白海豚滴答声空间分布,其中#1位最接近项目位置 图源:《三亚新机场项目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
图3:中华白海豚滴答声空间分布,其中#1位最接近项目位置 图源:《三亚新机场项目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
据近年对厦门及香港海域的相关研究显示,中华白海豚对于栖息地的使用率,在围填海工程实施后均呈现显著的下降;而目前所有研究都表明,受到围填海影响的水域至少在其后 20 年内中华白海豚的数目都不会回升。由此可见,围填海工程在20年的时间维度内,对于中华白海豚的生态影响不可逆且不可恢复。
尽管报告书分析了施工过程中对中华白海豚的保护对策措施,但在第 678 页所提出的对“中华白海豚食物资源减少的缓解”保护措施,经咨询中华白海豚专家学者,我们认为相关措施并不完善,原因是:
1、在一个已经被工程施工改变了生境的地区实施增殖放流,成效难以评估;
2、人工鱼礁从投放至实际形成并发挥功能,需要一段较长时间,在这其间不能弥补本工程所造成的即时影响;
3、通过休渔禁渔的方式,以补偿施工期间中华白海豚的食物流失,此举没有足够科学研究数据的支持,即认为通过休渔禁渔的方式可以补偿施工期间中华白海豚的食物保障并无实证支撑。
三、缺乏对珊瑚礁移植保护与补偿方案的科学分析
珊瑚礁得到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法》、《防治海洋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的明确法定保护,不应以任何理由被破坏。尽管已经建立了三亚珊瑚礁海洋保护区,但是海南三亚湾的珊瑚礁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压力,尤其是沿岸珊瑚礁,近年来依然呈现下降趋势。因此针对项目海域涉及的三亚湾本已十分脆弱的珊瑚礁生态,应以更加细致与谨慎的态度对待。尽管报告书针对项目工程波及影响的珊瑚礁提出了移植保护等补偿方案(见图4),但我们认为方案缺乏细致完善的分析与深入科学依据。图4:工程与沿岸珊瑚礁位置图 图源:《三亚新机场项目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
图4:工程与沿岸珊瑚礁位置图 图源:《三亚新机场项目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
在报告书第673页“珊瑚迁地保护措施的可行性分析”中,列举了一些珊瑚迁地保护的案例,在这些案例中,珊瑚礁移植完成第三个月到一年后存活率看似能够达到约90%,然而三个案例所列举存活率都是1993年至2012年前的状况,未能提供这些地点2019年(迁地后7至26年)的状况。珊瑚科研数据一般要经过长期论证,短时间内的存活数据不能支持真实的存活率,因此有关数字建议不能避重就轻。
根据2016年发表在《海洋学报》(英文版)上的研究论文(Zhang Yuyang, Huang Hui, Huang Jieying, You Feng, Lian Jiansheng, Yang Jianhui, Wen Colin K C. 2016. The effects of four transplantation methods on five coral species at the Sanya Bay.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35(10): 88–95, doi: 10.1007/s13131-016-0916-8),针对2009-2010年我国三亚湾鹿回头的5种珊瑚礁所进行的4种移植方法的科学研究发现,这5个珊瑚种群移植后10个月的平均成活率仅有45.5%。而且研究还发现,每种移植方法的有效性各有差异,且对于不同的珊瑚种群其有效的移植方法也有所不同。更重要的是,迁移海域的沉降率与沉淀物、以及该海域的台风袭击等都会极大影响珊瑚礁的成活率。
就上述的各项问题,恳请贵部慎重考虑:
1. 加强对珊瑚礁保护措施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分析,就报告书提供的三个不同案例,分别提供最近期的珊瑚现况数据,证明迁入地的存活率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基于迁入海域特征(包括海水沉降率、台风等)进行分析,从而进行移植效果的评估。
2. 同时充分细化针对不同种珊瑚的移植方法、并提供整个珊瑚迁地保护工程的具体方案及其科学依据,包括迁地保护计划方案及其后的维护计划及其科学依据,以确保迁移后5-10年的珊瑚实际存活率。
3. 加强对该地中华白海豚种群保护措施、尤其是对中华白海豚种群食物来源保护措施的有效性分析与科学支撑,才可以完善和真正做到对该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海豚种群的有效保护。
四、环境影响评价及其公示程序不符合规定
1、听证会方面:三亚新机场项目涉及大面积的围填海,且涉及生态影响很大、社会反响强烈。根据《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管理规定》,围填海工程必须召开听证会,因此我们也诚挚希望该项目可以按照规定和公众呼声,召开听证会,广泛收集听取公众与专家意见;
2、环评公示程序方面:按照相关规定,环评报告在征集意见期间必须在网络上全本公示,且公示期限不少于10个工作日。但是从三亚新机场项目环评的《公众参与说明》中可以看到,该项目只有一张第二次公示在三亚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网站的截图,且我们于三亚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网站已经无法找到原有公示链接,对于该项目是否按照环评公示相关规定进行了10个工作日的公示无法确认而存疑;
3、公众参与说明信息方面:我们发现该项目环评报告因公众反响强烈已重新编制了3次,但是公示的公众参与说明中只有本次编制的公众意见信息,与本项目环评密切相关的过往两次的公众意见(并未公示过)却未见纳入。这意味着今后公众反响大的项目都可以通过多次重启环评,只纳入新环评编制过程中收到的意见、而忽略以往收到的公众意见,可能会造成极大误导或混乱。
文/子舒 审/绿宣 编/Ange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