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8-5-7 09:22:19
|
显示全部楼层
十方院又称金阙宫,十方院是由道教一贯倡导的"十方丛林"之说,而取名的(东、南、西、北、天、地、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十个方向组成的)。院内建有斗母殿、龙王殿、祖师堂、四圣殿、十方堂、药王殿、五老殿(不仅仅是道教的圣像,夹杂民间的图腾、佛道合一)。为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处鹿泉城西门外太平河南岸。宫院座南面北,整座建筑南北长135米,东西宽32米。为始建于清康熙七年(1668年)的一座四进院古建筑群体。建筑形制严谨,规模宏大,高低错落有致,是鹿泉市规模最大、也是河北省内少有的道教建筑。
威远门,清代《获鹿县志》记载,获鹿城墙周长为三里六分零一步(约合1800米),高三丈一二尺不等(大约在10米左右),城墙宽一丈五六尺左右。明代正德十六年,知县柴士元始建东、西、南三面城门,东门名"迎恩门",西门名"威远门",南门名"和薰门",并有城楼三间。其中东、西二门还建有瓮城。明嘉靖年间,人们在东瓮城内建关帝庙,又在西瓮城内建韩信庙。特别需要提及的是,在西门瓮城内还有一通北宋名臣韩琦题诗、曹泾书丹的《过井陉淮阴侯庙》诗碑,该碑高2米有余,宽将近1米,以诗、书、刻俱佳而深受人们喜爱,堪称"三绝碑"。旧时过往文人名士争相捶拓作为珍藏,清代的《常山贞石志》对其有详细的著录和考证。据记载,当时城池周长三里六分零一步,城墙高能达到十米左右,可见规模确实不小。到了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城门楼毁于战火之中,六七十年代,瓮城和城墙都被拆除了,后来南门和东门也都相继拆毁,只剩下西门也就是威远门孤伶伶地面山而立。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