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Westwalk

苏州城,是个什么城?—— by 星球研究所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9-9-19 00:02:32 | 显示全部楼层
当河街交错
或是两街相连时
一众形形色色的桥梁便诞生了
在各类史料中
从唐朝时期的木桥
到宋朝以后的石桥
苏州城的桥梁数量不下300座
诗人曾称其为
“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

其中
有的长达数百米
上文诗句引自唐白居易《正月三日闲行》,因木桥的颜色,被诗人称为”红栏“;下图为宝带桥,桥长300余米,共53孔,位于古城东南角的澹台湖口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9-19 00:03: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9-19 00:04: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9-19 00:06:1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古城的天际线中
最引人注目的
莫过于一众高耸的

古塔

作为天际线的第一层次
其高度一般在30米以上
相较于周边玲珑小巧的民居
显得格外巍峨挺拔

其中位于城北的报恩寺塔
九级楼阁层层堆叠
高度达76米
檐角飞翘、风姿秀逸
是苏州城内极为醒目的地标
报恩寺塔,也称北寺塔,始建于三国时期,被毁后于宋朝重建,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9-19 00:07:30 | 显示全部楼层
坐落在城南的
瑞光寺塔
七层塔身高约43米
平面同样呈八角形
与报恩寺塔一南一北遥相呼应

瑞光寺塔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9-19 00:08:25 | 显示全部楼层
相比之下
城东的罗汉院双塔
则显得小巧多了
不仅塔身格外纤细
塔高也仅有33米左右
但双塔并立、东西对峙
却又呈现出别具一格的对称美学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9-19 00:09:29 | 显示全部楼层
若要说苏州现存最为古老的佛塔
则是位于城外虎丘山的
云岩寺塔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9-19 00:10:14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始建于五代时期
历尽沧桑超过千年
尽管自明朝起
塔身便开始产生倾斜
但至今数百年来却依然屹立不倒
和山上苍翠的林木一起
伫立在古城边缘
(引自宋·王禹偁《虎丘山》)

出城先见塔,入寺能登山

苏州古塔林立
多源于三国时期以来
江南地区佛教的兴起
正所谓
(引自唐·杜牧《江南春》,可见南朝时期江南地区佛寺众多)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而在宋朝时期
大规模的修葺和重建
更是延长了它们的生命力
苏州曾建有100多座宝塔
至今保存完好的超过20座
透过它们
今人终得以窥见些许往日的图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9-19 00:11:18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令寒山寺千古留名;下图为今日的寒山寺,前方为梵音阁,后方为普明宝塔,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9-19 00:12:05 | 显示全部楼层
天际线的第二层次
则由一些特殊的建筑占据
它们高大伟岸、颇具气势
高度一般在16-37米之间

在城市边缘
最醒目的便是

城门楼

苏州历史上共建有城门17座
有的仅是城墙上开挖的门洞
有的则加盖高大华丽的楼阁
(引自晋·陆机《吴趋行》)

阊门何峨峨,飞阁跨通波

包括今人重建的城门
也多建有门楼
以气宇恢弘之势
镇守在古城四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9-19 00:13:06 | 显示全部楼层
相门,位于苏州城东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9-19 00:13: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9-19 00:15:10 | 显示全部楼层
而在古城内
同样坐落着一座座气势宏伟的

高大建筑

例如
城中玄妙观内的三清殿
上建两层重檐、九条屋脊的
重檐歇山顶
下有内外共计100根立柱
撑起占地超过1000平方米的庞大殿阁
建筑历史之悠久、规模之宏大
在江南地区乃至全国
都称得上凤毛麟角

三清殿,建于南宋,是中国现存体量最大的宋代木构建筑,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9-19 00:15:48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庙由范仲淹
创建于北宋时期
并同时在此兴办府学
用以讲学授课、培养人才
这种“庙学合一”的体制
开地方办学之先河
被各州县纷纷效仿
自此以后
苏州文脉流转、人才辈出
清朝时期共产生状元26名
占全国的23%之多
堪称“状元之乡”
(苏州府学最早称“州学”,下图为苏州文庙孔子像,后方即为大成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9-19 00:16:33 | 显示全部楼层
苏州的

民居建筑

大多为1-2层
高约3-7米
它们多以院落的形式
在横河、横街之间组团分布
称为“弄”
院落房屋之间紧紧相靠
仅留出狭窄的通道供人们通行
是为“巷”
平江路附近的小巷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2-2 00:04 , Processed in 0.040107 second(s), 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